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譜

拳譜

徠拳譜是記錄武術連續動作的史譜。其內容豐富、生動、形象。拳譜,反映了不同拳種的獨特技法、拳理和風格,以及練功方法、行拳要訣等內容。拳譜,大多是百年或幾百年前流傳下來的古色濃郁的珍貴武術文化遺產。是後人研究傳統武術文化的寶貴資料。

讀音


詞目:拳譜
拼音:quán pǔ

查拳拳譜


查拳拳譜(梅花拳)
七枝梅花拳 先人往下傳 單掌推前川 白鶴落亭前
跳步穿鐵掌 猛虎把食攬 騰空二起腳 猛虎把路攔
進步雙接打 霸王卸盔甲 提膝雙擺蓮 疾步拔腳起
張飛大馬行 二起王里鑽 猛虎轉身攔 二郎擔山行
上拉底下推 鷂子倒入林 雙展羽翅飛 枯樹盤根跺
青龍擺大尾 旋風起高山 手推兩扇門 轉身馬步拳
黑虎把尾剪 二起往裡鑽 金雞獨立式 枯樹盤根纏
雄鷹展翅旋 枯樹盤根纏 練罷梅花拳 抱拳立庭前

太極拳拳譜


(1)、(八門五步)方位八門,乃陰陽顛倒之理,周而復始,隨其所行也,八門者,四正隅也,四正為?履擠按,四隅乃采例肘靠,合正隅之手,得門位之封(卦),以身分步,則生五行,以支撐八面,五行者,進步“火”,退步“水”,左顧“木”,右盼“金”,中定“土”是也,以中定為樞軸,懷藏八卦,腳踏五行,名之曰八門五步。
(2)、粘黏連隨 粘者,提上拔高之謂也,黏者,留戀繾綣之謂也,連者,舍己無離之謂也,隨者,此動彼應(彼動此應)之謂也,學者欲求懂勁,當於此四字三注意焉。
(3)、頂偏(匾)丟抗 頂者,出頭之謂也。偏(匾)者,不及之謂也。丟者,離開之謂也。抗者,太過之謂也。初學者,每犯此四字之病,必於推手之時,密密覺察,隨時改去,改之既盡,方能達感覺靈敏,粘黏連隨之域。
(4)、太極圈 退圈容易進圈難,不離腰腿(頂)後與前。所難中土不離位,退易進難仔細研。此為動功非站定,倚身進退並比肩。能如水磨摧急緩,雲龍風虎象周旋。要用天盤從此覓,久而久之出天然。
(5)、對待用功法守中正 欲求懂勁,須習對待,[即推手],推手分?履擠按四手,學者必於此四手,用不動步推法,苦下工夫,須練至腰腿皆可沾黏連隨,身形和順,伸舒自如,無絲毫拙力,隨感隨應,方可謂基本之功足。
(6)、太極進退不已功 ?進履退自然理,陰陽水火相既濟。先知四手得其真,采例肘靠方可許。四隅從此演出來,十三勢架永無已。所以因之名長拳,任君開展與收斂,千萬不可離太極,對待於人出自然。由茲往返於地天,但求舍己無彌病,上下進退永連綿。
(7)、太極體用解 理為精氣神之體,精氣神為身之體,身為心之用,勁(力)為身之用,心身有一定之主宰者,理也,精氣神有一定之主宰者,意誠也,誠者天道;誠之者,人道,俱不外意念須臾之間。要知天人同體之理,自得日月流行之氣,其氣意之流行,精神自隱於(微乎)理也(矣),夫而後言,乃武,乃文,乃聖,乃神則得矣。特借後天之武事,論之於身心,用之於勁力,仍歸於道之本也。勁由於筋,力由於骨,如以持物論之,有(力)者能執數百斤,是骨節皮毛之外操也,故有硬力。太極拳之內勁則不然。以之持物,或不數斤,蓋精氣內壯也。若功成之後,較硬力不知妙出若干倍也。
(8)、太極文武解 文者體也,式者用也。文功在武,用於精氣神也,為之體育,武功得文,體於心身也,為之武事。夫文武又有火候之謂,在放卷得其時中,體育之本也,文武使於對敵(待)之際,在蓄髮適當其可,武事之根也。有文無武,謂之有體無用,武而無文,謂之有用無體。文者內理也,武者外數也。有外數無文理,必為勇(血)氣之勇,有失本(來)面目,欺敵取敗也;有文理無外數,徒思安靜之學,未知用的采戰,差微則亡矣。
(9)、太極懂勁解 自己懂勁,接及神明,為之文成。而反(後)采戰,身中之陰,七十有二,無時不然,陽得其陰,水火既濟,乾坤交泰,性命葆真矣!於人懂勁,視聽之際,遇而變化,不著思量形相,而來往咸宜,自得曲誠之妙。
(10)、八五十三勢長拳解 自己用功,一勢一式,用成之後,合(之)為長拳,滔滔不斷,周而復始,所以名為長拳也。萬不得不有一定之架子,恐日久入於油滑也,又恐入於硬拳也,決不可失其綿軟。周身往複,精神意氣之本。用久自然貫通,無往不至,何堅不推也!於人對待,四手當先,亦是(自)八門五步而來。站步四手,碾磨四手,進退四手,天地人三才四手,由下乘長拳四手起,大開大展,練(煉)至緊湊屈伸自由之功,則入上中乘之境矣!
(1徠1)、太極分文武三成解 蓋言道者,非自修身,無由得也,然又分為(三)乘修法。乘者成也,上乘即大成也,下乘(即)小成也,中乘即誠之者成也。法雖三,其成功一也。
文修於內,武修於外,體育內也、武事外也,修者內外表裡成功集大成者,上乘也;由體育之文,而得武事之武,或由武而得文,中乘也;若惟知體育而成,或專由武事而成者,即下乘也。
(12)、太極下乘武事解 太極之武,外操柔軟,內含堅剛,練習之久,自得內之堅剛,然非有意堅剛,實自然增長之內勁也。所難者,內含堅剛而(不)施於外,即迎敵之時,也以柔軟而應堅剛,使堅剛盡化無存。然此步功夫,何等深玄,要非粘黏連隨,已由懂勁達神明之域者,不能輕靈玄妙,收四兩撥千斤之功若是也。
(13)、太極正功解 太極者元(圓)也,無論內外上下左右,不離此圓也。太極者方也,無論內外上下左右,不離此方也。元(圓)之出入,方之進退,隨方就元(圓)之往來也。方為開展,元(圓)為緊湊。方元(圓)規矩之至,熟能出此外哉。如此得心應手,仰高鑽堅,神乎其神,見隱顯微,的的思的,生生不已,欲罷不能。
(14)、太極輕重浮沈解 雙重為病,在於填實,與沈不同也;雙沈不為病,因其活潑能變,與重不等也。雙浮為病。在於漂渺,與輕不同也;雙輕不為病,因其天然輕靈,與浮不等也。半輕半重不為病,偏輕(偏)重為半(病)者,半有著落也,偏者,偏無著落也。所以為病,偏無著落,必失方元(圓);半有著落,豈出方元(圓);半浮半沈為病,失於不及也;偏浮偏沈,失於太過也;半重偏(重)滯而不正也,半輕偏輕靈而不元(圓)也;半沈偏沈,虛而不正也;半浮偏浮,茫而不元(圓)也。夫雙輕不進於浮,則為輕靈;雙沈不進於重,則為離虛,故曰,上手輕重,半有著落,則為平手,除此三者(之)外皆為病手。蓋內之虛靈,不昧能勇(致)於外,氣之清明,流(行)乎肢體也,若不窮研輕重浮沈之手,徒勞掘井不及泉之嘆耳!然有方元(圓)四正之手,表圓而方,超乎象外,得其寰中之上手也。
(15)、太極四隅解 四正即四方也,所謂?履擠按也。四隅,即四角也,所謂采例肘靠也。學者若不知方極而元(圓)。元(圓)極而方,方元(圓)循環,陰陽變化之理,焉能出隅之手哉!蓋吾人外而肢體,內而神氣,均貴輕靈活潑,乃能極四正方元(圓)之功。然或有於四正之手,犯輕重浮沈之病者,則有隅手出矣,譬為半重偏重。
(16)、太極平正(准)腰頂解 頂如准,故至(曰)頂頭懸也。二手即平左右之盤也。腰即平之根株也。若平準稍有分毫之輕重浮沈,則偏顯然矣!故習太極拳者,須立身中正,有如平準,使頂懸腰松,尾閭中正,上下如一線貫串,轉變全憑二平,分毫尺寸,須自己細辯,默識揣摩,容(融)會於心,迨至精熟,自能隨感斯應,無往不宜也。車輪二,命門一。纛搖又轉,心令氣旗,使自然隨我便。滿身輕利者,金剛羅漢煉。對待有往來,是早或是晚。合則發放去,有如?霄箭。滋養有多少,一氣哈而遠。口授須秘傅,開門見中天。
(17)、太極尺寸分毫解 功夫先煉開展,後煉緊湊。緊湊之後,再求尺寸分毫。由尺而寸而分而毫,蓋慎密之至,不動而變也。
(18)、太極膜脈筋血(穴)解 節摸(膜)、拿脈、抓筋、閉穴,此四功,尺寸分毫得之,而後求之。絡(膜)若節之,血不周流,脈若拿之,氣難行走,筋若抓之,身無主地,穴若閉之,神氣皆無。暗抓絡節至半死,伸脈拿之似亡軍,筋抓之勁斷,死穴閉之無生。氣血精神若無,身何有主哉。若欲能節拿抓閉之功,非得真傳不可。
(19)、太極字二解 挫揉捶打,[於己於人],按摩推拿,[於己於人],開合升降,[於己於人],此十二字皆用手也。屈伸動靜,[於己於人],起落急緩,[於己於人],閔(閃還)撩了,[於己於人],此十二字於己氣也,於人手也。轉換進退,[於己身也,於人步也],顧盼前後,[(於)己目也,(於)人手也],即瞻前眇後、左顧右盼,此八字,關乎神者也。斷接俯仰,此四字關乎意勁也。接關乎神氣,俯仰關(乎)手足也。
勁斷意不斷,意斷神可接。勁意神俱斷,則俯仰矣。因手足無著也,俯為一叩,仰為一反,不使叩反,非斷而(復)接不可。對待之時,俯仰最當留意,時時在心,手足不使斷接之能,非見隱顯微不可。隱微如斷而未斷,見隱如接而未接。接接斷斷,斷斷接接,其心意身體神氣,極於隱顯,又何患不粘黏連隨哉。
(20)、太極節拿抓閉尺寸分毫辨 對待之功,既得尺寸分亳於手,則可量之矣。然不論節拿抓閉之手易,若節絡(膜)拿脈、抓筋閉血(穴)則難。非自尺寸分毫量之,不可得也。節不量,由按而得。拿不量,由摩而得。抓不量,由推而得。拿閉非量而不能得穴,由尺盈而縮之寸分毫也。此四者,無(雖)有高傳,然非自己功夫久者,無論(能)貫通矣(焉)。
(21)、太極補助(瀉)氣力解 補瀉氣者(力)於自己難,補瀉氣力於人亦難。補自己者,知覺功則補運動功,過則瀉,所以求諸已不易也。補於人者,氣過則補之,力過則瀉之,此勝彼則所由然也。氣過或瀉,力過或補,其理雖亦然,其有詳夫過補為之,過上加過,遇瀉為之緩他不及他,必更過,仍加過也。補氣瀉力於人之法,均為加過於人矣。補氣名曰結氣法,瀉力名曰空力法。
(22)、懂勁先後論 未懂勁之先,易犯頂匾丟抗之病,既懂之後,又恐(犯)斷結(接)俯仰之病。然未懂故犯病,既懂何又犯病?蓋後者在似懂未懂兩可之間,斷接無准,則視聽未正確,尚未達到真懂勁之境焉。何為真懂?知瞻眇顏盼之視,起落緩急之聽,(閃還撩了之運,轉換)進退之動,斯為真懂勁。乃能屈伸動靜之妙,開合升降之巧。見入則開,遇出則合;看來則(降),去就(就去)則升。而達神明之域。既明矣,則往後行(坐)住卧、一動一靜,均須謹慎在意,蓋無往而非功夫矣。
(23)、尺寸分毫在懂勁後論 凡未懂勁,先求尺寸分毫,為之小功,不過未技武事而已!所謂能尺於人者,非先懂勁也。如懂勁後,神而明之,自然能量尺寸分毫也。能量然後能節拿抓閉矣。又必詳知膜(絡)脈筋血(穴)之理,存亡之手,生死之穴。而點穴之要,又在於(閉)之一字也。
(24)、太極指掌捶手解 自指之下,腕上實者如(為)掌,五指之首為手,五指皆為指,五指組籠為捶。言其用處,按推掌也;拿揉抓閉,俱用知(刪除)指也;挫摩手也;打捶也。捶有搬攔,指襠,肘底,搬(撇)身,覆捶。掌有摟膝,換轉,單鞭,通背,串掌。手有雲手,提手,合手,十字手,反手。指有屈指,伸指,捏指,閉指,量指。量指又名尺寸指,又名覓穴指。指有五,各有(其)用。首指為手仍為指,故又名為手指。其(一)用之為施(旋)指、施(旋)指手;其二用之為根指手;其三用之為弓指弓手;其四用之為中合手指,四手指之外為獨指、獨指手也。食指為卞指,為劍指,為佐指,為粘指。中正(指)為心指,為合指,為鉤指,為抹指。無名指為全指,為環指,為代指,為扣指。小指為幫指,為補指,為媚指,為掛指。若此之名,知之易而用之難,得口訣秘法,亦不易為也。其次,有對掌、推小(山)掌、射雁掌、掠(晾)翅掌、似(閉)指、拗步指,灣弓指、穿梭指、探馬手、灣弓手、抱虎手、玉女手、胯(跨)虎手、通山捶、葉(腋)下捶、背反捶、勢分捶、卷挫捶。再其次,步隨身換,不出五行,則無失錯矣!因其粘連黏隨之理,捨己從人,身隨步轉。只要無(五)行(之)舛錯,身形腳勢出於自然,又何慮些些(須)之病也!
(25)、口授張三半(豐)老師之言 予知之數(三教)歸一之理,皆性命學也,皆以心為一身之主也,人之身有精氣神,才能文思安安,武借(備)動動,安安動動,安安動動,乃文乃武,大而化之者,聖神也,先覺者,得其寰中,超乎象外矣,後學者,以效先覺之所知能,蓋其知能雖人因(固)有之,然以迷故,以漸消失,非效先賢,不可(復)也。夫人之知能,天然文武。目視耳聽,天然文也,手舞足蹈,天然武也。前輩大成文武聖神,授人以體育修身之道,而不以武事修身傳也,至予得手舞足蹈之采戰,惜陰補陽,身之陽男也,身之陰女也,然皆備於一身,非如邪道之以男女後天色身為採補也。予之傳斯武事,即本此意,借假修真,以求進於了性保命之境。非徒作技擊之末也。然即施之於技擊,亦與己身之采戰之理相同。蓋己身遇對待之數,則為采戰也。是即汞鉛,於人對戰,坎離兌震,陽戰陰也,為之四正,乾坤艮巽,陰采陽也,為之四隅,此八卦也,為之八門,身足位列中土,進步之陽以戰之,退步之陰以采之,左顧之陽以采之,右盼之陰以戰之,此五門者,為之五步,共為八門五步也。夫修身入手,無論文武,及成功一也,之(三)教,之(三)乘,之(三)原,不出太極,顧後學以易理格致於身中,留於後世也可。
少林掌法拳譜
氣自丹田吐,少林拳法別一具,五指緊扣無縫隙。
四指內扣過掌心,拇指勁壓食中指。
出拳就如蛇打滾,擊拳勁發崩天地。
上陽下陰取一線,左右橫打內外擊。
更有伊楞拳獨奇,鑽打併用武壇稀。
拳打一氣連,出拳如崩山。兵戰殺氣勇,一靈之氣源,源發如洪瀑,拳出似棘箭。
內要提外要隨,起要橫落要順,拳如蛇龍折身,遇敵為似火燒身,看準著落拳起落,
收發二字指身平,千招乃妙精一技,蓋生一世身終惜。武藝要精四梢必齊,源靠弓樁架,
後腿用力蹬,疾猛靈變奇技能,頭頂日月分四平。練拳還須千斤砸,砸土砸石砸刀柄,
拳頭須把硬功練,拳劈石碎才半成,練拳不流三升血,虛度年華難成雄。
全力注掌心;按實始用力,吐氣須開音;推宜朝上起,緊逼短馬蹬;三字沾按吐,都用小天星。
楊式13式太極刀譜
七星跨虎交刀勢,騰挪閃展意氣揚,左顧右盼兩分張,白鶴亮翅五行掌風卷荷花葉里藏,玉女穿梭八方勢,三星開合自主張,二起腳來打虎勢,披身斜掛鴛鴦腳,順水推舟鞭作篙,下勢三合自由招,左右分水龍門跳,卞和攜石鳳還巢。
螳螂七字化為成,看打采移不落空。前步引進後步跟,五門六法變化生。七星步奧妙出奇,八開步快馬難追,
哪怕他人多詭計,只要我能精巧取。
武花式*步挎襠,轉環手虛實難當,
如猿奔四面八方,打來人不慌不忙。
中宮步練法罕有,學到家如彪如虎,
倘對手若不遠走,若遲疑必敗之憂。
裹合手法術精強,步跟步自然難防,
飛騰跳躍式中藏,三法連環步跟上。
扒門*式法變用,一見手馬到成功,
伏虎式軟硬相隨,變化手進退如雷。斗敵人,他不識高低;受擊打,一定錯迷。
借你力大撥千斤,難逃藝高壓人。
鐵山*裡外使用,身手步與眾不同,
不知者大膽跟進,中一手立掃威風。
里插手快如神風,進退法不得停留,
外插手式式雄固,指東打西真傳授。
收掩結果技法稀,低進高取人不知,
上下招法隨意變,由里及外不空回。
步法變化須輕快,由外及里變化靈,
轉環化手*法跟,身動手進步不停。
醉八仙拳譜
醉者,醉也,號八仙。頭頸兒,曾觸北周巔,兩肩誰敢與周旋。臀膊兒,鐵樣堅;手肘兒,如雷電。拳似抵柱,掌為風煙。膝兒起,將人掀;腳兒勾,將人損。披削爪掌,肩頭當先。身范兒,如狂如顛;步趨兒,東址西牽,好叫人難留戀。八洞仙跡,打成個錦冠顧天。
漢鍾離,酒醉仙。胡蘆兒,肩上安。讓來讓去,得他便。雖則是玉山頹樣,也須要躲影神仙。膝兒起,撇兩邊,起時最忌身手便。牽前踏步,帶飛推肩。
呂洞賓,酒醉仙。背上兒,雙飛劍。披手披腳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兩手如矢,也須要直利牽拳。反後步,要身偏,偏時要閉陰囊現。從上劈下,石壓山巔。
韓湘子,酒醉仙。竹筒兒,手內拈,重敲輕打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里裹外裹,也須要,插掌填拳。魚鼓兒,咚咚填,打時誰知掃陰現。去時躲影,來若翩遷。
曹國舅,酒醉仙。手兒里,拂塵翩。直臂橫肘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身步齊進,也須臂膊渾堅。頂肘開,頓肘填,坐時誰知身坐連。臀肘右下,左臂身旋。
何仙姑,酒醉仙。鐵爪籬,懷中見,上爪下爪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鸞顛鳳倒也須要,側進身偏。指上爪勝鐵鞭,爪時誰知血痕見。長伸短縮,通臂如猿。
藍采和,酒醉仙。兜的是,花籃艷,上勾下挽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蜻蜒點水,也須要,搬開爭先。眼兒緊,望下邊,望時只怕腿尖現。挽拳挽腳,里進填拳。
張果老,酒醉仙。拿的是,鐵栗片,拿來拿去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金絲纏洗,也須要,骨反筋偏。身窈窕,採摘堅,采時離託人前面。拿拳拿掌,後手緊拈。
鐵拐李,酒醉仙。倒戴的,金剛圈。左投右撞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黃鶯磕耳,也須要,腳管肩先。腳兒彎,好勾臁, 勾時鄭重人後面。翻身進步,身倒腳掀。
通臂拳譜
夫靠者,是以身相挨,用跌之意也。蓋謂六靠之法,誠為諸跌之始,內有推牆倒壁之勇,降龍伏虎之智。師云:拳之六母者,為諸技藝之根本也,如拳之六靠者,為諸般跌之綱領也。”
所謂六靠者,即雄靠、威靠、裹靠、舂(沖)靠、挨靠、伏靠也。
十八跌,即雄靠三跌:順子投井、右千斤墜、靠山坐子;
威靠三跌:霸王上弓、鍾馗抹額、井攔倒掛;
裹靠三跌:搜山騙馬、蘇秦背劍、雙推亮“木鬲”;
舂(沖)靠三跌:橫推八馬倒、倒拽九牛回、黃龍三轉身;
挨靠三跌:猛虎翻身、秦王倒槊碑、鷂子穿林;
伏靠三跌:餓虎撲食、抽梁換柱、仙人過橋。
拳譜雖稱六靠,然著有左右之分,勢有正側之別,簡而言之,根本之法,僅三靠也。
雄靠、威靠都是管腳(別腿)靠跌;
裹靠、舂(沖)靠皆為撞打靠跌;
挨靠、伏靠則均屬擒足靠跌。
其餘諸法,皆為應用之變化也!

詠春拳譜


詠春絕技,源於少林;招無虎鶴,法無五行;(詠春拳是源自於南少林,招式不會模仿動物,身法亦無五行)
只談線位,力與角度;同門技力,四位三度;(接上,詠春只談中線位置,用力的方法,在實體的三維打鬥當中,只分四個攻擊位置:即左上門,左下門,右上門,右下門)
以弱勝強,始是功夫;內外相消,並無絕招; (詠春是以巧力攻蠻力,最終只有技術取勝,內外門相互配合,沒有所謂的絕招)
蓄勁似蛇,發勁似貓;朝形似雞,陰陽發力; (用三種動物來說明詠春用勁的方法,絕對不是模仿動物的意思,虛實之力要配合好)
不行心意,只用精神;來留去送,甩手直衝; (不要用心神頭腦去想招式,只要精神集中,讓雙手自己出招,來的拳留住,對方之拳若收立刻伸張)
梅花五點,手腳互通;門分內外,線有生死; (攻擊掌分為上門的墊掌,上門的左右橫掌,下門的左右橫掌,正好是梅花5個點的形狀,手腳要互相配合好,打的時候分內門和外門,打的路線有生有死)

龍形拳拳譜


1.橫拳出勢 提起左足尖向左斜橫,足心離地,足小趾著力。右足扭直,足掌著地,足跟提起。兩臂起如肩平,左手收回,右手前出,隨曲就伸,引進落空。小腹放在左腿上,兩目注視前敵。右手大、食、中三指向前爪拿,就如龍下降一樣。同時頭領虛頂,含胸實腹,穹腰束胯,提肛挺項,引氣注于丹田,徐徐四達,至於五心(兩手足心和頭頂心),心平氣和,不可用拙力、怒氣、填胸助長。
2.換勢 由前勢右手收回,復向前伸出右手,同時腰中挺勁,兩肋齊舉,身向上升。兩足前後互換,如龍高起的形狀。落下時,前足先落,後足后落和前勢一樣唯左右互換,右手收回,左手探爪,小腹放在右腿上,左手大、食、中指向前爪拿,如龍形下降一樣。換勢時,頭隨身上頂,腿隨手向上,下齶微向前伸上提,成手顧足踢之勢。反覆練習次數不拘。
3.回身勢 收勢仍還原出勢,右手左足在前,則身向右後轉,仍把右手伸出顧敵,用左手打出,形成龍形之勢。巡迴練習到出勢的位置,還原收勢。收勢動作同前五行拳收勢,后均不重複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