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1條詞條名為大庄村的結果 展開

大庄村

青海省門源縣仙米鄉大庄村

門源縣仙米鄉大庄村地處仙米國家森林公園境內討拉溝,是仙米鄉政府所在地,久負盛名的藏傳佛教寺院仙米寺也坐落於此,從而使大庄村區位優勢明顯,成為門源縣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

目錄

正文


大庄村是一個半農半牧村,主要以農業為主,居住著漢、藏、蒙古、土4個民族,全村共有2個社,總戶數141戶,546人。全村區域面積120.3平方公里,其中村莊佔地面積675畝,耕地面積1673畝(其中平灘地1260畝,淺山地413畝),共有草場面積63000餘畝。
近年來大庄村通過實施海北州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全省“千村建設,百村示範”試點村、海北州村容村貌整治重點村等項目和舉辦華熱歌會、興建小集鎮等,使這個身處林海深處的村莊逐漸演變成為一個兼有華熱藏族特色和現代商業氣息的美麗小集鎮,並逐步向著“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要求邁進。
大庄村自然環境優美,東西兩側的山上長滿樹木,村莊西面是一條常年流淌的清澈河水,河沿邊、耕地旁,也鋪滿綠色,柳樹、樺樹、黃刺、楊樹等各色樹木把大庄村裝點得異常幽靜,山上、河邊隨處可見野雞野兔的蹤影。這裡鍾靈毓秀,有著濃郁的地域文化。位於大庄村的仙米寺是門源地區最著名的藏傳佛教寺院,距今有300多年歷史,1998年12月22日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在縣鄉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關注與支持下,相繼為仙米寺注入近百萬元資金修葺大殿、新建圍牆和僧舍周轉房等,使這座古寺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光華。每遇佛事活動四鄰八鄉的各族群眾匯聚於此,熱鬧非凡。
久居於大庄村的“華熱”藏族粗獷豪放,能歌善舞,他們別具一格的說唱藝術獨具風采,獨特的以演藝民間故事、歷史傳說為內容的華熱藏戲、歌舞以及工藝服飾、婚嫁習俗等民俗文化散發著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色,華熱服飾還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地群眾積極參與一年一度的華熱服飾展演及歌舞表演活動,挖掘並促進了華熱藏族原生態文化融入群眾日常生活之中,使之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傳承,同時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
從2009年10月開始大庄村採取將游牧民定居工程、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群眾自籌相結合的方式,實施了小集鎮建設工程。大庄等臨近4個村317戶農牧戶投入1098.5萬元資金修建了面積5280㎡的水、電、暖功能齊全的大庄村小集鎮。小集鎮道路寬敞、店鋪新穎,人行道上還栽植了杉松垂榆丁香、玫瑰、碧桃等花灌木。小集鎮的建成極大地方便了大庄村及周邊群眾,購買百貨、日用品甚至摩托車、家用電器等再不用跑到百里之遙的縣城,各個餐館也使群眾和來往車輛司乘人員有了吃飯的地方。今年大庄村又開展了以“四清四改四化”為重點的村容村貌整治活動,通過項目扶持、境內企業贊助、群眾籌資等渠道對農戶大門、院牆、房屋、衛生廁所、棚圈、牆體等全面進行了統一修建、粉飾。走進大庄村,一排排嶄新的院落、顏色鮮艷的大門、平整的硬化路、整齊的巷道,充分展現了新農村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的新氣象。
大庄村兩委班子在抓好全村生產、生活等工作的基礎上,不忘思想道德建設,他們組織群眾開展學習宣傳黨的政策,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培育“團結互助、誠實守信、勤勞致富、節儉自強”的地域精神,並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規民約》,持續不間斷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好媳婦”、“好公婆”、道德模範評議活動;與村小學聯合舉辦公民道德實踐、給家長的一封信等活動,培養孩子們的文明意識;堅持把精神文明創建與和諧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平安創建結合起來,形成了全村各民族之間相互尊重,相互幫助、共同進步的良好格局。
如今的大庄村今非昔比,生態良好,環境宜人,人居與自然統一和諧,猶如鑲嵌在廣袤林海之中的一顆珍珠閃耀著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