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體育

朗格朗提出的教育術語

終身體育是90年代以來體育的改革和發展中提出的一個新概念。終身體育,是指一個人終身進行身體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在國外,早在20世紀60年代,“終身教育”一說,經由繼續教育專家朗格朗首次提出,體育作為教育的組成部分隨終身教育順勢分娩自不待言。

背景


終身體育產生於20世紀六十年代,與“終身教育”(life-longeducation)的的概念同時應運而生。
由於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不斷提高,越發認識到體育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加之閑暇時間的增多,給人們提供了足夠的體育活動時間,再由於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經濟收入增加,物質生活的改善,使人們將體育作為保證機能質量的穩定或提高,以及轉向追求精神滿足的需要,使得體育成為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成為現代和未來人們積極性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
1960年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召開的“國際成人教育會議”,會上就提出提出了有關“終身教育”的問題。1965年在巴黎召開的國際成人教育促進委員會會議,繼續教育專家朗格朗使“終身教育”成為成人教育的重要議題。終身教育的基本性質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保障公共教育的教育機會,使人們的一生都能獲得良好的成長與發展;二是重新設計和綜合曆來的教育,以便不僅為人們終身提供教育的機會,而且要使處於各年齡階段的人們,能夠在最適當的時期和場所,接受最適宜的教育。在這種教育的迫切要求和變化中,各門教育學科都相應地制訂了計劃,尤其是體育在教育中的作用,使得體育不僅是“終身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項內容,而且也是社會生活健康發展的一個主要手段。
所以,“終身體育”是伴隨著“終身教育”的概念產生的。“終身體育”有自己特定的研究領域和範疇,它是創造人生價值,從生到死進行體育教育的過程。保爾·朗格朗說過:“必須拋棄那種認為體育只是在一生的一個短暫的時期內進行的觀點”。“應當更好地使體育和整個終身教育結合起來,把它從單純的肌肉作用、從它與文化隔離的狀態中解放出來,把它與智力的、道德的、藝術的、社交的和公民的生活等更緊密地結合起來。”

理論基礎


終身體育的含義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指人從生命開始至生命結束中學習與參加身體鍛煉,使終身有明確的目的性,使體育成為一生生活中始終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二是在終身體育思想的指導下,以體育的體系化、整體化為目標,為人在不同時期、不同生活領域中提供參加體育活動機會的實踐過程。
終身體育作為一種完整的、現代體育思想,其基礎來自兩個方面。首先,人體自身發展,需要體育鍛煉伴隨終身。人體自身的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人的一生一般要經歷三個發展時期,即生長發育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由於體育鍛煉具有增進健康、增強體質的作用,對人的各個不同時期的身體健康,都具有積極影響。所以,體育鍛煉要根據各個不同時期人體發展的特點,提出相應的要求。生長發育時期的要求,是促進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成熟期的要求,是保持旺盛的精力與充沛的體力;衰退期的要求,是延緩衰退、延長工作年限、延年益壽。不同的發展階段鍛煉的要求不同,鍛煉的內容與方法也相應有所不同。也就是說,人的一生都應當伴隨著體育鍛煉,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目標和要求,不同的內容與方法。鍛煉身體不可能“一次完成”,更不能一勞永逸。
其次,終身體育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現代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對人們的健康狀況帶來了不利的影響。由於體力活動減少,工作、生活的節奏加快,精神過度緊張,生活改善,攝取的熱量過多等一系列的變化,造成了高血壓心臟病肥胖症神經官能症等現代文明病的產生,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和生命。人們為了改善自己的健康狀況,健康意識普遍增強,使體育鍛煉成為人們提高生活質量、防治文明病和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

學校體育


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學校體育中學生處在6-22歲年齡段,是從學齡兒童進入青春發育期的關鍵時期,也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全面鍛煉身體,促進身心健康,掌握體育的知識、技術、技能,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培養體育意識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身體生長發育得如何,直接影響著人的一生。如果少年時期身體發育得不好,如脊柱側彎、駝背、呼吸機能差等等,到了成年以後往往無法彌補,而成為終身的缺陷。所以,學校體育在終身體育的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終身體育的重要一環,是人們奠定終身體育基礎的關鍵時期。
(1)打好身體基礎
青少年時期,正是打好身體基礎的“黃金時代”。從人體自身的發展來看,這一時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如果在這一時期里應當得到的鍛煉而沒有得到,到了成年以後,時過境遷再進行鍛煉,雖然也有效果,但由於基礎未打好,往往是事倍功半。我們要放眼未來,首先要從現在做起。保證現在精力旺盛地學習,同時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也為將來從事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準備。
(2)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學會自主學習鍛煉
體育的知識、技術、技能,是科學鍛煉身體的手段和方法。對增進身心健康、增強體質,不僅具有近期(在校期間)的效果,而且具有長遠(走向社會以後)的影響。但是,由於不同年齡段身心發展狀況的。差異,鍛煉身體的目標、內容和方法也相應有所不同。這就需要培養自我學習、自我鍛煉、自我評價的能力,以適應和協調不斷變化的情況,取得預期的鍛煉效果。
(3)培養興趣、愛好,養成鍛煉習慣
興趣和愛好是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驅動力。初中以下的學生,往往以滿足心理要求為主要傾向,表現為以直接興趣為主,即體育活動本身所引起的興趣,如喜歡遊戲和球類活動等。高中學生由於對體育鍛煉的目的性更明確,間接興趣逐步成為主要傾向,即對體育活動的結果發生興趣。如認識到參加耐久跑能改善心血管系統的功能,雖然跑起來感到又苦又累,但仍然能堅持參加長跑。高中階段要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努力培養間接興趣和愛好,並且逐步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
(4)培養自我體育意識
“自我體育意識”是從意識、自我意識衍生出來的。對終身體育的理解,關鍵是體育意識的培養。意識是人的頭腦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是感覺、思維等各種心理過程的總和。由此引申體育意識,是人的頭腦對體育客觀事物的反映,是對體育的感覺、思維等多種心理過程。這裡提出的是“自我體育意識”,就是自己對待體育在思想、情感、行為、個性以及有關體育的社會交往和合作等各方面的認知、感覺、評價和調控等心理過程。“自我體育意識”是終身體育的核心,只有樹立起自我體育意識,才能實現終身體育的目標和積極自覺地參加體育鍛煉。
要樹立正確的自我體育意識,首先要在已經培養起來的對體育興趣和愛好的基礎上,提高對體育的理性認識。高中生不能只是片面地追求對體育的直接興趣,而應當對體育的目的、意義、作用、功能等有全面的理解,進而積極自覺地、主動地參加體育鍛煉。變被動為主動,使自己成為體育學習和各種體育活動的主體。
其次,要了解自我,認識自己身心發展的具體狀況和身體素質。運動能力、運動技能的水平,特別是要了解自己與同齡人相比較的特殊性,善於分析、判斷自己在群體中所處的層次和水平,以便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取長補短,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鍛煉。
最後,自我體育意識是在反覆實踐中形成的。在反覆不間斷地實踐中,加深對體育的情感體驗,不斷提高體育的水平,使體育鍛煉成為自覺主動的行為。

社會體育


因為終身體育是貫穿整個人生的體育,許多人的身體鍛煉是自發進行的,解決公共體育設施不足的問題就成為解決終身體育發展的重要課題。同時,要組織好一個綜合於學校體育、競技體育和社會體育的聯繫網路,以適應人們多樣化的身體鍛煉要求。尤共學校體育和競技體育的領域要為培養開展終身體育的指導者作出貢獻,並設置專門的機構,廣泛開展體育活動的諮詢活動,為參加體育活動者提供必要的建議。

競技體育


競技體育由於本身充滿了競爭性和競賽性,同時又富有表演性的樂趣,往往對激發人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直接參加體育活動起著積極地影響作用。所以,當代競技體育所具有的傳播性,使多種體育項目能迅速地被人們理解和掌握。應積極發揮競技體育的示範與帶動作用,彰顯競技體育開發人體潛能的價值和體質的健美,使人們能從競技比賽的直觀中體驗到參加體育運動的樂趣,並能自發地投入到體育運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