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

李守

李守(?—22年),李通之父,為人嚴厲剛毅,好星曆讖記。公元22年,其子李通起事於宛,李守與同鄉黃顯及家人一併被誅。

人物關係


後漢書記載


李守身長九尺,合今兩米零九,高大威猛,容貌絕異,居家如官廷,最為看重禮節。初事劉歆,好星曆讖記,為王莽宗卿師。
地皇三年,李通起事於宛,遣從兄子李季之長安,以事報守。季於道病死,守密知之,欲亡歸。素與邑人黃顯相善,時顯為中郎將,聞之,謂守曰:“今關門禁嚴,君狀貌非心,將以此安之?不如詣闕自歸。事既未然,脫可免禍。”守從其計,即上書歸死,章未及報,留闕下。會事發覺,通得亡走,莽聞之,乃系守於獄。而黃顯為請曰:“守聞子無狀,不敢逃亡,守義自信,歸命宮闕。臣顯願質守俱東,曉說其子。如遂悖逆,令守北向刎首,以謝大恩。”莽然其言。會前隊復上通起兵之狀,莽怒,欲殺守,顯爭之,遂並被誅,及守家在長安者盡殺之。南陽亦誅通兄弟、門宗六十四人,皆焚屍宛市。

悲劇始末


李通的父親李守在長安從政,官居宗師,主管宗室事務。李守初事劉歆,好星曆讖記,但與劉歆嫌隙迫深。李通在宛城準備造反,事前並不敢告訴父親,但李守多少也風聞一些。後來風聲緊了,李守覺得不對,收拾東西準備逃跑。這時官居中郎將的同鄉好朋友黃顯來了,知道這個情況后就說:“現在各處關卡守得這麼嚴;你這麼高的個子,到哪裡不是眾目睽睽,一眼就認出來了,你能跑到哪裡去呢?”
李守說:“那怎麼辦?就在這裡等死不成?”
黃顯說:“我知道你也管不下你的兒子來。我給你出個主意:你一邊向皇上報告這件事,一邊派人通知你兒子,叫他趕快逃跑。”
李守說:“那有爹主動告兒子謀反的呢?”
黃顯說:“那不是為他好嗎?你這一告,他只有找地方躲起來,不是就反不成了嗎?現在各地造反的人那麼多,這還沒有真正反了的人,官府也管不了那麼多,這樣他反倒安全了。不用過多久,皇上又會大赦了,就徹底沒事了。要是你不告他,他真的反了,不是更難保全嗎?”
李守問:“那皇上能寬恕我嗎?”
黃顯說:“還是那句話,他不是還沒有反嗎?過去許多真反了的人,他們的親戚只要明確表態、劃清界線,皇上多半還不是從寬處理了?你兒子還沒有真反,你就主動揭發,估計皇上是不會為難你的。”
李守聽從了黃顯的話,一面上書向王莽報告兒子準備謀反的事,一面派人通知李通逃跑。可奇怪的是,告發信送上去好多天了,一點動靜都沒有。每次上朝,李守都覺得皇上該找自己說點什麼了,可他就是不找。終於有一天,王莽叫李通出列,滿臉怒火地問道:“李守,你兒子準備造反,你知不知道?”
李守磕頭說:“逆子行為不檢點,我也有所察覺。”
王莽說:“那你怎麼知情不報?”
李守大驚,說:“回陛下,幾天前,我已經上書向陛下稟報了呀?”
王莽說:“你上的書在哪裡?我怎麼沒有看到?”李守急了,趕快說:“請陛下明察,我真的報了。”
王莽怒道:“查!”太監領命去了。
這一查就是半個時辰。李守跪在地下不敢抬頭,汗流不止;王莽坐在上面怒氣難平。終於,太監回來了,報道:“啟稟聖上,李守數天前確有訴狀上呈,因處理不及,還未呈送聖上。現呈上,請聖上御覽。”王莽打開李守的上書一看,還真是老子告兒子交遊不慎,與匪類來往,請地方官嚴加管束之類的內容。怎麼處理這件事,王莽有點猶豫。中郎將黃顯趁機出列奏道:“李守聽說兒子行為不慎后,不敢隱匿或逃亡,嚴守為臣之道,主動向聖上檢舉自己的兒子,望聖上體察他的忠心。臣願意押送李守去宛城,說服他的兒子投案自首。如果逆子不聽勸說,就讓李守就地北向自刎,以謝陛下的大恩。”此時天下造反的人很多,牽連到朝中的三親六戚的官員的也很多,根本處理不過來。所以王莽往往樂得順水推舟地做好人。這李守的兒子還沒有真正造反,父親就主動檢舉他,赦免這樣的人,對收服天下人心,還是很有好處的。聽了黃顯的話后,王莽有些心動了。這時太中大夫費興出列奏道:“關於李守之子李通謀反之事,臣這裡也有一本,請陛下御覽。”王莽接過費興呈上的奏章一看,卻是前隊大夫甄阜報上來的。上面列舉了李通的條條罪狀:
一是與舂陵叛逆交往甚密;
二是為族弟李軼、李松等人造反出謀劃策;
三是自己也組織了一批人馬,準備造反;
四是計劃劫持甄阜和梁丘賜。奏章中有一句話引起了王莽的注意,他問道:“這李軼是什麼人,敢自稱五威將軍?”大司馬董忠奏道:“目前自建名號的叛逆為數不少。象新市的王匡王鳳,下江的王常、成丹、張昂等,都自稱將軍。舂陵反賊,不但自建名號,更是完全按國家軍隊的建制部署隊伍,製作標識,並立‘漢’字大旗。”
王莽驚道:“你們以前不是報告,亂民的軍隊一無建制,二無名號,全是烏合之眾嗎?,怎麼現在變成這個樣子?”
費興奏道:“最近的一批逆賊,如劉縯、李軼之流,已不是樊崇、力子都之流的愚民,只為了混口飯吃。這些人是富貴人家的子弟,飽讀詩書,造反為的就是圖謀大逆,聖上萬萬不可過於仁慈。”
王莽大怒道:“費興說的不錯!流民作亂,可以說是因為日子不下去了;這富貴人家的子弟作亂是為什麼?除了圖謀大逆了,還能有別的解嗎?姑息樣的叛逆,後患無窮。把李守拉下去,斬立決!”
黃顯忙下跪求道:“聖上,臣願以腦袋擔保,李守對聖上決無二心,請聖上開恩。”
王莽冷笑道:“你剛才說要押送李守去宛城,一付公事公辦的樣子;現在露出了結黨謀逆的真實面貌了吧?要是真的放你們去了宛城,你們還會回來嗎?你既然用腦袋為李守擔保,就把腦袋交出來吧!把黃顯拉下去,斬立決!把李守在長安的全家老小斬立決!把在宛城李氏一門統統斬立決!”

家族檔案


南陽宛城李守家族世以貸殖著姓。居家富逸,為閭里雄。李守家族勢力在南陽遠大於劉演劉秀家族,但由於民間懷念劉漢皇朝,所以讖雲“劉氏復興,李氏為輔”。宛城李守家族隨遭悲劇但仍人才輩出。
【雲台28將李通】字次元,南陽宛人也。從弟李季。世以貸殖著姓。李通亦為五威將軍從事,出補巫丞,有能名。通素聞守說讖雲“劉氏復興,李氏為輔”,私常懷之。且居家富逸,為閭里雄,以此不樂為吏,乃自免歸。
更始立,以通為柱國大將軍、輔漢侯。從至長安,更拜為大將軍,封西平王;軼為舞陰王;通從弟松為丞相。更始使通持節還鎮荊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為寧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為衛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農。帝每征討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師,鎮百姓,修宮室,起學宮。通布衣唱義,助成大業,重以寧平公主故,特見親重。然性謙恭,常欲避權勢。素有消疾,自為宰相,謝病不視事,連年乞骸骨,帝每優寵之。
【綠林軍丞相李松】李通之從弟也。新末綠林軍將領。更始帝命定國上公王匡攻洛陽,西屏大將軍申屠建、丞相司直李松西進武關。漢軍兵分兩路,浩浩蕩蕩,分撲洛陽、武關,三輔震動。復攻京師倉、華陰等地,屢破王莽軍,率先攻入長安,迎更始遷都。說更始封諸功臣為王,任丞相。后從更始擊敗王匡。
公元24年,方望與安陵人弓林聚眾數千立劉嬰為天子,被李松、蘇茂統兵擊破。
公元24年二月,劉玄將首都移往長安。赤眉軍更始政權西移的機會,立即兵分兩路向西發展,一路由樊崇、逄安率領,攻取長社(今河南長葛東),南擊宛城;一路由徐宣、謝祿、楊音率領,進佔陽翟(今河南禹縣)、梁縣(今河南臨汝西南)。冬季,樊崇、逄安和徐宣、謝祿等兩路大軍,分別由武關和陸渾關(今河南嵩縣北)進攻長安。赤眉軍沿途擊敗了更始抗威將軍劉均和討難將軍蘇茂兩軍,於次年(公元25 年)正月,會師於弘農(今河南靈寶東北)。這時,劉玄派其丞相李松率大軍前來堵截,結果被赤眉軍打敗,損失3萬餘人,李松棄軍逃回。赤眉軍繼續向長安推進。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赤眉軍在鄭地(今陝西華陰縣北)擁立一個15歲的漢宗室後裔劉盆子為皇帝,國號也稱"漢",年號"建世"。隨後順利進佔華陰地區,又在新豐(今陝西臨潼東北)擊破更始王匡、陳牧、成丹、趙萌、李松諸部,直逼長安。這時劉秀也在河北稱帝,並派大將鄧禹攻取河東,從北面威脅長安。這樣不僅削弱了更始政權的實力,而且迫使更始政權不得不派兵抵擋劉秀軍,分散了兵力。在大兵壓境的緊急關頭,劉玄與一部分綠林軍將領的矛盾迅速激化。綠林軍將領張昂等建議棄城東移,遭到劉玄拒絕,於是張昂與申屠建、廖湛、胡殷等密謀武力劫持劉玄東移南陽,但事機泄露,申屠建被殺,張昂、廖湛、胡殷發兵進攻劉玄,長安城內一片混亂。劉玄逃出長安,奔入趙萌營中,因懷疑王匡、陳牧、成丹是張昂同謀,誘騙3 人到趙營。陳牧、成丹先到,被殺,王匡聞訊,逃入長安。劉玄指揮李松、趙萌進攻長安,經過1個多月的戰鬥,王匡、張昂戰敗,投奔赤眉軍。劉玄重新回到長安,但赤眉軍已兵臨城下。九月,王匡與赤眉軍聯合攻打長安宣平門(即東都門)。李松出戰,兵敗被俘,其弟城門校尉李汛被迫開門投降,赤眉軍攻入長安,劉玄投降,不久被處死,更始政權滅亡。
【更始舞陰王李軼?—25年】,字季文,南陽宛人。李軼從弟李倏,李寵,李松皆當地名士。新莽末,與兄李通及光武帝劉秀舉事。更始帝劉玄即帝位,封拜舞陰王。后同朱鮪等謀害光武兄劉縯。建武元年,公元25年,與廩丘王田立、大司馬朱鮪、白虎公陳僑將兵號30萬,與河南太守武勃共守洛陽。兩軍對峙之際,暗與馮異來往書信,閉門自守,兩不相幫。朱鮪得知,遣人將其刺殺。
李軼為人姦猾殘忍,守洛陽時知道劉隆投奔劉秀,將劉隆的妻子、兒女無論老小全部抓起來,殺了個乾淨。昆陽之戰中李軼是十三位勇士之一。十三位勇士名字是:劉秀,鄧晨,宗佻,李軼,任光,臧宮,劉隆,王霸,傅俊,馬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