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新城之戰的結果 展開

新城之戰

曹魏和孫吳的作戰

公元253年(魏嘉平五年,吳建興二年)三月,孫吳太傅諸葛恪率大軍圍新城(今安徽合肥西)。魏將張特帶領部眾死守,並用詐降之計欺騙吳軍。時值大暑天氣,吳軍晝夜攻城,疲勞不堪,不少士卒因為氣候和生活不適,上吐下瀉,浮腫患病,無法繼續作戰。

各軍將領頻頻向諸葛恪報告,要求上級審視下情。諸葛恪得到報告后,以為其中有詐、諸將厭戰,於是武斷而殘忍地將那些叫苦不迭者斬首示眾。從此,吳軍將領再也無人向他提及士卒患病之事。但不久,諸葛恪自知失計,攻城不下,只好下令退兵。之所以點名這場戰鬥,是因為此戰引發了吳國國內此後一系列的動亂,諸葛恪為新城之敗掩蓋罪責,在國內大搞恐怖統治,最後在政變中被殺。

背景


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吳建興元年),曹魏出動15萬大軍,兵分三路,向孫吳的東西兩個方向進擊。其中,東路軍以司馬昭為都督,領兵7萬,直逼東興。東孫以太傅諸葛恪為統帥,率軍4萬,迎擊向東興進攻的魏軍。魏軍戰敗。司馬昭因此戰的戰敗而被削去侯爵,諸葛恪則在吳國的聲望達到了頂點。
公元253年(魏嘉平五年,吳建興二年)春,諸葛恪想乘東關大勝的餘威出兵伐魏。大臣們認為國力不支,軍士疲憊,一致勸阻。諸葛恪不聽,還特意寫了一篇文章來曉喻眾人。文中諸葛恪舉出古今事例,認為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不乘此時伐魏,將留下長遠的遺憾。大臣們明知諸葛恪強詞奪理,但形格勢禁,一時無人敢再勸阻。丹楊太守聶友與諸葛恪素有交情,寫信勸阻,諸葛恪把自己寫的文章送給聶友,並在後面題字說:“你說的雖然也有道理,但沒有看到長遠大局,仔細看看我的文章,你就會明白了。”

過程


大舉北伐

公元253年7月(魏嘉平五年,吳建興二年)三月,諸葛恪發動全國上下,組成一支孫吳史無前例的二十萬大軍,並相約蜀漢大將姜維一同出兵。
四月,諸葛恪攻打淮南,驅殺掠奪百姓。將領中有人對諸葛恪說:“如今率兵深入敵境,境內的百姓必然都一起遠遠地逃離了,恐怕我們的兵士費盡辛勞而功效甚少,不如僅圍困新城,新城被困,必然會有救兵來,等救兵一到,再與他們交戰,就可以大獲全勝。”諸葛恪採納了這個計策,五月,撤回軍隊圍困新城。

曹魏應對

魏帝曹芳詔命太尉司馬孚率軍二十萬人奔赴戰場。大將軍司馬師詢問虞松說:“如今東西都有戰事,兩個地方都很緊急,但諸位將領卻意志沮喪,應該怎麼辦?”虞松說:“從前西漢周亞夫堅守昌邑而吳、楚之軍不戰自敗,有些事情看似弱而實際強,所以不能不詳察。如今諸葛恪帶來他全部的精銳部隊,足以肆意逞強施暴,但他卻坐等在新城,想要招來魏軍與他一戰。如果他不能攻破城池,請戰也無人理睬,軍隊就會士氣低落疲勞不堪,勢必將自動撤退,諸位將領的不願徑直進擊,對您反而是有利的。姜維握有重兵,但卻是深入我境的孤軍與諸葛恪遙相呼應,他們沒有運糧部隊,只以我們境內的麥子為食,不是能堅持長久作戰的軍隊。而且他認為我們全力投入東方的戰鬥,西方必定空虛,所以徑直深入我方境內。現在如果令關中各軍日夜兼程快速奔赴前線,出其不意地攻打姜維,他大概就要撤走了。”司馬師說:“好!”於是命令郭淮、陳泰率領關中全部軍隊,去解救狄道的圍困;命令毌丘儉兵不動堅守營地,而把新城交給吳國去圍攻。陳泰行軍至洛門,姜維糧盡,只好撤退。

誤中詐降

曹魏揚州牙門將涿郡人張特守衛新城,吳軍連月攻打,城中兵士共三千人,疾病戰死者超過了一半,而諸葛恪又堆起了土山猛烈進攻,新城將要失陷,不能再守護了。於是張特派遣使者對諸葛恪說:“現在我已經無心再戰了。但魏國法律規定,被圍攻超過百日而救兵仍然未至者,雖然投降,其家屬也不治罪;我自受圍攻以來,已經九十多天了,這城中本來有四千餘人,戰死者已超過一半,城雖然失陷,但還有一半人不願投降,我要回去勸說他們,逐一辨別好壞,明天一早送名單過來,請先把我的印綬拿去當做信物。”隨即把他的印綬扔給了吳軍。吳軍聽信了他的話而沒要他的印綬。於是張特連夜拆除城內房屋的木材,修補加固城牆缺口成為雙重防護,第二天,對吳人說:“我只有戰鬥而死,決不投降!”諸葛恪憤怒至極,加緊攻城,但卻不能攻克。

結果


當時天氣十分炎熱,吳軍疲勞不堪,飲用了不潔凈的水,造成了腹瀉、浮腫病流行,生病者過半,死傷之人滿地都是。各兵營的官吏每天都報告生病者太多,諸葛恪認為他們謊報,要殺掉他們,從此沒有人再敢說了。
諸葛恪心中沒有良策,又恥於攻城不下,所以忿恨之情常流露於外表。將軍朱異在軍事上與諸葛恪發生抵觸,諸葛恪就立刻奪去他的兵權,驅逐他回建業。都尉蔡林多次提出軍事計策,諸葛恪都不採納,結果蔡林騎馬逃走投降曹魏。曹魏將領伺察了解到吳軍已疲憊不堪,於是發出救兵。秋季,七月,諸葛恪率軍退卻,那些受傷生病的士卒流落在道路上,艱難地互相扶持著行走,有的人困頓地倒斃於溝中,有的人則被俘獲,全軍上下沉浸在哀痛悲嘆之中,魏將文欽乘勢追擊,追斬萬餘人。但諸葛恪卻安然自若,外出在江中小洲上住了一月,還計劃在潯陽地區開發田地,召他回去的詔書接連不斷,他才慢慢地返回。從此他在群臣百姓中失去威望,人們對他的怨恨之言也越來越多。

影響


諸葛恪在回朝以後使立刻召來中書令孫嘿,指斥他屢寫詔命召他回軍,孫嘿不安,回家不出。接著諸葛恪又將他出征以後選曹所選任的官員都罷去重選,又常常責備官員,意圖樹立自己的威嚴。另外又改以自己親近信賴的人作為自己的近衛,並下令嚴兵,打算出兵青、徐地區。孫峻見諸葛恪民心漸失,於是向皇帝孫亮中傷諸葛恪,聲稱打算髮動政變。晉見吳主孫亮當天早上,諸葛恪煩躁不安,洗漱的水和衣服都感覺有臭味。就算把所有都換上新的也是感覺臭味,諸葛恪感覺惆悵不悅。正裝完畢準備離開,此時狗咬著他的衣服,諸葛恪說:“狗不想我去嗎?”諸葛恪坐回座位,過一會又起來走去晉見,但狗又咬著他的衣服,諸葛恪令隨從把狗趕走,於是登車走。孫亮與孫峻設下酒宴宴請諸葛恪,實則已埋下伏兵。
當時散騎常侍張約及朱恩私下給他寫字條,說酒宴陳設不尋常而警告諸葛恪;在門前看到滕胤,諸葛恪用借口說自己腹疼不打算參加,但滕胤並不知道實情勸諸葛恪去參加,諸葛恪於是帶劍入席。最終孫峻在席間伺機命令伏兵入殿,當場殺死諸葛恪,並誅滅其三族,諸葛恪死時五十一歲。

評價


新城之戰先勝后敗這教訓,為時人牢記,王基就把諸葛恪的與姜維的並列:別被勝利沖昏頭腦,盲目追擊反招大敗,評價說:“昔諸葛恪乘東關之勝,竭江表之兵,以圍新城,城既不拔,而眾死者太半。姜維因洮上之利,輕兵深入,糧餉不繼,軍覆上邽。夫大捷之後,上下輕敵,輕敵則慮難不深。”
毌丘儉、文欽則認為新成之戰是曹魏有軍以來,最艱苦的一戰,評價說:“賊舉國悉眾,號五十萬,來向壽春,圖詣洛陽,會太尉孚與臣等建計,乃杜塞要險,不與爭鋒,還固新城。淮南將士,衝鋒履刃,晝夜相守,勤瘁百日,死者塗地,自魏有軍已來,為難苦甚,莫過於此。”
南北朝時期,當面對大軍圍城,守城者就拿這個為反例,藉以激勵士氣。南朝宋盱眙太守沈璞,面對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大舉南征,人勸他撤還建康,他回答:“若賊大眾,不盼小城,故無所懼。若肉薄來攻,則成禽也。諸軍何嘗見數十萬人聚在一處,而不敗者。昆陽、合淝,前事之明驗。”
清朝學者張敦頤作了以下總結:“以此知權之志,未嘗不在於天下,然以傳考之,亦未嘗求逞於中國……自後世觀之,謂之可怯也,而權不以為恥,豈非天下之勢,既未有可投之隙,與其力爭而取敗,不若退守而待時也耶……此權之所為智也。及嗣主立,諸葛恪為政,首侵邊以怒敵,東興之戰幸捷,顧不能持勝,復違眾大舉,一敗塗地。恪既喪軀,而孫氏之業因以衰焉。則權之兵不妄動,利害果何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