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勤明

蘇勤明

蘇勤明,男,名其讀,又名金讀,德化縣潯中鄉寶美村人。德化瓷廠瓷雕藝人,全國第一次工藝美術藝人代表會代表。

基本介紹


蘇勤明,(1910一1969)名其讀,又名金讀,德化縣潯中鄉寶美村人。德化瓷廠瓷雕藝人,全國第一次工藝美術藝人代表會代表。
勤明原出生於德化水口鄉山,坪村,因生父家貧,三歲時被賣與瓷雕名師、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獲得者蘇學金為嗣子。十歲時養父亡故,被托養於許友義家,十四歲完成了高小學業,從義學藝。明聰慧好學,深得真傳;藝成,遵義命返蘇家重振藝業。其作品兼蘇、許之長,成為一代新秀,產品行銷國內外,藝譽推友義后之首。1936年10月,其作品“關雲長”大瓷雕參加在福州舉行的福建省古今陶瓷珍品展覽品評會獲得優等獎。
1953年4月,德化瓷廠計劃恢復瓷雕生產招聘社會藝人時,明首批應聘入廠,從事產品試製和傳藝,后成立雕塑組時任組長。1955年2月,其作品入選參加在德國萊比錫舉行的國際技術展覽會展出。1956年,德化瓷廠雕塑組擴大(下分設六小組);明任其大組組長,既負責組織生產又負責創新設計和授徒。
明自幼深受蘇、許兩藝家環境陶蒸,嗜藝如命,善於深究,至老不懈。1956年後與該廠具有較廣泛文學、藝術、歷史典故、人體解剖等知識的玉藏慧交深,向其求教創作題材,了解歷史背境,掌握人物特性、心理表情、動態變化與藝術造型,從中吸取藝術素養,豐富創作知識。由於他從不持藝自驕,善於虛心多方求教,博採眾長,故雕塑技藝精湛,創作知識廣泛,作品題材豐富,藝術構思敏捷,瓷雕技術全面,從瓷土釉料配方、造型創作、制模、成型、上釉以至裝燒技術等無所不能。同時又是一位瓷雕創作高產能手。至六十年代中期止,在該廠十三年中,除從事授徒、製作主模等工作外,先後共創作新產品二百多種。
他的主要作品有優秀傳統題材的坐蓮、立蓮、提蓮、披坐、坐獅、坐石、立雲、魚籃、童子、善才等各式觀音三大士如來、提珠彌勒、八仙、王母等神仙佛像,神話故事的天女散花牛郎織女、麻姑晉酒、哪呼鬧海、壽星、王母舟、八仙舟、天仙配,歷史典故的蘇武牧羊、班超投筆從戎、王佐斷臂、木蘭攀弓、姜大公、司馬遷、祖沖之、僧一行、張衡關羽鄭成功、昭君出塞、貴妃羞花、孟姜女穆桂英、梁祝化蝶、十八相送、五娘觀燈、益春留傘、麗君脫靴、紅娘送柬、紅葉傳書、琵琶女、鋤籃女等;現代題材的青春、白毛女、楊子榮、長征路上、和平萬歲、披紗少女、活動媒婆、瓷城風光、瓷城女工、火箭游月宮、農業八字憲法、瓷器舞等。此外還有仿古瓷獅、筆簡、瓷菊盆花等。尤以捏塑瓷菊花玫瑰山茶梅花等盆花最為獨特,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同時還參加國慶十周年仿青銅器浮雕禮品瓮和國慶十五周年浮雕餐具禮品瓷的創作、生產。又首創透影杯成功。特別是為國慶十周年特作的36(口寸)麻姑獻壽,韭先後創作試製48(口寸)大觀音和64(口寸)關漢卿大型瓷雕成功,深獲各界的讚譽。其作品先後被選赴英國、德國、日本、法國、蘇聯伊拉克、加拿大、黎巴嫩等展出受好評,獲輕工業部的重視,應邀參加北京十大建築設計藝術探討會。
瓷雕技藝精湛的蘇勤明,不僅為德化瓷雕優秀傳統的繼承與創新發揮了自己的才知,而且培養出諸如蘇清河、許金質等大批優秀藝徒,為德化瓷雕的發展作出了積極、重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