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港鎮
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轄鎮
官港鎮,安徽省東至縣轄鎮,位於東至縣中南部,是安徽、江西兩省通衢的交通樞紐,南接景德鎮,北臨安慶,西毗九江,東連九華山、黃山。官港鎮轄16個行政村、179個村民組。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24363公頃,常住人口23726人。
官港鎮境內資源豐富,尤以茶葉、香菇、木耳、靈芝、柑橘、竹筍為盛,素有“茶都菇城”、“徽贛山貨小鎮”之美譽,是皖南贛北山貨的主要集散地、全國食用菌交易中心。境內有雲霧坑周馥墓、許世英故居、明王禪寺、唐山寺、水波嶺等名勝古迹。
2019年,官港鎮全鎮實現財政收入968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億元。
解放初期為高坦鄉;
1956年改建官港鄉;
1958年成立官港人民公社;1969年更名為躍進公社;
1972年撤銷躍進公社,石城劃出,復稱官港公社;
1982年體制改革時恢復官港鄉;
1992年安徽省撤區並鄉時與石城合併成立官港鎮;
1995年石城劃出仍稱官港鎮。
2007年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時石城鄉(石城鄉以取駐地白石口的“石”字和附近城東胡家的“城”字得名。
1952年始建石城鄉,1958年與官港合併成立官港人民公社,1969年更名為躍進公社,1972年撤銷躍進公社與官港分開重建石城公社,1982年體制改革時恢復石城鄉,1992年安徽省撤區並鄉時併入官港鎮,1995年從官港析出復設石城鄉)併入。
官港鎮
截至到2019年,官港鎮下轄1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官港村。
官港 | 黃柏 | 陳鎮 | 秧畈 | 許村 |
洪畈 | 政元 | 北城 | 夏聯 | 新溪 |
橫嶺 | 楊村 | 古橋 | 長溪 | 烏竹 |
民主 |
官港鎮中心位置位於東經116°56′,北緯30°54′;位於東至縣城南23千米處。北靠香隅、堯渡、花園裡,東鄰江西省浮梁縣西湖,南依木塔、泥溪,西與江西彭澤縣浩山交界。總面積24363公頃。
官港鎮境內木坑河、兆吉河、洪畈河、九龍河為堯渡河水系;石城河、港南河屬龍泉河水系。境內屬龍泉河、堯渡河分水系,兩水系在官港村分水。
官港鎮境內分丘陵和山區,原石城鄉以山區為主,其他村以丘陵為主,地勢略為東西較高、南北及中部較低,最高點地處民主村、新溪村境內的王尖山。
官港鎮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夏長,春秋短,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光、熱、水同季。2011年平均氣溫17℃,年降雨量2000毫米,日照時數1670小時,平均無霜期270天。
官港鎮
截至2017年,官港鎮常住人口23726人。
2019年,官港鎮實現財政收入968萬元,完成年度目標任務900萬元的10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億元,完成年初目標任務1.5億的150%。
官港鎮耕地面積1.983萬畝,人均0.67畝,以種植水稻、棉花、油菜為主。林地291600畝,主產木材、茶葉、毛竹,人均9.8畝。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
2019年,官港鎮水稻直播面積累計達12000畝,覆蓋率達60%左右,共計推廣高產優質多抗雜交稻種15000餘斤,袋栽黑木耳達100萬棒,瓜蔞和黃菊葵種植面積達300畝,靈芝種植規模達50萬棒。由傳統農業“稻、油、棉”占絕對主導的種植模式,轉換到以瓜果蔬菜、靈芝、木耳、瓜蔞、中藥材等為主的新型多種經濟作物並存的農業產業結構。新建養殖場2戶,改建養殖場1戶,新發展養殖大戶2戶。已出欄生豬3100多頭,家禽60000餘只,肉羊1000匹。完成人工造林2319.9畝,四旁植樹2.8萬株,義務植樹4.9萬株。封山育林3400畝,退化林修復2000畝;森林撫育8000畝。
官港鎮以木竹加工、糧食加工、服裝加工為主,2011年,擁有大小工業企業235家,職工3125人。擁有全國馳名商標1個,省優產品2個。
2019年,官港鎮確定了打造山貨小鎮的發展規劃,年內山貨小鎮完成了振興綜合體內的明王大道、周馥大道的設計招標工作,修繕恢復古民居,打造木耳谷、靈芝谷等種植網紅點。民主、夏聯兩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入選了中央財政、省財政扶持項目庫。
官港鎮
2019年,官港鎮低保保障人數1091人,605戶。五保分散供養76人,集中供養109人,孤兒7人。申報了71戶符合條件的醫療救助對象,發放資金10.6萬元,臨時救助89戶,發放資金17.8萬元。官港鎮貧困殘疾人生活補貼398人,全年救助資金26.8萬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297人,全年救助資金21.5萬元;低收入居家養老服務補貼救助41人,發放資金5.2萬元;散居失能失智困難老年人護理補貼29人,發放資金1.4萬元,敬老院失能失智人員18人,發放資金4.6萬元。共發放定恤定補資金64萬元。申報“一戶多殘”補貼對象53人,共計救助資金3.2萬元。殘疾人精神補貼共救助59人,發放資金5.9萬元。
截至2011年末,官港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401人;小學16所,在校學生1634人,專任教師10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初中在校學生683人,專任教師6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43.3萬元。
截至2011年末。官港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9個,門診部(所)1個;有床位35張,每萬人擁有病床12張;固定資產總值8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75名,其中執業醫師35人,執業助理醫師23人,註冊護士17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4871人次。16個村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100%。
官港鎮
206國道縱穿東部並向官港鎮境內東南部曲折穿過,222省道從官港相接206國道縱穿境內南部。
2011年末有官港鎮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6處,各類圖書室17個,藏書10餘萬冊,2002年4月官港鎮文化站被省文化廳批准為“安徽省杜鵑花工程點”,2003年11月省委宣傳部命名為“安徽省雙百工程示範點”,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
官港茶葉源遠流長。白居易筆下的“商人重利輕離別,浮梁買茶去”,指的就是當時隸屬於浮梁地區的官港;元代,官港的仙芝、嫩蕊名列《文獻通考》十大名茶;清代,官港出產的“珠蘭茶”名揚西歐,曾受到馬克思的高度評價
官港轄區內有雨花台陳仲亭烈士誕生地官港村,國民政府駐日大使、段祺瑞政府內閣總理許世英家鄉許村村。新溪“六獸燈”聞名遐邇,自民國流傳,作為“東至花燈”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已被國務院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境內有雲霧坑周馥墓、明王禪寺、唐山寺、水波嶺等名勝古迹,是縣內外知名的觀光旅遊勝地和休閑去處。周馥墓在官港鎮大橋村雲霧坑山坡上。山下原有神道,今廢,兩側存水泥塑翁仲5個;穿過神道有青石砌台階,拾級而上,墳前有拜台,基框以青石水泥砌成,冢高1.1米,面積59平方米,冢前後各嵌石碑一塊,碑文均楷體陰刻;后橫書“周氏祖墓”。
官港鎮旅遊景點 | ||
---|---|---|
. | 簡介 | 圖片 |
許 世英故居 | 許世英是官港鎮許村人,19歲中秀才,1897年選送京師參加廷考得一等,以七品京官分發刑部任事,從此躋身官場,歷經晚清、北洋、民國三個時期。先後在袁世凱、黎元洪、段祺瑞軍閥政府中任大理院院長、民政總長、福建和安徽省省長、國務總理,1927年至1951年,任蔣介石國民政府賑務委員會委員長、駐日大使、政務委員兼蒙藏委員會委員長、總統府資政。2004年許世英故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從206國道通往許世英故居的水泥路面已全部修通,許世英故居正在搶修保護之中。 | 許世英故居 |
四 角 尖 | 四峰並列,氣勢磅礴,景色絢麗,引人入勝。這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早在元末群雄逐鹿期間,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以此為根據地,招兵買馬建立驛站,祭天地問計蒼穹,后大獲全勝。朱元璋登基后在此建寺廟一座,賜名“明王禪寺”,以報山神天公之助。主要景點有四角尖、仙姑排、亭子腰、仙水池、飛來龍等十餘處。山上茂林修竹,泉水潺潺。登高遠眺,長江宛如玉帶橫陳,江南風光盡收眼底。目前,4000米盤山公路已全部修通,遊人可驅車直達山頂。 | 四角尖 |
水坡嶺 | 古木參天,候鳥成群。景區內有一處尼姑庵,至今已有1500年歷史。庵前有兩尊巨大香爐矗立峭壁之上,佛煙裊裊。庵後有一座人造天池西壠水庫,碧波粼粼。遊人至此,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留戀而忘返。 | 水坡嶺 |
雲 霧 坑 | 有一矮小山包名曰“金錢吊葫蘆”,登此四望,萬山盡在腳下。每至旭日東升或夕陽西下之時,方圓數里縷縷霞光金光四射,景色美妙而又神奇。清兩廣總督陸軍尚書周馥生前請地理先生遍察群山數年方覓得此風水保地,1921年於天津辭世歸葬於此。周馥墓園原有牌坊、亭閣和神道等,頗為壯觀,今廢。現存石雕文臣武將、石獅、青石台價、拜台、陵墓和墓碑等,陵墓佔地約60平方米。每至清明時節,前來拜謁者絡繹不絕。 | 雲霧坑 |
周馥墓 | 在東至縣縣城東南34公里處的石城鄉雲霧坑,山下原建有神道,今廢。兩側存水泥塑翁神5個,穿過神道有青石砌成台階,拾級而上,墳前有拜台,墓框以青石水泥砌成,總面積59平方米,墓碑文“清授光祿大夫陸軍部尚書兩江總督顯考鄉賢公墓”、“戌春月乙山辛向兼卯酉清授光祿大夫建威將軍陸軍部尚書兩江總督顯考謚鄉賢公神諱馥字玉山府君之墓大士名雲霧坑小土名灰炭沖皮字塢,男周學淵、學熙、學輝敬立”。 | 周馥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