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武功的結果 展開

武功

詞語解釋

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財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武功,是在以物質文明為導向中建立的。

基本釋義


楚莊王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楚莊王之前,楚國一直被排除在華夏文化之外,自楚莊王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威名遠揚,也為華夏文化的傳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一定的作用。春秋末期,孔子曾到訪楚國,稱楚莊王的政治思想與儒家學派的“仁”的思想基本相符。

示例


(1).軍事方面的功績。《詩·大雅·文王有聲》:“文王 受命,有此武功。既伐於 崇,作邑於 豐。”鄭玄 箋:“武功,謂伐四國及 崇 之功也。”唐 李嶠 《餞薛大夫護邊》詩:“佇見 燕然 上,抽毫頌武功。”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五:“文武大臣或陣亡,或軍營病故,武功未成者,均不得擬用‘襄’字。”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節:“民還不安定,應該要先務內政,不要去圖武功。”
(2).指武事(田獵)。《詩·豳風·七月》:“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豜於公。”孔穎達 疏:“至二之日之時,君臣及其民俱出田獵,則繼續武事,年常習之,使不忘戰也。”
(3).指武力。宋蘇軾 《書王奧所藏太宗御書後》:“太宗 以武功定禍亂,以文德致太平。”明唐順之 《條陳薊鎮練兵事宜》:“臣竊觀 高皇帝 以武功定天下,深慮承平之後,武備寖弛,以啟戎心。”清 曾國藩 《湘鄉縣賓興堂記》:“自古開國之主,以武功龕定禍亂,而繼體蒙業之君,恆以文德致太平。”
(4).武術功夫。唐張鷟遊仙窟》:“張郎 才器,乃是 曹植 天然。今見武功,又復 子南 夫也。”《太平天囯歌謠傳說·好和尚》:“老和尚,聽說你的武功不壞,我帶了幾箇教師來和你比比武。”徐遲 《牡丹》一:“這邊看不行了,也搭起三張桌子,把觀眾又吸引了回來。可是,他沒有武功底子,翻下來摔斷了腿。”
(5).縣名。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西,隴海鐵路經此。
(6).山名。位於武功縣南一百里,縣因山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