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柏林伯爵號飛艇
齊柏林公司建造的客運飛艇
在世界各國製造的飛艇中,“齊柏林伯爵”號飛艇(Graf Zeppelin,編號LZ127)度過了最輝煌的一生。她是飛行距離最遠的飛艇。
在“飛艇之父”——德國退役將軍菲迪南德·馮·齊柏林(Ferdinand von Zeppelin)於1917年逝世后,雨果·埃克納博士(Dr. Hugo Eckener)繼承了他的遺志,帶領公司走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后的泥沼。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建造一艘環球飛艇,開闢洲際長途客運。
“齊柏林伯爵”號飛艇的餐廳
“齊柏林伯爵”號有專門的水煤氣氣囊,容積約21,200立方米。她使用未加壓的純凈水煤氣作為燃料,這是一個巧妙的設計。當時的飛艇都面臨一個技術難題:隨著自身攜帶的燃料逐漸消耗,為了維持原有飛行高度,飛艇不得不釋放部分升力氣體以減小浮力。而由於水煤氣的密度與空氣接近,這種飛艇可以避免因使用燃料造成的重量變化。
1928年10月11日,“齊柏林伯爵”號開始了它的正式處女航行——從德國法蘭克福到美國紐約。她載著20名乘客和40名船員飛越大西洋,在美國新澤西州的萊克赫斯特(Lakehurst)海軍基地著陸,連續飛行了111小時44分,航程9,900多公里。這是人類首次跨越大西洋的商業飛行。當她的設計者埃克納博士和船員抵達紐約的時候,他們受到了人們的熱烈歡迎並應邀訪問白宮。月底,她又安全返回德國。
1929年環球航行路線圖
8月29日,這個龐然大物徐徐降落在起點站——萊克赫斯特,從而結束了這次歷時21天5小時31分、行程31,400千米的遠航(飛行期間在途中著陸三次),譜寫了飛艇史上最輝煌的一頁。如果算上正式出發之前從腓特烈港前往萊克赫斯特的航程,總飛行里程達到49,618公里!
國際航線的乘客
北冰洋科學考察
儘管處於“大蕭條”的時代,執行越洋飛行航班的“齊柏林伯爵”號仍然生意興隆,運送了大量旅客和航空郵件。乘客們花費(當時的)數百美元作一次越洋旅行,一邊享受美食,一邊在二三百米的空中欣賞大西洋的美景,這在那個年代是非常時髦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紐約帝國大廈的尖塔,最初就是被設計用來作為齊柏林越洋飛艇的系艇柱和登船平台,即所謂“航空系留塔”。但雨果·埃克納對此嗤之以鼻:“我決不會駕駛齊柏林飛艇冒這個險,”他對一位晚報記者說。這是因為高層建築會使微風變成無法計數的紊亂氣流,都市裡高樓聳立的街道就像不斷噴涌氣流的煙囪一樣,而屋頂反射的陽光也會產生方向不定的小風暴。在變化莫測的風暴中,龐大的飛艇要克服多大的困難才能降落到帝國大廈尖利得有如桅杆的升降台上呢?在1931年9月用小型飛艇進行的一次不成功試驗后,帝國大廈的齊柏林飛艇系泊計劃最終因安全問題而流產,《天空上尉和明日世界》片頭的一幕,終究是平行時空中的美好幻想。
1933年芝加哥世博會郵票
“齊柏林伯爵”號飛艇在1929年-1937年的8年間,作了590次飛行,其中包括144次越洋飛行(143次飛越大西洋,1次飛越太平洋),總計170萬公里,安全運送旅客三萬四千多人次。“齊柏林伯爵”號飛艇取得了如此優異的飛行成績,直到1937年5月8日完成最後一次飛行。
在1937年5月6日的興登堡飛艇慘案后不久,所有的飛艇都停止了商業飛行。“齊柏林伯爵”號飛艇從此就被默默地禁錮在巨大的飛艇庫中,再也沒有重上藍天。1940年3月,在當時德國空軍元帥赫爾曼·戈林的一紙命令下,“齊柏林伯爵”號被拆毀,構成其船身骨架的鋁材被轉用在軍備生產上。
1928年10月11-15日,“齊柏林伯爵號”飛艇從德國博登湖畔起飛,首次嘗試飛躍北大西洋,航程9926千米,歷時111小時,於15日抵達美國紐約。從此開闢了歐洲和北美之間的洲際民用航線。
“齊柏林伯爵號”飛艇與蘇聯合作,為蘇聯北極科學考察運送人員和物資、設備等,並且在北冰洋上與馬雷金號破冰船交換郵件。為此德國和蘇聯專門部門發行了郵票。
1930年,“齊柏林伯爵號”繼北美航線之後,又開闢了新的歐洲-南美-北美洲航線跨洋跨洲的遠程客運航線。
為了紀念這一航空史上的重大事件,德國、美國、巴西、阿根廷以及巴拉圭等國家都發行了紀念郵票。
德國發行的4馬克郵票。美國發行的2.6美元郵票。巴西發行的加蓋郵票。阿根廷發行的加蓋郵票。巴拉圭發行的三角形郵票。
德國柏林-巴西里約熱內盧-美國紐約-德國柏林之間,成為了齊柏林伯爵號飛艇的主要飛行航線;1936年,新型的、更大的、更豪華的飛艇“興登堡號”飛艇加入其中,在這條航線上飛行了37次。在當時,由於飛機還不能夠具備遠程重載運輸的能力,因此,在民航客運方面,飛艇領先於飛機短暫的一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