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克萊斯勒的結果 展開

克萊斯勒

奧地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徠弗里茨·克萊斯勒,美籍奧地利小提琴家、作曲家。1875年2月2日生於維也納。童年時代便顯示出音樂天才,早期受到良好的音樂教育,曾在維也納音樂院、巴黎音樂學院學習。1896年真正開始音樂生涯,逐漸揚名於維也納、柏林。1901年在倫敦作初次演出,1904年倫敦愛樂協會授於貝多芬金質獎。后參加過一次大戰。1938年入法國籍,1943年又加入了美國籍。20世紀初多次在世界各地作旅行演奏。1962年1月29日逝世於紐約。

人物生平


弗里茲·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1875年2月2日生於維也納,1962年1月29日死於紐約,是著名的小提琴家及作曲家。
克萊斯勒四歲時就在父親的教導下開始學小提琴,他的父親是位醫生,同時也是狂熱的業餘小提琴家。後來在奧伯(Jacques Auber)的指導下,當他七歲時便獲得維也納音樂院(Vienna Conservatory)的允許入學—該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學生。
他在那裡跟隨黑姆斯伯格(Joseph Hellmesberger jr.)學習小提琴,並與布魯克納(Bruckner)學習樂理共三年的時間。九歲舉行第一場演出,並空前非凡地在十歲獲得第一名成績。
之後他前往巴黎音樂院(Paris Conservatoire)向Wieniawski的老師馬薩(J.L.Massart)繼續學習小提琴。1887年他與四位都較他年長十歲左右的小提琴學生同獲首獎畢業,當時他年僅12歲,至此之後他在琴藝上就不曾接受其他老師的指導。
徠接下來的數年間,克萊斯勒在音樂事業上的發展並不順利,其間甚至有朝醫學及美術方面發展的舉動,但在無法忘情小提琴的情況下,再度重返樂壇。
1901年他第二度赴美演奏,此次則大獲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克萊斯勒返回奧地利從軍擔任軍官職務。1914年因傷退伍並前往美國,但因反德情緒高昂,他只好暫且停止在舞台上的演出活動。
1941年他在紐約街頭漫步時遭車撞傷而不省人事,音樂界一度認為他沒有希望重返舞台。然而一年後他就重登樂壇,演奏門德爾松(F.Mendelssohn)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並且技不減當年。
克萊斯勒在作曲方面以小提琴作品為主。年輕時唯恐因自己名氣不夠大,使人不願接受他的作品,因此他曾模仿舊時期音樂家的風格創作許多樂曲,並將樂曲冠上那些知名音樂家的名字,使得這些作品得以迅速地廣為流傳。
另外他也改編其他形式的樂曲而為小提琴曲,並為貝多芬布拉姆斯等人的小提琴協奏曲寫裝飾奏(Cadenza),為後世留下豐富的音樂資源。
拉赫瑪尼諾夫交情很深。曾互相立約,在兩人都在世時彼此都絕不會去給廣播電台演奏。
克萊斯勒也曾給海菲茨做過一次鋼琴伴奏。當時,海菲茨還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而在演出時卻沒有鋼琴伴奏。於是,克萊斯勒就從觀眾席走到舞台上,說,“我來給你伴奏吧”。這件事讓海菲茨印象深刻。
二戰結束后,克萊斯勒曾在酒吧與喬治·巴頓暢談。事後巴頓對克萊斯勒的軍事素養大為稱讚。

代表作品


美麗的羅絲瑪琳
《美麗的羅絲瑪琳》是克萊斯勒青年時代創作的三首維也納風格的圓舞曲之一。羅絲瑪琳是克萊斯勒認識的一位年輕姑娘。這首小曲以輕快的筆法,生動而細緻地描繪了她那美麗動人的神態和婀娜的舞姿。樂曲用三段體寫成,G大調,3/4拍,一開始,就呈現出羅絲瑪琳純潔、美麗的主題:
在A段三十二小節里,這個主題反覆出現了四次,給人以極為深刻的印象。由於這一段是用小提琴的連跳弓演奏,十分輕巧。把羅絲瑪琳活潑的性格、動人的神態,刻畫得栩栩如生。
接下去,是樂曲的B段。它的旋律十分優美動人,圓舞曲節奏鮮明,動的幅度比較大。它把羅絲瑪琳溫柔、善舞、嫵媚多姿的一碉又作了描繪。人們從這段音樂里可以體會到:羅絲瑪琳姑娘正拖著長裙在旋轉、歡舞。在這個旋律里還用了許多裝飾音,呈強了活潑的特性。十六小節以後,由於在6、3等音上用了高時變音記號,使樂曲產生了離調傾向。八小節以後,乾脆轉到降B大調上去了。但是,再經過八小節,樂曲經過漸慢之後,又轉回到G大調上,再現B段前十六小節的旋律。所以,這一段色彩是非常絢麗的。
最後,是A段的再現。情緒顯得更約會快、熱烈。結束時的最後一個音,採用撥奏和弦,顯得乾淨、利落。
幾十年來,《美麗的羅斯瑪琳》這支小曲已成為提琴家的最喜愛演奏的曲目之一。它還被改編成各種不同形式的器樂獨奏曲和合奏曲,經常出現在音樂會上。在國外出版的一些名曲唱片或錄音帶里,很多都搜集有這支曲子的錄音。
愛之喜悅
這首小提琴曲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名曲。全曲為三段式,充滿喜悅歡樂浪漫的情調,極富沙龍風味。中段十分溫厚親切。本曲在運用三度雙音上獨具一格,把小提琴的華麗、靈秀表現得韻味深長。
愛之憂傷
《愛之喜悅》的姊妹篇。在動漫《四月是你的謊言》中出場,並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