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苔干

邳州苔干

邳州苔干,江蘇省邳州市地理標誌產品。苔干實為萵苣,明代從安徽亳地傳入。由於獨特的地理條件,僅在邳南種植,苔干因歷史上作為貢品進貢朝廷,又稱為"貢菜"。歷史上為遠銷全國及香港等地的大宗商品之一。

歷史淵源


邳州苔干蜚聲遐邇,為邳州遠銷全中國及香港等地的大宗商品之一。主要產於儀堂、土山、八路、新河等鎮。據《隋書》記載,萵苣自古渦國傳入邳州。古渦國,即安徽省古渦水一帶。邳南苔干相傳於明代從安徽亳地傳來。二者傳至邳州後分別在邳北、邳南落戶。邳北多年來不產苔干,不獨種植技術問題,可能與土質有關。苔干因歷史上作為貢品進貢朝廷,又稱為"貢菜"。干生吃脆聲清朗,又稱響菜。

產地環境


邳州苔干生長期狀態
邳州苔干生長期狀態
邳州市位於江蘇省北部,徐州與連雲港之間。東與新沂市為鄰,西與銅山縣和徐州市賈汪區毗連,南接睢寧縣和宿遷市豫縣,北界山東省。地理坐標為東經117°35′50″-118°10′40″,北緯34°07′-34°40′48″。東西距離52公里,南北距離61公里。西北部和西南部山巒起伏,腹地河流如織。根據地勢高低,全境地貌分為平原窪地、坡地、山地和水域四種類型。其中平原窪地為全市地形主體,面積1080平方公里,占面積的51.7%市境界於黃淮之間,屬半濕潤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氣溫13.9℃,日照2350小時,降雨量903.6毫米,無霜期211天。
全市土壤分為潮土、棕壤土、褐土、砂礓黑土和水稻土五個土類,其中潮土為主要類型,分佈於平原地區,面積158.8萬畝。境內水系屬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按流向歸宿分為中運河沂河、邳洪河三大水系。優良的水土條件為邳南苔乾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條件。

品質特點


邳南苔干與邳北萵苣屬一科二種。萵苣莖短而粗(莖長20一30厘米),苔干莖長而細(70-110厘米)。苔干分紫莖和青莖兩類:紫莖水分少,產量偏低,晾乾后綠色稍暗、鹽霜少;青莖水分大,產量高,晾乾后,綠色鮮亮,鹽霜大,糖分高,為優種。
邳州苔干是中國蔬菜食品中一個珍貴稀有的品種,色澤青綠,形狀細長,組織緻密,肉質肥厚,質地脆嫩。食用起來清脆可口,清香沁脾,有天然海蜇的美稱。據了解,邳州苔干經檢測,內含18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以及鋅、鐵、硒等微量元素,是不可多得的健康食品。

生產情況


邳州市委、市政府不斷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通過“公司+基地+農戶”運行模式,大力推進邳州苔干農業標準化生產,使苔乾產業邁上標準化、規模化、基地化發展“快車道”。到2013年,邳州苔干標準化種植面積近60000畝,年產量4000噸,基本形成了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新格局,成為中國著名的苔乾產區和重要出口基地。

地理標誌


專用標誌使用

邳州苔乾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江蘇省邳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邳州苔乾的法定檢測機構由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加工萵筍品種:青不老。
二、立地條件
土壤類型為黃潮土,質地為中壤土,有機質含量≥2.0%,土壤pH值7.5至8.0。
三、栽培管理
1.育苗與移栽:每年播種兩次,秋苔干在8月中旬育苗,9月上中旬移栽;春苔干在10月上旬育苗,11月上旬進行移栽。
2.種植密度:種植密度24至32萬株/公頃。
3.施肥:基肥中的有機肥施用量≥30噸/公頃。
4.田間管理:定植成活后中耕鬆土,蹲苗不超過1周。蹲苗后根據土壤肥力、墒情適量追肥、澆水。
5.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收
當苔干植株頂端心葉與外葉平齊時採收。秋苔干採收期為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春苔干採收期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五、加工與貯存
1.刨皮:採收后兩天內將收穫的鮮品去掉葉和根部,基部削成圓錐形,去皮。
2.划菜:把肉質莖均勻剖開為粗細在8mm至12mm的細長條,梢部留20mm至30mm。
3.晾乾:自然懸掛晾曬2至3天脫水,致肉質莖手摺可斷,顏色青綠。
4.貯存:常溫下陰涼乾燥處貯存。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色澤青綠,形狀細長,組織緻密,肉質肥厚,質地脆嫩。
2.理化指標:水分17%至21%,粗蛋白含量≥12%,可溶性糖含量≥30%,粗纖維≥5.0%,維生素E≥0.5mg/100g。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