脅空鳥龍

蜥形綱蜥臀目近鳥龍科恐龍

脅空鳥龍(屬名:Rahonavi')是種近鳥龍科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坎潘階馬達加斯加西北部,約8350萬年前到7060萬年前。脅空鳥龍的化石是一個部份骨骸(編號UA 8656),發現於馬任加省的梅法拉諾層。

該科種類


中文名稱( chinese )→ 脅空鳥龍
其它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 ...
拉丁文學名( name )→ rahonavis
發音( pronounced )→ rah-hoon-a-vis / rah-hoo-nay-vis
含義( meaning )→ 威脅,危險物 來自 雲,煙雲 天空的鳥
脅空鳥龍
脅空鳥龍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亞目( suborder)→ theropoda 獸腳亞目
類( infraorder)→ neotheropoda 新獸腳類tetanurae 堅尾龍類
avetheropoda 鳥獸腳類
coelurosauria 虛骨龍類
maniraptorifromes 手盜龍形類
maniraptora 手盜龍類
paraves近鳥類
eumaniraptora 真手盜龍類
屬( genus )→ rahonavis 脅空鳥龍
模式種( type species )→ r. ostromi
其它種( other species )→ ...
錯誤歸屬種( misassigned species )→ ...
時代( period )→ 白堊紀晚期 maastrichtian
分佈( found in )→ 馬達加斯加島(非洲島國)
發現地層( stratum )→ ...
食性( diet )→ 肉食
典型狀態( length up to )→ 長1-2米
推測體重( mass )→ ...
發現者( discoverer )→ forster,sampson,chiappe & krause,1998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forster,sampson,chiappe & krause,
1998 脅空鳥龍生活在白堊紀,是一種會飛的恐龍。

物種學史


脅空鳥龍的屬名為Rahonavi',rahon'在馬拉加斯語中意為“雲”或“威脅”,而avi'在“拉丁語”中意為“鳥”,兩者意為“從空中威脅的鳥”;種名ostrom'是以約翰·奧斯特倫姆(John Ostrom)為名。
脅空鳥龍的發現者最初將它們命名為Rahon',但之後發現已有一種毒蛾科昆蟲名為Rahon',於是將它們改名為Rahonavi'。

分類

脅空鳥龍的分類歷史有許多爭議,它們到底屬於鳥綱演化支,或是相近的馳龍科。它們尺骨的羽干,使它們最初被歸類於鳥類;然而,骨骸的其他部分則類似典型的馳龍科恐龍。原始鳥類與馳龍科的特性極為類似,而這群動物可能多次遺失可能的飛行能力,因此很難確定脅空鳥龍是否屬於鳥類。它們的最初敘述者認為,脅空鳥龍可能是始祖鳥的近親,因此屬於鳥綱;脅空鳥龍的骨盆也顯示出飛行的適應演化,類似始祖鳥,但似乎是獨自發展出來的。
另一方面,Makovicky與其同事則認為脅空鳥龍是南美洲馳龍科半鳥與鷲龍的近親,因此屬於半鳥亞科
在2006年,諾瑞爾與其同事也發現脅空鳥龍屬於半鳥亞科,因此為半鳥的姐妹分類。
在2007年,愛倫·特納(Alan H. Turner)與其同事也發現脅空鳥龍屬於半鳥亞科,並為半鳥的近親。

近親

由於缺乏相關近親的化石,因此難以確定脅空鳥龍的歸類,加拿大自然博物館的一節胸部脊椎骨,被發現於摩洛哥Kem Kem地區,年代為中白堊紀阿爾比階/森諾曼階,接近1億年前到9900萬年前,是最類似脅空鳥龍的化石,擁有較大的神經管,但卻乏脅空鳥龍具有的Pleurocoel,應該屬於不同的屬。雖然Pleurocoel的存在隨者不同物種、不同脊椎、以及不同個體而有所改變,但摩洛哥化石的時間與地點顯示它們並不屬於脅空鳥龍。

發現與種

脅空鳥龍的化石是由紐約州立大學與塔那那利佛大學所組成的挖掘團隊,在1995年於貝立佛查村附近發現。這個地區的地層多覆蓋者密集的草,使得化石難以確認。當地的一片山坡在經過火災后,一個大型巨龍類的化石曝露出來。古生物學家在挖掘這個巨龍類化石時,也發現了脅空鳥龍的化石。脅空鳥龍的化石呈現天然狀態,由後肢、身體、部份尾巴、部分翅膀、以及肩膀所構成。脅空鳥龍的體型大於始祖鳥約1/5,相當於渡鴉的大小。

形態特徵


脅空鳥龍是種小型掠食者,體型接近始祖鳥,第二腳趾擁有鐮刀狀趾爪,類似迅猛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