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轟炸機
英國的戰略轟炸機
火神轟炸機(英語:Avro Vulcan Bomber )是20世紀40年代末英國原霍克·西德利公司(現併入英國航宇公司)研製的戰略轟炸機,是英國空軍二戰後裝備的三種戰略轟炸機之一,另兩種為勇士轟炸機和勝利者轟炸機。
火神轟炸機於 1947 年開始研製,1952年8月第一架原型機首次試飛。1956年夏生產型投入使用,1991年該型退役。
2015年7月,英國紅箭皇家空軍特技飛行表演隊和火神轟炸機組成空中編隊,在格洛斯特郡上空伴飛,這是火神的最後一次飛行表演。火神轟炸機由於維護資金籌集困難等原因,將在此次航展后停飛。
阿芙羅“火神”是英國皇家空軍裝備的第二種V系列轟炸機,起源於1947年的英國空軍部B.35/46高空遠程核打擊轟炸機招標。實際上其他兩種V系列轟炸機也源自同一招標,而最先裝備的維克斯“勇士”只是過渡解決方案,而皇家空軍正式裝備的型號將從漢德利-佩吉“勝利者”和阿芙羅“火神”、以及略保守的肖特“斯珀林”(該型最後僅製造了兩架)中選出,不過最後出於保險起見,“勝利者”和“火神”都獲得了採購訂單。
阿芙羅提交了698型方案參與招標,這是一種飛翼轟炸機,垂尾布置在兩側翼尖上,後來增加了前機身,並在機身兩側布置了圓形進氣口。698型在每側翼根內上下層疊安裝兩檯布里斯托BE.10發動機(後來的“奧林巴斯”),發動機還前後交錯,每側兩台發動機共用一個大型進氣道。發動機外側的機翼內各布置了一個彈艙。
698型符合空軍部的要求,雙方在1947年簽訂了研製合同,內容包括製造一架模型、幾架驗證機以及兩架原型機。而這些驗證機包括一架阿芙羅710型——安裝兩台羅羅“阿汶”渦噴發動機的1:2驗證機、5架阿芙羅707型——安裝一台羅羅“德文特”渦噴發動機的1:3驗證機。但隨著驗證機製造的進行,人們發現阿芙羅710過於複雜,工作量幾乎和製造全尺寸原型機一樣大,於是阿芙羅公司放棄了710,專心製造阿芙羅707。
1949年9月4日第一架阿芙羅707 VX784在埃里克·艾斯勒中尉駕駛下首飛成功。這架飛機大量使用了現成部件,座艙蓋和前起落架來自格羅斯特“流星”,主起落架來自阿芙羅“雅典娜”螺旋槳教練機。阿芙羅707是無尾三角翼單垂尾布局,進氣口在背部。VX784的試飛進展順利,表現出良好的操控性,但在9月30日的試飛中,VX784在飛行中因減速板無法收起而失速墜毀,艾斯勒中尉不幸遇難。
阿芙羅707A WD280高速驗證機
火神轟炸機
1953年2月20日第4架驗證機阿芙羅707A WZ736首飛,這架飛機並沒有安裝新型的折線前緣三角翼,很快就移交給皇家航空研究院(RAE)試飛。第5架驗證機是阿芙羅707C WZ744,於1953年7月1日WZ744首飛。這架飛機是並列雙座布局,原本是作為阿芙羅698的飛行員教練機製造的,但在發現根本無需教練機后也被移交給了皇家航空研究院。
阿芙羅707系列驗證機不僅出色完成了試飛任務,還使一批飛行員得以熟悉三角翼飛機的操控特性。最終有三架阿芙羅707得以倖存,在博物館頤養天年。
壯觀的全三角翼編隊
由於布里斯托“奧林巴斯”發動機一時無法交付,阿芙羅698原型機只能安裝4台羅羅“阿汶”RA.3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2950千克。
阿芙羅698原型機VX770參加了范保羅航展
皇家空軍一開始根據以英聯邦城市來命名轟炸機的原則,要把阿芙羅698命名為“渥太華”,在1952年10月最終定為“火神”。
VX770進一步試飛后換裝了最大推力3400千克的阿姆斯壯-西德利“藍寶石”Sa.6發動機,同時也進行了升級以接近生產型的標準。1953年6月改裝后的VX770恢複試飛。1953年9月3日第二架“火神”原型機VX777首飛,該型換裝了最大推力4420千克的“奧林巴斯”100發動機,不過在首飛先用推力較低的“奧林巴斯”99進行了滑跑測試。一個星期後,兩架“火神”原型機和4架倖存的阿芙羅707驗證機組成壯觀的三角翼編隊出現於范保羅航展上。
1954年7月27日第二架“火神”原型機在粗暴降落中受損,在修復過程中順便換上預生產型“奧林巴斯”101發動機,推力增加到4535千克。該型在1955年2月恢復飛行,10月又換裝了新的折線前緣三角翼。第一架“火神”原型機則始終沒有換裝“奧林巴斯”發動機和新機翼,反而裝上了世界第一種渦扇發動機——羅羅“康威”進行測試。1958年9月20日VX770參加塞爾斯通基地的航展,在低空高速通場時因右翼結構失效在空中解體,乘員全部遇難。
由於原型機未能全部滿足軍方的性能要求,為此阿芙羅對生產型的設計進行了針對性改進。1952年7月軍方訂購了25架“火神”B.1生產型飛機,1955年2月4日第一架“火神”B.1 XA889首飛,1956年10月1日XA889完成在紐西蘭的飛行表演后,返回英國時墜毀在希斯羅機場,6名乘員中僅兩人倖免。事故原因是該飛機在陰沉的天氣降落時,機場塔台指示了錯誤的降落方向。好在這起悲劇並沒有嚴重減慢“火神”服役的腳步。
1957年初“火神”B.1進入皇家空軍服役,最先裝備第230作戰改裝中隊,同年7月裝備了一線的第83中隊。最終到1959年4月阿芙羅共製造了45架“火神”B.1,裝備了5個皇家空軍中隊——第44、50、83、101、617中隊。
火神轟炸機採用無尾三角翼氣動布局,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種三角翼轟炸機。該型擁有面積很大的一副懸臂三角形中單翼,基本前緣後掠角50度,但隨展向不同位置,後掠角呈一定程度的變化。4台“奧林巴斯”301型噴氣發動機安裝在翼根之內,進氣口開在翼根前緣。中央翼除安裝發動機外,還設有炸彈艙。機身斷面為圓形,飛機頭部有一大的雷達罩,上方是突出的座艙頂蓋。座艙可坐有正副駕駛員、電子設備操作員、雷達操作員和領航員,頭部下有投彈瞄準鏡。機身腹部有一長8.5米的炸彈艙,可掛21顆454千克的炸彈或核彈或一枚“藍劍”空對地導彈。
矩形進氣口布置在翼根前緣,與機身的交界處有半圓形的凸出的附面層分流台階(後期型增加了隔板)。
伸縮收放的減速板
“火神”的機翼為雙翼梁結構,后緣從內到外布置了兩片升降舵和兩片副翼,進氣道上表面和下表面各有4組伸縮收放的減速板。但是“火神”在高速時全部展開減速板會導致頭部下沉,所以下表面外側的兩組減速板被封死。“火神”的垂尾較大,無平尾。
拜三角翼的大空間所賜,“火神”B.1每側機翼內各有5個軟結構油 箱,在彈艙前方的機身還有兩個常規油箱,共有12個油箱,任意一個油箱漏油都不會損失超過10%的總油量。“火神”B.1安裝了複雜的燃油管理系統,在飛行中隨著燃油的消耗不斷維持著飛機的配平。
“火神”採用前三點起落架,主起落架安裝在發動機外側的機翼上,向前收入翼內,其4輪小車主起落架共裝了8個輪胎。雙輪可轉向前起落架向後收入前機身,飛行員在地面滑行時通過方向踏板控制轉向。所有起落架都是液壓收放的,起落架支柱較長以提供足夠的離地間隙。飛機的尾椎內安裝了減速傘,從右側的艙門拋出展開。
“火神”後期型“奧林巴斯”301發動機
“火神”B.2早期批次安裝4檯布里斯托-西德利“奧林巴斯”201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7700千克,後期批次換裝10000千克推力的“奧林巴斯”301,約有一半的飛機安裝這種發動機。“火神”B.2的進氣口外形略微修改以適應新發動機,最明顯的改變就是增加了附面層分離隔板。皇家空軍曾計劃為早期批次升級“奧林巴斯”301,但因戰術的變化而最後沒有實施。
彈艙寬3.2米,長8.84米
隨著科技的發展,核彈也向小型化發展。美國向英國提供了可用於“火神”的Mk5核彈,但是由於安全限制無法掛載該彈進行訓練飛行,所以Mk5就成為了擺設。
“藍色多瑙河”核彈很快就被更輕的50萬噸級“黃日”Mk.1氫彈取代,接下來又出現了百萬噸級的“黃日”Mk.2。“火神”還增加了15000噸和25000噸當量的“紅鬍子”戰術核彈,不過就算是“戰術”核彈,威力也相當於摧毀廣島和長崎的美國第一代原子彈。“火神”在掛載這些小型核彈時還能在彈艙內安裝油箱來增加航程。
“火神”的首要任務是核打擊,當然也能實施常規轟炸,通常的掛載方案是21枚450千克炸彈,掛載在彈艙內的三個串列掛架上,投彈時交錯投放以保持重心平衡。
“火神”B.2一開始裝備的是“黃日”Mk.2氫彈,不過皇家空軍在“火神”服役之初就計劃了一種火箭動力防區外武器——阿芙羅“藍鋼”導彈。半埋掛載在“火神”機腹下的“藍鋼”導彈配備了一台液體火箭發動機,燃料是煤油,氧化劑是高濃度的過氧化氫,具有雙推力燃燒室,一個燃燒室用於初始爬升段,推力大但燃料消耗也高,另一個燃燒室用於巡航段,推力較小。該彈安裝一個百萬噸級的“紅雪”核戰鬥部。
“藍鋼”導彈在發射后先爬升到21500米,然後轉入巡航,在發動機熄 火前能飛到2.3馬赫,然後導彈俯衝飛向目標,最大射程為185千米。1962年“藍鋼”導彈開始服役,1963年初達成完全作戰能力。有資料說經過“藍鋼”導彈掛載改裝的“火神”B.2的編號也改為B.2A,但另一些資料說B.2A是指安裝“奧林巴斯”301發動機的飛機,還有人說B.2A是虛構的編號。
“藍鋼”導彈存在很多問題,過氧化氫具有很強的毒性和腐蝕性,地勤在接觸導彈時需要身著全套保護服和呼吸器。“藍鋼”導彈從冷啟動到完成作戰準備的過程非常耗時,這在冷戰的全面核打擊戰爭模式中實在不可取。
WE.177B核彈
1950年代英國只有WE.177A傘降核彈適合低空轟炸。1966年WE.177B開始服役,這種改進型的當量達到40萬噸,是WE.177A的兩倍,而且重量僅430千克,讓“火神”擁有了毀滅性的打擊武器。WE.177B很快就取代了“黃日”,當然“火神”也可以投擲其他常規“降落傘”炸彈或減速炸彈。
阿芙羅為正副飛行員都配備了戰鬥機式操縱桿
“火神”B.1的其他航電還包括:圍繞著一台機電模擬計算機設計的導航/攻擊系統、“綠鍛”多普勒導航雷達、無線電羅盤和無線電高度表、Gee III遠程無線電導航系統接收機、T.4/“藍魔”光學瞄準具、無線電、敵我識別器、儀錶著陸系統、以及一個用於拍攝每次任務成果的轟炸照相機。火神轟炸機唯一的自衛對抗系統是ARI 18074“綠棕櫚”語音頻道干擾機,因為當時蘇聯防空體系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地面引導攔截模式,截擊機飛行員在地面控制站的語音引導下作戰,因此干擾語音頻道就能讓蘇 聯截擊機就無法找到轟炸機。不過在蘇聯改進了防空系統后,B.1的簡單幹擾機就顯得不足了。
“火神”B.1的乘員編製是5人,包括正副飛行員、導航員/投彈手、雷達操作員、系統操作員。正副飛行員的並列駕駛艙位置較高且有凸起的座艙罩,都配備了馬丁-貝克Mk3KS彈射座椅,左右座椅有所區別,不能互換。凸起座艙罩前方有5扇排列成月牙形的風擋,兩側各有一個圓形舷窗,座艙罩可被整體拆除以方便維護。其他人等坐在後面被稱為“煤坑”的獨立艙室中,“煤坑”兩側各有一個圓形舷窗,在右側舷窗前上方還有一個凸起的六分儀觀測鼓包,在左側對稱位置也有一個類似的信號槍射擊孔鼓包。在投彈時導航員可以鑽進機鼻下方帶投彈視窗的鼓包中以卧姿進行目視投彈,不過這種投彈方式在實際中很少使用。“煤坑”中還有兩張臨時座椅,可增加兩位替換機組或教官。“煤坑”中沒有彈射座椅,乘員們只能從下方艙門跳傘逃生,他們的座椅可以旋轉以方便逃生。
“火神”的登機艙門
“火神”B.1型
“火神”B.1生產型於1956年開始裝備部隊,共生產45架,現已全部退役。
“火神”B.1採用全白防輻射塗裝,黑色頭部雷達罩,最初採用標準高視皇家空軍機徽,後期改為淺藍和粉色的低視機徽。
到1958年“火神”B.1已成為英國核威懾的主要力量,皇家空軍與美國空軍戰略空軍司令部緊密合作,使用3V轟炸機與美國轟炸機共同承擔核打擊任務。“火神”經常與美國轟炸機聯合訓練,皇家空軍甚至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夫特空軍基地,也就是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總部建立了一處“火神”的維護設施,“火神”經常從該基地起飛在美加上空訓練,也經常在轟炸比武上奪魁。
在馬來西亞內戰的最後階段,英國曾把數架“火神”派駐該國,這些“火神”並沒有直接參戰,只是用於實施威懾,阻止外部勢力介入馬來西亞。“火神”B.1也偶爾會執行單機遠程部署任務,被稱為“孤獨的流浪者”,用於彰顯“火神”的全球到達能力。
“火神”B.1A型
皇家空軍對“火神”B.1的生存力評價不高,他們一直盼望著能裝備2馬赫超音速轟炸機,這不過只是痴人說夢而已,皇家空軍還是需要老老實實改進現有的“火神”。
“火神”B.1的電子對抗系統明顯不足,所以升級對抗系統被列為當務之急。新套件保留了“綠棕櫚”語音頻道干擾機,增加了ARI 18075“藍色潛水員”低波段干擾機、ARI 18076“紅蝦”高波段干擾機、ARI 18105“藍色傳奇”雷達告警接收機、ARI 18051箔條投放器、ARI 5919“紅犍牛”尾部預警雷達(該雷達是“流星”夜間戰鬥機的派生型)。
新電子對抗系統使“火神”的尾椎明顯加粗,為此把減速傘移到尾椎頂部的鼓包中,並右側增加了突出的冷卻空氣進氣口,底部增加了防擦尾撬。“紅蝦”高波段干擾機的平板天線填平了右側發動機艙下方的溝壑。
1959年7月首架“火神”B.1開始升級,阿姆斯壯-懷特沃斯公司在維克斯公司的協助下共升級了28架,1963年最後一架升級完畢。升級后的飛機被稱為“火神”B.1A,逐漸取代了在一線服役的未經升級的“火神”B.1。
“火神”B.2型
安裝“2C階段”機翼后“火神”B.2
“火神”改型的設計工作始於1955年末,正式編號“火神”B.2,1956年5月獲得空軍部的正式研製授權。1957年8月31日,第二架“火神”原型機改裝了“2C階段”機翼和“奧林巴斯”102發動機后開始試飛評估。1960年7月第一架“火神”B.2交付皇家空軍。
早期批次裝備4台“奧林帕斯”201型發動機,單台推力7710公斤,后換裝“奧林帕斯”301型,單台推力9070公斤。
“火神”B.2沿用了B.1A的對抗系統,不過早期批次沒有大尾椎,後來才改裝。B.2的其他改進還包括:加強起落架以對應增加的重量、縮短前起落架支柱的長度、增加史密斯Mk.10A自動駕駛儀以減輕飛行員的遠程飛行負擔、電氣系統從B.1的112V改為200V標準、增加普萊西公司的彈出式衝壓渦輪緊急液壓動力裝置、增加安裝在右翼中羅孚機載輔助動力單元、後期批次在機鼻增加了空中加油管(早期批次和B.1A後來也進行了加裝)、去掉了B.1/B.1A上的翼尖空速管。
“火神”B.2具有很好的高空性能,大機翼使該機在截擊機轉彎都困難的高空也能保持很好的敏捷性。雖然當時還沒有雷達隱身技術,但“火神”的准飛翼布局和折線前緣使該機的雷達截面積很小,不易被當時的雷達發現,該機被機組稱為“錫三角”。
在第230作戰改裝中隊完成全面評估后,第83中隊首先裝備“火神”B.2,1961年春“火神”B.2開始取代該中隊的老式B.1。接下來第44、50、617中隊也從B.1改裝B.2,此外皇家空軍還成立了4個B.2的新中隊——第9、12、27、35中隊,而第101中隊繼續裝備B.1A。所有“火神”都受到轟炸機司令部第1大隊的指揮。
生產型於1960年開始裝備部隊,1965年1月第89架也是最後一架“火神”B.2交付皇家空軍。最終阿芙羅共製造了兩架“火神”原型機、45架B.1、89架B.2,總數136架。從1981年起,一部分“火神”B.2型戰略轟炸機開始陸續退役。
該型從未出口,有趣的是,一架“火神”在訪問紐西蘭時塗上了紐西蘭空軍的奇異鳥機徽。
“火神”B.3型
阿芙羅還規劃了更先進的“火神”B.3,進一步增大機翼,增高背脊以增加內油,翼下可掛載6枚“天空閃電”導彈。
但“天空閃電”由於過於複雜,在美國的頭5次試射都以失敗告終。儘管不久前道格拉斯成功完成了一次試射,但1962年12月美國取消了“天空閃電”項目。
美國政府意識到由於“天空閃電”的取消,英國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所以表示願意把項目移交英國繼續聯合研製,也可以轉讓“北極星”潛射彈道導彈或者“獵犬”空射巡航導彈的技術。英國的選擇顯而易見,“北極星”已經在美軍服役,而且一艘導彈核潛艇一次能裝載16枚“北極星”在水下巡航幾個月之久,這使得繼續研製“天空閃電”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整個項目唯一的好處就是使“火神”B.2擁有了外部掛架,這是一項非常實用的改裝。
“火神”B.2MRR型
英國在部署了“北極星”導彈后減少了對遠程轟炸機的需求,所以在1973年第27中隊轉而執行海上雷達偵察(MRR)任務。該中隊的8架“火神”B.2也因此被改裝為B.2MRR型,增加了羅蘭-C導航接收機,順便拆除了AN/APN-171地形跟蹤雷達,原本的H2S Mk.9A雷達完全能夠勝任海上搜索任務。“火神”上標準的轟炸照相機經過改裝可以進行照相偵察,在必要時機組也可以使用手持相機進行拍攝。
該中隊的5架“閃電”有“天空閃電”導彈掛架,可用來掛載改裝自霍克“獵人”副油箱的大氣採樣吊艙,吊艙內的過濾器可捕獲輻射微粒和其他大氣污染顆粒。“火神”B.2MRR採用光澤迷彩塗裝,因為光澤漆更抗腐蝕。
“火神”K.2加油機
1982年12月,隨著第44中隊的撤銷,“火神”作為轟炸機進行了最後一次飛行,同年皇家空軍關閉了在美國奧夫特空軍基地的“火神”設施。但“火神”的故事並沒有到此結束,由於馬島戰爭凸顯了加油機數量不足的問題,所以皇家空軍在戰後決定把一些退役的維克斯VC10客機改裝為加油機。由於改裝需要時間,所以在1982年皇家空軍又決定把6架“火神”B.2改裝為臨時加油機來滿足過渡需求,這些飛機將安裝與VC10加油機相同的空中加油公司Mk.17B錐套系統。
最初人們打算把錐套系統安裝在彈艙內,但無法布置軟管,所以只能拆光尾椎里的電子對抗系統,裝進了錐套系統,軟管和錐套從下方的開口處收放。開始改裝后的第7個星期,第一架“火神”K.2(最初的編號是“火神”B.2(K))就交付第50中隊,這也是1982年之後皇家空軍唯一的“火神”中隊。
K2的加油對準線
大西洋運輸機
“火神”航空母機示意圖
“大西洋”在當時將是非常先進的客機,航程達6440千米,可在12200米高空以0.9馬赫巡航。可出人意料的是市場對該型反應冷淡,“大西洋”項目唯一的硬體遺產就是一個精巧的縮比剖面模型,具有濃郁的50年代科幻風格。阿芙羅還用“大西洋”研究了“航空母機”概念,在機腹和機翼下方掛載三架福蘭“蚊蚋”戰鬥機,當然這只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空想。
參考數據(“火神”B.1型) | |
乘員 | 5人(飛行員、副駕駛、電子設備操作員、雷達操作員、領航員) |
長度 | 29.59米 |
翼展 | 30.3米 |
高度 | 8.0米 |
機翼面積 | 330.2平方米 |
空重 | 37,144千克 |
最大起飛重量 | 77,111千克 |
動力系統 | 4 × 布里斯托爾-奧林匹斯101渦噴發動機 |
推力 | 4 ×49千牛 |
最大飛行速度 | 0.96馬赫(1038.03千米/小時) |
實用升限 | 17,000米 |
航程 | 7650千米(B.2型) |
作戰半徑 | 2750~3700千米,經過一次空中加油可達4630千米(B.2型) |
爬升率 | - |
翼載荷 | 233.5千克/平方米 |
推重比 | 0.26 |
戰備平台
“火神”B.2曾長期部署在海外基地,1969年第9和35中隊的16架B.2進駐塞普勒斯阿克羅蒂里機場以顯示英國對中東地區的戰略存在。一旦有事時“火神”可以前出到巴林和阿曼的衛星基地,使用“紅鬍子”戰術核彈或常規炸彈對目標實施轟炸。“火神”B.2在塞普勒斯一直部署到1974年,此時土耳其佔領塞普勒斯島北部,希土兩國的領土爭端升級,嚴重影響“火神”在阿克羅蒂里機場的活動。於是“火神”撤回英國,之後皇家空軍定期派出一支4機編隊訪問塞普勒斯。
火神轟炸機
在1963~1966年馬來西亞和印尼的邊境爭端中,“火神”重返東南亞。皇家空軍的“馬特霍恩峰”行動向馬來西亞輪換派駐“火神”,雖然未發一彈,但也向印尼發出警告——大英帝國的大棒仍然犀利。“火神”B.2還繼續沿襲傳統訪問美國,參加戰略空軍司令部的聯合訓練。
第27中隊的“火神”B.2MRR對“基輔”號直升機航母抵近觀察,遭到蘇聯人發射信號彈驅逐。
抵達阿森松島的“火神”B.2
第101中隊的5架“火神”B.2參加了“黑羊行動”,這次行動和它的代號一樣瘋狂,“火神”將從大西洋中部的阿森松島懷德阿威克機場起飛轟炸馬島。即使從阿森松島起飛,“火神”也要在“勝利”加油機的空中加油支持下才能飛抵馬島。
1982年5月28日,“火神”XM597號機從阿森松島機場出發,執行第一次反雷達飛行任務。由於路途遙遠,飛機必須進行不少於6次的空中加油才能完成這次往返任務。但偏偏一架為其加油的空中加油機因喇叭形加油錐套發生故障而輸油受阻,不能提供必需的燃料,XM597號機只好中途返航。兩天後,這架“火神”XM597號飛機被用來執行第二次任務,主要目標為位於馬島首府斯坦利港的阿方AN/TPS-43F對空監視雷達。5月31日的清晨,這架飛機順利地到達目標上空,對該雷達發射了兩枚“百舌鳥”反輻射導彈。一枚脫靶,另一枚打在離目標9~14米處,炸壞了AN/TPS-43F雷達的天線。XM597號飛機的乘員認為他們已經摧毀了這部雷達,沒想到在24小時后它又恢復了工作,並放在—垛新砌的護牆後面以防再一次受到攻擊破壞。
“火神”B.2正在與“勝利”加油機進行對接
空中接力加油示意圖
此外,阿根廷方面部隊雷達操縱手對“百舌鳥”有一定的顧慮,因此有時會提前關閉雷達,從而令“火神”達到了壓制對方的目的。
所有參戰的“火神”B.2都安裝的是“奧林巴斯”301發動機,並取消了原先為延長發動機壽命而把最大推力設定在90%的限制。這5架B.2也具有“天空閃電”掛架,由於現有的對抗系統不能完全致盲馬島上的阿軍雷達,所以在掛架上掛載了一個美製AN/ALQ-101干擾吊艙。此外飛機還加裝了從退役維克斯超級VC10客機上拆下的“旋轉木馬”慣導系統,機腹改成了適於夜間轟炸的深灰色。
“火神”的第一次任務只把一枚炸彈砸中跑道
讓人汗顏的是,“火神”的第一次任務只把一枚炸彈砸到了跑道上,不過皇家空軍還是決定繼續實施“黑羊”任務,因為這能阻止阿空軍使用跑道,而且英軍奪島后也能輕易修復。雷霆萬鈞的轟炸還能嚴重打擊駐島阿軍的士氣,並能起到嚇阻阿軍、迫使其把資源用於加強本土防衛的作用。1982年5月3日~4日“火神”繼續實施“黑羊”2任務,再次轟炸了跑道。1982年5月16日~17日的計劃是“黑羊”3任務,但氣象預報說有強勁逆風,會使“火神”難以飛抵目標,所以任務被取消。
“火神”掛載馬特拉AS.37反輻射導彈
如此巨大的“火神”掛小“百舌鳥”導彈看起來很滑稽,不過實用就好。皇家空軍還計劃為“火神”裝備“響尾蛇”導彈用於自衛,並進行了激光制導炸彈的投擲測試,在“火神”機鼻下放久已不用的投彈手艙中安裝了激光目標指示器,不過這兩種武器最後都沒有正式採用。
1982年5月28日“火神”執行“黑羊”4任務,這也是第一次“百舌鳥”任務,但由於加油機出了問題而被取消。1982年5月30日~31日,一架“火神”掛載兩枚“百舌鳥”執行“黑羊”5任務,沒有獵殺到雷達。1982年6月2日~3日,一架“火神”掛載四枚“百舌鳥”執行“黑羊”6任務,首次擊中一座雷達。“火神”在“百舌鳥”任務中不掛載AN/ALQ-101吊艙,因為要吸引阿根廷人持續打開雷達,以便實施攻擊。
“黑羊”6的那架“火神”在空中加油時損壞了加油管,被迫降落在里約熱內盧。在進入巴西領空之前,“火神”必須扔掉剩餘的“百舌鳥”,但有一枚“百舌鳥”卻始終不肯離去,當“火神”降落在伽里奧國際機場的跑道上時,油箱只剩下幾十千克的燃油。巴西人扣留了“百舌鳥”導彈,1982年6月10日放行了“火神”,巴西政府為此向英國提出了正式抗議。
1982年6月11日~12日的“黑羊”7是最後一次任務,一架“火神”直接向阿守軍投下了一串空爆炸彈。此時阿根廷守軍已經基本被拋棄,一個星期內英軍佔領馬島。儘管“黑羊行動”並沒有對敵軍造成什麼實質性的損失,但“火神”發揮了巨大的恐嚇和牽製作用,被認為是英軍或者最終勝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英國和其他國家還保留有20架“火神”B.2,但沒有一架能夠飛行。好在一個機構在布蘭廷索普機場著手看是修復“火神”B.2 XH558,在全球2萬名捐贈者數百萬美元捐款的支持下,XH558被斷續修復到可飛狀態,2007年10月18日XH558重返藍天,持續飛行了20分鐘。
退出一線的“火神”B.1和B.1A被用於訓練,由於離地間隙和載重量大,該型也成為很好的發動機測試平台,發動機吊艙可以很方便地掛載在機腹中線。一架“火神”B.1被用於測試英國飛機公司TSR.2超音速攻擊機的“奧林巴斯”22R加力渦噴發動機,在機腹掛載了發動機測試吊艙。為了避開前起落架,吊艙進氣口是分叉的。1962年2月23日該機開始試飛,1962年12月3日因發動機起火,飛機在跑道上燒了起來,幸運的是機組都安全逃生。
英國人還計劃使用“火神”測試霍克P.1154超音速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布里斯托BS100推力矢量發動機,不過因為項目的取消而作罷。
測試RB199渦扇發動機
2007年10月,在退出現役多年後,一架"火神"轟炸機於10月18日再次飛上藍天。
2015年10月28日,在英國的唐卡斯特,服役半個世紀的英國火神轟炸機(Avro Vulcan XH558)宣布退役,將在博物館永久性存放。
火神轟炸機
“火神”戰略轟炸機可攜帶21枚454公斤的減速炸彈,亦可帶核彈。飛機最大載彈量9500公斤。在英阿馬島戰爭中,英國“火神”戰略轟炸機從阿森松島起飛,在“勝利”加油機的配合下,經過3次空中加油成功地轟炸了馬島的首府斯坦利港,創造了老舊裝備在現代高技術戰場上成功運用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