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明
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學院院長助理
性 別:男
出生年月:1960-11
籍 貫:湖南省桂陽縣
教育程度:碩士研究生
職 稱:副教授
職 務: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學院院長助理
教育程度:碩士研究生
職 稱:副教授
職 務: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學院院長助理
個人經歷及社會兼職:
1985.9-1988.6 武漢工學院研究生部(汽車工程專業)學習,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2.5-7 日本國中日本自動車短期大學研修
1983.7-1985.8 武漢工學院汽車教研室助教
1988.6-1989.1 武漢工學院汽車教研室講師
1995.12-現在 武漢汽車工業大學(現武漢理工大學)汽車系副教授
2001.10-2002.10期間 任江西省撫州市經貿委副主任(掛職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車身技術委員會委員
湖北省聲學會理事
1 汽車振動與雜訊控制
2 汽車測試技術及設備
3 汽車 CAD/CAE
主要承擔的研究項目有:
汽車發動機薄壁件雜訊產生機理及降噪研究(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課題)
機動車雜訊源識別方法及降噪研究(機械工業部課題)
中型柴油汽車降噪研究(柳州汽車廠)
商用車駕駛室懸置系統改進及應用平台開發(東風汽車公司)
汽車空調製冷性能試驗系統開發(柳州華力集團)
電動高爾夫球車開發(金華日普公司)
摩托車新車型開發設計(廣州奔馬公司)
摩托車車架斷裂原因分析與測量(重慶建設集團)
何天明(筆名傑軒)
研究員,內蒙古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54年11月26日出生,男,漢族,籍貫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內蒙古史學會理事,內蒙古錢幣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畢業於內蒙古大學歷史系,獲學士學位。1982年1月被分配到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從事民族史研究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為北方民族史、專長為契丹族史、遼史。
在從事研究工作的近30年中,該同志注重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結合內蒙古地區的歷史與實際,認真搜集、整理、研究歷史和考古資料。系統研究和掌握國內外本學科領域的研究成果。有很強的分析問題能力。在前人研究十分薄弱的遼代政權機構方面取得了相當顯著的成果。他已經出版的著作《遼代政權機構史稿》,是一本原創性的著作,填補了國內研究的空白,已經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關注。譯著《大契丹國——遼代社會史研究》的出版,也為國內契丹史和遼史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學術參考資料。在對北方民族史以及內蒙古地區古代歷史的研究中,以研究內蒙古地區古代軍政建製為主線,以研究土默特地區古代史和呼和浩特地區古代史為重點,發表了許多有見解的論文,受到區內外同行們的重視。近年來,按照內蒙古黨委和政府的要求,把自己的專業方向與內蒙古民族文化大區建設的實際相結合,主持並完成了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的重點課題“草原文明研究”等,對草原文明與內蒙古民族文化大區建設提出了值得注意的建設性意見。這方面的成果已經公開發表並得到學術界專家的好評。近年來還參加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蒙古學百科全書·古代史卷》、《內蒙古通史》的研究和撰寫,並為編委會成員;參加國家重大委託課題“草原文化研究”子課題《草原文化史論》、《草原文化史》的研究;參加社會委託課題《土默特史》的研究。積極參加了內蒙古民族文化大區建設的一些應用項目的調查、設計和研究。其在國內省級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的學術著作和論文有100餘篇(部),約1200000字,另有公開發表的譯文、普及文章等約13萬字。一些論文被人大報刊資料複印中心全文轉載,有些被《新華文摘》、《中國史研究動態》、《民族研究動態》、相關領域的大學學報等有影響的刊物介紹。
附:何天明公開發表的主要論文和著作
§學術論文與著作
1、《試論東漢時期的封建莊園》內蒙古師大學報1984年第1期10000字。 (被1984年第4期中國史研究動態、中國史研究文摘轉載介紹)
2、《試探蒙古汗國時期的屯田》內蒙古社會科學1985年第5期4800字。 (被1986年第9期中國史研究動態轉載介紹;被評為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
3、《兩漢時期呼和浩特地區的建置和民族構成》內蒙古師大學報1985年第4期10000字。 (被1988年第1期中國史研究動態轉載介紹)
4、《西漢時期內蒙古民族人口考論》內蒙古社會科學1986年第1期18000字。(與孟廣耀合作,本人為第二作者) (被1988年第1期、1991年第3期中國史研究動態轉載介紹)
5、《試論東漢王朝與鮮卑族的關係》東北地方史研究1986年第3期9000字。
6、《兩漢皇朝解決北方民族事務的統治機構──“護烏桓校尉”》內蒙古師大學報1987年第1期8000字。
7、《元代屯田若干問題探討》內蒙古社會科學1987年第3期9000字。 (被1988年第7期中國史研究動態轉載介紹)
8、《試論遼朝接管燕雲地區》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6年第2期8000字。
9、《兩漢北方重要建制“度遼將軍”探討》北方文物1988年第3期8000字。 (被1989年第5期中國史研究動態轉載介紹)
10、《試論遼末能吏賈師訓》內蒙古師大學報1989年第1期10000字。
11、《遼朝北面朝官中的漢官探討》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9年第1期5000字。
12、《論遼政權接管燕雲地區的必然性及歷史作用》遼金史論集第四輯1989年4月出版12100字。
13、《民族關係史研究中值得重視的新成果》內蒙古社會科學1989年第6期6000字。
14、《遼代西南面招討司探討》內蒙古社會科學1990年第6期7200字。 (被1992年第7期中國史研究動態轉載介紹)
15、《東漢使匈奴中郎將探討》北方文物1990年第4期7300字。 (被評為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
16、《遼代翰林院探討》內蒙古大學學報1991年第2期10500字。 (被1992年第7期中國史研究動態轉載介紹)
17、《遼代南面官探討》內蒙古師大學報1991年第2期10500字。 (被1992年第7期中國史研究動態轉載介紹)
18、《遼代大丞相芻議》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90年第1期5000字。
19、《試論蒙古滅金的歷史原因和根本目的》黑龍江民族叢刊1991年第3期 7500字。
20、《內蒙古大辭典》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 2100字。 (獲1991年度全國“五個一工程”集體獎。)
21、《關於評價古代北方民族政權中歷史人物的若干問題》東北亞歷史與文化研究(論文集)遼瀋書社 1991年出版 6500字。
22、《試探元代蒙古與女真的關係》黑河學刊1991年第4期 7500字。
23、《元代蒙古族與回回族的關係》前沿1992年第1期4500字。
24、《遼代中書省若干問題探討》內蒙古師大學報1992年第2期 11500字。 (被1993年第6期中國史研究動態轉載介紹;)
25、《試論遼朝政權機構的特點和淵源》內蒙古社會科學1992年第3期7000字。 (新華文摘1992年第8期報刊文章篇目輯覽(歷史類);中國史研究動態 1993年第6期遼金元史研究綜述摘介)
26、《內蒙古社會科學通覽》第五章第一節古代北方民族史研究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4200字。 (獲內蒙古自治區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2等獎,集體獎)
27、《試探遼代的北面朝官》北方民族文化1992年7月9000字。
28、《遼代群牧制度源流考論》內蒙古社會科學1993年第1期4500字。 (被1995年第5期中國史研究動態轉載介紹)
29、《烏桓族社會經濟及其南徙》前沿 1994年第3期4500字。
30、《試論遼代牧場的分佈與群牧管理》內蒙古社會科學1994年第5期。7500字(被1995年第5期中國史研究動態轉載介紹)
31、《試探元代蒙古與契丹的關係》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1993年總第14期8500字。 (被1994年第10期中國史研究動態轉載介紹)
32、《試論鮮卑族的遷徙及其社會進步》黑龍江民族叢刊1994年第3期8500字。
33、《遼代契丹北樞密院的設立、職官設置及其特色》社會科學輯刊1995年第3期9500字。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1995年第5期摘發論點;
34、《試探內蒙古東漢時期的行政建置》北方文物1995年第4期8500字。
35、《瀚海集》邢亦塵主編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 55664字。 (合作)
36、《求賢雜議》人才管理 1996年第3期3000字。
37、《遼朝中期治國安邦的卓識者蕭孝穆》內蒙古社會科學1996年第3期7500字。
38、《試論元朝的法制建設》黑龍江民族叢刊1996年第3期 8700字。
39、《內蒙古漢末魏晉時期若干問題探討》北方文物1997年第1期6800字。
40、《試探契丹北樞密院的職能及其歷史作用》內蒙古社會科學1997年第2期7500字。
41、《內蒙古史學界古代北方民族史研究50年》蒙古學信息1997年第1期16500字。
42、《遼代北宰相府的設立及職官設置探討》社會科學輯刊1997年第5期8000字。
43、《試探遼代北宰相府的職能》內蒙古社會科學1998年第1期 7500字。
44、《試探以“賢”著稱的契丹皇族成員耶律宗政》黑龍江民族叢刊1998年第2期 8448字。(合著)
45、《北都盛樂與拓跋鮮卑的代政權》北方文物1998年第2期 8600字。
46、《遼太祖析分迭剌部探討》內蒙古社會科學1999年第1期 6000字。
47、《〈黑龍江民族叢刊〉內蒙古地區讀者、作者座談會綜述》黑龍江民族叢刊 1999年第1期1500字。(合作)
48、《遼代年號錢芻議》內蒙古金融研究 1999年增刊第1期 4750字。
49、《遼代北、南大王院及其駐牧地探討》內蒙古社會科學 1999年第5期 9000字。
50、《遼代漢人樞密院探論》社會科學輯刊1999年第5期 9000字。
51、《遼代南宰相府探討》黑龍江民族叢刊1999年第4期 9200字。(合作)
52、《試探遼代北、南大王院的職掌》內蒙古社會科學 2000年第2期 6000字。
53、《遼代夷離畢院初探》內蒙古社會科學 2000年第5期 7000字。
54、《試論元代軍事制度的民族特徵》蒙古學信息2000年第3期 6900字。
55、《對遼代錢幣研究的幾點看法》內蒙古金融研究2000年增刊第2期 4800字。
56、《唐代單於大都護府探討》北方文物2001年第2期 9225字。
57、《遼代夷離畢院再探》內蒙古社會科學 2001年第4期 6600字。
58、《永遵宗旨再創輝煌》見李長貴主編《風展紅旗八十春》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3300字。(合作岳冬青)
59、《遼代北面部族官探討》載《北方民族史研究》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6490字。
60、《澶淵議和與王繼忠》內蒙古社會科學2002年第3期6072字。
61、《遼代貨幣管理機構淺談》內蒙古金融研究錢幣專刊2002年第1期 5500字。
62、《從邊境銅鐵錢交易看遼代鐵錢與貨幣鑄造》內蒙古金融研究 錢幣專刊2002年第2期5000字。
63、《遼代契丹南樞密院探討》內蒙古社會科學2003年第3期6072字。
64、《試探察哈台窩闊台汗國與元朝的關係》黑龍江民族叢刊2003年第3期6072字。
65、《遼代宣徽北、南院探討》內蒙古社會科學2003年第6期9500字。
66、孫進己 支運亭主編《中國北方各族人物傳》(遼代卷)遼海出版社29881字。(參加撰寫9篇)。
67、《內蒙古古塔》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17000字。
68、《遼代的“因俗而治”與貨幣流通》內蒙古金融研究增刊 2003年第3、4合期6900字。
69、《試論元朝與欽察汗國的關係》蒙古學信息2003年第4期7000字。(合作)
70、《對草原文明和建設內蒙古民族文化大區的思考》內蒙古社會科學2004年第1期12000字。(獲“中國·內蒙古第一屆草原文化研討會論文評選二等獎)
71、《遼代政權機構史稿》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23萬字。(獲內蒙古自治區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獲內蒙古社會科學院2005年度專著一等獎)
72、《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文化建設戰略意識》陰山學刊2004年第6期12000字。
73、《遼代南面京官探討》內蒙古社會科學2005年第1期12000字。(新華文摘2005年第7期報刊文章篇目輯覽收入)
74、《遼代貨幣研究綜述》內蒙古金融研究增刊 2005年第一期 14621字(合作)
75、《政治文明——中國古代北方草原文化的重要內涵》 陰山學刊 2005年第4期 12000字(獲“中國·內蒙古第二屆草原文化研討會論文評選一等獎)
76、《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政治創新與貢獻》光明日報2005年9月27日第7版草原文化論壇(6)3000字。
77、余德輝主編《內蒙古旅遊》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24600字。 (合作)
78、《對匈奴創建政權若干問題的探討》內蒙古社會科學2006年第1期 12000字。
79、《遼代大于越府探討》內蒙古大學學報 2006年第1期 10000字。
80、《北方草原——中國古代草原文化的集成區》 內蒙古社會科學2006年第2期 12000字。
81、《文化內蒙古》(第三卷)“文化騰飛當今日”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2006年7月 2000字。 (合作)
83、《北方草原文化區構架的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 陰山學刊 2006年 第6期 8500字。
(以上為評突貢時用過的成果)
84、《中國古代北方草原文化的連續性與階段性》內蒙古社會科學 2007年第1期 12000字。 (獲2006年“中國·內蒙古第三屆草原文化研討會論文評選一等獎)
85、《大契丹國——遼代社會史研究》 (譯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7年1月第一版 20萬字。
86、《草原旅遊理論與管理務實》 (合著)承擔第三章 中國旅遊出版社 2007年3月,11600字。
87、《中國古代北方草原文化的連續性與階段性》光明日報2007年7月20日第9版 史學 草原文化論壇(15),4800字。
88、《草原文化史論》 (合著)副主編,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2007年,81400字。
89、《北方草原文化交融現象的必然發生與歷史作用》內蒙古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12000字。
90、《東胡到鮮卑檀石槐時期的政權演變》 陰山學刊 2008年第3期,9000字。
91、《蒙古學百科全書·古代史卷》 (合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7年10月 34900字。
92、《土默特史》 (合作)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2008年9月 57000字。 (獲2010年內蒙古政府獎集體1等獎)
93、《北方草原文化融入中華多元一體文化的基本規律――中華文化格局由自在到自覺的運動軌跡透視》內蒙古社會科學 2009年第1期 12000字。
94、《遼代南面地方官再探》遼上京契丹·遼文化研究學會編《首屆遼上京契丹·遼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內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9年6月 6800字。
95、《莊嚴的“奉陵塔”――釋迦佛舍利塔》西部資源 2009年第1期 5200字。
96、《河套地區北魏以前古代民族初探》河套文化論文集(四)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9年8月 5200字。 (獲2010內蒙古政府3等獎)
97、《佛教與遼上京的南、北塔》,《西部資源》 2009年第3期, 4200 字。
98、《與生產力及文明同步發展——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城市建設的軌跡》,《內蒙古社會科學》2010年第1期,12000字。新華文摘2010年第8期報刊文章篇目輯覽(歷史類)
99、《北方草原游牧業經濟的發展軌跡與基本經驗――人類第一次社會大分工的偉大成就》,《陰山學刊》2010年第2期,14500字。
100、《“因俗而治”創建草原第一京城——遼上京》,《西部資源》2010年第1期,4200字。
101、《中國古代北方草原畜牧業的發展與傳承》,《歷史與社會論叢》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年4月,18759字。
102、《中國古代北方民族歷史文化研究若干問題的思考》,《東北亞研究論叢》第三輯,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6600字。
103、薄音湖主編《蒙古史詞典》(古代卷)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2010年3月,約40000字。(2010年成果申報至此)
104、《農牧結合——北方草原農業的突出特點》,《內蒙古社會科學》2011年第1期,12000字。
105、《遼代步入盛世的京城——遼中京》《西部資源》2010年第6期,2100字。
106、《興建城市是契丹族統治地區生產力和文明進步的必然要求》載姜錫東主編《宋史研究論叢》(第十一輯)河北大學出版社,2010.12,9900字。
107、《遼代頭下軍州若干問題探討》《北方文物》2011年第1期,9000字。
108、
§譯文
1、《日本研究蒙古、中亞簡史》蒙古學信息1996年第3期 12000字。
2、《遼代的部族制度》蒙古學信息2000年第3期6600字。
3、《遼代的部族制度》蒙古學信息2000年第4期9500字。
4、《遼代的部族制度》蒙古學信息2001年第1期12200字。
5、《遼代的部族制度》蒙古學信息2001年第2期9000字。
6、《遼代的部族制度》蒙古學信息2001年第3期14500字。
7、《遼代斡魯朵的存在形態》蒙古學信息2001年第4期21750字。
8、《契丹族的遙輦帳》蒙古學信息2004年第1期7000字。
9、《遼代契丹人的婚姻》蒙古學信息2004年第3期10000字。
§各類報刊發表的短文
1、《影片少林寺的歷史背景》內蒙古日報1982年5月24日 400字。
2、《始祖力微》內蒙古日報1987年4月25日1000字。
3、《駐牧土默川的軻比能部》呼和浩特晚報1987年4月28日 500字。
4、《西漢呼和浩特行政區》呼和浩特晚報1987年5月14日600字。
5、《東漢呼和浩特行政區》呼和浩特晚報1987年6月30日500字。
6、《耶律鑄》內蒙古日報1987年9月5日900字。
7、《漢代土默川畜牧業經濟》呼和浩特晚報1987年9月7日 1000。
8、《護烏桓校尉》內蒙古日報1987年11月21日1100字。
9、《元朝帝王及儒學》呼和浩特晚報1989年8月16日700字。
10、《度遼將軍》呼和浩特晚報1989年8月23日900字。
11、《雲中郡與雲中故郡》內蒙古日報1991年1月5日820字。
12、《遼代大丞相韓德讓》內蒙古日報1993年9月11日830字。
13、《呼和浩特地區遼朝時期的軍政建制》,見呼和浩特市社會科學聯合會主辦《學林》2007年第4期。15000字。
§內部刊物發表的文章
1、《元代蒙漢農牧業經濟交流淺談》蒙古史文稿第4期11500字。
2、《西漢內蒙古人口探討》人口通訊1985年第2期7000字。
3、《兩漢時期呼和浩特地區行政建置和人口概況》呼和浩特史料第5集6000字。
4、《兩漢時期呼和浩特地區的人口構成》呼和浩特史料第6集7000字。
5、《魏晉呼和浩特地區》呼和浩特史料第7集13500字。
6、《中國北方民族關係史評介》科研通訊1988年第3期 4000字。
7、《西南面招討司~遼代呼和浩特地區的一個重要機構》呼和浩特史料第9期1991年6月 5000字。
8、《以牧為主穩妥解決農牧關係》烏蘭夫研究1995年11月20日3~4合刊6000字。
9、《呼和浩特地區遼朝時期的軍政建制》呼和浩特市社會科學聯合會主辦學林 2007年第4期 15000字。
獲獎情況
1、《東漢使匈奴中郎將探討》北方文物1990年第4期7300字。 (被評為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
2、《內蒙古大辭典》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 2100字。 (獲1991年度全國“五個一工程”集體獎。)
3、《內蒙古社會科學通覽》第五章第一節古代北方民族史研究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4200字。 (獲內蒙古自治區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2等獎,集體獎)
4、《遼代政權機構史稿》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23萬字。(獲內蒙古自治區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獲內蒙古社會科學院2005年度專著一等獎)
5、《對草原文明和建設內蒙古民族文化大區的思考》內蒙古社會科學2004年第1期12000字。(獲“中國·內蒙古第一屆草原文化研討會論文評選二等獎)
6、《政治文明——中國古代北方草原文化的重要內涵》 陰山學刊 2005年第4期 12000字(獲“中國·內蒙古第二屆草原文化研討會論文評選一等獎)
7、《中國古代北方草原文化的連續性與階段性》內蒙古社會科學 2007年第1期 12000字。 (獲2006年“中國·內蒙古第三屆草原文化研討會論文評選一等獎)
8、《北方草原文化交融現象的必然發生與歷史作用》內蒙古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12000字。 (獲2007年“中國·內蒙古第三屆草原文化研討會論文評選二等獎)
9、《草原文化史論》(獲內蒙古自治區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集體一等獎。)
10、(獲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參與的各類課題
1、《蒙古學百科全書》(古代史卷) 2000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批准文號:00EMZ001。參加。已出版。
2、《草原文化研究工程》2004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託項目(批准文號:04@ZH006)子項目《草原文化史論》,副主編,參加撰寫,已出版。
3、《土默特史》2004年度立項,參加撰寫,已出版。
4、《草原文明研究》2002年度內蒙古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擔任課題主持人。已結項。
5、《草原文明與民族文化大區建設研究》2004年度內蒙古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擔任課題主持人。已結項。
6、《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理論意義與踐行機制》2006年度內蒙古黨委宣傳部重點理論課題。參加研究。已結項。
7、《草原文化史》“草原文化研究工程”第二、三期工程,2008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託項目,(正在撰寫)。(批准文號:08@ZH020)
8、《內蒙古歷史地理》內蒙古測繪局課題(正在撰寫)
9、《中國地域文化通覽·內蒙古卷》內蒙古自治區文史研究館2009年8月15日(未定級別)
10、內蒙古錢幣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內蒙古史學會首屆理事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