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壤
分佈於中國、朝鮮、日本的植物
棕壤又名棕色森林土。發育於暖溫帶濕潤氣候區中生型落葉林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徵是呈微酸性反應,心土層(B層)呈鮮棕色。成土母質多為酸性母岩風化物。主要分佈地區的年平均氣溫約為8~12℃,≥10℃的積溫在4000℃上下,年降水量600~900毫米;乾燥度0.8~1.1。在歐洲分佈很廣,尤以西歐的英國、法國、聯邦德國和瑞典等為多;東歐的巴爾幹半島和蘇聯歐洲部分的南部山地也有分佈。在北美主要分佈於美國東部。在亞洲主要分佈於中國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和山東的中、南部等地以及黃棕壤、褐土區的垂直帶上;並見於朝鮮和日本。PH值:6.0-7.0;有機質含量:80以上;全N含量:2.4-4.5;全P含量:0.08-0.63;全K含量:7.5-24.6。
棕壤
我國棕壤分布圖
棕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反應,pH在6.0-7.0之間,鹽基飽和度與pH呈正相關。鹽基飽和度多在50%以上,高者可達80%以上;而少數棕壤pH17me/100g)的現象,這與成土母質的岩性不同有很大關係。
棕壤在濕潤暖溫帶生物氣候條件下,成土地球化學過程的特點是,在弱酸性環境介質以及淋溶和排水條件下,原生礦物的蝕變,促進水雲母和綠泥石轉化為蛭石。礦物蝕變過程主要是黑雲母-水雲母-蛭石(綠泥石),長石-水雲母-蛭石-蒙脫石-鋁蛭石-高嶺石。因此,不論水平分佈或是山地垂直帶的棕壤,其指示性粘粒礦物均以水雲母、蛭石為主。
棕壤多為農林業用地,其養分狀況,特別是土壤有機質及氮素營養有很大變化。棕壤的磷、鉀含量狀況取決於成土母質含磷、鉀礦物的種類和數量。
棕壤在上述成土條件和成土作用下,形成的剖面基本層次構造是O-A-Bt-C;
棕壤剖面圖
棕壤與褐土是分佈於中國的溫暖帶濕潤森林和半濕潤的乾旱森林與灌木草原的淋溶土和半淋溶性土壤,一般處於北緯36~44°,東經112~128°之間的高平原地形部位,包括遼東半島、山東半島、燕山南麓、華北平原及太行山兩側,黃土高原東南麓及關中平原等地,在行政上包括吉、遼、魯、冀、京、津、晉、陝等省、市、區,是我國北方的主要農業與水果產區。特別是小麥、玉米、棉花等三大作物,以及蘋果、梨、板栗等鮮干水果。
1、剖面構型:如前所述,棕壤的剖面層次構造為O2(O1)-A-Bt-C型。
2、剖面通體呈不同程度的棕色。
棕壤
4、土壤機械組成:土壤質地因母質類型不同而變化較大,發育於片岩、花崗岩等岩石風化殘積物上的棕壤質地較粗,表土層多為沙壤土或壤質沙土,剖面中部多為粉質壤土,而坡積物或黃土狀母質發育的棕壤,質地較細,表層為粉質壤土,剖面中部為粘壤土或更粘。但總的來說,在發育良好的棕壤中,由於粘化作用而使澱積層質地普遍偏粘。
5、礦物分析:棕壤的粘土礦物以水雲母為主,還有一定量的蒙脫石、高嶺石和少量的蛭石與綠泥石。粘粒(<0.001mm的SiO2/Al2O3一般為2.33,全量鐵錳(Fet、Mnt),遊離鐵錳(Fed、Mnd)和活性鐵錳(Feo、Mno)均有明顯淋溶澱積現象,即其含量有隨深度而增加的趨勢。鐵錳的遊離度較高,Fed/Fet大體在25%~35%之間,Mnd/Mnt為50%~70%;鐵的活化度(Feo/Fed)多低於15%,個別可達16%~18%,而錳的活化度(Mno/Mnd)則甚高,可達100%。褐土則上下變化不大,不論是鐵錳的遊離度或活化度均較棕壤低,這也是棕壤和褐土的區別之處。
棕壤景觀
棕壤的透水性較差,尤其是經長期耕作后形成較緊的梨底層,透水性更差。在坡地上降水由於來不及全部滲入土壤而產生地表徑流,引起水土流失,嚴重時,表土層全部侵蝕掉,粘重心土層出露地表,肥力下降;在平坦地形上,如降水過多,表層土壤水分飽和,會發生澥、澇現象,作物易倒伏,生長不良。
棕壤
棕壤根據其主要成土過程所表現的程度和有關附加成土過程的影響可劃分為棕壤、酸性棕壤、白漿化棕壤、潮棕壤和棕壤性土五個亞類,這裡介紹棕壤四亞類的剖面形態。
它是最近似於棕壤中心概念的亞類,相當於美國土壤系統分類中濕潤淋溶土,淡色始成土;聯合國土壤分類中的普通淋溶土,土壤剖面構型為(O)-A-Bt-C,其它可參考上述典型的剖面形態及其診斷特徵。
酸性棕壤是一種鹽基不飽和,具有較強的酸性,但又無灰化特徵的棕壤,相當於美國土壤系統分類系統中的不飽和淡色始成土,聯合國土壤分類中的不飽和雛形土,酸性棕壤有如下特點:
1、酸性棕壤多發育在花崗岩、片麻岩、混合岩、石英岩、非鈣質沙頁岩的殘積、坡積物上,常含有較多的石塊和沙礫,質地偏沙,且不均一,多為壤質沙土至沙壤土,有時甚至出現沙土。
棕壤
3、酸性棕壤的陽離子交換量變化很大,一般是表層大於下層,表層可達20~40cmol/kg克土表層以下迅速降低到7~14cmol/kg。鹽基飽和度除表層為60%~90%外,以下個層多低於50%,甚至可低於20%。水解性酸和交換性酸含量均較棕壤其它各亞類高,分別為3.7~20cmol/kg和0.1~4.3cmol/kg。交換性鋁大於交換性氫。土壤呈酸性至微酸性,pH值多在4.5~6.0之間,是棕壤地區酸性最強的土壤。
白漿化棕壤是指腐殖質層或耕層以下具有“白漿層”(E)的棕壤,這是區別於棕壤其它各亞類最重要特徵。相當於美國土壤系統分類中的舌狀濕潤淋溶土與弱度發育濕潤淋溶土,聯合國土壤分類中漂白淋溶土。
白漿化棕壤主要分佈與低山丘陵、崗地的緩坡及波狀平原,並與普通棕壤呈鑲嵌狀分佈。成土母質為坡積物、洪積物、黃土狀沉積物和沖積坡積物。其主要特徵是:
棕壤
2、質地剖面呈明顯的“二層性”,即表層和白漿層質地偏沙,而澱積層質地偏粘。這是造成土壤季節性滯水飽和或發生側滲而發生白漿化過程的重要原因。
3、陽離子交換量為6~23cmol/kg,白漿層較上、下層均低;鹽基飽和度偏低,通常為48%~91%,水解性酸和交換性酸均較普通棕壤高,分別為1~17cmol/kg和0.01~3.0cmol/kg,但低於酸性棕壤,水浸液pH5.3~6.8,表層和白漿層略低於澱積層,而鹽浸液pH則變化不大,說明淋溶作用不強。
4、白漿化棕壤的土體化學組成在剖面中分異明顯。白漿層及其上層的硅鐵率較大,通常為37.6~67.1,而澱積層較小,通常為22~35;硅鋁率也有同樣的變化趨勢,而白漿化棕壤的粘粒硅鋁率2.50~3.00,在同一剖面中比較一致,剖面無分異。
主要特徵與普通棕壤相同,但由於其分佈於丘陵坡地的坡腳和山前傾斜平原,地形平坦,地勢較低,地下水位3~4m雨季可短期上升到3m以內,使底土層產生瀦育化過程,常有銹紋銹斑和鐵錳結合。相當於美國土壤分類中的潮濕弱發育濕潤淋溶土,聯合國土壤分類中的潛育淋溶土,其主要特徵是:
1、土層深厚,一般超過1m,上下層均為壤質土,通透性較好,易耕作。
2、養分含量豐富,保肥性好。有機質含量較高,達15g/kg~20g/kg,甚至更高,全氮和全磷均大於1g/kg,全鉀大於20g/kg,陽離子交換量也超過20cmol(+)/kg。
3.土壤水分也較豐富,一般不出現旱澇現象。底層土壤受季節性地下水影響,故有銹
斑出現。在遼寧東部山區部分地區。由於受側滲水的影響,春季土壤發生冷漿現象。(五)棕壤性土處於弱度發育階段剖面分化不明顯的一類棕壤,土層薄AC型石質性粗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