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灑鎮

位於新平縣境西部

哀牢山脈中段東麓,東與新化鄉、老廠鄉接壤,南與腰街鎮連接,西與鎮沅縣和平鄉相鄰,北同水塘鎮毗鄰,紅河上游的戛灑江自東北向西南穿境而過。鎮政府駐地戛灑街,是省道218線的必經之地,距縣城72公里。鎮域內地形複雜,既有1960餘米海拔的高寒山區,又有510米的低海拔河谷熱壩,呈明顯垂直立體氣候。鎮域內資源豐富,盛產稻穀、玉米、甘蔗、香蕉、芒果、荔枝等糧經作物,境內大紅山儲有豐富的大型磁鐵礦和銅礦。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戛灑鎮常住人口為42587人。

戛灑在歷史上素有“滇中草皮街”之稱,至今仍商賈雲集,是新平及周邊地區商品和物資流通的重要集散地,也是玉溪市最大的大牲畜交易市場之一。

地理環境


戛灑鎮
戛灑鎮
戛灑鎮位於新平縣境西部,哀牢山脈中段東麓,東與新化鄉、老廠鄉接壤,南與腰街鎮連接,西與鎮沅縣和平鄉相鄰,北同水塘鎮毗鄰,紅河上游的戛灑江自東北向西南穿境而過。鎮政府駐地戛灑街,是省道218線的必經之地,距縣城72公里。鎮域內地形複雜,既有1960餘米海拔的高寒山區,又有510米的低海拔河谷熱壩,呈明顯垂直立體氣候。鎮域內資源豐富,盛產稻穀、玉米、甘蔗、香蕉、芒果、荔枝等糧經作物,境內大紅山儲有豐富的大型磁鐵礦和銅礦。耕地19357畝,比上年減89畝,農業人口人均佔有耕地1.01畝。

經濟


民族商貿街
民族商貿街
2019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8.14億元(預計),同比增6.26%(現價)。實現轄區內財政總收入8.11億元,同比增長4.48%;地方財政收入4.51億元,同比增長4.56%,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0.58億元,降22.6%;地方財政支出0.54億元,同比降27.7%,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0.53億元,同比降25.8%。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6.4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66元,同比增10%。

農業

南恩商品批發市場
南恩商品批發市場
2019年末,全鎮耕地面積116339畝。實現農業總產值5.9億元、增12.7%,增加值3.1億元、增12.7%。全力穩定糧食作物生產,積極開展抗旱工作,完成糧食種植5.8萬畝,經濟作物2.3萬畝,蔬菜1.2萬畝。切實抓好烤煙、甘蔗等經濟作物生產,交售煙葉42.5萬公斤,實現煙農收入1130.4萬元;甘蔗入榨8.9萬噸,實現蔗農收入4586萬元。以柑橘為主的水果產業提質發展,全鎮種植柑橘3.75萬畝,掛果3.3萬畝,新寨村被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柑橘)”示範村,褚橙被評為雲南省“十大名果”。落實惠農政策,兌補惠農資金348.9萬元;全力打好“綠色食品牌”,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應用0.82萬畝;規範流轉土地3萬畝。強化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建設,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紮實開展;完成70萬頭生豬養殖生態循環產業化項目簽約20個單元;畜禽出欄62.2萬頭(只)。

工業

2019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76.9億元,工業增加值27.2億元。全力支持服務好昆鋼、雲銅、南恩等重點企業創新發展,保障各類生產要素、穩定發展環境,大紅山鐵礦高效節能磨礦技改項目竣工投產,完成400萬噸二期採選工程主體建設,上榜全國綠色礦山名單;穩步推進二道河礦段100萬噸/年採礦工程、大紅山銅礦本部礦段285終端持續開採工程和南恩公司技改搬遷等重點項目。10月9日,新平哀牢山景區電力工程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投資總額約1931萬元,此項目可以解決縣域哀牢山景區內部分景點不通電的現狀,有力提升景區的建設和發展。

旅遊業

2019年,立足哀牢山和花腰傣兩大資源稟賦,全力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旅遊文化產業加速健康發展,全鎮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16.6億元、增7.2%。不斷完善旅遊設施,穩步推進隴西世族莊園文物建築群修繕工程、哀牢山景區供電工程、耀南馬家寨鄉村旅遊特色村二期項目、集鎮至哀牢山步行游道附屬配套設施;與華僑城世博集團就“哀牢山華僑城國際康旅度假項目”達成合作意向,加快推進上山索道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智慧旅遊,完成“一部手機游雲南”慢直播設備建設和智慧廁所系統終端設備安裝3套。鄉村旅遊蓬勃發展,從業人數達1000人以上,農家樂經營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耀南馬家寨“哀牢山居”、朱家寨“樹幾山舍”等中高端民宿成為發展新亮點。旅遊市場秩序整治取得新成效,旅遊環境持續改善;“花街節”“沐浴節”“服飾文化節”等特色節慶助推市場繁榮,年內接待遊客331.38萬人次、增22.6%,實現旅遊總收入28.25億元、增22.5%。弘揚提升民族傳統文化,花腰傣手工藝品製作服務中心入選國家級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支持項目。商貿物流日益興旺,戛灑夜市步行街投入使用,新寨冷鏈物流農特產品交易中心項目竣工使用。

鄉鎮企業

2010年末,全鎮共有個體工商戶1224戶,比上年增47戶,從業人員2764人,完成營業收入7980萬元。全鎮有涉旅酒店68戶,其中星級酒店3家,床位3000個。

商業貿易

硬寨選廠
硬寨選廠
2004年末,全鎮有專業集貿市場7個,全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60.74萬元,其中:個體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158.2萬元;私營企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966.64萬元;糧食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67.9萬元;供銷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268萬元。
金融保險2004年末,全鎮各項存款餘額11263萬元,比上年增19.6%。人均儲蓄存款餘額3774元,比上年減13.5%。各項貸款餘額6895萬元,比上年增18.2%n。全鎮累計有998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投保金額43.5萬元。

社會


基礎設施

黨員活動室
黨員活動室
2019年,交通路網建設步伐加快,加速推進大戛高速(戛灑段),有序開展永金高速戛灑至元江段前期工作;磨刀路被評為“四好農村公路”;投資3100萬元,開工建設農村公路8條28.86千米;智能交通系統建設加快,新增ETC用戶2929個。水利管網不斷完善,投資28萬元,完成紙廠竹林邊和新寨達哈小組蓄水池工程、紙廠發啟河小組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投資110.18萬元,實施冬瓜林啟租片區人飲工程;投入32.9萬元,修復老化蓄水池、坍塌水毀灌溉溝渠等水利設施,有效提升抗旱應急能力,切實解決飲水困難、改善耕地灌溉條件。不斷完善電網設施,持續加強信息網路建設,信息服務更加便民。
交通郵電
2004年,新建公路18公里,建設鄉村公路提高抗災能力公路5.5公里,全鎮公路通車里程達656.5公里,其中:省道46公里,縣道8公路,鄉村公路44公里,村組路558.5公里,全鎮126個小組通公路,通路率為90.64%。積極配合縣級相關部門,做好恩水公路油路建設工作。為了宣傳道路交通法律法規配合縣交警大隊放映宣傳電影11場次,觀眾達12500餘人,製作交通宣傳標語89條,發放宣傳材料2000餘份。
2004年,固定電話用戶1975戶,其中:寬頻網用戶85戶,智能電話40戶;流動市話用戶848戶,流動市話機站31座。征訂報紙10.5萬份,雜誌0.72萬份。

特色小鎮建設

2019年,強力推進項目建設,累計投資7.48億元,完成戛灑集鎮東線太陽能路燈工程、戛灑大道屋脊燈帶亮化(二期)、關聖廟片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一期)、南線河上段兩岸景觀提升改造工程等項目建設;穩步推進戛灑集鎮濱江西岸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戛灑外灘(二期)、鎮黨群服務中心、花腰田間、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和生活垃圾處理工程等重點項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與華僑城世博集團、新平城投、雲南建投等多家投資主體開展投資洽談與合作;深化兩岸交流合作,謀划絲路小鎮的開發建設。

新農村建設

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個目標,戛灑鎮廣泛宣傳,全面動員並帶領全鎮各族人民積極投入到新農村建設實施中。通過努力,各建設試點村容村貌都有了質的改觀,髒亂差現象基本得到了解決,群眾的思想觀念、科技意識、法律意識等都有了較大提高,科學、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受到了群眾的推崇。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是生產發展,核心在農民增收,戛灑鎮高度重視產業培育,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把新農村建設的重心放在如何幫助群眾找到一條發展增收的路子。試點小組將帶動和輻射周圍一批村組,真正體現示範帶動作用,達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的目的。
2018年12月,入選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單位)”。
2019年,積極爭創“產業發展紅旗村”“美麗鄉村紅旗村”;不斷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村集體經濟逐步壯大。全力打造美麗宜居鄉村,完成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項目1個、省級彩票專項公益金項目2個、“省級美麗宜居鄉村”項目2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普惠制項目5個,完成青樹涼風台特色旅遊示範村、耀南大平掌傳統村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實施農村四類對象危房改造12戶、非四類對象危房改造14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鋪開,保潔員制度、門前三包、畜禽圈養等工作有效落實;投資220萬元,完成自然村污水治理35個;拆除臨違建築4196.65平方米,清運垃圾1553.82噸。全面啟動“廁所革命”,完成鎮區公廁建設1座,行政村村委會所在地公廁建設4座,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改建1110座。

脫貧攻堅

2019年,農村絕對貧困全面消除,完成1戶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退出目標任務。關聖廟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群眾全面入住,曼哈社區掛牌成立,完成原宅基地拆舊及復綠復墾工作。產業支撐不斷鞏固,投資180.26萬元,完成魔芋種植、人飲管道建設等6個產業發展及配套項目;搭建扶貧車間並組織針對性技能培訓400餘人次,實現穩定務工60餘人。行業扶貧成效顯著,5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發放貧困戶到戶小額貸款474.6萬元;發放“雨露計劃”助學金6.75萬元,惠及貧困學子45名;耀南村被認定為“雲南省旅遊扶貧示範村”。持續開展“自強、誠信、感恩”教育和“三講三評”活動,不斷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內生動力。

教育文化

2019年末,全鎮有中學2所,戛灑一中有教學班25個,教職工100人,教師合格率100%,在校學生1109人;戛灑二中有教學班9個,在校學生386人,教職工48人;鎮轄小學有完小9個,普通教學班85個,在校學生2986名;學前班1個,在班兒童16名;村辦幼兒園2個,在園幼兒58人,有教職工205名,其中專任教師200名,工人5名),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鞏固率100%。
文化
2019年末,全鎮有圖書室1個,村圖書室(農家書屋)18個,藏書32438冊。年內,累計開展送戲下村6場150餘人次,完成“潤之中學”文物修繕工作,開展文化市場管理、“掃黃打非”、免費開放等工作。一年一度的花街節和沐浴節吸引了縣內外遊客前來旅遊觀光。
科技
加強科普宣傳,普及科學知識、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引導廣大群眾科學生產、科學生活。2004年內鎮科委、科協、職校共舉辦種植、養殖實用技術培訓106期,培訓5374人次;播放實用技術錄像24場次,觀眾達965餘人次。應用短期培訓、以會代訓、現場演示等方式方法,在培訓中使技術培訓與產業項目、物資配套相結合。鎮科協與科委、農科站、獸醫站、衛生院等12家單位聯合舉辦1次以“宣傳科技、倡導文明”為主題的大型科普宣傳,共設立了6個諮詢台,前來諮詢的群眾達6550人次,發放各種科學生活、科學生產方面的資料34種、9350份。
體育
體育認真貫徹執行“一法一綱”,加強領導、提高認識,積極籌措資金搞好體育設施建設,群眾性體育活動得到廣泛開展。全鎮共有籃球場47塊,總面積2萬多平方米,沙坑26個,游泳池2個,田徑場1個。中小學配置了較齊全的體育器材,並按照《體育教學大綱》要求,開足課程,上足課時,堅持日常的“兩操一活動”制度,每年定期舉辦2次校運會,群團組織充分利用各種節假日,廣泛開展各類體育競技活動。成功舉辦“花腰傣”杯籃球賽和首屆沙灘足球邀請賽;各村委會在各種傳統節日之際,充分利用各具特色的形式開展體育健身活動,如“貓貓舞”、“盪鞦韆”、“打陀螺”等,積極開展好老年人體育活動,鎮老齡委經常組織老年人在活動室做回春醫療保健操、健身操、太極拳、大秧歌和其它健身舞蹈,組隊參加各種老年人體育比賽,有力地推動了全鎮民族體育事業的發展,為廣大體育愛好者提供鍛煉身體、展示技能的機會,並積極選送運動員參加上級舉辦的各種運動會

衛生計生

2019年內,安排鎮轄醫療人員19人到上級醫療機構進行進修學習;參與縣衛生健康局和縣總工會主辦的“2019年基層技能大賽”,並取得團體第三名的優異成績;通過公開招聘和定向培養增加在職在編人員4名,涉及臨床、口腔和信息管理專業。發揮中醫兒科優勢,增加特色診療科目,投資3萬元,改造小兒葯浴室,推廣小兒葯浴、直腸給葯穴位敷貼等中醫特色診療。深入推進每日晨交班、每周大查房、中西醫聯合查房制度,採購中頻治療儀6台到西醫臨床科室,為符合治療條件的住院患者推行中西醫聯合治療。

人居環境整治

2019年,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管理,完成雲南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強化土壤污染源頭控制,積極做好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嚴格落實河(湖)長責任,組織清理河道3條、壩塘4座;做好違規建築和侵佔河道清理工作,完成“清四亂”問題銷號2個;開展違法取水、河道采砂石專項整治行動,打擊取締非法采砂點1個。全面落實山林長制,紮實開展森林草原防滅火、病蟲害防治。完成旱冬瓜種植20萬株、核桃撫育5000畝、鄉級核桃基地建設100畝和國家級、省級公益林20.4萬畝修編工作;新一輪退耕還林完成初驗1000畝,兌付資金90萬元。強化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完成古樹名木普查;拆除捕鳥網8張300米、捕鳥架20個。加強10個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工作,投資60萬元完成冬瓜林團山小組地質災害治理項目,全面推進南倉河、曼費河(多羅河)泥石流災害治理工程。全面展開綠色生態創建,戛灑一中成功申報省級“綠色學校”。

社會福利

舉辦“陽光工程”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共培訓農村勞動力147人,提高了全鎮農村勞動力的務工競爭力,實現了各村勞動力務工由體力型向素質型、技能型的轉變。全鎮外出務工勞動力逐年增加,求職人員達106人,集鎮內靈活就業達753人,到玉溪、昆明、深圳等地務工人員達33人,勞務輸出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全鎮共安排3名“4050”人員再就業,社會保險取得新突破,全年新增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員129名,增加參保金17.04萬元。共發放各種救濟糧8.44萬公斤,救濟款21.6萬元,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8.6萬元。2004年輸送新兵8人,按質按量完成新兵徵集任務。加強武裝部規範化建設,抓好民兵“三隊一網”,提高運用民兵應急分隊處置突發事件能力;積極組織民兵預備役人員參加經濟建設和維護社會穩定,為全鎮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2019年,全鎮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6470人,發放養老金635.21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參保33433人,參保率98.95%,累計門診14.81人次、住院5218人次,統籌支付1336.49萬元。落實社會保障政策,民生兜底保障能力顯著增強,低保積分制全面推行,發放低保、五保、殘疾人、大病醫療等各項救助資金328.9萬元。創業就業政策全面落實,辦理就業創業證543本,發放各類創業扶持貸款1185萬元,開展就業技能培訓424人次。加大勞動監察執法與勞資糾紛調處力度,成功調解勞資糾紛9件,追回被拖欠農民工工資33.9萬元。殯葬改革深入開展,行政村實現公墓建設全覆蓋;嚴厲打擊偷埋亂葬行為,整治偷埋亂葬49宗。積極開展雙擁工作,掛牌成立退役軍人服務站,發放優撫金114.9萬元。養老服務質量穩步提升,戛灑敬老院全面投入使用。

民主法制建設

認真組織實施“四五”普法規劃,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公民法制意識和法制觀念。全年共發放普法教材535冊,電影放映、知識競賽各2次,在學校舉辦法制講座3次,受教育師生2082人次。加強政法幹警的教育管理,抓好隊伍建設。認真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深入開展“安全文明社區”、“無毒社區”創建活動。依法嚴厲打擊各種邪教組織,查禁非法宗教、氣功組織。堅持“嚴打”方針,堅決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轄區內全年發生治安案件92件,查處92件,查處率達100%;刑事案件共立69件,破獲57件,破案率為82.6%。強化“社會矛盾調處中心”職能,提高矛盾糾紛查處工作。基層調解會和治保會積極發揮第一道防線作用,全年共調解各類民事糾紛78件,調解成功78件,調解成功率達100%。
2019年,深入開展“七五”普法,法律顧問制度落實到位。不斷提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水平,排查出各類矛盾糾紛並調解成功421件;刑事案件立案107件,破案48件;受理治安案件183件,查處101件,查處違法犯罪嫌疑人192人,查處吸毒人員11人;查處交通違法13261起,開展交通事故和火災救援36次,救援86人。全年實現接警數、發案數、可防性案件數下降,破案數、查處數、打處數上升,命案、兩搶案件及群體性事件零發案,戛灑派出所被省公安廳表彰為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先進單位。堅持領導幹部接訪和包案制度,推進“最多訪一次”制度,化解各類信訪案件44件。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向縱深推進,大力開展緝槍治爆、禁毒防艾、命案防控、“掃黃打非”等專項工作。紮實開展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市場監管工作,全年無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民族和睦、宗教和順局面不斷鞏固,戛灑鎮被命名為“首批雲南省少數民族特色小鎮”,耀南馬家寨被命名為“第二批雲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精神文明建設

2004年,切實抓好公民道德建設,從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人手。繼續開展文明集鎮創建活動,在以往取得好成績的基礎上,認真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加大投入,規範管理力求保持最好成績。

農田水利建設工程

戛灑鎮2006年共投資106.49萬元,建設完成溝渠、河堤8.88公里,即冬瓜林大寨排灌溝、大木槎排灌溝、上管排灌溝、岩旺排灌溝、三家村排灌溝、達哈梁子甘蔗水澆地和金廠河治理6項工程;有效灌溉面積達7337畝。有小型水庫2個,大田水庫和耀南河邊街水庫,其中河邊街水庫已滿足不了防洪抗旱的需要。

五通情況

1、人畜飲水工程
戛灑鎮水資源,以戛灑江為界,以東水資源缺乏,人畜飲水及農業澆灌用水緊張;以西為哀牢山,水資源充沛。人口主要居住在戛灑江的西邊。截止2006年,戛灑鎮累計投資365.3萬元,完成人畜飲水工程137件,管長271.46公里,建成水池242個,蓄水量達5703立方,受益人口達19071人。人畜飲水基本解決,但仍有一部村民小組供水不暢,枯水季節越為嚴重,江東一帶更為突出;目前,尚有322戶存在飲水困難。大部分村組人畜飲水設施老化嚴重。
2、通電及通訊設施
全鎮139個村民小組已實現村村通電,電網改造工程尚未完成;一部分農戶因貧困無法正常用電,用不起電;存在通電設施老化、電損嚴重等現象。
有線電視網路履蓋率不高,有2個村未通有線電視,履蓋面僅在壩子一帶。尚有一部分農戶無能力購買電視機。電話履蓋率達80%,農戶電話擁有率達50%以上。
3、通路情況
戛灑集鎮交通便利,省道218線貫穿鎮內;鎮村公路基本完善,公路里程達到670公里。除大田外,鎮村公路基本實現硬化;村組公路多為土路,平田村委會山頭9個小組(自然村)未通公路,發啟、大田、耀南、冬瓜林部分村民小組道路狀況較差。通往旅遊景點的道路狀況較好,都是柏油路面。

農村能源建設

戛灑鎮累計建沼氣池2760口,完成“一池三改”2008戶;農村安裝太陽能235戶;建小水窯167口;節柴改灶項目初步實施,現完成100口。民族商貿街

集鎮設施建設

1、集貿市場
戛灑鎮建有專業交易市場6個,農貿市場,佔地5畝;水產品、活禽交易市場,佔地4畝;糧貿市場,佔地6畝;小商品批發市場,佔地6畝;水果市場,佔地5畝;大牲畜交易市場,佔地11畝。其中,大牲畜交易市場是玉溪市最大的交易之一。
建有恆豐超市、金源超市、易達隆超市、供銷社超市4個綜合百貨商場。建有生豬定點屠宰場1個。
2、餐飲、住宿、休閑愉樂設施
建有金茂酒店、南恩酒店、宏福大灑店、德聚鴻、傣夗、聚鑫閣等40多戶賓館旅店經營,床位2200個;建有燒烤城1個、湯鍋市場1個;建有啤酒城、迪廳、水吧一條街。住宿、休閑愉樂設施齊全。
3、鎮區街道、車站
集鎮區“二縱三橫”的主幹道及其它道路,硬化率達100%,排水路燈、行道樹等配套設施完善,景源新區、花街、噴泉廣場正在開發建設。主要有戛灑大道、文林路、新街路、農貿大街、民族商貿風情街、聚寶路、建設路、景源路,花街正在建設。
分別建有1個長途客運站和1個短途客運站。
4、環衛設施
有水沖式公廁7座,垃圾填埋場1個,垃圾房20個,垃圾桶50個。

招商引資

醫療室
醫療室
戛灑鎮立足資源優勢,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下大力氣改善投資環境,在利用自身的人、財、物發展經濟的同時,多方引用外來資金和技術,實現招商引資促發展。
大紅山銅、鐵“兩礦”的開發和發展,給戛灑的經濟發展增強了後勁。通過實施退耕還林,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鎮域生態環境有了較大改善,環境綠化率水平逐年提高。有日處理5000噸規模的自來水廠一個,有南恩110KV和戛灑35KV變電站兩座,供電系統與省內大電網併網,可使用220伏、380伏等多個電壓等級。戛灑在歷史上就是遠近聞名的商品交易市場,是各路商賈的雲集之地。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形成和完善,地方工農業發展迅速,經濟快速發展,小集鎮建設步伐加快,集鎮建設初具規模,已發展成為新平縣的經濟次中心鎮。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有了較大發展,為招商引資營造了良好的環境條件。
從2003年至2007年8月,戛灑共引進鎮外資金17700餘萬元,完成招商引資項目16個,其中:已完工項目13個,在建項目3個(花街商住房開發及配套項目、明新礦業公司曼里選廠、花腰傣民居示範項目),累計完成投資8900餘萬元。已落實項目4個(戛灑鎮市政供水工程、哀牢山景區開發、弘昊酒店和鋼球生產項目)。結合戛灑資源優勢,通過篩選整理,確定了竹木旅遊工藝品加工、民族特色食品加工、糧油等農產品加工、溫泉開發和礦產品精深加工等多個投資儲備項目。
戛灑鎮在招商引資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招商引資呈現出投資環境改善、服務質量提高、投資規模擴大、多行業並進和運行狀況良好的特點。

政治


基層黨團組織

戛灑鎮設鎮中共黨委員會1個,黨總支3個,黨支部23個;有中共黨員637人,其中:男性554人,女性83人;60歲以下527人,60歲以上110人。
戛灑鎮設鎮共青團委員會1個,團總支12個,團支部31個,團員473人。

政務公開

戛灑鎮黨政領導分工情況
文化廣場
文化廣場
鎮黨委書記方維負責戛灑鎮全面工作,主持鎮黨委工作,分管紀委工作;鎮黨委委員、鎮人大主席楊宏協助書記工作,主持鎮人大全面工作,聯繫旅遊、文化工作;
鎮黨委副書記、鎮人民政府鎮長劉光佺協助書記工作,主持鎮人民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財政、稅務、教育、審計、甘蔗工作;
鎮黨委副書記楊雪波協助書記工作,分管宣傳、統戰、政法、信訪、武裝、團委、婦聯、工會、黨校、政協活動組、精神文明建設、組織人事、黨政辦公室工作,協管紀委,聯繫人大工作;
鎮黨委委員、鎮人民政府副鎮長丁建斌協助鎮長工作,分管社會事務管理中心工作,聯繫土地、工商、煙草、通訊、質量技術監督、金融、保險工作;
鎮黨委委員、鎮人民政府副鎮長方旭協助鎮長工作,分管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科委、林業站、水管站、獸醫站、甘蔗生產工作站工作,聯繫地震、氣象、糧食、供銷工作;
鎮黨委委員、鎮紀委書記李家明主持鎮紀委工作,分管老齡委、關工委、交通、路政工作;
鎮黨委委員、鎮武裝部部長陶忠華主持鎮武裝部工作,負責社會治安、維穩工作,聯繫派出所、司法所、交警中隊、運政工作;
鎮黨委委員、鎮婦聯主席李笑秋主持婦聯工作,負責精神文明建設、宣傳工作;
鎮人民政府副鎮長熊偉協助鎮長工作,分管計劃生育、民政、民宗、殘聯、勞動、統計、扶貧、衛生、新型合作醫療、食品藥品監管、體育工作,協管教育工作,聯繫廣播電視工作;
鎮人民政府副鎮長郭文華協助鎮長工作,分管旅遊、文化教育服務中心工作;
鎮人民政府副鎮長周剛協助鎮長工作,分管工業、安全生產工作,聯繫環保、電力工作。

人口民族


人口衛生

檢驗室
檢驗室
戛灑鎮轄9個村委會,139個村民小組(143個自然村),在這片美麗富饒的熱土上,居住著傣族、漢族、彝族、哈尼族回族白族拉祜族等11個民族。2019年末,全鎮戶籍總人口35881人(男性18368人、女性17513),少數民族人口29212人,佔總人口的81.41%(少數民族中,彝族14598人,傣族11658人,分別佔總戶籍人口的40.68%和32.49%,佔少數民族人口的49.97%和39.91%)人口自然增長率1.73‰。
有衛生機構10個,病床25張。有衛生技術人員26人。傳染病發病率1例/10萬人。已婚育齡婦女4329人,已落
戛灑鎮
戛灑鎮
實節育措施3722人,節育率85.98%;累計領取獨生子女證人數820人,領證達18.94%。完成了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建設9個,成立了戛灑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目前9個村委會的922名農戶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享受低保人數1747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戶4285戶,共計17517人,參合率93.71%。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戛灑鎮常住人口為42587人。

獲得榮譽


戛灑素有“花腰傣之鄉”的美譽,先後獲得“國家級建制鎮示範試點”、“國家經濟綜合示範鎮”、“全國全省重點小城鎮”、“雲南省旅遊小鎮”、“中國最美浪漫棲居地”等殊榮;2017年入選全國特色小鎮,2018年被命名為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鎮”,2020年2月被列為雲南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