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汶蘋果

四川省阿壩州特產

茂汶蘋果,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2013年4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茂汶蘋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茂汶蘋果果實中大,短圓柱形,果面底色黃色,著片狀或條狀粉紅暈,果點小而稀。果頂萼窪窄,較深、有淺的棱狀突起,萼片宿存,果柄細。果心較大、種子小、五心室,每室著生1-2粒種子。果肉黃白色,質地脆、味濃,純甜、有香味,汁液中等。

營養價值

茂汶蘋果
茂汶蘋果
茂汶蘋果可食率≥80%,可溶性固形物≥11%,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硬度大、耐貯藏。

產地環境


茂汶蘋果產區地貌以高山峽谷為主,境內高山聳立,河流深切,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東部土門地區山勢、谷坡較為低緩。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左右,相對高度1500-2500米,最高海拔5230米,最低海拔890米。產區地質構造複雜,岩層有夾沙灰、黑色頁岩、砂板岩、火成岩等,土壤以暗棕壤褐土棕壤為主,pH值6.0-8.0,有機質含量高,適合蘋果種植。
茂汶蘋果
茂汶蘋果
茂汶蘋果產區屬北亞熱帶氣候,立體垂直氣候特徵明顯,表現為乾燥多風,冬冷夏涼、晝夜溫差大、地區差異大。產區年均氣溫11.2℃,最低氣溫-11.6℃,最高氣溫32℃,年平均日照數1557小時,年降水量490毫米,平均蒸發量1375毫米,無霜期215天。冬長無夏、春秋季相連,春季氣溫回升快,氣溫年較差小,日較差大,空氣質量好,無工業污染,有利於蘋果開花結實和光合產物積累。

歷史淵源


茂汶蘋果種植歷史悠久,清朝末期,蘋果由英國傳教士引進並少量栽培。據《阿壩州志》、《茂汶羌族自治縣誌》記載,民國二十五(1936年)、二十八(1939年)、三十五年(1946年),茂縣陳氏父子先後從四川農業改進所引進蘋果苗百餘株在茂縣栽培獲得成功,引進品種主要是金冠,紅星,紅冠等。
建國初期,川西農業廳及四川大學園藝系師生來到茂縣進行綜合考察,得出茂縣自然地理條件適宜蘋果生長的結論。
20世紀50年代,茂縣引進蘋果砧木苗木和品種50餘個,逐漸發展成為西南地區蘋果品種資源最豐富的地區。隨著蘋果產業的迅速發展,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茂縣先後建成國營鳳儀、鳳毛坪、大河壩園藝場,
1975年,茂縣建立21個鄉園藝場,蘋果樹達50萬株,年產量達700萬斤左右。
1966年,茂縣“紅星,紅冠”品種運往香港市場。
20世紀80年代初,茂縣縣委、縣政府提出把發展蘋果作為搞活農村經濟的帶頭產業。
1985年,茂縣被確定為國家優秀蘋果商品基地建設縣,同年國家農牧漁業部、省農業廳、州農牧局投資120萬元,在縣城建500噸儲藏冷庫。
1986年9月,茂縣蘋果儲藏保鮮量突破100萬斤。
茂汶蘋果
茂汶蘋果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茂汶蘋果通過改造低產園、人工授粉、套袋技術、高接換代、地膜覆蓋等新技術的實施,全縣蘋果均有不同程度更新,產量穩定增長,質量明顯提高。

生產情況


茂汶蘋果
茂汶蘋果
2013年,茂汶蘋果保護面積96000畝,年產量19.2萬噸。

產品榮譽


1974年,國家農牧漁業部、外貿部、供銷合作總社在京召開全國鑒定會,“紅冠”“金冠”品種被評為全國之冠。
茂汶蘋果“金冠,紅星,紅冠”品種在1963、1964、1975、1985年四次被評為全國第一名,三次被評為全國優秀水果稱號。
茂汶蘋果
茂汶蘋果
2013年4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茂汶蘋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茂汶蘋果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茂縣境內南新鎮鳳儀鎮溝口鄉、胃門鄉、永和鄉回龍鄉、飛紅鄉、黑虎鄉三龍鄉曲谷鄉雅都鄉、太平鄉、疊溪鎮石大關鄉松坪溝鄉窪底鄉、白溪鄉、土門鄉、東興鄉等19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02°56′00″-104°10′00″,北緯31°24′00″-32°17′00″。

質量技術要求

• 生產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選擇海拔1400-2100米,遠離污染,質地良好,微酸性或中性砂壤土壤土的山區,產地環境質量應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無公害水果產地環境要求GB/T18407.2-2001。
(2)品種選擇:選擇金冠、紅冠、紅富士三個優良主栽品種,分別為黃色早熟和紅色中、晚熟品種,在茂縣有較長的種植歷史,表現豐產、優質。
(3)生產過程管理:茂汶蘋果生產過程應按照《茂縣蘋果生產技術規程》DB513223/T1-2011執行。
①栽植時間:春季萌芽前。
②栽植技術:定植穴長寬深均為80厘米-100厘米,在砂土或紫色土瘠薄地可適當加大、加深。栽植穴或栽植溝內施入符合DB51/338規定的、以腐熟農家肥為主的有機肥料,每穴30千克-50千克,將肥料與土混勻填入地平面30厘米以下。清除苗木嫁接膜,適度修剪根系。將苗木根部放入穴中央,嫁介面朝迎風方向,舒展根系,扶正,邊填細土邊輕輕向上提苗、踏實,使根系與土壤密接。填土后在樹苗周圍做直徑lm的樹盤,澆透定根水,覆細土。栽植深度為土壤下沉后實生砧苗木的介面高於地面,營養系矮化半矮化自根砧苗木的介面應高出地面10厘米以上,營養系矮化半矮化中間砧苗木也可將二分之一長度的中間砧埋於地下。
③施肥符合NY/T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守則。
A、施肥原則:根據土壤地力、營養診斷結果確定施肥量。肥料的種類、質量和使用方法必須符合NY/T496-2002規定。以有機肥施用為主,合理施用無機肥。氮、磷、鉀肥配合施用。有針對性補充中、微量元素肥料,充分滿足蘋果對各種營養元素的需求。
B、施肥方法:分為土壤施肥和根外追肥。土壤施肥採用環狀溝施、條溝施、放射狀溝施、穴施和土面撒施等方法。在樹冠滴水線外側挖溝(穴),東西、南北對稱輪換位置施肥。地面撒施的肥料應選用緩釋肥為主。速溶化肥應淺溝(穴)施,有微噴和滴灌設施的的蘋果園,可進行液體施肥。根外追肥採用肥液葉面噴施。
C、基肥:秋季采果后施入,以有機肥為主,混加磷肥和少量氮素化肥。一般盛果期蘋果園每666.7平方米施有機肥3000-5000千克。施肥方法以溝施為主,挖放射狀溝(距樹榦80-100厘米開始向外挖至樹冠外緣線)或在樹冠外圍挖環狀溝,溝深30-50厘米,施基肥后灌足水。撒施肥料應在樹冠投影範圍內,將肥料均勻撒施后翻深20厘米。
D、土壤追肥:在樹冠下挖溝施入,溝深15厘米-20厘米。土壤追肥每年3次。幼樹在萌芽前、春梢旺長期、秋季追施,以氮肥為主,配合施用磷鉀肥。成年樹追肥第一次在萌芽前,以氮肥為主;第二次在花芽分化及果實膨大期,以磷鉀肥為主,氮磷鉀混合使用;第三次在果實生長後期,以鉀肥為主。追肥后及時灌水。
E、葉面追肥:選用適宜的大量元素肥料或微量元素進行葉面噴施,全年4-5次。一般生長前期2次,以氮肥為主;後期2次-3次,以磷、鉀肥為主。可結合病蟲害防治進行。
病蟲害防治:按NY-5012規定執行。
A、農業防治:因地制宜,選擇抗性品種和砧木;加強土肥水管理,適量負載,合理修剪,促進樹體健壯生長,提高樹體抗病蟲能力;冬季清園,剪除病蟲枝、清除枯枝落葉、刮除樹榦翹裂皮和枝幹病斑,集中燒毀或深埋,減少病蟲源;實施果實套袋等措施防治病蟲害和污染。
B、物理防治:根據害蟲生物學特性,採用糖醋液、頻振式殺蟲燈、樹榦纏草把、粘著劑等方法誘殺或趨避害蟲。
C、生物防治:改善果園生態環境,保護瓢蟲草蛉、捕食蟎等天敵;人工引進、繁殖釋放赤眼蜂等天敵;土壤施用白僵菌防治桃小食心蟲。
D、化學防治:加強病蟲監測,掌握病蟲害發生動態,根據防治對象的生物學特性和為害特點,達到防治指標時根據環境和物候期適時對症用藥。提倡使用生物源農藥、礦物源農藥,並交替使用農藥。不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和致畸致癌、致突變農藥。化學防治嚴格按照DB51/337和NY5012的有關規定執行。
(4)產品收穫及采后處理:茂汶蘋果在8月下旬開始採收至11月中旬,根據小區域和海拔以及果實成熟度和市場需求,綜合確定採收時間。包裝、標誌、標籤、運輸、貯存按《無公害食品仁果類水果》NY5011-2006執行。
(5)生產記錄要求:茂汶蘋果的生產全過程,從育苗、栽植、管理、採收、儲存、運輸等,以及產區信息等,均要建立生產檔案,記載並保存2年。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符合《無公害食品仁果類水果》NY5011-2006質量要求。
• 標誌使用規定
地域範圍內的茂汶蘋果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茂汶蘋果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