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平

山西大學副教授

白平,男,1953年生。山西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漢語史。任山西大學文學院漢語言系副主任,山西省語言學會副會長。

人物簡介


白平,男,1953年生人,山西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古代漢語、漢語史、訓詁學、校勘學、《春秋左傳》學、山西方言的教學與研究,兼任山西大學文學院漢語言系副主任,山西省語言學會副會長。
主要著作有《古代漢語註釋商榷》、《趣味古文觀止》、《漢語史研究新論》、《論語詳解》、《孔子傳》等。曾主持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項目《春秋左傳集注》及山西省教委項目《古代漢語教學資源庫》,參編各類教材、詞典等14部,發表專業論文30餘篇。其主講的古代漢語課程為山西大學優秀課程,並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
“挑出一個錯,獎金一千元”———為了迫使公眾人物閻崇年的這句承諾得以兌現,白平將閻崇年告上了法庭,通過法律手段追討挑出的620處錯誤應得獎金62萬元。“懸賞門”事件引發公眾極大關注。

懸賞門


閻崇年的懸賞門

閻崇年
閻崇年
2009年6月,閻崇年校注的《康熙順天府志》一書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2009年9月12日《北京晨報》第7版載文《閻崇年新書求錯,一字千元》;2010年3月1日《北京日報》第15版載文《京城學界正氣———贊閻崇年先生的勇敢之舉》。白平認為,從這些文章可以看出,閻崇年是在就其校注的《康熙順天府志》一書發布懸賞廣告,“挑出一處錯,獎金一千元”。
白平說:“起先我抱著好奇和湊趣的心態買了一本閻的《康熙順天府志》來看,不料這一隨意的翻閱卻發現該書謬誤百出”。接著,他通過朋友找到閻崇年的聯繫電話,接電話的一位女士要求他把挑出的錯誤傳至某郵箱。白按照要求將其最初挑出的20多處“毛病”發至該郵箱,並表明希望得到回復,但郵件發出后,沒有得到任何回應。白再次電話詢問,對方在聽到白平的名字后便掛斷了電話。此後白平多次撥打該號碼,得到的回應均是“您所撥打的電話正在通話中……”白再次將包含該書200多處謬誤的郵件發至該郵箱,依然未得到對方的任何回應。
對方的“傲慢”讓白平覺得自己是被“涮”了。他與法學院一位同事閑聊時談到此事,那位同事鼓勵白平去法院起訴閻崇年,稱其行為已屬“廣告欺騙”。白平隨即將這些事情公諸於自己的博客之中,並將已經找出來的六百餘處出錯內容整理成文發表,引來網民高度關注。

外界態度褒貶不一

白平狀告閻崇年“懸賞門”事件在全國各個媒體引起了很大關注,白平陷入褒貶的漩渦。
有人稱他是為了出名;有人說他是“吃飽了撐的”;還有人說他貪財,“想要獎金,想錢想瘋了”。白平回應說:“名人出名是為利,作家出名為賣書,我出名圖什麼?出名帶來的,我已經看到了,每天的答記者問,陌生人不斷的學術諮詢……我給自己帶來了一堆的麻煩,真要出名,圖什麼?”
談起“懸賞門”系炒作,白平稱,“是誰在炒作?我寫的書都是學術的,不是小說,不是艷史,是需要自己花錢才能出書的,所以我不為賣書出名,其實誰也不想讓媒體參與進來的”。
對於貪戀“獎金”的說法,白平更是在“課堂上”公開表示,若將來勝訴得到獎金,除去律師的訴訟費,其餘的都將用於他的學術科研項目,補償那些默默做研究的學生們。白平說,自己只不過是做了一個文人該做的,行使了一個公民正當的獲得正確知識的權利。《康熙順天府志》作為一本在中華書局校對13次、閻崇年本人又請專家校對兩次的書,仍然有如此多的錯誤,實在是讓人不能容忍。
據說,現已有某單位領導規勸白平撤訴,被白回絕。而有人問他,“假設中華書局同意給你出書,條件是撤訴,你會否撤訴?”白平回答:“如果真有這樣的事,無非對我個人評教授什麼的最有利,但是有些事就是不能做。”

白平我不該受質疑

白平認為,閻崇年在宣布“挑出一個錯,獎金一千元”的時候,其實已經給了願意挑錯的人一個承諾,並且在宣布這一諾言的時候也藉此獲得了消費者的信任,所以這實際上是一種合同行為。作為一名大學教授,自己對待學術的態度一向嚴謹,所以看到錯誤必須糾正。當初將閻崇年的錯誤發在博客僅僅是希望閻崇年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更好的糾正目前學術浮華的氛圍。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問題本非自己本意,但是經過媒體的宣傳和幾次同閻溝通的無效,自己只好採取法律手段來解決此事。
白平認為,自己的行為只是維護了公眾獲得正確知識的權利,不應受到質疑和責難。期待法律能夠客觀公正的判斷此事。白平也表達了他對閻崇年的希望:“閻崇年如果能履行承諾,並且糾正書中錯誤,就此事向社會道歉”將是此事最好結果。
白平的律師王德怡透露,案由為“懸賞廣告糾紛”的這起民事訴訟於2010年5月24日變更了訴訟請求,原告將原《民事起訴狀》中的訴訟請求“判決被告立即向原告支付獎勵人民幣肆拾貳萬圓整”,變更為“判決被告立即向原告支付獎勵人民幣陸拾貳萬圓”。
事發后,中華書局表示,《康熙順天府志》一書已全面停止發貨,並開始核查核實。如果最終錯誤真如白平所說,該社將通知作者修改。
白平狀告閻崇年“懸賞門”案件於2010年6月2日在北京開庭審理。

康熙順天府志


《康熙順天府志》
《康熙順天府志》
《康熙順天府志》原本現藏於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現存7卷,依次為地理志、建置志、食貨志、典禮志、政事志、人物誌和藝文志。記錄了許多關於順天府(今北京地區)時弊的內容,該書後來流失民間,後有人捐至北圖(今國家圖書館),藏於浩如煙海的古籍善本之中。
據閻崇年稱,他40年前經常騎車到文津街北京圖書館善本部看書。有一次他偶然看到了《康熙順天府志》,當時閱讀就很仔細,還做了卡片。後來由於撰寫論文的需要,又多次翻閱,並細心抄錄。當時,年輕的閻崇年非常興奮,他意識到也許自己看到的《康熙順天府志》是孤本。
1997年,閻崇年論文《張吉午與〈康熙順天府志〉》發表於《文史》雜誌。同時,閻崇年開始根據自己當年的手抄本,著手整理,校注《康熙順天府志》。他參考多部史志檔案、文集筆記等資料,對原本做了認真的標點、校訂和註釋。閻崇年稱,光是校對就校了12遍。
從閻崇年最初發現這一“孤本”,到論證、校注、出版,苦心求索四十年。在中華書局校正12遍的基礎上,又請了兩位專家校對,挑出兩個差錯。后中華書局再校一遍,又挑出了一個差錯,這才定稿出版。2009年6月,這—這部由清代張吉午纂修、閻崇年校注的《康熙順天府志》最終由中華書局於出版。同年9月,閻崇年就此書發表了“挑出一個錯,獎金一千元”的公開聲明。

主要著作


《古代漢語註釋商榷》,合作,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趣味古文觀止》,北嶽文藝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漢語史研究新論》,書海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主編山西省高校文科統編教材《古代漢語》,北嶽文藝出版社1997年9月出版。整理古籍,參編各類教材、詞典等14部,發表專業論文30餘篇。

百家講壇


白平,何許人也?他作為山西大學副教授,他的“挑錯”不僅一回。白平在自己的博客中,對《百家講壇》的主講人易中天于丹錢文忠紀連海王立群馬瑞芳、袁騰飛等諸多名家都有過專門的“挑刺”文章,有的博文甚至措辭尖銳,用白平自己的話來說:“不是‘微詞’,是‘大放厥詞’了。”例如在《于丹〈論語〉感悟》開篇講“孝敬之道”的一段不到800字的話中,白平就挑出了16個錯誤,可見此人堪稱為“職業挑錯家”。
白平說,自己在1980年,就已經第一次成功地挑了一本書的錯。那時,正在念大三的白平,在讀《元曲選》時,發現了書中幾處問題,便一一整理成文寄給出版方中華書局。中華書局的多位專家反覆論證后決定,白平所發現的問題除少數斷句外,絕大多數問題都將在該書再版時予以更正。“我在大四期間,還曾指出知名教授王力主編的大學教材《古代漢語》一書中的幾處問題,也再次得到出版方中華書局的肯定。”
白平對《百家講壇》的許多演講人有專門的批評文章,因此很多人認為他有意與《百家講壇》這檔節目“過不去”。就這個問題,白平解釋說自己並不十分關注電視節目,《百家講壇》節目有成績,那是應該的;有缺點,也是可以理解的。自己發表的批評意見都是就事論事,並不針對《百家講壇》這檔節目。

袁騰飛


在白平看來,《百家講壇》上的很多學者都在“忽悠”。“不管有沒有學問,不管顧不顧邏輯,不管出不出紕漏,只要是能忽悠,他們就受捧,隨著講座就出書,明星、出版社、講壇合夥營銷,亂鬨哄你方唱罷他登場,號稱壇壇都是好酒,其實不然。一些欠火候、多瑕疵的‘學術超男超女’被炒得紅了一個又一個,然後被學術界批得臭了一個又一個,正所謂你罵你的,我撈我的。”
除了閻崇年,白平還認為袁騰飛就是一個“痞子”,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學業不精,並列舉了幾個理由:“首先,袁騰飛出版的《兩宋風雲》,不但被指出了很多常識性錯誤,甚至抄來別人編的歷史小說當正史講,證明他是個‘自覺的’南郭先生,為了錢,他勇於製作珍珠翡翠白玉湯;其次,袁騰飛在授課上,偏離了教學大綱。如果認為大綱的規定有問題,那你只能先做修改大綱的努力。在大綱未被改動的情況下,你除了服從別無選擇。袁騰飛可以在其他場合發表自己的政治和歷史觀點,例如網路上、媒體上、有關的集會上,卻唯獨不可以在課堂上。在課堂上講大綱外的東西,就叫‘水課’。”
同時,白平認為,由於學生們年齡小,知識少,辨識能力弱,逆反意識強,最容易被“袁騰飛式”的煽惑搞得心境失衡,影響其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真正的政治和歷史是科學,絕對不是袁騰飛式的浮薄輕狂。”另外,白平還覺得袁騰飛的所謂“真話”不是新鮮,而是不負責任,“他是搞歷史的,如果他是通過艱苦而嚴謹的研究,從而對史事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發表在適當的地方比如博客,不論這些結論是否偏頗,人們也應該對他予以尊敬,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他更多的是嘩眾取寵,很多觀點令人難以理解。”

于丹


繼起訴“明星講師”閻崇年之後,白平又將鋒芒轉向“學術超女”于丹,並於狀告其作品《于丹<論語>心得》的出版單位中華書局。中華書局成立於1912年,歷史悠久,在業界聲望頗高。它是《于丹<論語>心得》的出版商。該出版社參與全國36家出版單位於2007年1月30日在全國政協禮堂發出《致全國編輯工作者的倡議書》的活動,做出承諾:“對指出出版物錯誤的讀者將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並且承諾實施次品召回制度,發現次品流入社會,立即實施召回措施,真誠賠禮道歉。”白平副教授此行要求中華書局支付挑錯獎10萬元、召回涉訴圖書。
謬誤連篇,作者、出版商難辭其咎
白平發現《于丹<論語>心得》中的錯誤保守估計也有近五百處。“于丹這本僅48000字的書,存在這麼多的錯誤,可以說平均每100字就有一處錯誤,讓人怎能容忍!”
白平對他挑出錯誤的準確率很有信心,表明他挑的錯都是準確的。他指出於丹的知識表現一塌糊塗,她在語言組織、詞義理解、詞性區別,甚至是普通字詞的發音上連犯錯誤,整體來說就是“不會說話”。《于丹<論語>心得》謬誤連篇,且其中很多錯誤都屬於無可辯駁的學術“硬傷”。“我把這樣的人說成是學術文盲,一點不為過!”白平憤慨地說。
白平這次起訴的對象是出版單位。在採訪中,他批評了出版商的“不作為”。“書中錯誤百出,反映出出版社工作人員的極度失職。”的確,在白老師挑出的錯誤中包括為數頗多的學術“硬傷”。像標點不當、用詞不妥等低級錯誤竟然經過出版單位反覆校對審查而仍然多如滿天繁星,至今不作修改,不能不說是嚴重的責任。“在今日,我國圖書出版的質量監管體系形同虛設。”白平說,“出版社是圖書質量的唯一把關人,而編輯屢屢嚴重失職,結果就是像《于丹<論語>心得》這樣的劣質圖書流於社會,讀者受害。”

挑錯


白平在其博客中表明“除了當教師,還想當個公民”。白平表示:為于丹和《于丹<論語>心得》這樣的影響力巨大且問題嚴重的名人著作挑錯,堅決要求召回,就是在履行公民的義務。
在採訪過程中,白平拿出一本現行中學語文教材,簡單翻閱之下發現,書中頻頻出現他的標錯符號。白平指出,教材存在句讀運用、語言組織、知識理解等等不同程度的錯誤,需要改正的地方實在不少。“這些名書錯誤不少,我們就是要通過糾錯,防止它們誤導讀者。”
白平最早的糾錯可以追溯到1980年,如今三十年過去了,仍然沒有放棄他的“糾錯”工作。“我始終認為糾錯是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白平說,“當前我們的學術界存在學術水平低下和學術腐敗兩大問題,如果每一個公民都勇於接受這樣的權利和義務,那麼學術界、乃至整個社會一切不合理現象都會消除。”
在採訪中,白平表明這次起訴的終極目的絕非獲取名利,也不僅限於警示學術界。白平的目的是通過自己的兩宗個案延伸出深遠的社會意義,完善國家法制。
在白平看來,當前我國的不少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甚至是空白。這就使很多像他一樣“較真”的人的利益難以保障。白平老師追求的“制度完善”的內容主要包括兩條:一是法律對懸賞廣告的干預應當細則化。據了解,中華書局與白平副教授就2007年的《倡議書》是否屬於懸賞廣告,雙方看法就不一致,由此,白平認為明確有關規定勢在必行。二是圖書質量監管進一步細緻化和規範化,白平主張國家出台一部《圖書糾錯獎勵執行細則》,從而保障挑錯者的權益,鼓勵合理挑錯。
最後,白平闡明了他對學術界的認識:“理想主義的花好月圓通常是不可企及的。對學術界來說,不可避免的犯錯現象和恰當的糾偏機制共存相衡才是最佳狀態。”的確,在賦予揚名者光環的時候,不忘保護糾錯者的鋒芒,這是白平,以及包括白平在內的無數學者團體和社會團體,對文化圈、對學術界,以及對這個包羅萬象的現代社會的期待。

閻崇年


呂不韋組織撰修《呂氏春秋》讓人挑錯,留下“一字千金”的美談;而著名學者閻崇年卻一不小心吃起了官司,因為真的有較真的人把他當成了“呂不韋”。山西大學副教授白平要求清史學家閻崇年兌現獎金一事在北京朝陽區法院開庭。剛剛從法院走出的白平表示法庭進行了常規的程序化過程,另外,現在已經由之前的420處錯誤,追加到了909處,隨之白平索要的賠付已經達到了69萬。
起因簡單:閻崇年發出“懸賞令”
2009年3月11日《北京日報》發表了一篇《壯哉閻崇年:挑一個錯獎一千元》的文章,文中提到,中華書局出版了閻崇年先生校注的《康熙順天府志》,閻先生公開聲明,希望讀者對此書給予監督,“挑出一個錯,獎金一千元”,倡導在著述中發揚“一字疏誤視作羞,一句錯斷引為恥”的精神。文章說,閻先生為此書“苦心求索四十年”,為證實北京圖書館的《康熙順天府志》是海內孤本,不僅查遍中國內地現存的書目,而且遍訪了美國、日本、韓國等。為高質量出版校注本,在中華書局校正十二遍的基礎上,又請了兩位專家再加校對,並“挑出了兩個差錯”,后中華書局再校一遍,“又挑出了一個差錯”,這才定稿出版。文章表示,閻崇年沒有想以這本書的出版獲取豐厚報酬,是以“不要稿費,但求無過”作為出版約定的,又自費聘請兩位專家專挑毛病,出版后如有人挑出差錯,獎金也由他掏腰包。
過程波折:挑了300處錯竟吃閉門羹
白平說:“當時我看到這則消息后,馬上打電話從‘噹噹網’上訂了本《康熙順天府志》,隨便翻了幾頁后,還真就撞上了一個錯字,於是我就來了興趣,沒想到錯誤並不止這一個。”白平這一挑錯,就一發不可收拾,幾乎每隔幾天就會在自己的博客上發表他挑出的錯字、標點符號等等。“起初拿著這本書,我有點犯難。放過他吧?有點氣不順;折騰他吧?有點太殘忍。於是想了個折中的辦法:公布其一定數量的錯誤。於是我就在博客中發表了《閻崇年先生,你可能被中華書局涮了!》”白平也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挑出一個錯,獎金一千元’的懸賞承諾是閻先生自己說出來的,不會不兌現,他出這點錢算不得掉膘,我得這點錢也算不得長肉,關鍵是要對輿論有個交代。”於是白平通過朋友聯繫到了閻崇年,接電話的是一位女士,“我向她說明了事由,她給了我一個郵箱地址,讓我將材料發過去。我將已經發表的兩篇文章的主體內容發給了她。後來再給她打電話,老是不接;給她發簡訊,老是不回;給她發郵件,老是不理。”白平等了一個星期,那邊還是沒動靜,而此時的他已經不知不覺挑出了300處錯誤。
對於吃了閉門羹,白平很是鬱悶,於是就乾脆一紙訴狀將閻崇年告上了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