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梁平木版年畫的結果 展開
- 梁平木版年畫
- 2010-4 梁平木版年畫
梁平木版年畫
2010-4 梁平木版年畫
2010-4梁平木版年畫特種郵票,中國郵政於2010年2月6日發行,全套4枚,面值4.80元,王虎鳴設計,影寫版,北京郵票廠印刷。梁平木版年畫起源於清初,年畫的內容大體可分三類,一是門神,二是神話傳說,三是戲曲故事,也生產各種類型的花箋、花紙和門畫。在繪製技法上不僅繼承了傳統水印木板年畫的工藝流程和川派雕刻技術,也吸取了徽派、金陵派的雕版套色技術,還運用西洋繪畫中的焦點透視,其構圖飽滿簡潔,人物誇張變形,色彩對比強烈,動靜處理得當,造型古樸粗獷,使人過目難忘。
中國郵政定於2010年2月6日發行《梁平木版年畫》特種郵票1套4枚,小全張1枚。詳情如下:
志號:2010-4
圖 序 圖 名 面 值
(4-1)T 門 神 1.20元
(4-2)T 盜仙草 1.20元
(4-3)T 和氣致祥 1.20元
(4-4)T 盜令出關 1.20元
郵票規格:30×40毫米
齒孔度數:13.5×13度枚
整張枚數:版式一 20
版式二 8枚(2套),此品種作為2010年中國郵政賀卡獎品。
整張規格:版式一:150×240毫米
版式二:120×210毫米
小全張規格:150×100毫米
小全張售價:7.20元
版 別:影寫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熒光噴碼
設 計 者:王虎鳴
責任編輯:陳靜芝
印 制 廠:北京郵票廠
出售辦法:自發行之日起,在全國指定郵政網點出售,出售期限6個月。
梁平年畫用浪漫主義手法,大膽的藝術提煉,以驅邪納福、喜慶吉祥、歷史故事等為題材,畫面飽滿簡潔,造型古樸粗獷,神態生動,構圖完整,對比強烈,作為套色木刻版畫,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與梁平竹簾、梁山燈戲並稱"梁平三絕",曾被譽為川東奇葩,2000年被評為巴渝十大民間藝術之一。然而,久負盛名的梁平木版年畫卻瀕臨滅絕失傳的尷尬。
梁平木版年畫——溯源
梁平年畫起源於清初。據《梁平縣誌》記載:在清康熙年間就已在宜昌、沙市、漢口均設有分庄,產品銷往陝西、西南各地及長江流域,盛極一時。民國初年有大約30家,從業人員數百人,年畫由單色發展到多版彩色套印,並在此基礎上施以手工彩繪,工藝由簡單到複雜,品種不斷豐富,曾是著名的年畫產地。
清代,梁平木版年畫便已"馳名京省處",暢銷東南亞。20世紀三四十年代,又被蘇聯、美國和法國等地的博物館收藏,由此蜚聲中外。20世紀末,《中國美術全集》、《中國民間美術全集》、《三峽民間藝術》和《民間年畫》等大型畫冊中都收錄了傳統的梁平木版年畫。
“閑披屏市諸先生,官綠榜黃色色新,更有馳名京省處,鉤金水甲土門神。”這首竹枝詞,說的就是梁平年畫在清朝盛極一時的盛況。民國初年,梁平縣有30餘家作坊,從業人員數百人。年畫由單色發展到多版彩色套印,並在此基礎上施以手工彩繪,工藝由簡單到複雜,品種不斷豐富,成為全國著名的年畫產地之一。
1913年到1934年,梁平年畫進入鼎盛時期,每年生產數百萬幅,除滿足當地農民的年貨需求外,還遠銷沙市、宜昌、武漢、漢中、貴陽等地。隨著歷史的變革,梁平年畫逐漸衰落,手工作坊也在1958年就先後停產了。
梁平木版年畫——藝術特色
梁平木版年畫的內容大體可分三類,一是門神,主要有《將帥圖》、《立刀頓斧》、《加官晉爵》、《揚鞭》、《五子登科》等作品;二是神話傳說,主要有《老鼠嫁女》、《麒麟送子》等作品;三是戲曲故事,主要有《四郎探母》、《踏傘》、《鍾馗嫁妹》等作品。梁平縣也生產各種類型的花箋、花紙和門畫。
梁平木版年畫在繪製技法上不僅繼承了傳統水印木板年畫的工藝流程和川派雕刻技術,也吸取了徽派、金陵派的雕版套色技術,還運用西洋繪畫中的焦點透視,巧施陰陽(明暗畫法),區分遠近;其構圖飽滿簡潔,人物誇張變形,色彩對比強烈,動靜處理得當,造型古樸粗獷,使人過目難忘。
梁平年畫的紙張為產自本地百里槽的白竹手工紙,又名二元紙。年畫用色工藝考究,原料上乘,色彩鮮艷奪目,凝重沉著,保存多年色彩不退。由畫師描繪出畫稿后,刻版工匠用糯米飯搗碾成的漿狀物,將畫稿完全粘貼在光滑的梨木板上,根據畫稿精雕細刻出主要的輪廓線,再根據線版,再刻成各種套色版,一色一版,線條粗細勻齊,清晰、挺拔有張力味。梁平年畫的品種有水貨、托貨、清章、花箋四大類,鉤金描銀,畫印結合,色彩艷而不俗,華美富麗,形勢活潑,內容多是門神、戲曲故事、神話傳說、各種吉祥圖案等。
梁平年畫的品種有水貨、托貨、清章、花箋四大類,所用的紙張為產自本地百里竹海生產的白夾竹手工紙。年畫用色工藝考究,原料上乘,色彩鮮艷奪目,凝重沉著,保存多年色彩不退。線條運用手繪與套色水印相結合,粗細勻齊,清晰挺拔,細而不弱,遒勁有力。題材上,無論是描繪風俗人情,還是民間故事、戲曲神話,都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技法上,不僅繼承傳統水印木版年畫的工藝流程及川派雕刻技術,也吸取了徽派、金陵派的雕版套色技術,學習和運用西洋繪畫中的焦點透視,及巧施陰陽法(明、暗畫法),畫面遠近分明,層次清楚,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風格上,構圖飽滿簡潔,人物誇張變型,色彩對比強烈,靜與動的處理十分得當,造型古樸粗獷,使人過目不忘。
梁平木版年畫——傳承
作為重慶市惟一的年畫產地,梁平年畫以其特有的歷史價值、學術價值和獨樹一幟的藝術魅力,蜚聲海內外。作品具有節令性、地域性、集體性、民族性、傳承性、變異性,不少傳統年畫與神話、戲曲故事有著密切的聯繫,大多數品種都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並在發展過程中融會了正統(官方)的和外來的文化影響,逐漸成為觀賞性很強的藝術商品。抗日戰爭時期,不少畫作被帶往蘇、美、法等國家博物館或被東方藝術愛好收藏。
但隨著現代社會環境的轉變,民間習俗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此背景下,梁平木版年畫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部分年畫和雕版珍品散落民間,一些傳承人先後去世,年畫技藝後繼乏人,瀕臨滅絕,急需進行搶救和保護。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王虎鳴(1962.11—),河北人。擅長郵票設計。1983年考入中央工藝美院裝潢設計系。現為國家郵政局郵票印製局主任設計師。1986年出版《王虎鳴黑白裝飾畫》;設計《傅抱石作品選》獲全國優秀郵票獎,《韓熙載夜宴圖》獲全國最佳設計獎,《黃賓虹作品選》獲全國優秀郵票獎,小型張郵票《香港回歸祖國》獲全國優秀郵票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