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學理學院
貴州大學理學院
貴州大學理學院,是貴州大學直屬院系,同時也是貴州大學歷史最為悠久的學院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1942年的國立貴州大學文理學院。
1997年8月,貴州大學,貴州農學院,貴州藝術學院和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四院校合併,成立理工學院。2002年7月院系調整,成立理學院。2004年11月原貴州大學理學院數學系、物理系與原貴州大學化學與生物化學學院的化學系、貴州工業大學徠的基礎教學部合併,重組為新的理學院。2008年11月,根據貴州大學的專業調整方案,化學系調整到化工學院,電子科學系併入理學院。2010年7月成立預科生部。目前,學院由數學系、物理系、電子科學系、基礎教學部和預科生部組成,承擔數學、物理、電子三個學科專業的人才培養和全校數學、物理公共基礎課的教學工作。
學院現有3個省級重點學科(基礎數學、理論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7個本科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國家級特色專業/省級示範專業>、數學與應用數學<省級示範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物理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數學、物理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和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電子與通信工程、集成電路工程),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數學、電子科學與技術)。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9個研究所。(其中博士24人)、普通本科學生1214人、。現有教職工166人,其中正高職稱30人,副高職稱58人,中級職稱66人。現有博士研究生導師15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6人。擁有貴州省核心專家、省管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和貴州省高校教學名師等。
學院科研力量雄厚,在偏微分方程與控制論、非線性分析與對策論、軟凝聚態物理、量子場論、超導電子學、集成電路設計、微電子材料與工藝、電子功能材料、微電子機械系統等領域有較強的優勢。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計劃、科技攻關計劃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18項;出版學術專著和編寫教材10部;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25項。
學院注重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活動,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重慶大學、航天部701研究所等國內高校、科研院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義大利、瑞典、泰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學術交流頻繁,每年選派教師和科研人員到國內外進修訪問,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前來講學。
理學院以高素質的師資隊伍,良好的教學和科研環境,嶄新的精神面貌,求實上進的工作作風,立足貴州,服務地方經濟建設,面向西部地區,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
書 記:楊 剛
副教授,1984年7月畢業於貴州農學院畜牧專業,1988年9月任貴州農學院團委副書記(主持工作)、1990年11月任林學系黨總支副書記,1999年1月任貴州大學生物技術學院辦公室副主任、2000年4月任主任(正處級),2002年9月任貴州大學生物與環境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院工會主席,2004年10月任貴州大學人事處處長,其間,1998年2月---1999年1月被省委組織部派注雷山縣開展黨建扶貧工作,任工作隊隊長,掛任縣委副書記,曾被省委組織部等部門評為黨建扶貧先進個人和貴州省第四屆科技興農人才獎。1999年7月—2001年9月在貴州大學法律系法律專業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習。主持2項學校基金課題,參加省教育基金及橫向課題,發表相關論文10餘篇,主持或參加多項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副書記 副院長:劉 劍
副教授,碩士研究生,1994年畢業於貴州大學數學系,留校后一直從事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主持校級課題一項,發表論文五篇,1996-2004貴州大學優秀共產黨員。
院 長:韋 維
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貴州省數學會秘書長、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理事。從事偏微分方程及最優控制理論研究。1998年獲貴州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主持省級課題3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項。在國際國內重要的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近20篇。
副院長:胡 林
教授、博士生導師,貴州省省管專家,國家基金委項目評審專家。中國較早從事軟物質研究的學者之一,主要研究方向是軟凝聚態物質的實驗和理論。所負責的科研小組在國內軟物質研究領域具有一定影響。主持國家級、省(部)級項目7項,三年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被SCI和EI收錄8篇。作為第一獲獎人,獲得貴州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
副院長:張民選
副教授, 1982年畢業於貴州工學院數學師資班,主要擔任本科生的《高等數學》與《工程數學1》的教學以及工科研究生的《數值分析》的教學,參加了《高等數學》與《數值分析》的教材編寫,並編寫了《線性代數》的教材,曾獲學校教學優秀獎與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
副院長:丁召
教授、博士生導師、省管專家,研究方向是微電子材料和表面物理。截止2008年在研科研項目3 項;獨立或第一作者在核心及以上期刊發表論文10篇;獲獎成果:微電子器件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和實踐,貴州省教育廳2001年度一等獎(排名第二)。
副處級幹部:張雄
副教授,長期擔任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貴州省思想品德教育研究會會員,貴州省倫理學會會員,貴州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會員,貴州省民族文化研究會會員、常務理事、常務副秘書長。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的論文有:《物質、精神與情報概念》、《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道德系統教育》、《高校學風建設探討》、《論意識與資源》、《科學的意識是人類的寶貴資源》、《進步的道德意識是人類的寶貴資源》、《搞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有四個保證》、《與時俱進,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弘揚共產黨員精神》等10多篇。
數學系
貴州大學數學系成立於1942年,隸屬於貴州大學理學院。位於貴州大學主校區,座落在被譽“高原明珠”的著名風景名勝區—花溪河畔。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蕭文燦先生、著名運籌學家越民義先生曾在此任教。在過去的60年中,貴州大學的數學學科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辛勤耕耘,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學、科研和其他各項工作不斷向前邁進,先後培養出了一大批數學和計算機方面的優秀人才,兩千餘名本科和碩士畢業生分佈在國內外各種行業,很多人都已成為業務骨幹,有的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數學系擁有一支研究領域廣泛、治學嚴謹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44人,有教授13人、副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導師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3人。主要研究方向有:微分方程及最優控制、非線性分析與博弈論、計算理論和密碼學、智能計算與控制工程、應用統計學等。
數學系現開設有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和統計學三個本科專業;擁有基礎數學、應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計算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五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並與浙江大學聯合培養應用數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建有數學、應用數學、系統科學及信息技術、工業經濟四個研究所,1個省級工程中心(貴州省可靠性科學研究中心)和1個211重點建設子項目(複雜系統的控制優化與可靠性),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貴州省博弈決策與控制系統重點實驗室)和1個省級重點學科(基礎數學);現有1個一級博士授權點(數學)和基礎數學、應用數學和運籌學與控制論3個二級博士授權點。數學系資料室有藏書6萬餘冊、國內外學術期刊120多種,為教學和科研營造了良好的環境。目前,在研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貴州省自然科學基金8項、貴州省教育廳基金3項目;近五年,在國際國內學術期刊共發表了學術論文150餘篇,並有多項成果獲獎,其中包括貴州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貴州省數學研究成果獎3項,組建了一支年齡結構合理,以中青年教授、博士為主的學術團隊,成為西南地區理科人才培養基地之一,為西南地區社會經濟服務。
物理系
貴州大學物理系是貴州大學的優勢基礎學科,組建於1942年。1963年以來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下,物理學科取得長足發展,新生長出電子科學系、通信工程系和物理系。
近年來貴州大學進行了兩次大的院校合併重組,物理系歸併到理學院(數學系、物理系、電子科學系和基礎部),包含“物理學”和“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兩個學科。物理系擁有一支經驗豐富,學術造詣深厚,職稱、學緣、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學科研隊伍,有教職工29人,其中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1名、省管專家1名、省教學名師1人、寶鋼優秀教師獎1人,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3人;教授 11人、副教授13、講師8人;博士學位12人、在讀博士2人、碩士學位13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導師資格的教授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4人。設有貴州光電子技術及應用重點實驗室、光信息物理專業實驗室(含軟凝聚態物理實驗室)和基礎物理實驗室(含力學、熱學、電學、光學實驗室),實驗室面積2400平方米,實驗設備價值1500餘萬元。目前物理系每年招收本科學生100人,碩士研究生23人,博士研究生3人,具有物理學一級學科、“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三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同時在物理電子學、激光物理,軟凝聚態物理和非平衡態相變四個方向,具有博士研究生招生權。主要研究方向有:量子理論及應用、納米光子學、激光物理及技術、凝聚態物理、軟物質理論與實驗、非平衡態物理、等離子體物理、天體物理和光信息與光譜分析。在上述研究方向中分別開展了微米通道、空腔及納米通道的製作技術、微納米流體系統的設計和製作研究,感測測控和自動監視技術研究、顆粒物質研究、電磁流變液材料與物性研究、激光對紅細胞變形性的研究、腦神經系統中的自組織研究、約束哈密頓系統的量子化研究、量子信息與計算研究和介觀系統中的量子輸運研究等。2007年以來結題和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7項、“863”子課題1項、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項目1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項目1項和省部級項目36項,近三年擁有研究項目經費近600萬元;近5年獲得貴州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謝希德物理獎1項、其它獎項3項,發明專利1項,發表論文200多篇,被SCI、EI、ISTP收錄100餘篇,其中部分論文分別發表在Plasma Phys. Control. Fusion ,Phys.Rev.B,Int.J.Mod.phys.B,Optics Express,Physica A,chinese phys 等刊物上。
電子科學系
貴州大學電子科學系作為貴州省的傳統優勢學科,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在以傅興華、劉橋為代表的老一輩專家教授和廣大教職員工數十年的艱苦努力下,電子科學系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以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為龍頭,在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在貴州省具有不可替代地位的優勢學科群。電子科學系發源於上世紀60年代初貴州大學物理系電子學專門組和半導體專門化,已經培養畢業生數千人,這些畢業生已經成為083系統、011系統、061系統國防科工委屬三大系統,長征電器集團等部屬企業及貴州省地方電子工業中的重要技術骨幹力量,他們相繼成為貴州省工業、交通、能源、電信、金融、廣播電視、新聞、教學、科研等行業部門的業務骨幹和負責人,為我國的現代化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003年成功獲批“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二級學科博士點后,電子科學繫於2010年成功獲批“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為學科的進一步跨越式發展開闢了更加廣闊的空間。至此,電子科學系已經形成以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為核心,擁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電子科學與技術),4個二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電路與系統,物理電子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電子科學與技術),6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電路與系統,物理電子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集成電路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2個本科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1個“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新一代電子功能材料及器件),一個國家級特色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1個省級重點學科(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微納電子與軟體技術重點實驗室)的優勢學科群。
科研方面,主要研究方向有:超導電子學、集成電路設計、微電子材料與工藝、電子功能材料與器件、微電子機械系統、介觀電子系統的量子漲落及自組織、軟凝聚態物理。以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為龍頭的科學研究工作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近五年來發表SCI收錄學術論文50餘篇,EI收錄學術論文60餘篇,獲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2項,獲授權發明專利20餘項;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重大研究項目60餘項,科研經費超過3000萬元。
基礎教學部
基礎教學部是承擔全校工科各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公共基礎課的教學部門,下設數學、物理二個教研室和一個大學物理實驗室。主要承擔:高等數學、經濟數學、工程數學、大學物理、大學物理實驗、應用數理統計、數值分析、運籌學等公共基礎課的教學任務。
基礎教學部擁有一支熱愛教育事業、教學嚴謹、專業知識紮實、愛崗敬業、教學能力強、團結友愛的教師隊伍。現有專任教師44人,教輔人員1人,其中教授職稱2人、副教授職稱20人、講師職稱24人。貴州省高校教學名師1人,碩士研究生導師5人,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12人,其中博士4人,在讀研究生5人。主編及參編教材(著作)5部。近3年來,教師共發表論文近40篇,承擔多項省、市、院級教改和科研課題。
預科生部
理學院預科生部成立於2010年7月,現有預科生部主任1名,副主任2名,主要負責貴州大學少數民族預科班的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目前,貴州大學 2011級少數民族預科在校學生有372名。
按照學校的總體安排,從2009年起貴州大學少數民族預科班由理學院負責管理。貴州大學少數民族預科學制一年,分一本預科、二本預科和三本預科三種層次招生,畢業后升入相應層次本科專業學習。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少數民族預科班、民族班管理辦法(試行)》中相關規定,結合我校少數民族預科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貴州大學少數民族預科培養方案》,除均開設語文、數學、英語、計算機、體育、民族政策與理論、思想品德課程外,理科預科還開設化學、物理等課程,文科預科開設了應用寫作、管理學概論、形勢與政策課程等。為使少數民族預科班的教學管理逐步規範化、制度化,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制定了《貴州大學少數民族預科學生管理暫行辦法》(試行),對貴州大學少數民族預科學生的學籍管理及德行綜合考評制定了詳細的實施辦法。
一、專業培養目標及畢業生基本要求
1. 業務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較系統地掌握材料科學的基本理論與技術,具備材料化學相關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及其相關領域從事研究、教學、科技開發及相關管理工作的材料化學高級專門人才。
2. 業務培養要求
本專業主要學習材料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學思維與科學實驗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應用化學和材料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進行材料研究和技術開發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 掌握材料製備、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結構性與性能測定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實驗技能;
(3) 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4) 熟悉國家關於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科技開發及相關產業的政策,國內外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法律、法規;
(5) 了解材料化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產業的發展狀況;
(6) 掌握中外文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
(7) 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二、主幹學科
材料化學、化學
徠三、主要課程
主要專業實驗 無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實驗、儀器分析實驗、有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實驗、化學工程基礎實驗、材料製備與合成實驗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化工實習、畢業論文等
四、學 制 四年
五、授予學位 理學學士
一、專業培養目標及畢業生基本要求
1. 業務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化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較強的實驗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及企事業單位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2. 業務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化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以及相關的工程技術知識,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的訓練,具有較 好的科學素養,具備應用所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進行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數學、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 掌握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儀器分析、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結構化學、化學工程及化工製圖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實驗技能;
(3) 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4) 了解國家關於科學研究、化學相關產業的政策,國內外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法律法規;
(5) 了解化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最新發展動態,以及化學相關產業發展狀況;
(6) 掌握中外文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
(7) 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二、主幹學科 化學
三、主要課程
無機化學 分析化學 儀器分析 有機化學 物理化學 結構化學 化學工程基礎及化工製圖等。
主要專業實驗 無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實驗、儀器分析實驗、有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實驗、化學工程基礎實驗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化工實習、畢業論文等
四、學 制 四年
五、授予學位 理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