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參種植
五加科人蔘屬植物
西洋參是一種人蔘不能代替的、具有特殊治療價值的貴重補益藥品,性寒、味苦,入心、肺、腎,有退熱清火、退虛熱、補陰、生津降壓之功能。臨床上,能改善或消除津液、血液虧損癥狀,如形體消瘦、目赤耳鳴、口燥咽干。煩渴少氣、腰膝酸軟、陰虛發熱、熱病傷陰、肺虛久咳、咳血等症。由於該葯之效久緩,在治療中頗受歡迎,受到國際市場的青睞。
西洋參別名花旗參、洋參、美國人蔘等。
五加科人蔘屬(PanaxquinquefoliumL),以根入葯。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西洋參原產北美洲的加拿大南部和美國北部,分佈於北緯40~50度,西經67~125度範圍,20世紀40年代我同江西廬山植物園曾從加拿大引種,未果。
1975年以後,我國陸續從美國引進幾批種子,分別在吉林、遼寧、黑龍江、陝西、江西、貴州、雲南、河北、山東、安徽以及福建等省引種栽培成功,其中東北三省、陝西秦巴山區普遍栽培,尤其是福建、雲南等高海拔山區的引種成功,為我國西洋參栽培區域向低緯度範圍擴大生產提供了依據。
雖然與人蔘同科屬,同為名貴的滋補強壯藥物,但在藥效和功能上又有很久的差異。人蔘列為補氣葯(補陽),西洋參列為補陰葯(補陰)。
多年生草本。全株無毛。根莖較人蔘短,根肉質,呈紡錘形,少有分技狀。莖圓柱形,長約25厘米,有縱條紋,或略具棱。
掌狀5出複葉,通常3~4枚,輪生於莖項;小葉片膜質,廣卵形至倒卵形,先端突尖,基部換形,邊緣具粗鋸齒。
總花梗由莖端葉柄中央抽出,較葉柄稍長,或近於等長。
傘形花序,花多數,等片綠色,鍾狀;花瓣5,綠白色。
漿果,扁圓形,成對狀,熟時鮮紅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長特性
西洋參適生於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地闊葉林地帶、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年平均溫度13℃左右、無霜期150~200天、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的環境。
喜蔭濕,忌強光和高溫,生長期最適溫度18~24℃,空氣相對濕度80%左右,對土壤要求較嚴,適生於土質疏鬆、土層較厚、肥沃、富含腐殖質的森林沙質壤上,PH5.5~6.5,忌連作。
1.選地整地西洋參原是野生品種,后家種馴化,世界各國都在引種栽培。
2.我國在很多地方都已引種成功,在氣候比較炎熱的地區,多選擇森林腐殖土、排水良好、腐殖質土層較深的林地。
3.氣候涼爽的山頂大小平原,選闊葉林或肥沃的農田,地下水位較高,排水良好的壤土或腐殖質壤上,休閑地、生荒地均可栽培。
4.選好地后,荒地先要燒后鏟起表土堆起。
5.農田地,先在上面蓋卜草和亂樹枝、根等草植物之後燃燒,堆土備作畦用。
6.如果條件允許,堆土可經一冬、一夏,凍曬腐熟。忌現整現用。
7.播地翻耕深度20厘米左右,不宜太深,使土壤風化腐熟,使枯枝落葉充分腐熟。
8.休閑1年後,再翻耕1次,篩除石塊等雜物,按每平方米土壤拌以50%多菌靈0.08千克、腐熟廄肥2~3千克、骨粉1千克或過磷酸鈣2千克,施入土中作基肥,然後,淺耕1次,整平耙細,作業道寬80~100厘米,以利排水、空氣流通和接受散射光。
9.地整個后做畦,寬120~150厘米,長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10.畦高25厘米,床南北走向,土壤消毒。
11.用80%代森鋅每平方米0.o1~0.02克,或50%乙基托布津每平方米0.01~0.03千克,或用40%霉疫凈每平方米0.01~0.03千克,消毒效果均較好。
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或直播。
種子處理
1.西洋參、人蔘、三七均為好形果,但西洋參的種子處理不同於它們,西洋參果實雖然紅了,但種胚未成熟,發育很小,需經過胚熟和生理后熟階段才能發芽。
2.通常採用人工催芽法,一般種子需經18個月的胚熟和生理后熟。
3.若自然室溫在12~18℃就能滿足種胚發育過程中所需要的溫度,可採用層積沙埋法。
4.一層濕沙土含水量10%~15%一層種子,土:沙:種子=1:2:1。具體做法是秋天紅果採收后,先用水洗去果肉,之後選擇子粒飽滿的種子,放在一定的容器內,如花盆或特製的搪瓷桶進行層積沙埋。
5.放於常溫下,每一個月篩選一次種子,棄去霉爛的種子,選留好種子,風涼曬至冷,之後仍進行層積處理,直至室外溫度達5℃。
6.選留的好種子連同容器,放在室外50厘米深的地下坑內,上蓋一層草,草上覆土,經自然低溫冷凍貯藏,要防鼠害。
7.早春取出放在樹下或播種地里。
種於消毒
1.種子表面常帶有各種病原菌,致使種子在催芽中和播種后引起爛種或幼苗病害。
2.一般有效消毒方法是砂藏前以鮮種重的0.30%多菌靈(50%可濕性)粉劑拌種或以此葯500倍液浸種30分鐘,或用0.2%~0.3%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0~20分鐘或福爾馬林1%溶液浸種10~15分鐘,撈出后晾至種子表面無水時,即可進行催芽或播種。
3.還可用霉疫凈1%浸種10分鐘,1%甲基托布津浸種10~20分鐘,0.2%乙基托布津浸種10~20分鐘,效果較好。
4.或用5%乙基托布津(浸劑量5%~10%)、45%代森胺(劑量0.1%一0.2%),15%嗪胺靈(乳劑量0.1%~0.3%)拌種,或0.1%硼酸溶液浸泡10~20分鐘,保苗效果也很好。
5.比較先進的風乾種子催芽法:縮短150天的管理,采紅果,去果肉,洗凈晾乾,於第二年5月進行催芽處理,事先用清水浸泡24小時,撈出種子,進行消毒,溫度控制,種胚發育前期溫度約為18~20℃,80天,種胚后熟期為12~16℃,2個月;生理后熟期為0~5℃,3個月。
播種
1.播種分春、秋兩季。
2.陝西省秋播好,苗齊、苗壯。
3.播前澆透底水,待水滲下后,疏鬆土壤,採取條播6厘米*6厘米,播后覆土3-5厘米,上面蓋草、落葉、鋸末、草木灰,6厘米左右,以利保墒出苗,此外利用地膜更好,既能保墒又能防雜草病害。
4.採取條播更好、溝底平、出苗齊、好管理。
參種發芽率
1.西洋參種子發芽率最高者80%~90%,播種后出苗率僅為60%~70%,除與溫度、土壤水分條件影響外,還與種子本身不飽滿,種胚發育不完全,催芽、貯存過程中霉爛等有關。
2.催芽種子一定要粒選,選用充實飽滿、已裂口(種胚發育完全)、無病種子作播種材料,必要時進行種子生活力測定,用優質種子提高出苗率。
移栽
1.播種2年後,植株已大,需要的營養和光照與幼苗期都不一樣了,所以當播種后第二年秋或第三年春天移栽,正是西洋參休眠期,即在萌動之前挖出,做到邊招邊裁。
2.蘆頭距離地面6~8厘米斜栽,行株距20厘米*20厘米。
3.把參根主體上所長的鬚根或多餘支根剪去,人為地促進參根體形美觀,同時集中營養於主根,提高質量。
4.如果當年不能栽或需要修鬚根時,將挖出參苗存放室內,經過下須整形參根上留有傷口,容易感染病菌,因此栽前必須消毒,方法是:用120信波爾多液浸苗5~10分鐘,代森鋅200倍溶液浸苗10~20分鐘,代森胺800倍稀釋液浸根,或多菌靈、退菌特等殺菌藥液浸根,浸根時勿使芽苞接觸藥液,以防藥害。
遮蔭
1.西洋參屬典型的喜陰植物,怕強光,忌直射光。喜漫射光、斜射光。
2.由於它是陰性植物,長期生於林下。
3.因此栽種期間應遮蔭,棚架的形式有弓形棚、單透棚、雙速棚、平頂棚等,要因地制宜。
4.也可採用雙畦棚、多畦棚或雙速棚(透光、透雨),在畦面上做成弓形,下雨時用薄膜遮雨,遮蔭物就地取材。樹條、竹子、蘆葦均可。
濕度的調節
1.西洋參雖然是陰生植物,但在整個生長發育階段也需要一定的光和溫度。
2.濕度,如果溫濕度不夠,不利於它生長和發育,西洋參生長期比人蔘長,同年生相比,西洋參比人蔘的植株矮小,但主根比人蔘長得快,因喜濕、耐濕、喜弱光、散射光,怕中午直射光,怕旱、怕嚴寒,要求鬱閉度70%(即70%的光照被遮,30%的光透入),棚高200厘米適宜,通風應良好。
3.因生長發育要求涼爽、濕潤的土壤,這樣的土壤單純依靠遮蔭是不能滿足的,所以在地表面,採取覆蓋措施,在參根部蓋上樹葉和乾燥沒有發霉的玉米棒子的苞葉,或新鮮的鋸末,它使土溫的日變化和季變化幅度縮小。
4.白天涼爽,夜暖,保持土壤水分,防止蒸發,雨水沖刷土壤,避免得立枯病。
5.表土層濕潤,有利於土壤微生物的活動,有利於產生良好穩固的土壤結構,防止土壤板結和雜草叢生,當苗出齊后,覆蓋根部。
6.另外,在苗未出前也可用地膜覆蓋,當苗一抽鼻(彎曲時)蓋上地膜,在附近打小洞,苗從小洞頂出,這樣,保護土壤防雜草,對防治病蟲害有利。
田間管理
1.應注意清理參園,將摟掉物堆積一旁曬乾,用火燒毀做成肥料。
2.應注意在越冬芽未出土前,用1%硫酸銅將床面、作業道、棚架等全部噴灑一遍,殺死病原菌。
3.應注意在乾旱時在畦間的作業道上蓋樹葉,要經常澆水。
4.應注意鬆土和除草,保持土壤疏鬆有利通風透光和保持水分,在防寒物撤去后,要淺鋤板結的土壤進行鬆土,增強土壤的通透性,以利於出苗,苗齊結合覆蓋護根物,也要進行除草鬆土,以後隨時見草隨時鋤或拔。
5.應注意的是搞好掛簾擋陽工作,西洋參喜陽光又怕強直射,最怕寒風雨的侵襲,採取前後檐挂面簾的辦法來防治,既擋風雨,強光曬死苗,又可防乾旱,減少水分的蒸發,每日堅持做,早放簾,晚捲簾,一直到立秋。
6.應注意打蕾,西洋參3年開花結果,2年也有個別抽薹開花,要及時進行打蕾,打去中央部分的花,可增強種子的飽滿度,增強抗病性。
7.施肥:6~8月為西洋參生長旺盛時期,用2%過磷酸鈣溶液,或0.3%磷酸二氫鉀溶液,或0.3%尿素液肥,於上午10時前或下午3時後進行根外追肥,增產效果顯著。6、7、8月每月進行1次,以上3種液肥可以交替使用。每年10-11月於地上莖葉枯萎時,在植株間開淺溝重施冬肥,每平方米施人由腐熟廄肥2.5千克、骨粉0.5千克。複合肥0.05千克3種肥料混拌均勻的複合肥,撒入溝內,施後用細上蓋肥。這次冬肥可結合覆蓋防寒士進行。
病蟲害防治
1、預防病蟲害的發生
①土壤西洋參為多年生宿根性植物,整個生長期要求大量養分,選疏鬆的森林腐殖土,充分休閑、腐熟、風化,忌連作,播種前土壤消毒。
②種子種子進口要嚴格檢疫,無論是進口種子,國內外地引進種子,或自採種子,播前種於要消毒。
③溫濕度西洋參整個生長期需溫暖濕潤的氣候,但溫濕度過高和過低,都易造成病蟲害發生,溫度過高易得生理病害,畦面和作業道,放樹葉。麥草等物。濕度過大易得斑點病。參床要做成弓背形防止積水,四周挖排水溝,參床不露雨。
④勤勤檢查,見到病株及時拔掉,燒毀,病株穴位要消毒。勤拔草,有些雜草也容易造成病害,同時爭奪養分,見有雜草立刻拔除。勤澆水,乾旱季節和乾旱地區要勤澆水,否則植株生長的衰弱、也易得病害。勤鬆土,土壤疏鬆有利十各種微生物的活動,植物生長快。當土壤板結時,立枯病最容易發生。
2、防治病蟲害:
①立枯病春天土壤板結,通透性不好,一年生小苗在氣候變化大時易發生在乾濕土交界處的莖部。初呈淡黃褐色,嚴重時呈黃褐色斑腐爛,植株倒伏,並向四周擴散。
防治方法:注意觀察,有病株立即拔掉燒毀,病穴深挖換土,並用硫磺粉土壤消毒(每10平方米用0.005千克),播前混合撒,每1000平方米撒9千克。用代森鋅500倍液:水10升,代森鋅0.02千克。特別3-4年生以上的植物,注意噴灑莖部。每月打1~2次。
②斑點病又叫黑斑病,主要發生在葉部也叫葉斑病。嚴重時危害植物的花、果實、種子、莖等。多雨季節斑點病發生流行蔓延。雨季到來交替打波爾多液。在6~7月份氣候乾旱、無雨、空氣濕度大,溫度在20℃左右,潛藏在種子是、土壤中,枯枝落葉的病原菌,開始活動,侵害植株。在這種氣候條件下,一年可發生多次。被害位呈圓形或不規則的如同水浸樣的斑點,逐漸擴大成暗褐色斑,末期中間呈黃褐色,外側有輪紋,嚴重時葉片枯死。當侵害到葉柄、花梗、莖葉時,初呈綠色長斑,後為褐色,蔓延很快;濕度大時病斑上有一層黑色霉狀物,嚴重時早期死亡,果實初感染呈黃褐色,後期暗褐色,使果實變干,外面露一層暗綠色霉,種子不成熟。
防治方法:
選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播前種子消毒,用福爾馬林10%浸種15分鐘左右,或用1:1:100倍的波爾多液浸種10分鐘,取出用清水洗凈,或用大蒜液25%浸種1-2小時,陰乾備播種。
撤防寒物后,對參棚內進行徹底消毒,除打掃田間衛生外,用10%硫酸銅全面消毒。③發現病株,剪除病葉,掛簾擋陽,展葉開始至7~8月份,每7-10天打一次葯。波爾多液160倍、代森錳500~600倍液,代森鋅600~800倍,多抗黴素100-200單位液,敵克松900倍液,敵菌靈500借液,多菌靈1000倍液。
③葉鏽病感病葉片的背面,初期出現黃色孢子堆,最後逐漸擴大至全葉背面,使植株變黃乾枯。
防治方法:同黑斑病。
④綉腐病從幼苗到各年生植株均能發病,是對西洋參危害普遍而又嚴重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地下莖、芽苞和根部。參根和蘆頭受害后,出現鐵鏽狀的黃褐色病斑,以後逐漸擴大,使內部組織受破壞,病部出現鬆軟的顆粒物質,最後使表皮破裂。越冬芽受害后,芽苞變為黃褐色,腐爛后不能出苗。
防治方法:土壤允分腐熟,疏鬆,通風排水良好。;移栽時選無病的植株,勿傷根,並用抗黴素二百萬分之一稀釋浸根15分鐘,干后移栽;土壤消毒,栽參前每平方米用10-15克多菌靈進行土壤消毒。
象鼻蟲、螟蟲危害參葉,打苯硫磷600倍液或西維因500倍液。
採收加工
1、採種
採種時間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當西洋參果實充分紅熟時便可採收。
採收過早,種子發育不好;採收過晚,果實易脫落,易遭鼠害。
採收的紅果要及時搓去果肉洗凈,漂去癟粒,待種子稍干表面無水時便可埋藏,若留十種,種子陰乾含水量達15%以下方可。
2、收根
西洋參一般4~5年採收,也有更多年才採收的。
西洋參有效成分和年限成正比,年限超長化學成分越高,臨床效果越好,經濟效益也越高,但病害多。
土壤很肥沃,田間管理得好,採取直播為好。
減少感染機會,省人力、物力,4年後採收時可把過小的移栽一下,栽后1~2年再採收。
西洋參適時採收季節為秋天,地上莖已枯萎,根的營養提高,質量最好,漿足,質實,皮淡黃色。採收時去掉地上莖,禁止創傷參根。
從參床的一側拋起,依次往前採收。去掉泥土、雜質,收后把參分成三種類型,一是形態好看,有芽苞、斧頭、主根、例根、鬚根,這樣的參稱“全參”。
細側根稱“參須”,側根稱“尾大支”。
二是無蘆頭,有主根、參根子很多稱“終身參”。
三是無蘆頭,有主根和側根稱“頂口光”。
現在生產上和美國加工成的西洋參均是生曬參,採用烘乾和曬乾。
3、烘乾
大面積生產一定要有就地加工的烘乾室。
把收好的參,裝在制好的烘架子上。
溫度在35-50℃熱容器。高低溫度交替。火色不能過高,否則化學成分轉化,影響質量,至於為止。
4、曬乾
把選好的西洋參裝在一定的容器里,放在通風處,進行晾曬,不時翻動,至於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