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行
李時行
李時行,(1514—1569),字少偕,因官至南京兵部車駕司主事,故又稱為李駕部。廣東番禺縣(今廣州市番禺區)人。
生於明正德九年(1514年)。少時讀書於羅浮山青霞谷,自號青霞子。自小就很有天資,年青時參加科考,補縣諸生。督學田汝成是文名擅海內的學者,曾以“擬戾太子辨江充奸”為題面試李時行,對李時行的應答稱奇,斷言此人必奪天下文魁。嘉靖十九年(1540年),李時行中舉,第二年中進士。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任浙江嘉興知縣.年僅28歲。嘉興是大邑,名門巨族麇集,常干擾政事,桀驁難治。李時行秉公辦理,對違法者毫不留情,悉數收治。邑有宦家子弟任性殺人,李時行核實其案,依法處治,郡民大快人心。對因爭奪家產的糾紛,合理判決,令人口服心服。因此,李時行被行部巡察的御史薦於朝廷,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升為南京兵部車駕司主事。那時明室人事紛爭,政治腐敗,李時行到任之後,即為同僚所忌,受流言蜚語中傷,無法自明,只能拂袖而起,不做官了。
從此,他漫遊四方,結交方外之士。游杭州西湖,探紹興禹陵,登天目,臨虎丘山,東歷泰山,西上匡廬,對景賦詩,抒胸中之幽藏,散孤憤之激氣,其中不乏憂國懷鄉之辭。《登吳興城樓》詩中有句,很能表達出此種心情:“懷古意方愜,感時心獨摧。烽火西北警,輸餉東南催。悲笳生隱憂,徒自罄深杯。鄉關望不極,離思杳難栽。”倦遊之後,李時行回到廣東,在廣州西郊築浮邱草堂,西城建“小雲林”別墅,匾為“青霞洞天”,作為讀書會友之所。購書法名畫收藏,得暇則展圖長吟以自娛。時增城湛若水、香山黃佐倡學東南,李時行先後從游講學,又與歐大任、梁有譽、黎民表、吳旦等人重結南園詩社,並稱“南園后五子”,對振興嶺南詩風作出貢獻。
李時行閉門讀書,看起來似與世隔絕,其實他的心中不忘關心時事。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柘林守兵叛變,內地震恐,廣州城門連白天都要關閉。李時行與友人霍鍾錫抵掌浩嘆,主動向當局提議願率兵出擊,沒有獲准。次年,李時行次子李奇萼得薦太學生,李時行與之一起乘船北上,又一次漫遊各地。不僅重遊吳越之地,更歷燕趙齊梁,謁孔林,登太白樓,所過名山大川都要駐足觀賞,流連累日,登臨吟眺。河山秀色賦予李時行的詩沸騰的血氣、剛健的骨力。文徵明評說:“文章法漢魏,古詩法顏謝,歌行法李杜,絕律則又取裁於沈宋王孟諸大家,咸超詣入品,信得江山之助矣。
隆慶三年(1569年),李時行病死於廣州住所,終年55歲。
李時行著作原有《駕部集》、《青霞漫稿》、《雲巢子》、《天求子》、《癯愈子》諸書行世,但今多已失佚。今傳《駕部集》、《青霞漫稿》,是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由李時行族孫重新集輯傳刻,僅存詩三百餘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