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間九峰

雲間九峰

雲間九峰在本縣昆岡鄉、天馬鄉、佘山鎮境內,呈西南、東北走向,斷續起伏,逶迤13.2公里。

正文


在別稱雲間的上海松江區,曾經有一個鮮為人知,堪與世外桃源相媲美的一片山峰——雲間九峰。

命名來歷


雲間九峰並不是單指九座山峰,據清嘉慶《松江府志》載:九峰在本縣昆岡鄉、天馬鄉、佘山鎮境內,呈西南、東北走向,斷續起伏,逶迤13.2公里。依次名為小崑山橫山、機山、天馬山辰山、佘山、薛山、厙公山、鳳凰山。但歷史上習慣稱呼為“鳳、厙、佘、辰、薛、機、橫、天馬、昆”,始見於元代凌岩《九峰詩》。此外,尚有小橫山、鍾賈山、盧山、北竿山等,雖與九峰一脈相連,但其名未入九峰之列。或謂“九”為約數,九峰泛指諸峰。因松江別稱雲間,所以將這些山峰統稱為雲間九峰。

形成原因


上海在七千萬年前的中生代後期,岩漿沿著今松江縣西北部一條由東北到西南走向的斷裂線湧現地面,經過風化侵蝕,形成後來被稱為“雲間九峰”的小丘。而《府志》稱:“諸山自杭天目而來,累累然隱起平疇間。長谷以東,通波以西,望之如列宿,排障東南,涵浸滄海,煙濤空翠,亦各極其趣焉,而九峰之名特著。”明吳履震《五茸志逸》說:“吾松之山,機、雲以古賢為名,鍾、賈、薛、余以居人姓為名,唯南干北干,以山之形勢為名,鳳凰、天馬以鳥獸為名。神山,原名辰山,在諸山之東南,次於辰位。今作神者,訛也”。關於九峰名稱,有“鳳厙余辰薛,機橫天馬昆”之諺。茸城北望翠痕濃,屏障玲瓏列九峰。雨後天開圖畫好,參差朵朵碧笑蓉。

九峰的海拔


就海拔高度而言,這些山峰高度均在海拔100米以下。天馬山最高為98.2米;厙公山最低,僅約10米。比起中國其他各地的名山,雲間九峰不過是一些小丘罷了,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如今這些看似默默無聞的小山,其實在歷史上不僅景點眾多,而且歷代名人的遺蹤故跡不計其數,個個大有來歷呢。

九峰簡介:佘山


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大旅行家徐霞客,曾經三次來到古松江府的一座小山,流連那裡的景色,並以此山作為出發地,開始了他的西南萬里之行,那座山便是上海雲間九峰之中的佘山。
佘山有東西佘山之分。明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陳繼儒曾經長期隱居東佘山,留下了《寶顏堂秘芨》等傳世之作。在東佘山南麓,有奇石峙河邊,其上林壑尤美,陳繼儒的白石山房即在此。相傳陳繼儒(眉公)常坐石上釣魚,故稱眉公釣魚磯,亦稱眉公釣魚台,遺跡至今尚存。在釣魚台附近還有白石山莊、沸香泉、黃巢洞、新赤壁等眾多古迹。
佘山上曾經古剎林立,至今山上還留有一座千年古塔——秀道者塔。塔高20米,磚木結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一年至九年間,即公元976年至984年間,距今已有一千餘年歷史。
1864年,法國人利用不平等條約所規定特權,先後數次在西佘山購地共70畝,於同治十三年在山頂建天主教堂。后陸續辟路築屋,建成從南大門直至山頂的天主教建築。1925年由教友捐贈銀洋300萬元翻造擴建,建築面積共約1400平方米。整座教堂華麗壯觀,融中西建築特色於一體。當時被稱為“遠東第一大教堂”。天文台與大教堂毗鄰,法國人於1899年始建,后曾多次擴建,是我國天文科研中心之一。其銀白色半球形觀象台與紅牆綠瓦的天主教堂交相輝映,蔚為壯觀。天主教堂及天文台,現在已成為佘山著名景觀。

九峰簡介:天馬山


天馬山海拔98.2米,原名干山,相傳春秋時吳幹將曾經鑄劍於此,它也是九峰中最高的山峰。天馬山古時山上多梵宮寺院,香火極盛,曾有五代後晉天福年間就二陸草堂廢址修建的松江著名寺院之一的圓智教寺,還有傳說八仙曾過此留下的八仙坡,有稱天下第四泉的濯月泉、葬有元代著名文人楊維楨、錢惟善、陸居仁的三高士墓等許多遺跡,現在大多淹沒難尋。
如今山上遺跡尚存的唯有一座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建造的千年古塔,塔身為磚木結構,七級八面,殘高19米。塔的傾斜度超過比薩斜塔,可謂世界第一斜塔。南宋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高宗賜五色舍利藏於塔內,傳說時放寶光,故又名護珠寶光塔。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失火,燒掉塔心木扶梯及樓板等,只剩磚砌塔身。後人從磚縫中發現宋代元豐錢幣,就不斷有人拆磚覓寶,使底層西北面的磚體被拆成約2米直徑的窟窿,塔身遂向東南傾斜,經歷200餘年而仍不倒。天馬山西山麓,有一棵古銀杏,位於在護珠塔東70米處,相傳為宋代銀甲將軍周文達所植,樹齡700餘年。古樹榦已大部分枯死,唯東南一枝年年抽芽發葉,分枝呈爪狀。當地傳說正是因為有古樹的這隻“神爪”,才支撐著護珠塔斜而不倒。

九峰簡介:其他諸峰簡介


鳳凰山居九峰之首,山形似鳳凰而得名,山上曾有兩座著名的山泉,鳳凰和陸寶泉,另外山上還有明著名書法家張弼墓。
東吳大將陸遜曾在小崑山、泖河一帶建立莊園,其孫陸機、陸雲是西晉著名文學家,機山和橫雲山據說就是以陸機、陸雲的名字命名的。寺北削壁下是二陸讀書石台。近年在二陸讀書台(山腰)附近崖壁上發現“夕陽在山”石刻,下署“子瞻”兩字,疑為蘇軾所書。
明末抗清民族英雄夏允彝夏完淳陳子龍就義后,陵墓就分別葬在小崑山的盪灣村和佘山之陽廣吉林。清初吏部尚書、史學家王鴻緒曾在橫雲山建有橫雲山莊,在這裡撰寫了著的《明史稿》。
薛山相傳因唐代薛道約煉丹得仙而得名,山上曾有薛道約煉丹的遺跡。此外,薛山上還有一座水池舊名“羅池”,產藕,其味甚佳,遺憾的是到清代時池水已乾涸。
辰山因在九峰中因其列於“辰”位而得名,相傳自古有神仙寄跡山中,故又名神山。.
厙公山為九峰中最小的山丘。因其山形如書軸,正當鳳嘴,古人將厙公山比作一軸寶書,與鳳凰山一起喻為“丹鳳銜書”。在山下,有個陸寶村,相傳曾經有陸氏藏寶於此。
北竿山上曾有一個雨華洞,傳說宋代有一張姓頭陀,曾隱居此洞。元代還有人來訪探。清代已湮塞。現在的北竿山種植的針、闊葉樹及竹子,均蓊鬱成林,因環境安靜,有眾多白鷺棲息林間,已經成為北竿山一大景觀。
雲間九峰地區的勝跡,歷經滄桑,於今大多已消失。"
梅堯臣《過華亭》詩云:“欲問陸機當日宅,而今何處不荒蕪”。二陸宅在北宋時早已荒蕪。而整個九峰地區曾經多達百餘處的景點、名跡歷經滄桑,至清末已大多湮沒,1937年日軍侵佔松江,天馬山上峰寺被焚毀,寺中重1.8噸的銅觀音被劫往日本。1943年,日偽佔據小崑山,將千年古寺九峰寺拆除全部殘留房屋,全寺夷為平地。小崑山頂上原有徵北將軍海鹽侯陸褘墓,舊有徵北將軍陸禕墓碑,但早已斷毀不全。宋代許尚詩曰:“崎嶇尋古隧,衰草隱寒原。欲讀將軍事,豐碑只半存。”但是到了清代遺跡已經一點不存。更令人痛心的是,由於開山採石,有些山的整個山丘都已蕩然無存。整個九峰勝地如今僅剩天馬山護珠塔、佘山秀道者塔等寥寥數處,可資憑弔,曾經的九峰勝跡,湮沒至此,實在讓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