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穩
俞穩
俞穩,號恕庵(孺暗),珠嶴鎮婁坑村人,少年時在仙照山誥山書院讀書,后登明代弘治三年(1490)進士,曾任湖廣衡州知府。俞穩在衡三年,勵精圖治,為官清正廉潔,頗受稱道,鄉人稱其為太守公。後來宦官專權,俞穩意志消沉,棄官回到婁坑,借詩酒消愁,在誥山書院傳道講學,培育子弟。
婁坑俞氏家廟裡,有一方石碑,從明弘治辛亥年(1491年)落成以來,一直佇守至今。期間歷經戰火與風雨的洗禮。到而今,石碑的面貌早已蒼然,上面的字跡大多已迷漫不清,村裡的後生大都也已不清它的底細來歷。現在,就讓我們拭去歷史的塵埃,細加叩文究義,重探石碑背後的顯赫身世。
石碑碑高2.2米,寬0.7米,厚0.13米,石質似為本縣蛇蟠石。按碑文落款所載,此碑置於明弘治辛亥年(1491年)中秋,至今已有520年了,是本縣現存年代最久的古石碑。石碑正面的《嶁陽俞氏祠堂記》碑文為時任右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講學士的李東陽所寫,由當時的書法名家、四川等處提刑按察、黃岩進士高瑛以楷體書寫。石碑背面則刻有俞仲玉對田產分割處置的遺囑。據《明史》記載,李東陽(1447—1516)是明代政治家、著名文學家、詩人、書法家,為明代茶陵詩派首領人物。其祖籍湖南茶陵,幼年時就被稱為神童。天順八年(1464年)18歲即得中進士及第,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后累任禮部尚書、太子少保、文淵閣大學士、內閣首輔(宰相)等職。在朝執政達50年之久,在明孝宗與武宗兩代皇帝期間18年擔任輔宰之職。李東陽文章典雅流麗,當時朝廷大作多出其手,其所寫詩作流傳甚廣。
《嶁陽俞氏祠堂記》一文,以其高古典雅,被光緒版《寧海縣誌》以《寧海俞氏祠堂記》為題收輯在藝文編內,該文有550餘字。但在勒石銘文時,或因碑面所限,文章作了刪減。其中,“鄉貢士穩上京師請予記刻石於堂”一句,說明了李東陽起寫此篇碑文的緣由。俞穩於明代弘治庚戍年(1490年)得中進士。比較碑文記載,應是俞穩未中進士,尚為貢生期間請李東陽寫成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