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72條詞條名為李濤的結果 展開

李濤

衡水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

李濤,1972年生,河北深州人。畢業於河北師大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曾獲得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德藝雙馨”、“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稱號。以其獨樹一幟的繪畫風格,被新華網譽為“金坡碧水”畫派。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美院繼續教育學院外聘教師,北京畫院石齊高研班助教,河北美協理事,河北畫院國畫院研究員,衡水美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衡水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個人簡介


衡湖小趣
衡湖小趣
應邀赴德國、瑞典、捷克、迪拜舉辦畫展、採風等藝術活動。為民革中央、南海艦隊衡水號、河北太行國賓館、天津地球衛士創作大型壁畫並被永久收藏。近年來在北京、山東、廣東、安徽、河南、甘肅、浙江舉辦個展三十餘場,彩墨精品被廣泛收藏。於2011年在北京創建藝術工作室,從事中國畫創作及理論研究。

參展記錄


雙雀圖
雙雀圖
2012年,作品《贛南春色》入圍建軍85周年全國美展;
2011年,作品《蒼茫一片葉無言》入選全國現代工筆畫展;
2009年,作品《園中新綠》入選全國著名水墨畫家邀請展;
2007年,作品《蓼花蕭爽春已盡》入選“全國第四屆西部大地情中國畫大展”;
2007年,作品《水清春深顏色鮮》參加“中國當代實力派國畫家廈門提名展”;
2006年,作品《野闊微茫時有聲》入選“2006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05年,作品《春滿池塘花滿枝》入選“全國首屆寫意畫大展”;
2005年,作品《春暖池塘淡淡風》入選“第三屆全國畫院優秀作品展”;
2003年,作品《疏林遠水盡可游》入選“全國首屆當代花鳥畫藝術大展”。

獲獎經歷


江南春早
江南春早
2006年,作品《春風又綠江南岸》獲“全國城市山水畫展”優秀獎;
2006年,作品《春暖池塘》獲“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大展”優秀獎;
2006年,作品《野塘無聲春晝長》獲“全國第四屆青年中國畫年展”優秀獎。

出版著作


《李濤生宣重彩作品集》,廣西美術出版社,2011年;
《全國高校教材——裝飾繪畫》,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藝術評論


湖水、綠樹、鴛鴦是李濤繪畫作品中典型的題材。好好地瞧瞧,滿眼湖水,一派綠色,棲戲的鴛鴦,溫情脈脈,和諧優美。一種詩意般的恬靜,自然地蘊涵著生命狀態的運行,彷彿代表著人類和大地的良知、優美、純潔,動人神智,開啟靈目,昭示著“生活比蜜甜”,領受著,體味著。
李濤作為藝術院校的畫家,儘管受過專業訓練,儘管時常翻讀名家典集,儘管也遊山玩水,採風寫生,但一旦提起筆來心中全無哪家哪派,一些習性的東西在畫作上也無影無蹤。也許是因了衡水湖滋養的緣故,濕地、湖泊、原生態自然環境激發了空前的創作激情,走出畫室的李濤以浪漫自由的創作精神,迷戀自己在自然面前的真實感受,並把它充滿激情地呈現出來,把自然清新的自然界請入畫卷,以看似隨意的手法凝固瞬間的永恆,“不是炫耀技藝,而是發自內心的生命需要”,這種從藝狀態,應該更近於藝術的本源、生命的本真以及藝術自身的規律。在李濤的筆下,水是流動的情感,樹是綠色的生命,鴛鴦則在李濤繪畫語言中幻化成有血有肉的一種精靈。不獵奇,不求怪,優閑,清新,舒朗,充滿著揮之不去的溫情,彰顯芸芸眾生人性唯美的追求,彷彿自然天簌與心靈吟哦的田園交響樂。其美妙,神奇足以娛目、養神,置身於這樣有生命的燦爛畫卷中,聆聽自然,莫若說是聆聽生命。
有首“濤聲依舊”的歌,特借來為小文的標題,張冠李戴也就無復顧及了。記得歌詞中還有“溫暖雙眼”句,李濤的繪畫則更溫暖了心。
隨著世界的全球化和中國的現代化、城市化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疏離了自然和靜謐,在享受大工業和高科技所帶來的優勢的同時,也不得不承受著喧鬧、嘈雜、快節奏、淡漠的親情……於是,經濟、科技越發達人們就越渴望逃離城市喧囂,回歸自然,尋找自己精神的家園和心靈的慰藉,尤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提出,使自然、和諧、家等詞語成為了當前的熱門話題。著名畫家李濤用畫筆描繪了一幅幅心中的家園,表達出畫家獨特的創作意識和高尚的精神追求。
讀著李濤的畫,那平緩的土坡、靜靜的水面,那蔥鬱的樹林,還有那悠閑斑斕的水禽,彷彿似曾相識,是兒時的記憶?是童話世界?它喚醒了人們心中最深層、最久遠的記憶,然後在畫面上把這記憶中的樹、水、坡、草等物象進行極力的鋪陳、膨脹,使這種飄渺的美好的純潔的感情越來越強烈,可又明確的感到陌生。這種欲罷不能、欲言又止的感覺再加上畫面里點化的色彩和光影,使畫面更具有了一種亦真亦幻的、詩一般的情調。在這詩一般的意境和大面積的黃綠色調的環境中,很快就會發現遠處白雲、綠水間的一對鴛鴦,它們就是這家園中的男女主人公,悠閑快樂的生活著。此情此景也是畫家一直衷愛和嚮往的。小時侯,過早的離開家鄉求學,曾經的漂泊要比同齡人對家有更多的感悟,而這種情懷,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濃厚,並逐漸轉變成一種精神,讓李濤在商業化的社會中始終保留心中的那一方凈土。
從藝術語言上講,李濤的繪畫基於中國傳統的文人畫,並與之有相通之處,如都追求個性情感和超現實的表達以及詩化的寫意性,但又與之有不同的面貌。
首先表現在意境方面 傳統的文人畫尤其明清的一些畫家,畫面上表現出一種孤傲、枯澀、清淡,有的甚至是霸悍之氣,而李濤的畫卻給人以典雅、恬靜、和諧、飽滿、燦爛之感。
第二,表現在構圖上 傳統的文人畫簡淡、收斂、以少勝多,而且有一些程式,如“三七出枝”、“主輔破”等,而李濤卻採用從寫生入手的方式,使構圖更自由、更靈動,並吸收了西方風景畫的優點,整個畫面物象很多,很飽滿,與傳統的“省”、“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第三,表現在筆墨上 中國畫講筆墨,尤其文人畫更把筆墨視作畫面的靈魂。李濤在研習傳統上下了大力氣,早年畫大寫意花鳥,以石濤、八大、吳昌碩潘天壽為師,併到北京畫院進修一年,后又從事山水畫創作,近幾年又轉到目前的繪畫風格,這決不是墨守成規者的妙手偶得,而是植根於傳統開出的藝術新花。用筆方面,將工筆與寫意融為一體,樹榦、枝葉採用雙勾法,而鳥、水、坡採用沒骨法。用筆沒有大寫意的恣肆,也不象工筆的細緻,而是處於二者之間的一種和諧美、流動美、意蘊美。用墨上,用的不多,只限於坡、石、樹的勾皴上,並多採用破墨法,形成點、線、面的有機結合。
第四,表現在色彩上 文人畫以墨為色,不注重色彩,而李濤卻有意突出色彩。色彩運用既有唐代青綠山水的根脈,又有西方印象派的神韻;既有青綠山水的勾填,又有印象派的光影。大面積的使用黃、綠、藍三種鄰近色給人以調和之感,與此同時,又點綴上一些紅色系的對比色,如鳥的羽毛、紅葉、印章,給畫面增添了節奏感。
李濤用優美、恬靜的意境和精湛的技巧為人們描繪了一幅幅詩化的家園。基於傳統又大膽創新,屏棄了文人畫的孤傲、枯澀;借鑒西方風景畫,又與中國畫相融合,創造出一種純屬東方的燦爛,並得到了畫界的認可。對藝術不懈的追求與努力迎來了碩果累累的豐年,2005—2007年,在文化部和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展覽中,李濤十餘次入選全國大展並獲獎,作品被中國美協、中國工筆畫協會、深圳美術館、甘肅美術館、西安亮寶樓等專業收藏機構收藏,並於2007年12月加入了中國美術家協會,成為一名中國美協會員。
在與李濤的交談中,除了談創作,說的最多的話是“看自己的畫還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畫家的不滿足實乃國畫藝術之幸,欣賞者之幸。
彩墨作為一種視覺載體有其獨到的語言魅力,當今的彩墨已遠非局限於概念的範疇了。原因為東西方文化在此歷史時期的碰撞與融合,在此之下彩墨者常常雖同曰其名實則大相徑庭,而所論者更不能以局狹之識將彩墨限於一隅。其應如“水墨”所承載的更瀚遠的哲學意義。
如果說古人不大尚色似乎有些片面,今人與古人並非不同,古人並非不知用色,古人也並非不知用光,其根結在東方哲學對光色更為深邃的闡釋。了解東方的人不難領悟此點,而東方哲學與傳統繪畫的關係猶如靈肉不可剝離。中國文人畢生追求的“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便能說明此點。而理解這一點是極為關鍵的,因為東方哲學也在歷史的變遷與交匯中熔融與豐滿,中國畫如果脫離了東方哲學的理論根基將只剩筆墨,也將無從談起。
彩墨實為墨彩,其色並非要補墨之不足,也非以色為墨。這些對“墨”而言都是不需要的,而恰恰色、光、彩卻是要依賴墨的。“彩”常人多理解為“色”,所以會看到諸多以濃麗顏料的堆疊以抒發情感者,此類繪者往往對顏料的質量多有苛求,因為顏料的純度會影響語言的純度,而語言的純度影響著情感的感染力與視覺的衝擊力,所以這一層面的畫家對顏料是有要求的。進而,有些繪者將“光”揉以色中,畫面頓現斑斕與璀璨,由於有光的介入,即使灰暗陳雜的顏色也會閃出金子的光彩,顏料功夫已不在品質的糾結而轉為調配。此時的畫面已有“視覺語境”的奇幻張力,“境”的幻化是這一階段的主題。再進而,便是以“彩”揉以境中。彩者,從物理上說是將光揉以色中呈現耀人心目者。從深遠寬處說乃為藝術之真諦,是藝者在人類文化長河中所承載的歷史使命與責任。當以華彩昭示後人,給生命以方向,給心靈以福祉,天人合一,渾然為一的自然質樸境界。
濤之彩墨,流光溢彩已呈斑斕,其花鳥已非凡品:飛鳥自在其境或隱或現,往來逗留如神仙眷侶怡然自得,賞其作,猶身在世外,光陰幻化於面,妙笛仙音於耳不勝神往。其山水更有幻境:天高雲淡,無光而朗照,山明水媚自有神骨禪姿,田園阡陌閑而有餘,樹木鬆散養天年於其間,又一處世外桃源也,自觀之心早已駐留其間也。
濤之言辭已脫窠臼,此山、水、樹、人已非彼山、水、樹、人,然自得其所。濤之畫境不僅邀觀者玩賞逗留,更要定居於此做不知年月的平凡神仙,此等浪漫不多見也。濤,得此語境實屬難能,加之用情切切真前途不可量也。
應濤之所約,草成此稿遂成拙見,拜同道雅正。
從燦爛多彩到清麗古雅——觀李濤繪畫的演變
熱烈的色彩,筆墨舒展,生活的情味,天趣自然。這是李濤繪畫留下的印象。在近30年的藝術生涯中,李濤的畫風不斷地隨著自己的經歷而變化,但始終堅持用傳統的筆墨追求現代的精神,不斷探索文化的內核、人性的內在、生活的真知等精神層面的東西。正如古人言:“筆墨雖出於手,實根於心”。這種根於心的無形之物,正通過李濤的畫筆,呈現在世人面前,人們不禁與畫家的藝術思想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借古以開今”李濤汲取古今中外的藝術營養,感悟著時代的聲音,創造出了“自有”的畫境。在畫中,“線”是筋骨,色是膚肉。在“線”的運用上,盡其寫意之能;在用色上,借鑒並有效地融合了西方印象派與中國民間美術;在意蘊上重視對“靜”的意象把握。
繪畫中的“線”是人類的藝術創造,而盡顯其美的則當屬中國畫。李濤深知其美,觀看繪畫的過程就是一種美的享受。總是保持一種興奮而放鬆的狀態,鋪紙勾線,其過程就好似一次抒情的音樂演奏。“線”,書寫式地從的手下生成。無論是動作還是畫的視覺效果都充滿了節奏。短線轉折筆筆相生,空間點划瞬間恆定,長線短線相依更換,勾線時喜歡用長鋒的毛筆。這使勾出的線流暢而純凈。逆鋒、順鋒變化有序,有堅實如石刻般的樸拙的線,也有靈動恣肆的用筆,又能相互呼應,相互和諧。這是對文人畫用“線”方法的繼承和總結,筆筆寫趣傳情,處處經心放達。
繪畫中的突出特點當屬對色彩的運用,以色寫情。繪畫形式打破了寫意與工筆畫的藩籬。畫風形式讓人耳目一新。有人說在畫面中運用了西方的色彩構成,這是可以肯定的,但還不夠,不能忽視中國民間美術的影響。在與李濤共處的日子裡,尊敬並迷戀傳統文化,中國的民間美術是個巨大的藝術寶庫。齊白石一生的繪畫都得益於早年的木雕,花鳥畫的樸厚稚拙源於民間木雕給留下的審美積澱。林風眠視中國民間美術為新時代美術發展的重要參考來源,勤奮地研究和借鑒了彩陶、青銅、漢磚、漆器、皮影、剪紙、古壁畫、瓷器等藝術元素,並從中汲取營養,尋找蘊涵生命力的鮮活形式。李濤也曾沉迷式地研究過民間美術的造型和用色,尤其對武強年畫唐山皮影有過系統的研究和學習。這些研究影響了創作,而這種沉迷也必然影響對色彩美的認知,成為繪畫著色的審美取向。即使學習了西方的色彩構成,但繪畫中仍然洋溢著東方式的色彩韻律美。
觀李濤作品,體會其“心路”歷程,李濤創作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摹古初探期,重彩期,淡彩期。
1、摹古初探期——古拙厚朴(1991——2001年)
李濤畢業於河北師大美術學院,並取得碩士學位。科班出身,接受過一整套正規傳統的學院教育。素描、色彩、油畫的學習為藝術創作奠定了深厚而紮實的基本功,也為早期的彩墨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大學期間,先後受教於李明久、劉進安、楊鑒民、尤寶峰、白雲鄉、蔣世國、王文生、孫綱諸教授。其後研修於北京畫院,師從石齊、王培東先生。這個時期李濤大量臨習傳統,主攻吳昌碩、李苦禪、潘天壽一路,側重於古拙厚朴、大氣奪人的藝術氣象。艱辛的學藝之路磨礪了意志,夯實了基礎,感悟了人生,提升了素養,為進入燦爛多彩的新彩墨時期鋪墊了基石。
2、重彩期——燦爛多彩(2002——2012年)
經過多年的藝術實踐,李濤將多種門類的藝術形式融會貫通,成功地轉換了自己的繪畫語言。2002年前後,開始了彩墨藝術的探索。2003年創作的《疏林遠水盡可游》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當代花鳥畫藝術大展”。在這幅具有標誌性意義的畫作中,熱烈的色彩、強烈的節奏感另人們耳目一新,武強年畫式的色彩運用對視覺造成的衝擊令人久久不能忘懷,雙勾與沒骨完美結合的筆墨技法在這幅山水與花鳥和諧統一的作品中揮發出迷人的藝術魅力。自此,李濤在文化部、中國美聯、中國美協舉辦的活動中屢屢獲獎,無疑這些學術界的一次次的認可是對藝術行為莫大的鼓勵。2010年李濤應邀為河北太行國賓館創作的巨幅壁畫“河北濕地三部曲”——《春風又綠衡湖岸》、《壩上五月浮香靄》、《大港九月蘆花起》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看到色彩的布置是散點式的,分落在畫面空間中的各個部分,色彩不受物體的影響,大大小小、疏疏密密。黃色與別的色是互有關係,也不受前後空間的限制,黃色和藍色並沒有因前後關係的不同而改變純度,一律都是高純度的黃色和同種純度的藍。由此形成了色彩布置的特殊效果,使色彩在整個畫面中既有節奏又均衡。這是民間美術獨有的色彩構成的美感。李濤就是用這種著色的方法來控制畫面的。在此基礎上更加強了用色的自由度與平面化。作品中黃色的布局可以在花卉上,在葉子上,在坡地上,在空中,在水中……有時是物象,有時是幻象。在色彩的搭配上十分強調“強對比色”。這也是李濤這個時期畫風的突出特點。紅色直接與黃色並置,藍色與黃色、綠色並置。整個畫面又被簡化成單純的幾種色彩,色彩的冷暖關係甚至超越了自然屬性,而更重視和合乎視覺的美感。整個畫面單純而亮麗,這正是民間美術設色的獨特魅力之一。這也與士大夫繪畫中那種含蓄清淡的色彩分路而行了。正是高純度的對比加之墨色的運用,李濤這個時期的繪畫又產生了另一個風格特點,這就是光感。這種光線並不是真實世界的光,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處理形式,繪畫中的光源並不明確,似乎有很多光源又好似是平光,這與皮影藝術效果很相似,單純的色塊相互交錯相互依託,色彩有時厚重沉穩,有時輕快亮麗,正光、逆光共用,單純中透露著神秘感,活潑卻又樸厚。這種光感是李濤通過色彩之間的明度和冷暖對比所表現出來的,所以豐富的色彩也統一在這種特殊的光線之中了,表現出愉悅的生活情味兒。在鋼筋水泥的現代叢林里,盡情地展現出自然的饋贈、原野的風光、生活的情趣……
線、色、光,前者是承襲文人繪畫“以線寫意之能事”。后兩者則在中國傳統民間美術中汲取精華,又以獨到的藝術認識為自己的繪畫增添了無限的現代美感和鮮活的藝術形式。常說“要畫現代人的畫”、“時常看看畫面的年齡,要年輕點”,勇於嘗試大膽探索。
 3、淡彩期——清麗古雅(2013年至今)
2011年李濤公派清華美院擔任訪問學者,師從韓敬偉教授。同年在北京創建工作室,從事中國畫創作及理論研究。身在文化中心,李濤廣泛汲取藝術營養,自2013年李濤的繪畫在風格上有了很大的變化。如作品《清新獨自知》、《春臨花谷》、《尋花香滿衣》等等。多色的爭艷被統一的銀灰色所代替。生氣奕奕的畫面又多了幾分雅麗和靜謐。說到這種變化的來源,一是室外寫生,其次是情感的追問,三是對傳統文化內涵的新體悟。其中具有主導作用的是在真實的花木世界中靜觀和寫生。近些年李濤勤於寫生,把“師法造化”的過程看作繪畫的藝術素材的來源,靈感激發的源泉,藝術探索的實驗,審美積澱的呈現。視寫生為一個大熔爐,將自己所有的藝術選擇和探索都放入這個熔爐中,進行篩選和冶鍊。近年來常赴皖南等地寫生,這些地方具有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氛圍。這是很特別的選擇。中國傳統古建築和傳統文化形式布滿了每個視覺可及的角落,古建築群中花草芬芳色艷蝶舞,建築給了花卉以文化氛圍,花卉給了建築以時代氣息。千年的文化內涵和鮮活的時代生命在這裡自然地融合在一處。雖然李濤繪畫中並沒有建築物,但這種文化氛圍確無形地融入了繪畫中。於是李濤一改強調“熱烈情感的宣洩”而轉向了凸顯意境的營造,將多彩的世界變成了銀灰色的樂章。在這銀灰色中,多種色彩被淡化,畫面中突出了清新愉悅的寧靜,清麗而古艷。這種意境的營造既包含了對傳統花鳥畫那種靜淡意境的新理解,又包含了豐富的時代情感的體驗。
2014年李濤開始擔任中央美院繼續教育學院外聘教師及北京畫院石齊高研班助教。《復春圖》是這段時間的代表作,三個部分組成了一個門拱形。墨色在畫面中仍是輔助的著筆,濃重的幾處墨點襯出的是色的厚重。繁密涌動的花卉形象襯托著大塊的藍色背景,背景平而帶著律動的筆觸。草石上的黃色已經變成很淡的冷黃色,暖色被嚴謹地控制著,都被融入了冷灰(灰藍色)的主色調中。歡愉中帶著靜謐,這與傳統花鳥畫中清淡、寧靜的意境相比較既有區別又有聯繫。說聯繫,二者都強調“靜”的美、“靜”的意象。說不同,重墨色的傳統花鳥畫反映的是“文人”(具有儒道釋思想)的審美情思。而重視色彩的李濤,花鳥畫則反映的是一個現代知識分子的內心情感。體味到了古人淡雅的意境卻在其中傾倒了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感悟。世界是物質豐滿的世界,正如荷蘭小畫派一樣是在物質之間感懷內心的歡愉。花草的繁盛、筆觸的經心是李濤對花草愛戀的表達。這種愛戀和古人愛竹、愛蓮是不同的,李濤作品中的形象與現代人的生活更具有一種親密性。這是以一種知識分子式的情感關注花卉世界的結果。
李濤的繪畫在語言表達上具有強烈的藝術個性,其根本原因可以歸結為“新時代的藝術家,具有的是知識分子之情懷”。李濤是新時代的知識分子,世界觀、對藝術的理解、藝術審美感受都與前人有著明顯的不同,李濤接觸的是當代生活,擁有知識分子的豐富的情感而不是唯有“淡泊”的情懷,要表達這個燦爛的天地一面,而不是“清高孤傲”的世界。中國傳統繪畫技法、現代視覺意識、當下知識分子的情懷共同構鑄成了鮮活的現代的而又富有個性的李氏藝術符號。李濤是年輕的當代花鳥畫家,還有很多路要走,但無疑李濤越是真誠地表達,繪畫語言就越是能表現出一種時代的獨特性。
第一次以好朋友的身份去評論好朋友的畫,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沒有華麗的語言,只有對更多的期待!很欣賞的彩墨畫,所以有幸前幾年結識了,相談甚歡,自然而然成了無所不談的好朋友。
說起“繪畫語言”,人們自然的就想起了那些個人風格鮮明強烈且成名已久的畫家:比如李孝宣,是“荒誕畫派”的領導者,還有朱新建,一提到“美人圖”首先想到的便是,馬海方的“京味人物”、田黎明、周京新的“實驗水墨”等等都極具個人面貌,令人印象深刻。
李濤以其獨樹一幟的繪畫語言樣式被新華網名家專訪譽為“金坡碧水畫派”。作品設色以黃、綠、藍為主色調,畫面唯美,生機勃勃,極富韻律。初次見到作品感覺有點像油畫,細細品來,既有傳統中國畫的味道,也有西方繪畫的元素,同時又具有自己的筆墨情趣。
李濤善用全景式山水與花鳥相結合的構圖樣式,格局飽滿、工寫兼備。技法以生宣工筆(雙勾填彩法)及沒骨法相結合為主。構圖嚴謹、新穎、險峻、充滿生機!筆下一切都表現的遊刃有餘——靜靜的水面、悠閑的禽鳥、斑斕的土坡、芬芳的花卉,一切看起來都那麼完美,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此乃仙境、幻境也!
一個成功的人付出的艱辛定比常人多。李濤就是這樣一位為了繪畫事業而善於思考並努力付出的人。對此樂此不疲,常年奔波於河南、安徽、福建、廣東等地大量的深入寫生,近年來應邀遠赴德國、瑞典、捷克、迪拜等地採風、交流,給繪畫注入了更多的新鮮元素,使畫面充滿活力,更加飽滿、更加趨於成熟。靈感來源於生活,走南闖北使創作慾望更加強烈,最近兩年又嘗試重彩山水及淡彩沒骨花鳥畫的研習,創新之路永無停歇!
實驗性的畫家的衝擊力是非常大的!就像科學家有了新發明、航海家發現了新大陸、考古家發現寶藏一樣,能帶來空前的驚喜。畫家也是一樣,一幅作品的多元化思考注入了畢生心血,作品的學術性得到專家、大眾的認可再辛苦也值得,那是對一個畫家最高的獎賞!
李濤是一位才情兼備的畫家,十幾次在全國性的展覽中獲獎,作品被多家美術館、國家機關及國內外藏家廣泛收藏。這些成績沒有停滯不前,仍不斷的探索、研究新的構圖、新的意境、新的畫風,也許這才是永遠的課題,對當代中國花鳥畫的創新起到了示範作用。
李濤對繪畫的執著,對藝術孜孜以求至高無絕的境界,肯定能取得非凡成就,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