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方正學
天方正學
中國伊斯蘭教譯著。清代咸豐二年(1852)藍煦在武昌由阿拉伯文譯成漢文。譯者在例言中稱:“回、儒經書,文字雖殊而道無不共,語言雖異而義無不同。是以不揣固陋,於天方經語,略以漢字譯之,並註釋其義焉。證集儒書所云,俾得互相理會,知回、儒兩教,道本同原,初無二理,何必拘泥語言文字之末,而疑其有同有不同耶?”
全書共分7卷。卷1為天方道統圖、真一隱顯圖、清濁顯然圖、靈光降升圖、罕格運元圖等10幅圖說。卷2為對天方字母的研究探討,包括字母分音、字母子音、字母讀音、字母互合、字母釋義。卷3為真經1章、經傳28章。卷4為性命發明18章。卷5為真一發微24章。卷6為真詮要旨38篇。卷7為大聖、至聖、真人(神話和歷史人物)的各種墓誌52道。該書運用《周易》、《中庸》、陰陽五行說及宋明理學的觀念闡述伊斯蘭教的真主獨一、道統、性命之學,證明伊斯蘭教是窮理盡性,以明正道的真正學問。書中還以中國和《古蘭經》中的24位人物來命名夏曆24節氣的執事天仙,並附有將阿拉伯字母人形化的圖式。該書從浩繁的經典中“譯其緊要,人所不可不知者,撰著簡易,便於誦讀,並會通儒書,詳明註釋”,以“經文為綱,注文為目”,層次十分清晰。該書對中國伊斯蘭教門宦教派有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