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下轄縣
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隸屬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是甘肅省唯一的多民族自治縣,位於甘肅省西南部,臨夏州西北角小積石山東麓,處於東經120°41′—103°05′,北緯35°34′—35°52′之間,東南與臨夏縣接壤,西與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毗鄰,北與青海省民和縣隔河相望,東北部與永靖縣以黃河為界,南北寬約33公里,東西長約37公里,總面積909.97平方公里。
截至2011年,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轄4個鎮、13個鄉,共145個行政村、6個社區、129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為25.8萬人,有漢族、回族、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土族等十個民族。
2011年,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實現生產總值(GDP)84808萬元,較2010年增長15.2%。
2017年12月,國家民委命名為第五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2020年2月,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退出貧困縣。
夏為雍州地。
商、周為羌、戎地。
戰國末期入秦國版圖。
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8年)秦置隴西郡,縣境屬秦枹罕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縣地仍屬隴西郡枹罕縣。
西漢初,縣地屬隴西郡枹罕縣,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取天水、隴西、張掖三郡各二縣,置金城郡,縣境屬金城郡枹罕縣。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置河關縣,屬金城郡。
東漢初,縣地分屬涼州刺史部金城郡河關、枹罕兩縣。建武十二年(36年)省金城郡入隴西郡,枹罕、河關縣皆屬之。中平元年(184年)十一月,隴西宋建聚眾據枹罕割據自立,自號“河首平漢王”,設百官,改元自立30年。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遣夏侯淵率兵攻克枹罕,斬殺宋建,平定河關,渡黃河入小湟中,河湟遂安。
三國時,屬魏。
西晉初,屬秦州隴西郡。西晉惠帝永寧中(301~302年),涼州刺史張軌分西平郡界,置晉興郡。在縣地大河家設臨津縣,屬晉興郡。
十六國時自治縣境相繼為前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後涼等割據政權轄地。
西秦永康元年(412年),屬建昌郡,北魏又設置。乞伏暮末永弘四年(431年),西秦為夏赫連定所滅。縣境遂入於吐谷渾。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縣地入北魏管轄。西魏大統十二年(546年),河州刺史楊寬於鳳林川置鳳林縣,縣境東南、東北部地面屬鳳林縣管轄。北周時,縣地分屬鳳林縣和枹罕縣。
隋初,縣境屬枹罕郡,開皇三年(583年)改枹罕郡為河州,縣地屬之,大業三年(607年),改河州歸枹罕郡,臨津縣屬之。後設積石鎮。
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河州,轄枹罕,縣境屬之。貞觀五年(631年)置米州。貞觀十年(636年)米州廢,設米州縣,屬河州。貞觀十一年(637年)置安鄉縣。永徽六年(655年),米川縣移於黃河以北(青海省境),改屬廓州。儀鳳元年(676年)安鄉縣西移至安鄉城(安集鄉境內),縣地分屬安鄉、枹罕二縣。隨後設積石軍歸屬隴右節度使。天寶元年(742年),改安鄉縣為鳳林縣,改河州為安鄉郡。代宗寶應元年(762年)縣地陷於吐蕃。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張議潮趁吐蕃內亂,率眾起義,收復河西及蘭、河、岷等十一州,縣地歸唐,不久,復陷於吐蕃。
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吐蕃唃廝啰政權強大,控制河湟地。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木征以河州歸附,復置安鄉郡,屬熙州路。五年(1072年)宋遣王韶擊敗木征,置熙河路。六年(1073年)五月,王韶命景思立知河州。縣境屬之。
金天會九年(1131年),金兵入隴右,取熙、河、蘭諸州,河州入於金。天會元年(1123年),金設積石州。金初,沿宋制,縣地屬臨洮府河州。皇統二年(1142年)更臨洮府為臨洮路,仍屬之。南宋寶慶二年(1226年)蒙古滅西夏后,攻克河州、積石州,縣地入蒙古汗國。
元初屬陝西行中書省鞏昌路。元始祖至元六年(1269年)改河州為河州路,隸宣政院,轄定羌、寧河、安鄉三縣。
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將鄧愈攻克河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河州衛,受轄於陝西都司西安行都衛。基層實行里甲制度,河州原制45里,明嘉靖時人丁減少縮為31里,縣境內有銀川、木葉、吹麻、下川、樣卑5里。六年(1373年)置河州府,領寧河、安鄉二縣,縣地屬安鄉縣。成化九年(1473年)改河州軍民指揮使司為河州衛,復置河州。縣境銀川里、木葉里、吹麻里、樣卑里、下川里皆屬河州。
清初,縣境屬臨洮府河州管轄。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廢除明代里甲制,改設會社制,縣地為西鄉二十九會中的十八會。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河州同知於循化營,設循化廳,縣境內癿藏、紅崖、端言、回回、迭古、仰化六部族,歸其管轄。
民國元年(1912年),分甘肅省行政區劃為七道,縣地屬蘭山道河州。民國二年(1913年),北洋政府廢府、州制,將河州改為導河縣,縣境屬之。民國十八年(1929年)改導河縣為臨夏縣,縣境癿藏、小關、中咀嶺、居集鄉部分沿山地區屬循化縣,銀川、鋪川、安集等地屬永靖縣,其餘屬臨夏縣。
1949年8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石山解放,人民獲得新生。1949年8月至1958年,縣境除安集、銀川、鋪川鄉外,其餘屬臨夏縣。
1958年底,臨夏市、臨夏縣、永靖縣合併為臨夏市。
1961年,恢復臨夏縣建制,縣境屬臨夏縣。
縣城全景
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位於甘肅省西南部,臨夏州西北角小積石山東麓,處於東經120°41′—103°05′,北緯35°34′—35°52′之間,東南與臨夏縣接壤,西與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毗鄰,北與青海省民和縣隔河相望,東北部與永靖縣以黃河為界,南北寬約33公里,東西長約37公里,總面積909.97平方公里。
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地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高、東北低,西南部為高寒陰濕地區,中部為二陰山區,東北部為高寒乾旱山區,海拔1787~4308米。
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屬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既含山地、高山綜合氣候特徵,受地勢影響,全縣氣候差異很大,又具有小區域性氣候特徵。年均降水量為660.2毫米,平均年蒸發量約880毫米。全年日照時數2323小時,無霜期133至168天之間。冬春季乾燥,夏秋季濕潤。
截至2011年,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境內有野生動物20多種,主要有狍、獾、香獐、岩羊、蘇門羚、蘭馬雞、雪雞、猞猁等,其中蘇門羚、蘭馬雞、雪雞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野生和種植的藥材達40餘種,主要有當歸、黨參、黃芪、大黃、甘草等。
截至2011年,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轄4個鎮,13個鄉,共145個行政村、6個社區、1296個村民小組。
鎮 | 吹麻灘鎮 | 大河家鎮 | 別藏鎮 | 居集鎮 | |||||||||
鄉 | 劉集鄉 | 石塬鄉 | 柳溝鄉 | 關家川鄉 | 胡林家鄉 | 安集鄉 | 寨子溝鄉 | 郭干鄉 | 徐扈家鄉 | 中咀嶺鄉 | 小關鄉 | 鋪川鄉 | 銀川鄉 |
截至2011年底,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總人口為25.8萬人,有漢族、回族、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土族等十個民族,其中,漢族11.89萬人,佔46.1%,回族8.18萬人,佔31.7%,東鄉族2.19萬人,佔8.49%,保安族1.76萬人,佔6.82%,撒拉族1萬人,佔3.88%,其它少數民族0.78萬人,佔3.01%。
2021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正式發布,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239390人。
書記:馬正業
副書記:馬尚文楊光龍張武功(掛職)
常委:馬海明張生瑋王育澤姬洪濤
李平馬永智張振華
辦公室主任:馬俊
2011年,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實現生產總值84808萬元,較2010年增長15.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535萬元,較2010年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9751萬元,較2010年增長16.7%;第三產業增加值50522萬元,較2010年增長21.3%。全縣人均生產總值3583元,較2010年增長14.7%。全縣一、二、三產業的產值比重由2010年的32.31:15.86:51.83調整為28.93:11.50:59.57。
2011年,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累計完成財政收入6299萬元,較2010年增長84.02,全年完成財政支出130163萬元,較2010年增長49.87%。
2017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53539萬元,比上年增長3.7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571萬元,比上年增長5.20%;第二產業增加值8215萬元,比上年增長-5.10%;第三產業增加值109753萬元,比上年增長3.90%。全縣人均生產總值6277元。
2011年,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耕地面積27.55萬畝,較2010年增加6673.95畝。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5.82萬畝,較2010年增長7.23%。油料播種面積6.5萬畝,較2010年下降14.4%,藥材播種面積0.7萬畝,較2010年下降1.4%。糧食產量達到78510.5噸,較2010年增長4.62%,平均畝產達到304公斤,較2010年下降2.25%,農民人均佔有糧336.9公斤,較2010年增長3.75%。糧食總產量78510.5噸,在糧食總產量中:小麥12468.5噸;玉米49840噸;洋芋16022噸;油料14755噸。農業總產值47366.24萬元,其中:農業36837.93萬元;林業837.10萬元;牧業8423.05萬元。
2011年,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造林合格面積2.58萬畝,較2010年下降9.47,全年栽植花椒23萬畝,花椒產量達到2133噸,蛋皮核桃1.8萬畝。
2011年,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建成養殖小區(場)14個,發展養殖大戶105戶。肉類總產量3566.04噸,其中:牛肉產量1404噸;豬肉產量1477噸;羊肉產量622.5噸;禽肉產量39.38噸。大牲畜存欄6.9萬隻,其中:牛存欄3.63萬隻;羊存欄15.68萬隻;豬存欄4.05萬隻;禽存欄10.67萬隻;養蜂數量306箱。
2017年年末耕地面積27.55萬畝,人均耕地1.16畝。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8.53萬畝,比上年增長0.41%。油料播種面積5.98萬畝,比上年下降0.26,油料產量15939噸,比上年增長1.88%。藥材播種面積0.57萬畝,比上年增長1.78%。糧食產量達到102738噸,比上年增長0.15%,平均畝產達到372.9公斤,比上年增長3.05%,農民人均佔有糧443.38公斤,比上年增長0.23%。
2017年林業生產情況。當年造林合格面積7.42萬畝,比上年下降2.25%,全年花椒面積20.53萬畝,花椒產量達到2772噸,核桃產量達到760噸。
農用化肥施用實物量13575.6噸,比上年增長7.88%,農村用電量達到1660.89萬度,比上年增長1.73%,保證灌溉面積達到6.7萬畝,比上年增長0.01%,有效灌溉面積9.01萬畝,比上年增長0.02%,水平梯田達到27.18萬畝,比上年增長0.18%。
2017年,勞務輸轉拓展新思路。把勞務作為增收第一產業,加大技能培訓和有組織輸轉力度,、勞務輸轉6.91萬人(次),同比增長1.32%,實現勞務收入11.01億元,同比增長9.88%。
2011年,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工業增加值9751萬元,較2010年增長16.7%,規模以上完成工業增加值2362.4萬元,較2010年增下降17%。
2017年,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完成工業增加值8215萬元,比上年下降16.7%。
2011年,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588萬元,較2010年增長19.6%。其中:縣的零售額13141萬元,較2010年增長25.9%,縣以下零售額12445萬元,較2010年增長13.6%。按行業分:批發貿易業1607萬元、零售貿易業19845萬元、住宿餐飲業4135萬元,分別較2010年增長21.6%、13.1%、63.38%。
2011年,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共接待遊客12.85萬人(次),較2010年增長48.1%。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639萬元,較2010年增長54.3%。
2011年,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37364萬元,較2010年增長30.92%,其中,城鄉居民存款餘額81714萬元,較2010年增長29.8%;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58967萬元,較2010年增長31.82%。
2017年,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664.5萬元,比上年增長8.9%。
東鄉族婚俗
東鄉族婚禮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基本上由父母決定,男女青年不得謀面相談,大多由“找赤”(媒人)中間傳話。一般先由男方請“找赤”到女家說親,女方應允后,男方就要送“訂茶”做見面禮。“訂茶”一般是幾斤細茶和幾件衣服。之後便履行正式的訂婚手續,即“麥赫勒庫和”(送彩禮)。屆時,由男方及其父親,叔伯、媒人、陪客共攜彩禮赴女家。彩禮分兩種:一種是茶葉、紅糖、糕點等,一是經媒人事先議訂的衣服,現金及耳墜、手鐲等。東鄉族有些山區還有訂婚送饅頭的習俗。男方家將當年收下的小麥磨成白面蒸成饅頭,每個約1公斤,頂部預先抹點薑黃,用刀稍稍切開,蒸熟后,雪白的饅頭頂部如開黃花,預示親家來年五穀豐登。
到新郎家門前,新娘要由送親的兄弟抱下馬車進院。親朋好友歡聚一起唱“哈利”,表示祝賀。賓客中一人帶頭呼“哈利”,眾人(多是少年)和之,並按拍節擊掌或拍手臂,腿彎曲成騎馬的姿勢,左右轉圈。唱詞由賓客即興編唱,內容大多為新郎英俊,新娘美麗,夫妻恩愛,永不分離等讚美之詞。婚禮高潮期間,人們還戲謔性地將新郎的父親或叔伯等長輩臉上抹鍋黑,反穿羊皮襖,腰系鈴鐺,頭頂破帽,手腳象徵性地捆住,或是使之倒騎毛驢“亮相”,人們稱之為“戲公公”。
保安族婚俗
保安族婚禮十分有趣,婚禮選取在主麻日(即星期五)舉行。婚禮當日由男方率親朋數十人的迎親隊去迎娶新娘,其中要有兩位年輕貌美的婦女參加,在女家進行祝福儀式時,阿訇要從窗口向院里撒出一盤紅棗和核桃,由院內年輕人爭搶,表示吉祥如意、早生貴子、夫妻和睦之意。然後由新娘村裡的年輕人向新郎討要“奴工木哈”(即指羊羔肉),旨在向新郎說明:你娶走我們村的姑娘,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當女方送親隊送新娘離家時,讓新娘從自己的房門到大門外倒退走出,退一步,撒一把油麥、豆、玉米、茯茶等合成的五色糧,以示將幸福留給父母。在新婚之夜,全村人聚集在院內唱“宴席曲”,有問有答,十分熱鬧。唱著唱著,歡樂的人們便跳起了感情奔放的舞蹈,並邊舞邊向大門退去,表示婚禮已接近尾聲。新娘進門后,3日不吃婆家的飯,由娘家送來,以示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
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特產有:手抓羊肉、香脆散子、美味干餜、發子面腸、蓋碗茶、釀皮子、燒地鍋等。
2011年,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鄉鄉通了柏油路(硬化路),98個行政村通了水泥路,通村率達66.9%,通車里程達659.3公里,初步形成了以臨大公路為主骨架,縣鄉公路為支線,鄉村道路為經絡,東進西出、南來北往,聯通縣內外的初級公路網。完成客運量134.5萬人(次),客運周轉量22290萬人/公里,分別比2010年增長7.09%和6.91%,完成貨運量32.4萬噸,貨物周轉量6490萬噸/公里,分別比2010年增長7.64%和6.05%。
截至2011年,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1個,共有醫務人員307名,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75名,擁有病床數622張。
2017年,全縣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62個,其中縣級機構6個,鄉級機構16個,其他機構340個;縣、鄉兩級共有在編在崗醫療衛生人員362名,縣級239人,鄉級122人,全縣擁有病床數1017張。2017年,完成業務收入9894.55萬元。
截至2011年,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共有學校181所。其中:高中1所,初級中學9所,小學171所。中小學學生45835人,中學學生15154人,小學學生30681人。全縣教職工3283人,其中:專任教師2328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8.5%,各類院校錄取學生901人,比2010年凈增219人。
2017年,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落實邊遠山區學校教師艱邊津貼、班主任津貼。全縣高考民族本科以上上線145人,省內外高校錄取1401人。2017年底,全縣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81%,全縣共有學校221所。其中:獨立高中2所,初級中學10所,小學171所,幼兒園37所,職教中心1個。
2011年,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215669萬人,參合資金4960萬元,參合率達到98.34%。醫療參保人數14334人,參保金額951萬元。確定城市低保對象1668戶,5000人、農村低保對象15708戶,60085人。
2017年全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186921人,參合資金2803.81萬元,參合率達到78.21%
城市低保戶數1735戶,人口5990人,發放金額2511375377元。農村低保戶數15097戶,人口65082人,發放金額98197356元。
2021年8月27日,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國家鄉村振興局確定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積石雄關
名勝古迹
石海
石海位於積石民俗村西南側,呈河灘地帶,灘內磨圓度較好的大小石頭遍地,大者如船,小者如碑,似一群群匍匐待牧的羊群,擁背相卧,像一群群海邊相殘的海豹,摩肩疊體,相互嬉鬧。在石海中,有一塊如船大的巨石橫卧其間,上刻三個大字“魯班石”。此石呈長條形,長8.30米,寬5.40米,高3.1米,上有一圓坑,相傳魯班大師坐跡。
大禹廣場
大禹廣場位於積石山縣城中心,廣場占面積86畝,綠化率達30%,功能全,有風車燈、椰子樹燈、梨花燈燈50盞,大型音樂噴泉,是集大型娛樂和全民健身為一體的休閑場地。
韓福祥,保安族,生於1933年,積石山縣柳溝鄉袁家村人。1953年參加民兵,曾任民兵隊長、連長、營長、袁家村保衛股長。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被國家軍事委員會授予"少數民族民兵英雄"稱號。
張永祥,1925年7月出生於積石山縣石塬鄉三二家村,1944年參加國民軍,在解放戰爭中立功十三次,已離休,享受處級待遇。
2019年5月18日,積石山縣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019年12月,成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
2020年2月28日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文披露,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正式脫貧“摘帽”。
2020年3月,獲得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號,被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予以通報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