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鎮

廣西融安縣長安鎮

長安鎮隸屬於廣西柳州融安縣,位於融安縣中部,東南與城東鄉接壤,西北與大巷鄉相鄰,總面積257.3平方公里,是融安縣黨、政機關駐地,鎮中心位於北緯25°13′46″,東經109°24′24″。

截至2010年,長安全鎮下轄5個社區、24個行政村,共145個自然屯,343個村民小組,共有人口12.68萬人。截至2014年12月31日止,全鎮完成稅收收入2.74億。

建置沿革


長安鎮[廣西融安縣長安鎮]
長安鎮[廣西融安縣長安鎮]
於明朝建文(1399年-1401年)年間設集市。原設在河東,后遷至河西。時因長安酒店在此歷史最長,故名長安。
清朝康熙四十年(1701年)置長安鎮,稱長安鎮巡檢司(司署在大巷村)。
民國元年(1912年)長安鎮屬北區,二十二年屬長安區,二十四年稱長安鎮公所,二十五年屬長安區。
1949年12月,屬長安區。
1951年4月起,為長安鎮。
1959年,為長安人民公社。
1962年9月為長安鎮,至今不變。
2005年7月原城東、大巷兩鄉整體併入長安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1年4月長安鎮下轄長慶、和平、建設、新華、昇平5街及水上、新民2鄉。
1989年長安鎮下轄立新、建設、新華、和平、解放、河邊6街和漁業、新民2村公所。
1999年3月,城東鄉的大樂、東圩、紅衛村及大巷鄉的大巷、新安、大洲村劃歸長安鎮管轄。
2002年長安鎮下轄立新、解放、新華、和平、建設、新興、融江、桔東、新民9個社區及漁業、大巷、新安、大洲、東圩、大樂、紅衛7個村民委員會及1個河邊街居委會。
2005年7月原城東、大巷兩鄉整體併入長安鎮后,全鎮下轄5個社區、24個行政村,共145個自然屯,343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10年,長安鎮下轄5個社區、24個行政村,共145個自然屯,343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長安鎮立新街66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長安鎮南距柳州110公里,東距桂林150公里,北通湖南、貴州。枝柳鐵路、209國道、融江河穿鎮而過。總面積257.3平方公里,鎮中心位於北緯25°13′46″,東經109°24′24″

地形地貌

長安鎮[廣西融安縣長安鎮]
長安鎮[廣西融安縣長安鎮]
長安鎮地處融江河兩岸,東、南面群山環抱。鎮境內大部分為平原,地形平坦開闊。

氣候

長安鎮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太陽輻射強,氣候溫暖,雨水充沛,冬短夏長,雨熱同季。年均氣溫19℃左右,年降雨量在1900毫米以上,年均日照時數1426小時,日照百分率32%,年均太陽輻射量93.96千卡每平方厘米。

自然資源


林業
截至2011年5月,融安縣自有林地面積342萬畝,活立木蓄積量超過470萬立方米。
土地
截至2011年5月,耕地面積64573.1畝,其中水田41970.8畝,旱地22602.3畝。林地面積18745.49公頃,森林覆蓋率為64%。

人口民族


長安鎮[廣西融安縣長安鎮]
長安鎮[廣西融安縣長安鎮]
截至2010年,長安鎮共有人口12.68萬人,以漢族、壯族、苗族、瑤族侗族等民族為主,其中農業人口5.33萬人,非農業人口5.25萬人,流動人口2.10萬人。

經濟


綜述

2002年,長安鎮工農業總產值12740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8420萬元,農業總產值4320萬元;國民生產總值(當年價)46491萬元,其中第一產業4320萬元,第二產業8420萬元,第三產業33751萬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967.06元,其中第一產業740.31元,第二產業1442.92元,第三產業5783.83元;財政總收入1739萬元,財政總支出1086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生活費收入686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07元。
據統計截至2014年12月31日止,全鎮完成稅收收入2.74億,占任務數2.6945億元的101.54%,完成了縣政府年初下達的財政收入任務。

第一產業

2002年,全鎮耕地面積19470.6畝,其中水田13281.8畝,旱地6188.8畝。糧食總產量7297噸,水果1343噸,蔬菜10207噸。種植的品種主要有優質水稻、小洲頭菜、淮山、蓮藕、各種蔬菜、沙田柚、柑橘、臍橙等。還有桑蠶業。
據統計截至2014年12月31日止,全鎮共發放退耕還林248000元,糧食種子補貼1069078.65元,農資綜合直補3762868元。

第二產業

截至2002年,鎮辦企業、工業已發展到5148(個)家,從業人員6769人。其中工業341家,從業人員1163人;凈利潤3172萬元,交納稅金1586萬元。工業產品主要有竹涼席、竹沙發、花竹椅、木地板磚、木衣架、食品蜜餞等。

第三產業

解放后,到2002年底止,長安鎮有商業戶1981戶,從業人員6869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6億元,交納稅金2106萬元。主要行業有成衣、家電、小五金、建材、裝潢、日用百貨、農副產品、竹木器、肉食、禽畜交易、飲食服務、旅店、酒樓飯店、娛樂廳(室)等。

社會事業


教育

長安鎮[廣西融安縣長安鎮]
長安鎮[廣西融安縣長安鎮]
2002年底,城區設有縣辦中學2所,鐵路中學1所,教師進修學校和職業技術學校各1所;縣辦實驗小學1所;有鎮辦中學1所,小學8所。長安中學有教職工76人,有教學班20個,在校生976人。8所小學共有教職工285人,教學班120個,在校生3742人。中小學生輟學率在全縣最低。長安中學中考成績列全縣第五名,8所小學經柳州地區畢業統考,成績獲全縣榜首。長安第二小學首創的“圖示作文教學法”得到教育專家的好評,成為國家教委確定的教學實驗基地。

衛生

長安鎮[廣西融安縣長安鎮]
長安鎮[廣西融安縣長安鎮]
解放前,境內有長安公立醫院1所(后更名長安衛生院),醫務人員10人,首任院長邱美水。另有幾家私人診所及藥鋪。解放后,先後建立縣人民醫院、長安民族醫院(后與縣人民醫院合併)、中醫院、婦幼保健院、衛生防疫站和鐵路醫院,長安鎮建立衛生院、防保所。另有門診網點及私人診所、中西藥店遍布城區兩岸。2002年,長安鎮衛生院有醫務人員49人,有病床20張,當年被評為柳州地區十佳衛生院。

文化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桂劇已傳入長安。民國5年(1916年),已有無聲電影片在長安福建會館放映。民國34年,長安鎮設公立圖書室1間,藏書5000餘冊。民間文藝有戲劇、文場、小調、錢牌、快板、漁鼓詞、令令落、山歌、舞龍、舞獅、抬龕、牌燈、旱龍船等。解放后,縣有文化館、圖書館、電影院、文工團、廣播電視局等機構。長安鎮有文化廣播電視站、各街村文化室、青少年文化宮等機構設施。解放初至“文化大革命”期間,彩調戲遍布城鄉,演齣節目有《王三打鳥》、《假報喜》、《隔河看親》等數十個劇目。長安業餘劇團演出彩調劇《龍女與漢鵬》,1955年選上北京演出。1956年,長安鎮和平街業餘劇團文場隊參加宜山專區舉辦的業餘文藝匯演,《武二探兄》榮獲優秀節目獎與演出獎。改革開放后,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較快,長安鎮有電視機28975台,收視節目27套。街道兩邊有歌舞廳、卡拉OK廳、電子遊戲室等文化娛樂場。1995年,長安鎮被柳州地區評為社會文化先進鄉鎮。長安河東、河西均建有活動廣場和遊戲場所。2002年建成的佔地100畝的“長安公園”,為市民活動及健身場所。

體育

長安鎮除傳統的舞龍舞獅、棋類外,有籃球、乒乓球、排球、羽毛球、足球、射擊、長跑、晨跑、游泳、氣功、廣播體操等。學校體育運動每年均進行比賽,一些少年還被選送入國家、自治區體育團體。中老年迪斯科、太極劍、門球、象棋等運動隊參加自治區比賽均獲前三名。

基建

2010年,融安縣長安鎮祥多村三門屯道路硬化工程,大良石門村道路水毀修復工程,長安鎮大洲村過渡浮橋維修工程等一批庫區移民工程相繼竣工。

交通運輸


長安鎮
長安鎮
境內水路上可通貴州,下可通柳州、梧州;鐵路有枝柳鐵路通湖南、南寧等地;公路有209國道貫穿。

旅遊


長安鎮[廣西融安縣長安鎮]
長安鎮[廣西融安縣長安鎮]
融江河風光:全長20多公里,水面寬闊。
大洲生態度假村:大洲村是“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座落在融安縣城北部,傍依融江,風光秀麗,由於它四面環水,如同一個葫蘆飄浮於水中央,又被人戲稱為“葫蘆洲”。 2007年,大洲村被確定為長安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點。
紅茶溝森林公園:天然氧吧,距長安城僅7公里。
民國騎樓街:桂北地區保存最好的民國建築群之一。
美麗鄉村石其屯:位於長安鎮北部江口村,竹林蔥鬱,2006年被列為融安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之一。

地方特產


風味小吃

長安鎮[廣西融安縣長安鎮]
長安鎮[廣西融安縣長安鎮]
1.長安濾粉:百年歷史,傳統工藝,廣西獨有,其粉條加燒炙的吃法令無數外地旅客不記有他。
2.融江河邊魚:廣西馳名,在南寧、柳州、桂林等地皆設有“融江河邊魚”的獨門招牌。
3.螺螄粉:柳州螺螄粉的鼻祖。

土特產品

長安鎮較聞名的有金橘、茶油、沙田柚、冬筍乾(玉蘭片)、香菇、木耳、羅漢果、小洲頭菜等。

著名人物


羅朝倫(1868-1944)大巷村人。25歲中舉。行醫40餘年,醫術精湛,頗受社會欽敬。他研製成大痧丸、珍寶丹、二神散、白內障粉劑等特效中成藥,治癒很多病人。
吳春燕(1926-1950)女,長安鎮人,烈士。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考入柳慶師範,三十四年秋後,先後在西隅小學、柳州實驗小學、大浦小學任教。1949年,龍美游擊隊成立后,她負責婦工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1月任柳北人民解放總隊第五大隊婦工隊長。1950年2月17日,古砦區人民政府被土匪包圍,她在突圍戰鬥中光榮犧牲。同年廣西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房放(1949-1976)女,長安鎮人,烈士。1973年考入柳州地區師專體育系學習,畢業後到東起小學任教。1976年7月16日下午5時,為搶救2名學泳溺水女學生而光榮犧牲。197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追認為革命烈士。
黃治邦(1908-1982)大巷村人。民國十八年(1929年)畢業於融縣中學,二十四年任融縣北區小學校長。抗日戰爭時期,他幫助籌建抗日挺秀隊,掩護中共黨員的革命活動。抗日戰爭勝利后,他動員西隅鄉長把鄉里槍支彈藥交給柳州北游擊隊,策動長安商會掩護商隊長帶領全隊人馬投奔革命。解放后,歷任長安鎮公安委員會副主任、融縣副縣長、自治區人大代表、柳州地區林業局副局長。
江明(1927-2000)長安鎮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省農委交通員,辦事處負責人,地下黨縣委副書記,游擊隊大隊長、縣大隊副政委、縣公安局局長、區公安廳副處長、縣委書記、地委秘書長、區交通局副局長、區黨委統戰部副部長、廣西區政協秘書長。

榮譽


1995年曾被柳州地區評為“社會文化先進鄉鎮”。
1996-2004年評為全區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單位。
2002年獲自治區第四屆“南珠杯”競賽活動先進城市獎。
2004年分別榮獲自治區“衛生鎮”和自治區“文明鎮”稱號。
2005和2009年兩次榮獲“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稱號。
2009年3月獲縣委、縣政府授予2006—2008年度縣域經濟建設先進單位,最佳宜居縣城建設先進單位。
2009年6月獲柳州市2001—2009年度全市刑釋人員安置幫教工作先進集體。
2005年和2009年榮獲“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