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定昌
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
陳定昌(1937年1月30日—2020年9月7日),男,生於上海,籍貫江蘇省鎮江市。中國武器系統總體、防空反導及制導雷達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863計劃項目的首席科學家,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研究員,中央直接聯繫專家,國家某重大專項總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科技委高級顧問。
陳定昌於1957年至1963年就讀於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畢業後分配到國防部五院二分院(現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工作;歷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二院院長、二院科技委主任;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20年9月7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陳定昌長期從事高精度無人飛行器技術、高精度探測與制導技術和模擬技術研究工作。
1937年1月30日,陳定昌生於上海市;
1957年,被保送北京留蘇預備部;
1957年9月至1963年7月,就讀於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
198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分配到國防部五院二分院;
1965年起,先後擔任七機部二院二部研究室工程組長、副主任、主任;航天工業部二院二部副主任、主任;國防科工委精確制導技術專業組第一屆、第三屆組長;航空航天工業部二院副院長、院長;國防科工委精確制導項目實體管理負責人;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二院中、低空防空導彈總指揮;長峰科技工業集團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二院科技委主任、總設計師;國家86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防科工委國家安全重大基礎專家顧問組成員;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二院項目總研究師、總設計師;國家高技術863重大專項專家組組長;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國家某重大專項總師;
1996年,任國防部五院二分院首席科學家;
2009年8月31日,入選200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2009年12月4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信息技術科學部);
2020年9月7日14時47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陳定昌
那時的歷史、地理比較難學,是好多學生感到頭疼的課程。擔任學習委員並善於動腦筋的陳定昌,則把歷史編成故事講給大家,於是很多難記的知識點一下子變得容易得多,由此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考試時,全班取得了好成績,陳定昌的獨特才能令老師刮目相看。
他從小喜歡文學,課餘時間閱讀了大量的中外文學名著。中學期間,他的作文經常被老師當作範文在班上朗讀。老師看到他的語文天賦,希望他報大學中文系,將來當作家,但他謝絕了老師的好意。一種男兒當自強和報效國家的濃烈情感,促使他毅然選擇了理科。
順利通過保送留蘇考試后,陳定昌來到北京俄語學院留蘇預備部學習哲學和俄語。由於外部環境的變化,兩年後他進入清華大學無線電系學習。當時清華大學學制6年,加上兩年的留蘇預備部學習,他整整度過8年的大學時光。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大學生活豐富了他的知識,使他的多種能力得到提高。
清華求學期間,陳定昌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遨遊,在許多方面都注重鍛煉和發展。哲學這一愛好,培養了他科學的思維方式,鍛煉了他極強的表達能力。
有一次班裡去工廠參加勞動鍛煉——安裝電容器。當時每人有定額任務,好多學生為了完成任務都干到凌晨兩三點鐘。而陳定昌努力想著怎麼提高勞動效率,於是他留心觀察廠里熟練工人的操作,還真看出了門道。工廠搞勞動競賽,他摘得全廠第二名的桂冠。回校后,他成為校辦工廠的攻關組組長。大量的實踐活動,培養了他較強的動手能力。
在畢業設計時,陳定昌被老師要求去做一個難度較大的課題設計。該課題設計已經進行了兩年多,前兩名做課題的畢業生最後成績都不理想,對此陳定昌定下的目標是一定要取得5分的好成績。做課題期間,他整天泡在實驗室里。大半年後,他成功了。他的畢業論文還成為大家學習的範本。通過做課題設計,他琢磨出一個道理:搞科學研究,用理論指導實踐很重要。
陳定昌
他的創新和前瞻性思想是出了名的,了解他的人幾乎異口同聲地這樣評價他。上個世紀70年代末他擔任二部工程組組長時,首開先河,與八機部簽訂了研製合同。以合同制方式承擔任務,這在七機部的歷史上從未有過。這一舉動既推動了技術進步,又培養了隊伍,得到了當時上級領導的好評。二部還用這個項目獲得的經濟效益建了房子,緩解了一部分職工的住房困難。
1984年,陳定昌出任二院二部主任,他全面規劃和未雨綢繆的意識更強了,他提出的“三個空域”、“四個基本型”的思想一直沿用至今。他經常與同事談論航天器發展,當年他提出的地空導彈主戰型發展規劃的設想,已被現實驗證是富有先見之明的。他提出的某型號設想,航天幾位老總聽過彙報並實地考察后一錘定音:可以搞。
進行前瞻性、前沿性的研究,關係到行業的生存發展。1990年至1996年,陳定昌出任二院院長,這是他責任最重的幾年。1996年他擔任了國家高技術(863計劃)某主題首席科學家之後,帶領一批人員開始進行“九五”規劃的研究制訂。他帶領大家提出了用系統集成技術帶動關鍵技術攻關的思路,也就是說在關鍵技術攻關中要體現高技術集成。為了制訂發展戰略報告,他們12易其稿,陳定昌與年輕人一起,幾個晝夜不合眼。1997年的一天下午,原國防科工委科技委領導到場了,陳定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複雜的東西簡單明了地呈現出來,他們評價說:“陳首席一口氣講了3個小時,沒休息一分鐘,我們聽明白了,我們支持。”
863計劃的實施要集中優勢力量,組成“國家隊”。為了走好競爭研製這步棋,陳定昌帶領有關人員到全國各地四五十家單位調研,一些知名的高校和科研單位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實際應用證明,搞高技術集成確實帶動了這一領域的快速發展。1999年9月,他們的研製項目獲得了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熟悉陳定昌的人,對他的印象集中在幾點上:其一是喜愛廣泛收集國外相關領域各種資料,緊密跟蹤國內外新知識、新技術發展,捕捉新信息速度之快,對趨勢之敏感,令人敬服。其二是喜愛對獲取的信息進行真偽和優劣的鑒別,對事物判斷準確,善於抓住重點。其三是喜愛超前思維,物理概念強,善於做頂層策劃。這些特長在工作中被他發揮得淋漓盡致。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剛剛成立的幾年裡,擔任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的陳定昌和科技委的專家們一起,帶領相關人員,飽蘸心血,完成了集團公司下達的發展戰略規劃制定等多項重大任務。
從二部主任到二院院長,工作中,他跟大家一起摸爬滾打,不搞特殊化;生活中,他平易近人,沒有官架子。了解他的人無不這樣評價他:陳院長是生活上不會享受,金錢上不去伸手的人。作為專業組組長,出國的機會是家常便飯。但陳定昌從來都是工作確實需要才會去。與他一起出國的年輕人開玩笑說:“跟陳院長出國挺沒意思,他是帶著任務跑,幾乎不去看風景、逛商場。”每次獎金分配,陳院長與其他人拿一樣多,年輕人感嘆:“跟著這樣的領導干,對我們成長有好處。”
陳定昌院士回母校題詞
談起工作,陳定昌的“話匣子”關不上,可提起家庭,他的話不多。相濡以沫的老伴非常體諒陳定昌,全力擔起了家庭的擔子。當年燒蜂窩煤,面對一整車煤,陳定昌的老伴一個人一趟趟地把煤從一樓搬到五樓。這種生活小事老伴做得太多了。其實陳定昌是個細心人,對妻子的支持他深深地記在了心底。
時光給現年68歲的陳定昌烙下了深深的印記。他在武器系統總體、防空導彈和制導雷達領域幹了一輩子,40多年的風風雨雨,在他人生中沉澱下來最豐富的是什麼呢?他用一生的追求映襯出四個沉甸甸的字———“航天情結”。這份情結,正是他對航天事業的一份摯愛、一份執著。
作為主要組織者和技術帶頭人,他參加了多種型號防空導彈武器系統的研製工作,主持開展了精確制導毫米波、紅外、反輻射、激光半主動制導的研究工作。先後獲得全國科學技術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等多個獎項。
他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獲得“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稱號,擔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高技術主題首席科學家、總裝備部科技委兼職委員、總裝備部科技委精確制導專業組組長,同時擔任10所院校的兼職教授。
曾獲國家科技部、總裝備部863重大貢獻先進個人獎;全國科學大會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部級科技進步獎十項;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等榮譽稱號。
2020年11月,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決定,追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級顧問陳定昌同志“中央企業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020年9月7日,陳定昌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 科研綜述
陳定昌先後主持或參與多個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取得了多項國家重大工程技術成果。20世紀60年代初,20多歲的陳定昌被任命為“激光雷達項目”項目組長,該項目建成了世界上第一部激光雷達樣機,用詳實準確的實驗數據,突破了“四個科學原理”的限制,發展了中國第一部全反射式激光雷達,比美國林肯實驗室領先多年。
1984年,以陳定昌為代表的一些專家開始前瞻性地提出第三代防空導彈的設想。第三代防空導彈系統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俄羅斯后第三個具有自主研製同一水平裝備能力的國家,標誌著中國導彈研製、試驗能力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 科研成果獎勵
據2020年10月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網站顯示,陳定昌先後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航天部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國防科工委重要科技成果三等獎2項。
● 學術交流
2013年9月,陳定昌應邀出席中國航天科工四院十七所舉辦“院士講堂”第三期學術交流活動。
● 研究理念
“要自身嚴謹,不能迷信權威”。
● 培養理念
“既然要帶,就不能把你們放養。”
● 學生培養
1996年,建斌成為陳定昌的博士。陳定昌在工作之餘抽出時間指導建斌選課,經常約學生到辦公室交流,還列出推薦書單。給學生上課,彷彿陳定昌的報告會:每每講到興之所至,往往會忘記時間。陳定昌帶的最後一個博士生是躍賓。
陳定昌曾獲得國家“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等。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
2002年 | 國家傑出專業人才榮譽稱號 |
2008年 | 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
2014年 | 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 |
2018年 |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
2021年 | 入選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擬表彰對象名單 |
任職時間 | 職務 |
---|---|
2011年1月14日 | 中國科學院光電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
2013年5月20日 | 山東大學兼職特聘教授 |
2015年12月12日 | 東莞同濟大學研究院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 |
慣性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成員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兼職教授 | |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 | |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科技委顧問 | |
國家重大基礎顧問專家組成員、高技術領域專家委員會顧問 | |
總裝科技委兼職委員 | |
反導專業組顧問 |
● 日常積累
陳定昌的身上常常帶著一個小本子,“就記自己不知道的東西”,每天把遇到的新問題、新名詞和新鮮事兒記下來。
● 人物語錄
“核心是愛國、愛民族,這些作為一個準繩,什麼時候都不能忘。”
“二十年前走得不對,二十年後就沒有結果。”
● 堅持工作
晚年的陳定昌,每日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仍堅持工作在科研一線。老友勸他歇歇,過過清閑的養老生活,可他未曾接受,也沒有放慢腳步。
● 工作筆記
在中國航天科工二院檔案館的一間幽深庫房裡,保存著陳定昌的部分工作筆記,共46本,囊括1965~1986年的筆記。翻開這一個個筆記本,工整的筆記寫得密密麻麻,有些地方還附有地圖和框架圖。
● 祝福簡訊
逢年過節,陳定昌會給同事和學生髮簡訊。
● 臨終遺囑
在彌留之際,陳定昌還叮囑家屬:生病期間他的黨費要按時交齊,所有喪葬事宜一切從簡,費用自理,對組織沒有任何要求。
陳定昌同志是中國精確制導領域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防空體系研究和三代防空裝備的實踐者、拓新者和謀划者,取得了多項重大科研成果,為中國國防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科學院學部評)
陳定昌是中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和精確制導技術領域的專家。陳院士站在時代前沿,所突顯出的敏銳頭腦和超前思維,為中國國防科技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評)
總站在時代前沿具有超前思維的陳定昌,用一生推動著中國空天防禦體系能力建設,為信息化條件下新質殺手鐧裝備研製,形成制衡強敵的戰略威懾能力,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掀開了中國空天防禦力量建設的新篇章。(科技日報評)
陳定昌待人謙和,溫文爾雅,說話慢條斯理,只有講到自己熱愛的專業或者論證技術方案,他才有板有眼、滔滔不絕,直到說服對方。陳定昌,中國國防戰線上的無名英雄,卻永遠是中國科技銀河中一顆熠熠生輝的星辰,更激勵著一代代航天青年為國鑄劍、捍衛世界和平。(中國新聞網評)
陳定昌同志是中國戰略防禦技術體系的倡導者和體系建設的引領者,是中國精確制導領域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防空體系研究的重大貢獻者,中國三代防空裝備的實踐者、拓新者和謀划者。作為德馨品高的戰略科學家,他敢為人先、勇攀高峰,始終站在國防技術前沿,以戰略意識和超前思維,創造性地解決了諸多世界級關鍵性技術難題。他求真務實、尊重科學,以團結協作、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逐步完成了中國空天防禦體系的探索研究和基本建設,在中國航天科技界和國防領域中享有崇高威望。他淡泊名利、甘為人梯,始終以“不計得失、無私奉獻”作為自己的人生格言,在成績面前更多考慮別人的貢獻,在失敗面前考慮自己的責任,堪稱愛國知識分子的楷模和典範。他始終站在中國航天事業後繼有人的戰略高度,注重人才培養和大膽使用,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堪當重任的科技專家,有力支撐了中國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評)
“家國情懷,畢生追夢,無私奉獻,功勛卓著”。(靈堂兩側輓聯)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評:“走一步,看三步,想五步”,這種全面規劃、未雨綢繆的前瞻性思維在陳老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種全局觀,需要參與者必須站在全局,站的層次足夠高,才能真正做到統籌。陳定昌在工作安排上,不僅站在本單位、本系統考慮自身的發展,還站在國家的層面,謀划大戰略、大規劃,是一個致力於前瞻性地策劃、布局、引領方向的戰略科學家。為了實現自己和國家的“中國夢”“強軍夢”“航天夢”,他做到了置個人榮辱於度外,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終保持著一種大視角,腳踏實地地為國家的安全謀划,用超前的、透視的眼光,產生出一種和別人不一樣的認知,表現出了大家風範和大將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