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1條詞條名為大庄村的結果 展開

大庄村

山東海陽市盤石店鎮下轄村

大庄位於海陽市東北部,地處東經121°12′,北緯36°52′。東與金銀崮村為鄰,西與井家溝村相連,南與東石蘭溝村接壤,北與北魯家村交界。距鎮政府駐地6.5公里,距市政府駐地20公里,隸屬盤石店鎮。

簡介


崇禎年間(1628-1643年),另一說是明天啟年間(1621-1627年),此地成為大薛家村地主薛守道的佃戶庄,時稱“莊子”。薛守道四子薛思性情古怪,經常惹事生非。為此,婚後其父母就將他送到莊子來,任其所為。到清朝初期,薛思的後裔已經發展到近10戶,並由北宅夼遷居到河南岸。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又繁衍至河北岸。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西南和東園也發展上了住戶,此時仍稱莊子。隨著戶數逐年增多,地域也不斷擴大,於是在“庄”字前面加一“大”字,成為大庄。

地理位置


全村轄區面積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3公頃,山嵐322.5公頃。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等。山中主要生長著松、柞兩大樹種,另有江北少有的毛竹林。

人口


2002年,全村有194戶,610人。有薛、王、張、高、李等5姓,均為漢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是薛姓。

農業發展


195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萬元。197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8.39萬元。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83.88萬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為30%、30%、40%,人均純收入3099元。200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47萬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為36%、28%、36%,人均純收入3304元。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40公斤,總產11.76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412公斤,總產32.99萬公斤。1983年,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達579公斤,比1978年增加了167公斤。2000年,糧食畝產550公斤,總產22萬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560公斤,總產43.7萬公斤。
1995年以來,村黨支部帶領群眾栽植蘋果和干雜果,蘋果主要品種為紅富士。到2000年,全村果園面積達到10公頃,產量達到30萬公斤,收入60餘萬元。2002年,第一產業收入196萬元,其中農業收入156萬元,畜牧業收入20萬元,林業收入20萬元。
第二產業建國前,本村僅有小手工業。解放后,辦起豆腐坊、粉坊、油坊,規模不大,收入微薄。1978年以後,村裡建起了麵粉廠、木工組、竹業組、鐵業組、花網和毛衫加工組等,從業人員達20人。2002年,全村第二產業從業人員54人,收入141萬元,其中工業收入131萬元,建築業收入10萬元。
第三產業1950年,村辦起供銷合作社代銷店。改革開放后,村黨支部帶領群眾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先後發展起商店和電氣焊、修理業等。2002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90人,收入210萬元,其中運輸業收入10萬元,服務業收入197萬元,商飲業收入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