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茗圖
明代唐寅水墨畫
《事茗圖》是明代唐寅創作的紙本水墨設色山水人物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事茗圖》描繪了文人雅士夏日品茶的生活景象。近景巨石側立,墨色濃黑,皴染圓潤,凹凸清晰可辨。遠處峰巒屏列,瀑布飛泉,屋舍置於四山環抱的幽谷之中,清凈宜人。畫面用筆工細精緻,線條秀潤流暢,墨色渲染精細柔和。
《事茗圖》表現了文人雅士的閑情逸趣,是作者成熟期具有獨創風格的代表作。
事茗圖
此圖引首有文徵明題“事茗”二字,款署“徵明”。鈐“文徵明印”。
本幅中作者自題:“日長何所事,茗碗自賞持。料得南窗下,清風滿鬢絲。吳趨唐寅。”鈐“唐居士”。
本幅中另有清乾隆御筆題記:“記得惠山精舍里,竹罏論茗綠杯持。解元文筆閑相仿,消渴何勞玉虎絲。甲戌閏四月雨余,幾暇偶展此卷,因摹其意,即用卷中原韻題之,並書於此。御筆。”鈐印“古香”白文方、“太缶”朱文方。尾紙陸粲款署:“嘉靖乙未孟秋之吉,平原陸粲著。”鈐印“陸氏浚明”白文方、“貞山”朱文方。鑒藏印鈐:耿昭忠“丹誠”、“千山耿信公書畫之章”、“信公珍賞”、“信公鑒定珍藏”、“琴書堂”、“都尉耿信公書畫之章”;耿嘉祚“耿會侯鑒定書畫之章”、“耿嘉祚印”、“耿湛恩章”、“湛恩記”、“漱六主人印”;索額圖“也園索氏收藏書畫”、“長白索氏珍藏圖書印”、“九如清玩”、“樂庵”、“樂聖且銜杯”、“御賜忠孝堂長白山索氏珍藏”等諸家印記多方,另有清內府鑒藏諸印。
《事茗圖》是唐伯虎為友人陳事茗,描寫陳事茗庭院書齋生活小景的繪畫作品。該畫畫完后,唐伯虎還自題五言詩一首。詩日:“日長何所事,茗碗自賞持,料得南窗下,清風滿鬢絲。吳趨唐寅。”將友人名號“事茗”二字嵌入題詩中,字體為行書,瀟灑優美,故名《事茗圖》。
《事茗圖》局部
《事茗圖》的左邊山石多用圓筆多曲,不見其際,這是吸收了郭熙捲雲的畫法,石紋捲曲如雲,在石塊當中施濃黑墨色。畫的右邊是巨石,雜樹濃密。畫的中間是茅屋庭院,雙松立於屋前溪側,一高士扶杖攜童正在過橋,草堂中的高士正坐著靜候,左側是一婦人正生火料理,煮茗烹茶。遠山處於蒙蒙煙霧之中,表現出幽人雅士品茗雅集的清幽之境。此圖的畫法除左側的山石吸收了郭熙的皴法,松枝的屈兀如蟹爪,松針的四射狀承自李成、郭熙風格外,其用筆的秀潤纖細又得力於趙孟頫,可見這是一幅接受了宋代風格而又變柔和的作品。
《事茗圖》有清內府《石渠寶笈·初編》卷十五著錄。
《事茗圖》曾入清內府收藏。 1924年,清朝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皇宮時偷偷攜帶了《事茗圖》在內的1200餘幅名貴書畫。後來溥儀被日本特務帶到了長春,成為日本帝國主義庇護下的“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包括《事茗圖》在內的1200餘件國寶文物也被放在“偽皇宮”內的小白樓里。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抗戰勝利,一時間長春的偽皇宮內一片大亂,沒了主心骨的溥儀在隨從的簇擁下,倉惶地逃出偽皇宮,扔下了那1200多件的稀世國寶。《事茗圖》被一個“偽兵”金香蕙在混亂中搶走。后金香蕙將其變賣,得知《事茗圖》出售,張伯駒出於愛國之心將其買下。1956年,張伯駒將《事茗圖》和自己其他珍藏的一批書畫,無償捐贈給北京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