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畔村

福建泉州晉江市磁灶鎮轄村

嶺畔村位於福建省泉州晉江市磁灶鎮區內東北(原系磁灶鎮區的一村落),1961年設立磁灶公社嶺畔大隊,後來建制改為嶺畔村。東連下灶自然村,西接磁灶鎮,南鄰下尾自然村磁灶鎮,北鄰井邊村梅溪自西向東經村中而過,鎮公路經村中南北貫通,北接324國道井邊站,南連青磁市級公路,西沿梅溪北岸經磁灶鎮,下官路村的水泥路面公路與環鎮公路銜接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聯網,村距泉州市9公里,距晉江市6公里,距鎮政府2公里,境內東虎尾庵山、西二郎山、南蜘蛛山,三山環一湖坑,北面梅溪經村前過,溪北童子山為屏障,風景秀麗,地傑人靈,村落居民分佈於山邊,環湖坑內、錧口、水尾宮、大宅埔、大厝、荔枝宅、台灣厝、下圭、溪北新村、后東新村,村民以歷史傳統陶瓷業的優勢為生。村區域面積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00畝。轄8個村民小組,截止2008年,全村人口3493人,930戶,旅居海外僑親有1200多人,外來人口2000人。

地名含義


磁灶西晉開始,隋唐宋、元、明、清至今延續不斷盛產陶瓷的地方而得名。地理位置屬小丘陵地帶,歷史上生產陶瓷的窯床分佈於各山上,並素有五湖十八曲之美譽稱。村民定居於此湖內,北梅溪溪流自西向東穿流而過,嶺畔是磁灶五湖之一北旁童子山嶺作前屏障,後有三山拱定小湖坑居民區,故叫嶺畔。

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磁灶稱泉州南門外第二都;民國時期嶺畔叫“嶺畔保”、“六房保”;建國后,磁灶鄉第二大組,合作化稱“輝星高級社”;1961年磁灶公社嶺畔大隊,成立中共嶺畔大隊支部;1984年改嶺畔村公所即嶺畔村委會(中共嶺畔村總支部)。

經濟發展


主要經濟靠生產經營陶瓷、石材、建材,截止2008年,有生產建築陶瓷廠、瓷磚廠、花崗岩板材廠、釉料廠、紙箱彩畫繪廠等20多家,在外辦工廠、公司數家,社會總產值達到2.8億元,人均收入8600元。

所獲榮譽


1987年省委省政府授“文明村”;1991年省委、省政府授“明星村”;1995年中央公安部授“全國優秀治安保衛委員會”;1989年中央組織部授“全國先進基礎黨組織”;1991年省政府“先進村委會”;1993年省委省政府授“十好文明村”;1992年文社教組授“先進村”;1994年省組織部、農工部授“億元村”;1994年泉州市授“超雙億元村”;1995年泉州市授“百強村”;1993年泉州市委市政府授“基本實現小康目標先進村”;2003年省委省政府授予“2000—2003年度文明村”;2006年省委省政府授予“2003—2005年度文明村”。

交通運輸


村中南北貫通鎮公路,北接福廈公路324國道井邊站,南經下灶自然村銜接磁青線市級公路,西沿梅溪北岸通磁灶鎮,下官路村與環鎮公路銜接水泥路面,交通便捷,四通八達。

名勝古迹


磁灶窯址:下板橋、鹿潭、石鼓林、石鼓洞、蜘蛛山、漳州厝、大厝(下新厝)、台灣厝、洋樓(番仔樓)、書房、真人公宮、鼎山寺、上帝公宮、童山寺、陰公宮、筠軒公封塋。

基礎設施


域內有老人協會、老人活動中心、文化活動中心、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圖書室、晉江八中(梅溪中學)、嶺畔小學、嶺畔藝術幼兒園、嶺畔聯防隊、磁灶派出所嶺畔警務室、南音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