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北鎮

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轄鎮

魯北鎮,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扎魯特旗,地處扎魯特旗中部,東與黃花山鎮、道老杜蘇木接壤,南與嘎達蘇種畜場交接,西與香山鎮毗鄰,北與巨日合鎮、烏日根塔拉農場相連。區域面積1374.04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魯北鎮戶籍人口100826人。

民國十三年(1924年),扎魯特地區才開始設縣,正式設立魯北設治局,建魯北街。1956年,建鎮。1958年,稱紅旗人民公社。1965年,恢復魯北鎮建制。截至2020年6月,魯北鎮下轄10個社區、33個行政村,另轄3個村級單位。

截至2018年末,魯北鎮有工業企業77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16家。

歷史沿革


魯北鎮
魯北鎮
1922年,高義山建立“裕豐公司”,賣荒開墾建起村落。民國13年(1924年),扎魯特地區才開始設縣,正式設立魯北設治局,建魯北街。因為該地在開魯縣以北,故稱魯北縣,也叫魯北設置局,在魯北鎮地區已開始修建的縣政府是一棟轉木結構、二十餘間、六百平方米的房子。民國22年(1933年),偽滿洲國撤銷魯北縣治,恢復東西扎魯特旗,魯北為東扎魯特旗所屬。民國24年(康德二年即1935年),東西扎魯特旗合併,旗公署設在魯北街。隨著放荒墾殖,人口的增多,在一九四七年魯北鎮才真正成為具有三百多戶居民的小鎮。
1956年建鎮。1958年稱紅旗人民公社,1965年恢復魯北鎮建制。2001年9月蘇木鄉鎮機構改革,工農鄉和伊和背鄉併入魯北鎮,2006年6月蘇木鄉鎮再次機構改革,毛都蘇木併入魯北鎮,目前魯北鎮是由原魯北鎮、工農鄉、伊和背鄉、毛都蘇木4個蘇木鄉鎮合併構成。
據扎魯特旗的出土的石鏃、石葉、石核、石碓、石鑿、石刀、石鋤、石鐮、石斧等新石器時代的文物證明,早在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魯北鎮
魯北鎮
根據記載,商周至秦漢時期,這片土地屬於東胡人的牧場。漢至晉朝時期,系烏桓鮮卑人住地。南北朝及隋唐時期,是契丹住地。遼代,為北大王擦喇之牧地,契丹人居住。金朝時期,金界壕以南為北京路,女真人居住。元代屬上都路,到北元及明朝時期,歸於烏梁海三衛佔地。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內喀爾喀五部,征服三衛之一的泰寧衛,附屬於察哈爾部。烏巴什繼承其父和爾朔齊哈薩爾諾顏之位,自稱偉徵諾顏,駐牧於泰寧東部。對所管轄的部號稱扎魯特。從此“扎魯特部這一名稱開始載於史冊。
天聰二年(1628年)歸屬后金皇太極為了更好地利用科爾沁部和扎魯特部的勢力,於天聰五年(1631年)對蒙古地區開始實行軍政令統一的旗(和碩)佐領(蘇木)制度。從此以後,扎魯特部在行政和軍事上,失去了傳統的自主權力。天聰十年(1636年),后金改名為大清國,整個內蒙古49旗完全置於清王朝的直接統治之下。
清順治五年(1648年),清廷追封內齊為多羅貝勒,並由內齊之子桑嘉布繼承其父多羅貝勒爵位,佔有扎魯特部原有牧地和部眾,賦予扎魯特旗札薩克之職,世襲罔替。同年,清廷又追封色本為多羅達爾汗貝勒,由色本次子桑噶爾繼承其父多羅達爾汗貝勒爵位,從扎魯特部劃出一部分牧地和部眾據其所有,賦予扎魯特旗札薩克之職,世襲罔替。所領的牧地為扎魯特右翼旗。自此,原為一體的扎魯特部,分為並立的扎魯特左翼和右翼兩個行政旗。旗以上設盟,扎魯特左右二旗屬昭烏達盟
魯北鎮
魯北鎮
中華民國建立后,其本上沿襲清廷的行政體制,原理藩院改為蒙藏院,其下屬機構如故。直奉軍閥之間混戰之際,為在蒙古地區擴展勢力,把熱河作為前沿陣地,袁世凱委託熱河都統(后改稱省長)直接掌握和監督昭烏達盟管轄下的各旗縣事務。設縣和沒治局,著手開發墾殖蒙地,大抓財政稅收,以補充戰亂所需的大筆開支。民國12年(1923年)12月27日,熱河都統委任高義山為魯北沒治委員兼備隊統領官。民國13年(1924年),高義山正式建魯北沒治局(魯北縣)。在扎魯特左右二旗的領地上,出現了旗縣分治的局面。縣管開墾區,旗管未開墾區。旗縣同時存在,縣居旗之上。
民國22年5月(1933年5月),偽滿洲國在熱河省昭烏達盟西拉木倫河以北地區,設置興安西分省(省會開魯),扎魯特左右二旗歸興安西分省管轄,廢除魯北縣置。
民國24年4月(1935年5月),偽滿洲國政府下令,原扎魯特左右二旗合併為一個扎魯特旗,旗公署指定在魯北。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偽滿洲國垮台。
1945年11月,扎魯特旗成立臨時政府。
1946年1月,東蒙古自治政府成立,3月,扎魯特旗建立自治政府,隸屬於昭烏達省政府。
1946年承德“四·三”會議以後,明確了中國共產黨對內蒙古自治運動的領導。撤銷東蒙古自治政府,中共昭烏達省改稱昭烏達盟行政委員會,隸屬熱河省。扎魯特旗自治政府改為扎魯特旗民主政府。1946年8月,中共昭烏達盟委員會組成扎魯特旗工作委員會,到扎魯特旗開展工作。
1947年5月,扎魯特旗劃歸遼吉省哲里木盟,1947年7月,成立扎魯特旗政府。
1948年8月,遼吉省撤銷后,隸屬於遼北省哲里木盟。
1949年4月,隨哲里木盟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1949年10月1日,改為扎魯特旗人民政府。
1969年7月5日至1979年5月30日,隸屬於吉林省。
1979年5月,隨哲里木盟重新劃歸內蒙古自治區。1999年,國務院撤銷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級通遼市,扎魯特旗歸通遼市管轄。
民國十一年(1922年),高義山建立“裕豐公司”,賣荒開墾建起村落。
民國十三年(1924年),扎魯特地區才開始設縣,正式設立魯北設治局,建魯北街。
1956年,建鎮。
1958年,稱紅旗人民公社。
1965年,恢復魯北鎮建制。
2001年9月,工農鄉、伊和背鄉併入魯北鎮。
2006年5月,毛都蘇木併入魯北鎮。
相傳,很久以前的金門山周圍是一片汪洋大海,八仙赴瑤池盛宴之後,曾在此山歇腳,在返仙境蓬萊時,鐵拐李不慎將寶葫蘆蓋墜入海中,海水遂被寶葫蘆所吸,演化成美麗的扎魯特山川。在山前草原上有一對蒙古族青年青梅竹馬,小夥子能騎善射,粗獷豪放;姑娘能歌善舞,美若天仙。有一位王爺想搶佔這位姑娘,碰巧被何仙姑所見,她指點勇士到“金橛山”(扎旗境內)找金馬駒和神弓。這時,姑娘已被搶出百里之外。見此情景,勇士急中生智,腳登金橛山,開弓射箭一聲巨響,箭穿兩座大山,一座是現在的豁崖山(扎旗境內),另一座就是金門山(民間傳說的金窟窿山)。勇士救出了心愛的姑娘,從此他們在這裡生息繁衍,過上了寧靜、幸福的生活。
今天,當你來到金門山下,在山腰上的望觀音石旁,依山望去,活靈活現的觀音菩薩會展現在你的面前。八仙駐足處,山巒中突然出現一塊平坦石面,令人心曠神怡。當你登上最高峰,在那莽莽蒼蒼的崇山峻岭之間是一望無際的林濤雲海,象一幅水墨畫,煞是好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魯北鎮地處扎魯特旗中部,東與黃花山鎮、道老杜蘇木接壤,南與嘎達蘇種畜場交接,西與香山鎮毗鄰,北與巨日合鎮、烏日根塔拉農場相連。區域面積1374.04平方千米。
山地草原
山地草原

地形地貌

魯北鎮地處大興安嶺山脈中段南麓的低山丘陵區向松遼平原過渡地帶,屬矮山丘陵地區。地形分為由北部矮山向南梯次為平原。山地丘陵653平方千米,平原330平方千米。境內最高峰瑪拉嘎山位於魯北鎮西,海拔755米;最低點東湖位於魯北鎮東,海拔224米。

氣候特徵

魯北鎮屬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3.5℃。無霜期年平均134天。年平均降水量375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7~8月。

水文

魯北鎮境內河道屬遼河流域,其中魯北河流域面積103平方千米,佔58.8%,白音巨流河流域面積72平方千米,佔41.2%。

自然災害

魯北鎮主要的自然災害有水災、沙塵暴等。最嚴重的一次水災發生在1990年7月14日魯鎮北部,從14日早5時至11時35分由中雨轉大雨。由於時間長,且雨水比較集中,農場、寶冷和小黑山3個村以及魯北鎮鎮區受災較為嚴重,有3576戶、13000人受災,3500畝農田絕收,沖毀房屋78間,沖走大小牲畜596頭(只),直接經濟損失500多萬元。

自然資源


2011年末,魯北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2種。螢石礦儲量約1億噸,鐵礦儲量約0.5億噸。野生中藥材有防風、蒼朮等;野生動物有鹿、狐狸、狼、野豬、野雞等。
金門山風景
金門山風景

行政區劃


街道
街道
設21個行政村、兩個街道辦事處。分別為:工農村、庫龍山村、富裕屯村、漁泡子村、平安地村、中存堡、鴿子山、道德村、中興、永興、振興、東興、寶冷、農場、小黑山、榆樹屯、伊和碑、趙家鋪、小井子、新勝屯、致富屯、魯北鎮一辦(譽洲、新華、東興、金城、城南)、魯北鎮二辦(杏花、振興、威林、東城、學苑)。
2011年末,魯北鎮轄東興、中興、鎮興、永興、農場、哈日寶楞、小黑山、榆樹屯、伊和背、趙家鋪、小井子、新勝屯、致富屯、工農、窟窿山、富裕屯、鴿子山、道德、平安地、漁泡子、中存堡先鋒、豁牙山、稻把子24個村民委員會,毛都、寶楞、烏日根塔拉、哈日朝魯、瑪拉嘎、荷葉哈達、寶力皋、那蘭、阿木斯9個嘎查,共33個嘎查村民委員會;下設30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魯北鎮下轄10個社區、33個行政村:譽洲社區、杏花社區、東興社區、東城榆社區、威林社區、學苑社區、玉龍社區、沁園社區、富麗春城社區、香格里拉社區、榆樹村、伊和背村、趙家鋪村、小井子村、新勝屯村、致富屯村、工農村、道德村、窟窿山村、中村堡村、富裕屯村、鴿子山村、漁泡子村、平安地村、東興村、鎮興村、永興村、中興村、哈日寶楞村、小黑山村、農場村、毛都嘎查村、寶楞嘎查、浩雅日哈達嘎查、稻子把村、寶力皋嘎查、阿木斯爾嘎查、先鋒村、豁牙山村、那仁嘎查、哈日朝魯嘎查、烏日根塔拉嘎查、瑪拉嘎嘎查,另轄3個村級單位:魯東林場生活區、魯北林場生活區、伊和林場生活區,鎮人民政府駐威林社區。
譽洲社區~001鎮中心區
杏花社區~002鎮中心區
東興社區~003鎮中心區
東城榆社區~004鎮中心區
威林社區~005鎮中心區
學苑社區~006鎮中心區
玉龍社區~007鎮中心區
沁園社區~008鎮中心區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魯北鎮轄區總人口11.5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92萬人,城鎮化率59.9%。
魯北鎮
魯北鎮
2017年末,魯北鎮常住人口138720人。
截至2018年末,魯北鎮戶籍人口100826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魯北鎮地方財政收入675萬元,比上年增長8%。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350萬元,增值稅120萬元,企業所得稅95萬元,個人所得稅3.4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6%、5.9%、8.4%、9.3%。
截至2018年末,魯北鎮有工業企業77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16家。

農業

2011年,魯北鎮有耕地面積31.9萬畝,人均2.8畝;可利用草牧場面積58.2萬畝,林地面積62.8萬畝。農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5000萬元,增加到1978年的8000萬元,2011年達到5.97億元,比上年增長3%,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60%。糧食作物以玉米、高梁為主。生產糧食90萬噸,其中玉米60萬噸,高粱25萬噸,雜糧5萬噸,綠豆種植面積10萬畝,產量5000噸;蔬菜種植面積2萬畝,產量2萬噸,主要品種有馬鈴薯、蘿蔔、大蔥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25萬頭,年末存欄10萬頭;羊飼養量25萬隻,年末存欄18萬隻;牛飼養量3萬頭,年末存欄2.2萬頭;家禽飼養量28萬羽,生產肉類300萬噸,其中豬肉130萬噸,牛肉30萬噸,羊肉140萬噸;禽蛋120萬噸,鮮奶28萬噸;畜牧業總產值1.8億元,累計造林24.3萬畝,其中防護林12萬畝,經濟林11.8萬畝,農牧民住宅四旁樹木50萬株,林木覆蓋率39.2%,活立木蓄積量50萬立方米,大型農業機械45台;名優特農產品有牛肉、羊肉、綠豆、穀子等;農牧民人均純收入7190元。

工業

2011年,魯北鎮工業總產值達到25.7億元,比上年增長19%,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64%,是扎魯特旗工業生產基地,形成以釀造、絨毛加工、肉乳加工、儀器、機械製造修理、建材為主的工業體系。

商業

2011年末,魯北鎮有商業網點2000多個,職工1.5萬餘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5.7億元,比上年增長10%;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3億元,比上年增長20%。

交通


2011年末,魯北鎮已形成由公路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有306省道一級油路、304國道二級油路過境,其中304國道境內長52千米;306省道一級油路境內長45千米;縣級油路總長87千米,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20輛,350噸位;客運汽車15輛,105個座位;貨運總量99萬噸,貨運周轉量2543萬噸/千米,客運總量3.5萬人次,客運周轉量1900萬人/千米。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魯北鎮有體育場地15處。體育社團3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9個。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籃球、排球、門球、乒乓球等,其中老年門球隊獲扎魯特旗老年門球賽冠軍。50%的城市社區和1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有廣播喇叭38隻,入戶率85.5%,通響率96%。

教育

2011年末,魯北鎮有幼兒園33所,在園幼兒1475人,專任教師158人;小學3所,在校生532人,專任教師9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352人,專任教師8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5%,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魯北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1個,其中衛生院3所;病床11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病床9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張,固定資產總值1.5億元。專業衛生人員65人,其中執業醫師19人,執業助理醫師34人,註冊護士12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5人、執業(助理)醫師0.5人、註冊護士0.1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3786人次,住院手術2572台次,出院病人4595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506.1/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5.6%,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2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36萬人,參合率95%;孕產婦死亡率44.5/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魯北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72戶,人數465人,支出167.4萬元,比上年增長13.3%,月人均300元,比上年增長25%;城市醫療救助6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41人次,共支出27.6萬元,比上年增長18.9%;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24人次,支出5.6萬元,比上年增長10.7%。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165戶,人數3779人,支出566.8萬元,比上年增長8.5%,月人均125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2人,支出4.2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90人,支出72.5萬元,比上年增長6%;農村醫療救助98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780人次,共支出11.3萬元,比上年增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