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劉樹杞的結果 展開

劉樹杞

著名化學家、武漢大學代理校長

劉樹杞(1890年-1935年),字楚青,湖北蒲圻縣人,1890年(光緒十六年)3月18日出生。由湖北省官費派赴美國留學,先後在伊利諾大學和密西根大學攻讀化學工程,於1917年獲學士學位,後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深造,於1918年得碩士學位,翌年獲化學工程博士學位。曾相繼擔任培根化學實驗室、法國駐美化驗室、美國竇法化驗室化學師和哥倫比亞大學化學講師。

人物簡介


劉樹杞(1890年-1935年),字楚青,湖北蒲圻縣人,1890年(光緒十六年)3月18日出生。辛亥革命時,正在武昌求學的劉樹杞就參加了革命活動,積極擁護孫中山先生推翻帝制、建立民國的主張。他在學校讀書時,不僅思想進步,而且學習成績優異。辛亥革命后,民國建立的第二年(1913),他便由湖北省官費派赴美國留學。

人物生平


民國教育家
民國教育家
1921年回國,任廈門大學教務主任和理科主任。在任期間曾和魯迅有過交道。 1928年春任湖北教育廳廳長,7月任國立武漢大學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8月任代理校長。與李四光一起選定珞珈山為新校址。這一決定使武漢大學成為中國最美麗的大學。1929年3月辭去湖北省教育廳廳長及武漢大學代理校長職,申請到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甲種研究補助金,再度赴美,專門研究製革學及電化上程,撰成“以電解法製造鈹鋁合金”重要論文,解決了航空工業、機器製造業方面的諸多問題。在製革方面,對礦物鞣革、植物鞣革,都有精確的測定和研究。其成果受到歐美學術界重視,報刊爭相刊載,並在美國商部註冊。1930年夏回國,任中央大學化學系主任兼代理學院院長,親自籌劃和指導安裝熔鹽電化學實驗室設備。次年夏任北京大學研究教授兼理學院院長,廣延國內外著名學者、專家執教,提倡科學研究。並主持建設製革和電化實驗及科研室。

人物評價


劉樹杞雖長期從事大學行政工作,他的學術成就也同樣另人稱道。劉樹杞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論文“從鉻酸鹽廢液中電解再生鉻酸的連續方法”,在生產應用后頗受歡迎。解決了困撓美國化工業長達二十年的問題。直到四十年代,還有人引用這篇文章。劉樹杞畢生致力於化學的教學和研究,尤長於製革學和電化工程,曾發表研究鈹鋁合金及電解取鎢取鋁的有關論文5篇,有關植物丹寧及鉻浴鞣革論文8篇。曾有著名化學家說過四十年代中國化學界頂尖人物大多受過劉樹杞的教導。在教學方面,重視人才培養,凡是化學化工主要課程,都親自講授。講課深入淺出,形象生動,深受學生歡迎。1933年秋患心臟衰弱症,仍指導學生進行研究工作,並繼續撰寫論文,在美國《電化及化工》雜誌上發表。

人物紀念


1935年9月12日劉樹杞因常期疲勞工作而英年早逝,得年45歲。北京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中央大學聯合在北平香山萬安公墓為之舉行公葬。劉雲浦教授(現天津大學一級教授)收集整理其遺著,編成《劉楚青博士專門論著彙刊》,1936年由北京大學出版組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