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旗起義

白旗起義

白旗起義,是指清咸同年間貴州西南部各族反清起義。起義軍以方形白旗為標誌,故名。

目錄

正文


白旗起義,清咸同年間貴州西南部各族反清起義。起義軍以方形白旗為標誌,故名。咸豐八年(1858),貴州普安廳沙陀漢族地主高氏誣大坡鋪回民馬孝縱馬食其田內麥子,殺馬孝縱,並請清兵彈壓。同年十一月八日,回民張凌翔馬河圖奮起領導普安、平彝(富源)兩縣回民千餘人舉行起義。進佔亦資孔城,提出“打富濟貧”、“一反大富、二反官”的口號。附近苗、漢、彝、布依等各族群眾紛起響應。起義軍蓄髮易服,派人與太平軍及雲南回民起義軍聯繫。先後佔據今安龍、貞豐冊亨興義興仁、盤縣、普安、紫雲晴隆望謨等縣城,起義軍發展到兩萬餘人。義軍採取保行商、禁殘殺,減輕人民負擔等措施。十年(1860),太平軍石達開派將領曾廣依率軍千餘人,自廣西林縣隆州渡紅水河,經興義來援,起義軍攻佔貞豐。同治三年(1864)張凌翔、馬河圖壯烈犧牲,義軍內部發生分裂。十一年(1872)在清軍殘酷鎮壓下,起義軍失敗,余部400餘人在安順慘遭清軍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