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大學政治學院

廣西大學政治學院

學院承擔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碩士點的建設和研究生培養工作,現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思想政治教育四個專業碩士點。在冊碩士研究生73人,研究生班100餘人。

學院歷史


2006年8月,學校根據上級文件要求,同時為了集中整合相關專業的師資力量,加強學科專業建設,研究決定對公共管理學院學科專業進行調整,成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正處級教學機構)。2007年9月,學校為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集中精力推動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經研究決定,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更名為政治學院,同時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政治學院與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合署辦公。2007年底,藝術教研室單獨設立藝術系,從學院分離。

組織機構


政治學院首任(現任)院長烏尼日教授、書記蔣德星副教授、副書記楊興華講師、副院長羅紹康教授和文東升副教授。學院下設行政辦公室、研究生辦公室、教學辦公室,以及教學輔助機構資料室、實驗室、成教部等。

師資力量


現有教職工49人,其中專任教師44人,教授6人,副教授16人,講師17人,具有博士學位5人,碩士學位23人(含在讀博士1人)。其中具有碩士研究生導師資格的13人。在區內外具有一定學術威望的4人:學術帶頭人烏尼日教授長期從事女性問題研究,多年來有創造性地探索女性與參政問題,取得了突出的相關研究成果42篇,其中主要有《建國初期走上政壇的傑出女性》系列之一、之二、之三(《廣西黨史》02.3-4;04.2)等等;甘自恆教授是思想政治理論創新研究專家,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學術造詣,在重要的學術刊物上發表了80多篇學術論文,出版了6部專著,主編和參編教材12部;羅宗火教授長期從事思想政治理論的教育和研究工作,發表論文41篇,主編或參編教材11部,合作出版編著3部,主持或參與各類課題研究24項,其中有12項教學和科研成果獲省、廳、校級獎;羅紹康教授發表教學研究論文12篇,學術論著49篇(部),承擔了20項科研課題,主編和參編德育課教材9部。

教學科研


學院承擔全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全校研究生(包括碩士、博士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論課教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品德教育是對青年學生系統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和基本環節,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完成高校教育任務的根本措施和基本途徑,是為大學生提供學習社會主義科學文化知識的動力源泉,具有為培養社會主義“四有”人才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學院根據教育部“05”教學改革方案的要求,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整合力量,設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形勢與政策”和“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論課”六個教研室,同時還面向全校開設部分大學生素質教育課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院的多名教師分別獲得“校優秀共產黨員”、“校優秀教師”、“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等榮譽稱號。
在圓滿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成立相應的科研團隊,積極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創新研究。“中國-東盟政治關係與政治合作研究”創新團隊以長期研究思想政治學科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的研究人員為主體,聯合校內政治學科的研究人員,組成在知識、職稱、學歷和年齡上結構較為合理,整體實力較強的學術隊伍。該團隊已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優勢,特別是善於根據實踐的要求進行理論創新。近5年來,已經在政治學相關領域如政府政治、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女性與參政、政黨政治、世界格局與全球化問題等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區域政治格局、社會發展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富於系統性、創新性和前瞻性,研究成果多次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等收錄和全文轉載。另外,學院還擁有“廣西馬克思主義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基地、廣西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廣西大學創造學與創新力評價研究所和廣西大學婦女與發展研究中心四個研究機構,每年都有許多科研成果問世。據統計,近3年政治學院教師共發表論文216篇,出版專著、教材18部(本),承擔的各級科研課題達83項,榮獲各級各類教學和科研獎勵9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