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紀念館

屈原紀念館

屈平(約前340-約前278)字原,通常稱為屈原;羋姓屈氏。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秭歸縣屈原紀念館位於湖北省秭歸縣城東。

館藏各種版本的《楚辭》和研究《楚辭》、屈原的書籍500餘套,歷代名家字畫300餘件。出土文物800餘件。其中較珍貴的有越王州勾劍,長50厘米,重1.75千克,劍格上刻有鳥篆“越王州勾、自乍用劍”字樣。其他還有巴式戈、矛、劍。劍、矛上均有銘文和圖騰。

屈原簡介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華夏族,出生於楚國丹陽,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他主張對內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后因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憂國憂民的屈原在長沙附近汨羅江懷石自殺,端午節據說就是他的忌日。
他寫下許多不朽詩篇,成為我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主要作品有《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
屈原
屈原

簡介


館內還有屈原石像、青銅像、橘頌亭和碑廊。屈原石像原供於歸州南岸小青灘“屈大夫廟”內,1980年移至屈原紀念館內,通高103厘米。為明嘉靖十六年(1537)歸州百姓捐款鐫刻,是國內今存最早的一尊屈原石像。屈原青銅像聳立在屈原紀念館內正中大壩上,像基為花崗岩石,高2.5米,銅像身高3.92米,壁厚17厘米,重3噸。橘頌亭位於墓東50米外的橘林中,為琉璃瓦六柱雙層亭,中央環立6塊大青石碑,分別以6種書體刻屈原《橘頌》全文。碑廊分東西兩廊,位於銅像兩側,呈南北走向。內存60塊碑文,刻屈原《離騷》等25篇詩歌。上為原文,下為釋文。
屈原紀念館內珍藏有新石器時代至清代的歷史文物六百餘件,是研究楚文化的重要依據。

歷史沿革


館舍於1979年建成,位於屈原祠內。歇山大屋頂,翠綠琉璃瓦,褐色牆壁,風格典雅。1980年2月建成開放。該館分上下展廳,上廳展出該縣出土的文物,下廳是紀念屈原展覽。
屈原紀念館,為綠瓦白牆二層建築,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享有盛名。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郭沫若、日本書法泰斗泰雲之德等名家,曾先後為紀念館捐字獻畫。8年前,紀念館被定為“危房”而宣布閉館。
歇山大屋頂,翠綠琉璃瓦,褐色牆壁,風格典雅。館內有上下展廳,上為“秭歸出土文物展覽”,下為“屈原生平事迹展覽”。
屈原紀念館
屈原紀念館
2005年7月,東湖風景區管委會投資300餘萬元對該館進行了修繕,目前已在紀念館重新布展。紀念館展出面積共800平方米,一樓展廳內除屈原塑像、生平介紹、重點詩歌摘錄(《楚辭》研究相關作品復原陳列及楚國文物復仿品展示)、集注、研究文獻等館藏物品外,還有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古琴、鼎等各種逼真的仿製品,再現了屈原生活的時代;還原的楚國民居邊,有古裝少女在表演磬石樂……二樓展室,則是該館所藏周韶華、沙孟海、鐘鳴天等國內書畫大師的一大批珍貴字畫。展廳廂房內絲弦裊裊,是楚國的歌舞表演,還有書法家當場揮毫潑墨。

基本陳列


秭歸縣博物館——屈原祠包括山門、屈原青銅像、東西碑廊、陳列館、屈子衣冠冢,五大部分依山排列,古樸清幽、壯觀肅穆。中心為屈原青銅像東西碑廊鐫刻有屈原《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22篇詩作和歷代文人墨客歌頌屈原詩句手跡。

珍貴藏品


越王州勾劍:1980年出土。保存完好,出土時劍刃仍很鋒利。鏤刻最細處僅0.1毫米。近劍格處有兩行鳥篆銘文:“越王州勾、自乍(作)用(劍)”八字,清晰精美。
兵書寶劍:峽懸棺戰國。為一棺兩套、三棺重疊的懸棺。棺木外裝飾彩色漆繪和雕刻,內有完整布塊。其主人應是巴人中的“貴族”。

特色活動


賽龍舟屈原祠前賽龍舟,搏擊平湖競風流。龍舟因屈原而誕生,屈原精神因龍舟而傳承光大,在屈原故里撐舟划漿,不但可以強身健體,而且精神因之升華,心靈為之震撼。
號子魂由“峽江號子王”和“三峽活化石”之美譽的胡振浩老人擔綱主演的《船工號子》,是一台不同凡響的民俗歌舞,一曲撼人心魄的千古絕唱,一段魂牽夢繞的三峽戀情。

館藏文物


截至2020年5月,藏品數量446(件、套)。

獲得榮譽


2020年5月13日,入選國家文物局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名錄。

交通線路


交通線路:陸路:宜昌市—屈原祠,或神農架—屈原祠;水路:宜昌市—屈原祠,或重慶/巫山/奉節港—屈原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