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人面樹的結果 展開

人面樹

被子植物中的一類

人面樹(日語:人面樹,假名:にんめんじゅ/じんめんじゅ),日本與中國的妖怪。顧名思義,人面樹即樹榦上有人臉的樹。浮世繪畫家鳥山石燕的《今昔百鬼拾遺》和江戶時代百科全書《和漢三才圖會》都有記載這種神話樹木。

人面樹別名又叫“銀蓮果”。多生長在熱帶地區的森林中。該樹高20-30米。葉子光滑無毛。果子是圓形,直徑2厘米,黃綠色,其表面有五個軟刺,成熟后脫落,果內有扁的硬核,核的表面有五個大小不同的眼,看起來好像人的臉,所以又叫人面子。

形態特徵


人面樹
人面樹
常綠大喬木,高達20餘米;幼枝具條紋,被灰色絨毛。奇數羽狀複葉長30-45厘米,有小葉5-7對,葉軸和葉柄具條紋,疏披毛;小葉互生,近革質,長圓形,自下而上逐漸增大,長5-14.5厘米,寬2.5-4.5厘米, 先端漸尖,基部常偏斜,闊楔形至近圓形,全緣,兩面沿中脈疏被微柔毛,葉背脈腋具灰白色髯毛,側脈8-9對,近邊緣處弧形上升,側脈和細脈兩面突起;小葉柄短,長2-5毫米。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比葉短,長10-23厘米,疏被灰色微柔毛;花白色,花梗長2-3毫米,被微柔毛;萼片闊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3.5-4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鈍,兩面被灰黃色微柔毛,花瓣披針形或狹長圓形,長約6毫米,寬約1.7毫米,無毛,芽中先端彼此粘合,開花時外卷,具3-5條暗褐色縱脈;花絲線形,無毛,長約3.5毫米,花藥長圓形,長約1.5毫米;花盤無毛,邊緣淺波狀;子房無毛,長2.5-3毫米,花柱短,長約2毫米。核果扁球形,長約2厘米,徑約2.5厘米,成熟時黃色,果核壓扁,徑1.7-1.9厘米,上面盾狀凹入,5室,通常1-2室不育;種子3-4顆。

分佈範圍


人面樹
人面樹
雲南(東南部)、廣西、廣東;生於梅拔(93-)120-350米的林中。廣西和廣東亦有引種栽培。分佈於越南

主要價值


藥用:人蔘根皮、葉可入葯,具健胃、生津解毒等功效。 
觀賞:人面子樹榦通直,樹姿優美莊重,枝葉茂密,葉色四季翠綠光鮮,冠幅美觀,遠著樹形如展開的巨傘,是優良的“四旁”和庭園綠化樹種,也是適合作行道樹或廣場孤植、對植的優良樹種。 
經濟:人面子木材緻密而有光澤,耐腐力強,適供建築和傢具用材。種子油可制皂或作潤滑油。 
食用:果肉可食或加工制其他食品,如蜜餞果醬等。

本種提示


近於D. mangiferum Bl.,但後者花萼無毛,花盤被細毛且完全扁平。與D. dao (Blanco) Merr. et Rolfe的區別是後者花萼裡面無毛,花盤邊緣流蘇狀。

歷史記載


野史》中記載,江戶時期一男子心愛的女子死了,痛不欲生,結果聽信邪鬼之言,將女子之首種入屋內後院,四十九日後長出一樹,百日之後樹上開花,一年後長出果實,皆為女子之人面,結果招致官府圍剿妖樹,最後男子與人面樹一起
人面樹
人面樹
在烈火中消逝,可歌可泣。
關於人面樹:其實人面樹並不是妖怪,這種植物只是表皮凸起的部位類似人的頭部,所以又稱人面樹。

植物學史


根據《中國植物志》記載,“人面子近於Dracontomelon mangiferum Bl.,但後者花萼無毛,花盤被細毛且完全扁平。與Dracontomelon mangiferum dao (Blanco) Merr. et Rolfe的區別是後者花萼裡面無毛,花盤邊緣流蘇狀。”,但在後來,兩種合併為人面子(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

生長環境


人面子生於海拔(93-)120-350米的林中、平原、丘陵,村旁、河邊、池畔等處。人面子喜光照充足的地方,土壤應排水良好。

生長習性


人面子夏天落葉,落葉特別的壯觀。大約是在五月初,人面子才開始綻放新葉。同時開始開花。

繁殖方法


人面子的繁殖可採用播種法和扦插法。 
播種繁殖
種子採集:在優良類型的林分中,選擇樹冠整齊、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單株產量高、生長在陽坡的壯齡植株作為採種母樹。8-9月當果皮由綠色轉變為黃褐色時,即可採收。將採收來的成熟果實,灑上草木灰水,堆漚3-5天,待果肉與核分離后,將核用水洗凈,晾乾,用布袋掛通風處保藏。 
層積催芽:選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塊,挖深、寬各1米的坑,將種子與濕砂按1:3的比例混合,埋入坑內至距地面15厘米處,其上全部填入河砂,上面覆土成饅頭狀,在坑內豎一通氣草把。來年春季種子有30%露白時即可播種。 
選地作床:人面子喜光,圃地應選擇避風向陽、水源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深厚肥沃的砂壤土做育苗地,pH值5-6.5,施腐熟的有機肥15噸/公頃,複合肥750千克/公頃,深翻入土中,耙細床土,做南北向的高苗床。用3.3-3.75千克/公頃0.5%高錳酸鉀水溶液和濃度為0.3-0.5%乙草胺水溶液混合噴灑表土,將鬆散黃土覆蓋床面2厘米厚,整平待用。 
播種方法:春播,3月上中旬在整好的圃地上按行株距30厘米×30厘米開穴播,覆土3-4厘米厚,播后20天左右發芽出土。苗期要及時除草、鬆土。幼苗長出3-4片真葉時,應及時移苗和補苗,並澆透水,保持苗床濕潤。當幼苗長出5-7片真葉后,追施氮肥(濃度0.5%)45千克/公頃;以後根據苗木生長情況施肥,最好在下午3時以後進行。春季防止因積水造成苗木爛根。當苗高30-40厘米時,選陰雨天氣移栽定植,盆栽的可帶宿土上盆。 
插床準備:選擇靠近水源、地勢平坦、易遮蔭、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壤土作圃地。土地耕作后,起畦並平整床面。做寬100厘米、高30厘米的插床,步道寬40-50厘米,床長視地塊情況,但不宜太長。扦插土壤用細河砂50%、火燒土20%、蛭石粉30%混合拌勻,鋪平床內,面上再鋪1層1.5厘米厚的蛭石粉;也可直接用砂壤土,通透性強,且能保濕,有利於插穗生根。 
插穗處理:在梅雨季節,選擇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的優良植株作為采條母樹,於早上、傍晚或陰天剪取當年生木質化或半木質化的枝條,隨剪隨制穗,長度6-12厘米,直徑0.3厘米左右,每個插穗上部保留3-4片葉,剪去葉片一半,以減少水分蒸發,下部剪成馬耳形。剪取的穗條放在陰涼處,並噴水保持葉面濕潤。為提高成活率,將插穗每30-50支紮成1捆,基部對齊,直立放入200毫克/千克的ABT生根粉1號溶液中浸泡10分鐘,取出稍晾后,進行扦插。 
扦插方法:選擇在陰天或下午進行,用粗度與插穗粗度相當的竹籤,先在苗床上插孔,孔深為插穗長度的1/2-2/3,按行距10厘米、株距5-6厘米均勻排列,視葉面大小以不重疊為度。邊插孔邊插穗條,插後用手將土壓實。插完后澆透水,使插穗與土壤緊密接觸。 
插后管理:
● ● 保濕:苗床插滿后,用長2米的竹條,間隔1米插入土中,拱好農膜,棚高控制在80厘米左右,膜四周用土壓實,全面封閉。為了便於檢查,也可將農膜一邊用泥土封死,另一邊用磚頭壓緊。若遇氣溫高、薄膜棚內空氣濕度低於90%時,要揭開兩頭通氣。揭膜噴水,保持苗床濕而不積水和透氣,然後再蓋膜封土,以免葉片脫水死苗。直到插穗傷口形成癒合組織,併發出新根,噴淋才可減少,但仍應保持濕潤。 
● ● 遮蔭:拱棚搭好后,在其上方搭設高1.5-1.8米的平頂遮蔭棚,採用雙層90%的遮陽網蓋頂,避免陽光直射插床,控制棚內氣溫過高和水分蒸發,有利於插穗成活生根。 
● ● 苗期管理:全封閉扦插,早期要求避光,生根后對光照的要求逐步增強。因此應逐漸揭去遮陽網,提高透光度,促進苗木抽梢、生長。但冬天要保留拱棚防寒。為了提高苗木質量,生根后,用1%的尿素水噴淋葉面2-3次。 
● ● 移栽:翌年春,當苗木新梢抽齊、煉苗7-10天後,選擇陰雨天進行移植。 

栽培技術


澆水:每天早晚各澆水1次,雨季減少澆水次數,澆完水要及時鬆土保墒。每個月澆透水1次,為苗木生長提高足夠的水分。 
施肥:苗木移栽時施用腐熟發酵的牛糞作基肥。夏季由於苗木生長較快,每25天左右追施氮肥1次,每次施肥后應及時進行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