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埠村
栗埠村
花園鄉栗埠村由原汪嶺村、栗埠村有並而成。全村共15個村民組,354戶,總人口1164人,國土面積24.6平方公里(其中山場面積 畝、耕地面積864畝),森林覆蓋率達85%。支部現有黨員29名,村兩委班子由4人組成,機構健全。
該村盛產茶葉、毛竹、木炭、野生中藥材。村村通水泥路面全村各組貫通,通訊全村境內無盲區、三項電壓到各村民組、基礎設施完善、人傑地靈、社會穩定、政通人和
目錄
明清時期湖南、湖北等上游省份商賈從官港鎮的秧田畈經栗埠口、挑墅嶺至江西浮梁縣的一條青石板古徽道是東至縣到江西景德鎮和本省徽州,乃至浙江、福建兩省的官道。栗埠口同時又是本地通往栗山的門戶,故名栗埠口。1949年設栗園鄉,鄉政府駐地栗埠口,因栗埠、花園而得名,轄栗埠、花園、檀坡、秧田等四個村。1953年划鄉並鎮,設栗黃鄉,下轄栗埠、花園、黃柏、秧田、小梅鋪等地。後由於交通幹線的變遷,鄉政府遷至花園裡。成立花園鄉人民公社后,栗埠口作為一個生產大隊延續至改革開放初期,后體制改革,設置栗埠村民委員會,轄栗埠、更新、向陽、井邊、胡山、躍進、亭下七個村民小組。2008年由原栗埠、汪嶺兩村合併。仍稱栗埠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地栗埠口。
東至縣農業資源豐富,釀酒業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建國前多是私人小糟坊,較出名的是上鄉的谷酒和栗埠口的糯米酒。古時,栗埠口水陸交通便利,所謂“埠”,就是碼頭。徽州的茶葉、毛皮、藥材等山貨用獨輪車運到栗埠,上船經堯渡河入長江上可達九江、武漢、重慶,下可達安慶、蕪湖、上海。城市的皮匹、百貨等商品以及沿江的糧食經水運到栗埠,然後轉運到徽州。數百年間,栗埠口可以說是商賈雲集,鎮上的旅館、飯店很多。商人們無餐不飲酒,所以栗埠口的釀酒業很發達,周邊有幾十家釀酒小作坊釀出的酒,清香撲鼻,醇和醉人,皖贛邊境民間流傳一句歌謠:“天下酒、栗埠口;脫了褲子走,不丟栗埠酒”。稱讚栗埠口的酒好。那時栗埠酒遠銷景德鎮、上饒、波陽、徽州、安慶、蕪湖、九江、黃石等城市。栗埠口人用糯米作原料,以“曹店義井”的水開糟坊釀酒,一直延續到抗日戰爭被鬼子掃蕩,村莊被毀,才逐漸停止了糟坊釀酒,釀酒歷史有一千多年。
17張
栗埠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