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榮
汪金榮
拜師之後,汪金榮一心學習草龍、鑾駕等製作,並聽從師傅的叮囑,把草龍傳承下去。為了把草龍、鑾駕製作得更加美觀,草龍舞得更加好看,汪金榮和大家一起對傳統草龍進行改革。個人願望記者採訪汪金榮老人時,他正在祠堂里和其他村民一起,趕做著草龍。
姓名:汪金榮性別:男
籍貫:浙江開化
出生:1921年
職業:蘇庄草龍傳承人
1921年,汪金榮出生在浙江省開化縣蘇庄鎮富戶村,這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村莊。相傳唐貞觀年間,蘇庄漳溪有條千年修鍊的小白龍。一年,當地大旱,小白龍私自上天行雨,觸犯天規,被玉帝囚禁在龍岩石洞中,失去了自由。在大旱連年,百姓苦難之際,小白龍託夢於一長者,囑中秋之夜,扎一草龍送入河中,方能使它回歸東海顯靈。於是,村民將稻草紮成草龍,在中秋之夜,點滿香火插上,敲鑼打鼓送入河中。次年,果真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從此以後,村民年年舉辦中秋送神龍入海儀式,並逐漸演變成為民間祭祀龍神和慶祝豐收民間傳統文化活動。元末,朱元璋率紅巾軍在蘇庄修整,中秋之夜,看見村民舞草龍,大加讚賞,敕草龍為“神龍”,賦詩一首:“歲到中秋八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滿天星斗拱明月,拂地笙歌賽火龍。”並提議龍應有其它動物伴舞。之後,村民就製作出魚、蝦、蚌、鱉、天鵝、蝴蝶等動物及桂花樹等與龍伴舞。直到現在蘇庄中秋的“戶戶慶豐收,村村舞草龍”民間習俗仍然盛行。從小汪金榮就非常喜歡看中秋舞草龍,龍首忽左忽右,忽高忽低,龍尾隨著龍軀遊走、舞動,舞龍的威風樣子,讓他羨慕不已。於是15歲那年,便開始跟村裡大人們學扎草龍舞草龍,雖家人反對,但他還是堅持學,有時還偷偷摸摸地去學。為了學到一手製作草龍、鑾駕的工藝,汪金榮20歲時便向當時村裡製作草龍的好手徐炳華、徐生華拜師學藝。當兩個師傅答應收下他時,汪金榮開心地笑了,“終於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
汪金榮
汪金榮
拜師之後,汪金榮一心學習草龍、鑾駕等製作,並聽從師傅的叮囑,把草龍傳承下去。50年代起,汪金榮便開始主持村裡草龍製作和表演。由於當時經濟條件差,製作草龍都是義務勞動,材料缺少時,便到自己家裡去取,有時實在沒辦法了,也曾在晚上偷偷摸摸到別人地里去割芋頭桿來製作鑾駕。
為了把草龍、鑾駕製作得更加美觀,草龍舞得更加好看,汪金榮和大家一起對傳統草龍進行改革。原來草龍龍身只用稻草編製,舞龍時容易被拉斷,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汪金榮也想了不少辦法,曾在龍身內裹了一根12號鐵絲,雖牢固,但鐵絲滑、與稻草不能相粘,經過幾次的更改直到1999年改用尼龍繩后,舞草龍時才不被拉斷。
汪金榮在草龍的改良上可算是下足了功夫。1996年在得知要參加衢州金秋藝術節時,已經76歲的汪金榮帶領大家對龍身、龍頭、鑾駕進行了改進。把原來用竹篾做成團箕的又重又不美觀的鑾駕,改用由篾匠程樟喜用竹篾專門製作的大小適合且造型逼真美觀的鑾駕;在龍身中間粗大處用稻草辮外圍再編製數根小草辮,然後用篾片繞著中間大稻草辮撐起,不但使龍身變得粗壯、雄威、美觀,而且顯示出了龍的鱗片,配上新製作的龍頭,既保持了傳統的美,又顯示出時代氣息,還增加了幾分龍的威嚴與美感。之後的汪金榮還和大家一起為鑾駕隊創造出“飛鳥投林”、“仙鶴祝壽”、“水族揚波”、“蝴蝶穿花”、“竹枝挂彩”等鑾駕舞姿,增添了蘇庄草龍的特色。
蘇庄草龍在汪金榮等人的不斷改進下,不僅走出了蘇庄,走出了開化,而且走進了衢州,和省城杭州;不僅成為省首批非遺項目,而且已經在申報國家非遺項目。1996年、2001年、2004年,蘇庄草龍參加“衢州市金秋藝術節”、“衢州市古城文化旅遊節”、“衢州市孔子文化節”表演均獲金獎,2006年參加“衢州市龍起三衢元宵節”表演獲一等獎,2000年參加“2000浙江省廣場文化節”表演獲優秀節目表演獎。2007年汪金榮還被授予第一批省非遺項目蘇庄草龍傳承人。
記者採訪汪金榮老人時,他正在祠堂里和其他村民一起,趕做著草龍。雖然年事已高,但身體卻很硬朗,精神矍鑠,扎草龍時那嫻熟的動作,讓你很難相信他已89歲高齡。他告訴記者,這幾天,早上7點就來到祠堂趕做草龍,已經做了三天。雖然有一點累,但是心裡還是很開心,只要身體好他都會來做草龍的。現在汪金榮老人還要指導培訓年青演員,帶徒傳藝,並手把手教年青人插香枝。他插的香動物、文字,非常清晰,已帶出了5名徒弟,最近又有6名徒弟跟他學習。他說:“希望蘇庄草龍代代相傳,永不熄滅。”
汪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