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夏書
古代中國書文獻
《虞夏書》是古代中國書文獻中最古的一部分,為天下第一難懂之書。原本為《虞書》與《夏書》,后大多亡佚,殘存部分合編入《尚書》為《虞夏書》。
目錄
從漢代起至今,學者們對這部文獻反覆研究,始終未能充分讀解,著名學者有漢代馬融、鄭玄,唐代孔穎達,清代段玉裁、王引之、孫星衍,近代王國維、當代於省吾、陳夢家、劉起釪等。如王國維先生判斷說,最多能讀懂三分之一。20世紀末朱小豐判斷此文獻為古雅語文獻,古雅語戰國時期已失傳,不了解遠古語言文字的變化,以及歷代史官們用當時的文字去書寫(譯寫)遠古《書》文獻所形成的誤讀誤寫,是從戰國以來至今人們無法正確讀解此文獻的根本原因。朱小豐給研究生授課時專門分析了為什麼孟子讀不懂《虞夏書》的原因。以此為起點,《虞夏書》被重新讀解為現存人類最早的中央政府文件,原文為當時中央政府的史官記述,記載了堯(約距今4,200年左右)、舜、禹(距今4,100年前)、夏四個時期中國中央政府的所作所為,文獻分為典、冊、貢三類。典是對中央政府的領袖即“帝”的言行、結果、以及對新的帝與中央政府的執政的選擇及位過程的記錄,冊是帝以下的其他中央政府官員的言行結果記錄(從夏代起就不再有典),貢是按中央政府的行政區域劃分受取貢賦的情況和規則。
虞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