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癭蜂

栗癭蜂

中國各板栗產區幾乎都有分佈,發生嚴重的年份,栗樹受害株率可達100%,是影響板栗生產的主要害蟲之一;以幼蟲為害芽和葉片,形成各種各樣的蟲癭

分佈與危害


栗癭蜂(dryocosmus kuriphilus yasumatsu)又叫栗瘤蜂,屬膜翅目癭蜂科。主要危害板栗樹,我國各板栗產區幾乎都有分佈。發生嚴重的年份,栗樹受害株率可達100%,是影響板栗生產的主要害蟲之一。
栗癭蜂
栗癭蜂
以幼蟲為害芽和葉片,形成各種各樣的蟲癭。被害芽不能長出枝條,直接膨大形成的蟲癭稱為枝癭。蟲癭呈球形或不規則形,在蟲癭上有時長出畸形小葉。在葉片主脈上形成的蟲癭稱為葉癭,癭形較扁平。蟲癭呈綠色或紫紅色,到秋季變成枯黃色,每個蟲癭上留下一個或數個圓形出蜂孔。自然乾枯的蟲癭在一兩年內不脫落。栗樹受害嚴重時,蟲癭比比皆是,很少長出新梢,不能結實,樹勢衰弱,枝條枯死。

形態特徵


成蟲
栗癭蜂
栗癭蜂
體長2~3毫米,翅展4.5~5.0毫米,黑褐色,有金屬光澤。頭短而寬。觸角絲狀,基部兩節黃褐色,其餘為褐色。胸部膨大,背面光滑,前胸背板有4條縱線。兩對翅白色透明,翅面有細毛。前翅翅脈褐色,無翅痣。足黃褐色,有腿節距跗節端部黑色。產卵管褐色。僅有雌蟲,無雄蟲。
橢圓形,乳白色,長0.1~0.2毫米。一端有細長柄,呈絲狀,長約0.6毫米。
幼蟲
體長2.5~3.0毫米,乳白色。老熟幼蟲黃白色。體肥胖,略彎曲。頭部稍尖,口器淡褐色。末端較圓鈍。胴部可見12節,無足。
離蛹,體長2~3毫米,初期為乳白色,漸變為黃褐色。複眼紅色,羽化前變為黑色。

發生規律


栗癭蜂1年1代,以初孵幼蟲在被害芽內越冬。翌年栗芽萌動時開始取食為害,被害芽不能長出枝條而逐漸膨大形成堅硬的木質化蟲癭。幼蟲在蟲癭內做蟲室,繼續取食為害,老熟后即在蟲室內化蛹。每個蟲癭內有1~5個蟲室。在長城沿線板栗產區,越冬幼蟲從4月中旬開始活動,並迅速生長,5月初形成蟲癭,5月下旬至6月上旬為蛹期化蛹前有一個預蛹期,為2~7天,然後化蛹。蛹期15~2l天。6月上旬至7月中旬為成蟲羽化期。成蟲羽化后在蟲癭內停留10天左右,在此期間完成卵巢發育,然後咬一個圓孔從蟲癭中鑽出,成蟲出癭期在6月中旬至7月底。在長江流域板栗產區,上述各時期提前約10天。在雲南昆明地區,越冬幼蟲於1月下旬開始活動,3月底開始化蛹,5月上旬為化蛹盛期和成蟲羽化始期,6月上旬為成蟲羽化盛期。成蟲白天活動,飛行力弱,晴朗無風天氣可在樹冠內飛行。成蟲出癭后即可產卵,營孤雌生殖。成蟲產卵在栗芽上,喜歡在枝條頂端的飽滿芽上產卵,一般從頂芽開始,向下可連續產卵5~6個芽。每個芽內產卵1~10粒,一般為2~3粒。卵期15天左右。幼蟲孵化后即在芽內為害,於9月中旬開始進入越冬狀態。
成蟲產卵於栗芽內的部位不同,形成的蟲癭亦不周。據羅維德報道,栗癭蜂在栗芽上半部產卵的佔90%。從解剖栗芽內的卵粒分佈看,卵產在栗芽生長點頂端的佔80%左右,翌年不能發枝而長出較大蟲瘤;卵產在芽生長點旁邊的,能抽出帶蟲瘤的細弱枝;卵產在葉原始體上的,翌年在葉脈上形成蟲瘤;卵產在栗芽基部側面的,不能形成蟲瘤;卵產在栗芽其他部位絨毛上的,幼蟲自然死亡。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①剪除蟲枝。剪除蟲癭周圍的無效枝,尤其是樹冠中部的無效枝,能消滅其中的幼蟲。
②剪除蟲癭。在新蟲癭形成期,及時剪除蟲癭,消滅其中的幼蟲。剪蟲癭的時間越早越好。

生物防治

保護和利用寄生蜂是防治栗癭蜂的最好辦法。保護的方法是在寄生蜂成蟲發生期不噴任何化學農藥。

藥劑防治

①在栗癭蜂成蟲發生期,可噴布50%殺螟松乳油、80%敵敵畏乳油、50%對硫磷乳油,均為1000倍液,或噴40%樂果乳油80d倍液。
②在春季幼蟲開始活動時,用40%樂果乳油2~5倍液塗樹榦,或用50%磷胺乳油塗樹榦,每樹用藥20毫升,塗藥后包紮。利用藥劑的內吸作用,殺死栗癭蜂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