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中

漢語詞語

黃中是漢語詞語,拼音為huáng zhōng,意為心臟,內德;中間黃色;皇帝。出自《易·坤》。

釋義


心臟;內德。古代以五色配五行五方,土居中,故為黃為中央正色。心居五臟之中,故稱黃中。
中間黃色。
皇帝。

出處


《易·坤》:“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蔡邕 《司空楊秉碑》:“非黃中純白,窮達一致,其惡能立功立事。”
《南史·沉約傳》:“汝並黃中英爽,終成奇器。”
《魏書·高允傳》:“高子 黃中內潤,文明外照,必為一代偉器。”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下》:“同柢者,其玉步同;異柢者,其玉步異。是以有黃中而無陰血,無所析也。”
晉 陸機 《桑賦》:“故其形瑰族類,體艷眾木,黃中爽理,滋榮煩縟。”
宋 韓維 《謝到水仙二本》詩:“黃中秀外干虛通,乃喜嘉名近帝聰。”原註:“此花外白中黃,莖幹虛通如蔥,本生 武當 山谷間,土人謂之天蔥。”
清 錢謙益 《蠟梅》詩之二:“莫以黃中笑梔貌,狗蠅今日遍江鄉。”
《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六·唐五郊樂章》:“黃中正位,含章居貞。”參見“黃中君”。

示例


本文用兩種濃度乙醇從大黃中提取瀉下作用的總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