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肢動脈栓塞

急性下肢動脈栓塞

急性下肢動脈血栓是指栓子自心臟或近側動脈壁脫落或自外界進入動脈,被血流推向遠側,阻塞動脈血流而導致肢體缺血以至壞死的一種病理過程,因發病急驟而得名。

病因


1.心源性
最常病因是心源性,過去,以風濕性心臟病為主。在風濕性心臟病中,尤其是二尖瓣狹窄時,心房內血流滯緩加上內膜的風溫病變,血液中纖維易附著心房壁形成血栓;近年來,心臟源的性質和相應的發病率有變化,風濕性心臟病不像以前占絕對優勢,相反動脈硬化和心肌梗塞起了更重要作用,冠狀動脈心臟病,特別當心肌梗塞,左心室擴大,收縮乏力,血液不能排空時,更易發生血栓形成。
2.血管源性
動脈瘤、動脈硬化時動脈硬化粥樣物質形成的栓塞,近來有所增加。大的栓塞可來源於大的動脈粥樣物質、血栓和膽因醇結晶的混合物,脫落到動脈循環。小的栓塞由於膽因醇結晶的釋放或由於潰瘍性動脈硬化斑點脫落引起。
3.醫源性
心臟人工瓣膜置換和人工血管移植、動脈造影、血液透析動靜脈瘺、動脈內留置導管,動脈疾病的腔內治療,都可能引起動脈栓塞。

癥狀


疼痛往往是急性下肢動脈栓塞最早出現的癥狀,以扣漸向遠處伸延。約20%病人最先出現癥狀是麻木,而疼痛並不明顯。
此外,急性下肢動脈栓塞的癥狀還有皮色和皮溫改變肢體的血液循環障礙。皮層乳頭下靜脈叢血液首先排空,皮膚呈臘樣蒼白。若血管內尚積聚少量血液,在蒼白皮膚間可出現散在小島狀紫斑。淺表靜脈蔞癟,毛細血管充盈緩慢,腓腸肌呈生麵糰樣。缺血進一步發展,肌肉可僵直,患肢皮溫下降,以肢體的遠段部分最明顯。皮溫改變實際上真正栓塞平面要低一個關節。腹主動脈末端栓塞者,皮溫改變約在雙側大腿和臀部,髂總動脈約大腿下部,股總動脈約在大腿中部,動脈約在小腿下部。

臨床表現


1、疼痛。突然發生劇烈的患肢疼痛,為最早出現的癥狀。部分病人僅感酸痛或呈鈍痛,少數病人疼痛並不明顯,而是感覺喪失與麻木。肢體遠端疼痛是最為劇烈,活動時產痛加重,因而使活動受限。
2、感覺異常運動障礙。栓塞部位遠端由於周圍神經的缺血而引起感覺及運動的障礙。出現感覺的喪失或感覺異常,自覺患肢麻木,有針刺樣感;栓塞近端有感覺過敏區或感覺減退區,感覺異常為襪套式;下肢動動麻痹,活動無力,可出現足下垂。
3、皮色蒼白。動脈栓塞后,由於組織缺血,皮膚乳頭層下靜脈叢血液排空,皮膚呈蠟樣蒼白。若皮下淺血管仍有少量血液存留,亦可出現青紫色斑塊及條紋,病久發生壞死呈紫黑色,以手足遠端明顯。
4、皮溫降低。皮膚溫度明顯降低,觸之冰涼,受累肢體皮溫降低比栓塞部位低一個關節面,越遠降低越明顯,而且界限清楚。
5、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栓塞動脈處常有壓痛,其遠端脈搏減弱或消失。栓塞肢體嚴重缺血4-6個小時,即可發生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