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心臟和血管構成血液運輸的網路

心臟是一個中空的肌性器官,位於胸腔的中部,由一間隔分為左右兩個腔室,每個腔室又分為位於上部的心房和下部的心室兩部分。心房收集入心血液,心室射血出心。心室的進口和出口都有瓣膜,保證血液單向流動。人體在不同的生理狀況下,各器官組織的代謝水平不同,對血流量的需要也不同。心血管活動能在機體的神經和體液調解下,改變心排血量外周阻力,協調各器官組織之間的血流分配,以滿足各器官組織對血流量的需要。

解剖結構


1、心血管系統:
心臟和血管構成血液運輸的網路——心血管系統。通過該系統將血液泵入身體的大血管系統,血液將養分和氧氣運送至細胞,並帶走細胞代謝產生的廢物。體內有3種血管: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在壓力的作用下,血液離開心臟,並通過動脈的分支系統運輸到全身。最後一級動脈——微動脈——將含氧量豐富的血液運送至毛細血管。氧氣、養分、代謝產生的廢物及細胞外液中的其他物質在由毛細血管構成的毛細血管床中進行交換。血液再經毛細血管床進入類似毛細血管的薄壁微靜脈。微靜脈的血匯入小靜脈,小靜脈再匯入較大的靜脈,最後由大靜脈——腔靜脈把含氧量較低的血液又運回心臟。
心血管
心血管
2、心臟:
心臟是血管系的動力器官,位於胸腔內、兩肺之間,像個前後略扁的圓錐體。心臟分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4個腔。房中隔和室中隔把心臟分為左、右兩半,每半又由房室口及周圍的瓣膜分為上部的心房和下部的心室。左心房接受左右肺的血液,屬動脈血。左心室接受左心房的血液,收縮時把血液壓入主動脈,推動大循環右心房接受全身流回心臟的靜脈血,收縮時把血液壓入右心室。右心室收縮時再把血液壓入肺靜脈。由此可見,心臟是個泵血器官。而心輸出量(每分鐘心臟所射出的血量)又是泵血功能的重要指標。健康成人安靜時平均心跳為每分鐘75次,計算心輸出量51左右。劇烈運動時,心輸出量可增到安靜時的5~6倍,可見心臟的泵血功能是有一定的貯備的。心臟具有傳導興奮和調節節律跳動的結構,叫心臟傳導束。心臟傳導束是由特化的心肌纖維構成,包括竇房結房室結、房室束和左右束支,其中竇房結是心跳的起搏點。心臟的一次收縮和舒張稱為心動周期。在心動周期中,由於心臟各腔內壓力、容積的變化、瓣膜的開閉等保證了血液沿一定方向流動。加上心臟傳導系的作用,使得心臟終生有節律地收縮和舒張,推動和維持血液的不斷循環,保證體內的血液供應。
3、血管:
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3種。從心臟運送血液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叫動脈、動脈逐級分支,由大到小,越分越細,最後分成許多毛細血管。毛細血管再逐級匯合成靜脈,返回心臟。動脈和靜脈都是運送血液的管道,它們的結構有著基本的共同點,即管壁都可分為3層:外膜、中膜和內膜。但兩者畢竟有不同點,如動脈的管腔小、管壁厚、彈性大,所以動脈可以承受從心臟搏出的壓力較高的血液,並藉助平滑肌的回縮,推動血液繼續前進。靜脈比動脈多,管徑大,管腔也比較不規則。靜脈具有靜脈瓣,防止血液倒流。毛細血管管徑最細,管壁最薄,分佈最廣。其管壁構造簡單,主要由內皮及一薄層基膜組成,外面有一層結締組織包繞。毛細血管總的截面積非常大,血流緩慢,有較大的通透性,這就保證了血液與組織液之間的物質交換。

系統機制


心血管系統由在全身各處運輸血液的不同器官組成。血液是含有氧和細胞必不可少的物質的液體,同時,血液帶走細胞的代謝產物,這些代謝產物不能被機體利用,甚至對機體有毒。
心血管系統以胸腔內的心臟為中心。心臟作為一個“動力泵”,將氧合的血液通過密集的動脈網送往全身各處。
動脈網起於心臟。動脈、微動脈和毛細血管形成一個給身體各部供應氧和營養的系統。由於收縮期心臟的有力收縮,血液由動脈系泵出。
含氧少的血液被毛細血管以及靜脈網中的大、小靜脈所收集。由於心肌的舒張鬆弛,靜脈網將這些含有細胞代謝產物的靜脈血轉運回心臟。
除了動脈和靜脈網,人體還有第三個管網系統,稱為淋巴系統。淋巴系統類似於靜脈系統,運輸一種清亮、黃色、源於血液的稱之為淋巴的液體。
動脈和靜脈血管向全身供應血液的過程稱為體循環;身體還有另一種循環通路,即肺循環。像體循環一樣,肺循環也是起始和終止於心臟。肺循環將富含二氧化碳的靜脈血由心臟輸送到肺,通過呼吸系統中肺的呼吸過程,二氧化碳被排出,靜脈血重新變為充滿氧氣的動脈血。氧合后的動脈血又流回到心臟,並開始下一個體循環的過程。
心血管
心血管

組成


心血管是由心和血管組成,血管又包括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
(一)心
心血管系統
心是推動血流的動力器官,分為四個腔。即左、右心房,左、右心室。
(二)動脈
動脈是將血液帶出心臟的血管。
(三)靜脈
靜脈是將血液帶回心臟的血管。
(四)毛細血管
毛細血管是連於動脈與靜脈之間管徑極細、管壁極薄的血管。

疾病定義


心臟病
在人胚胎髮育時期(懷孕初期2-3個月內),由於心臟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礙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結構異常,或出生后應自動關閉的通道未能閉合(在胎兒屬正常)的心臟,稱為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患者能否懷孕?
先天性心臟病患者能否懷孕生孩子,主要取決於心臟功能的強弱。一、二級心臟功能不全病人,生孩子的危險性不大;三級心臟功能不全病人,原則上不能懷孕。若是四級心臟功能不全病人,絕對不能生育,如懷孕,應立即終止妊娠。因為孕婦的血液循環總量增加30%以上,而妊娠期子宮增大,迫使膈肌上升,心臟向左上方移位,影響血流迴流,加重心臟負擔。生產時,子宮收縮,產婦用力,心跳加快,胎兒出生后,腹壓突然下降,胎盤血流循環停止,使母體血流回心重量增加,心臟負擔突然加重,易發生心力衰竭。>>哪些心臟病患者不能懷孕?
此外,先天性心臟病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公認,先天性心臟病可由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或兩者共同作用而引起,尤以後者為重要,約90%的先天性心臟病是由遺傳加環境相互作用共同造成的。
所有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人在自己做父母時,都希望生育一個健康的孩子。所以,要想全面了解先天性心臟病對結婚及生育的影響,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婚前去醫院進行婚前檢查及遺傳諮詢。也可以到心臟病專科去做檢查,如做一下心臟彩色B超,根據自己心臟病的類型,聽一聽醫生的建議,進行遺傳諮詢。
易致胎兒患先天性心臟病的11大因素
除了遺傳因素,導致先天性心臟病的原因還有:
母體方面:
1、母體患有各種糖尿病、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慢性酒精中毒。
2、妊娠早期有病毒感染、感冒、高熱病史、服藥史(苯丙胺大倫丁氯化鉀、三甲雙酮等)。
3、妊娠早期接觸放射線、汞化合物、油漆、農藥、染髮劑或服用抗癌藥物、化學製劑等。
4、感染病毒:風疹病毒(早孕感染髮病率90%、中期25%)、巨細胞病毒發病率1%~2%、弓形體發病率1%~2%、人細小病毒B19宮內感染胎兒死亡率9%。
5、高齡孕婦(年齡大於35歲),有不正常妊娠、流產、引產史,先天性心臟病家族史,先天性心臟病生育史等。
胎兒因素:
6、胎兒合併其他器官畸形:腦積水、腹壁裂等。
7、染色體異常。
8、胎兒心率失常:包括心動過緩(小於120次/分)、心動過速(大於200次/分)及心律不齊。
9、胎兒水腫:包括胎兒皮下、體腔(胸、腹壁)積液,心包積液。
10、羊水異常:羊水過多羊水過少
11、胎兒宮內發育遲緩。
孕期如何檢查出胎兒是否患先心病?
孕期B超,可對簡單的先天性心臟病做出篩查。
胚胎髮育到第2周開始形成原始血管,第3周形成原始心血管系統並具有血液循環,第7~8周心房心室形成,胎兒心臟結構基本完成。所以,在這個時期胎兒受到外界任何刺激都會影響胎兒心血管發育。但是早期胎兒心臟小,切面顯示不清;晚期胎兒骨骼發育後方聲影影響及胎方位的影響均導致胎兒心臟的探查受影響。20周~28周為胎兒超聲心動圖探查最佳時期。
胎兒心血管發育異常種類繁多,類型複雜,雖然胎兒心臟超聲檢查隨著超聲診斷儀器的不斷進展和從事此專業的人員經驗積累和研究的深入發展迅速,但仍有許多胎兒心臟異常不能在產前檢出,這是客觀事實。孕產婦應該對這方面的知識有所了解和理解。相信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將有更多的疾病被認識,胎兒超聲診斷水平越來越高,在全國各地區的發展越來越普及,我國先心病的患兒出生率將得到有力控制。
先心病患者孕期注意事項有哪些?
患有心臟病的女性在準備懷孕之前,就應與婦產科醫生建立聯繫;如果醫生確定患者能夠承受妊娠和分娩,這種聯繫應更加密切。心臟病孕婦尤應注意以下幾點:
1、懷孕期間應有充分的休息:每天至少有10個小時的休息時間,中午最少也要休息半個小時以上。心臟功能欠佳者,一般日常工作後會引起不適時,應酌量延長休息時間。
2、要避免或及時治療貧血:因心臟病孕婦有了貧血,更會加重心臟的負擔,造成惡性循環,易發生心力衰竭,故必須積極預防或治療貧血。
3、防止感染:任何感染,包括牙齦化膿、上呼吸道感染,都應儘早治療,以減少細菌性心內膜炎的發生機率。
4、小心使用洋地黃製劑:一般不使用,除非是孕婦發生了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有心房顫動時。
5、小心使用抗凝劑:孕婦曾做過人工瓣膜移植手術者,須使用抗凝劑時,要多加註意。
6、必須做瓣膜切開術時:最好在未懷孕前做,若已懷孕,則應先行人工終止妊娠,再動手術為佳。

血液循環


血液由心室出發,經動脈,毛細血管,靜脈返回心房的周而復始的過程,稱血液循環。又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
體循環途徑
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分支→全身毛細血管→各級靜脈屬支→主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
肺循環途徑
右心室→肺動脈→肺動脈各級分支→肺泡周圍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屬支→肺靜脈→左心房。
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都能激活α和β受體,但結合能力有所不同。腎上腺素可以與α受體及β受體結合,且作用都很強。而去甲腎上腺素主要與α受體結合,也能與β1受體結合,但與β2受體的結合能力弱。由於心臟和血管中的α受體和β受體分佈是不均一的。心臟主要是β1受體;皮膚、腎臟、脾、腸胃等器官α受體佔優勢。骨骼肌、干、冠脈血管β2受體數量佔優勢。因此,腎上腺素可與心臟β1受體結合使心率加快、興奮傳導加快、心肌收縮能力加強、心輸出量增加。腎上腺素使以α受體為主的血管收縮,但使以β2受體為主的血管舒張,故對總外周阻力影響不大。去甲腎上腺素對β2受體的作用弱,因此它主要作用大多數血管的α受體,使全身血管廣泛收縮,總外周阻力明顯增高,動脈血壓升高。

心臟功能


心臟的主要功能是給軀體供氧和清除體內代謝產物(如二氧化碳等)。簡言之,心臟是通過從軀體收集乏氧血液,並將其泵入肺,在經過充分氣體交換后,心臟將富氧血液泵到全身組織器官來完成其功能。
心搏
每次心搏包括舒張期(心臟各腔室鬆弛充盈血液)及收縮期(心腔收縮泵出血液)。兩個心房一起收縮和舒張,兩個心室也一起收縮和舒張,但心房與心室的動作是不同步的。
下面簡單談談血液在心臟內的流動過程。首先,來自於軀體的乏氧而富含二氧化碳的血液通過兩條最大的靜脈(腔靜脈)迴流到右心房。當其充盈后,將血液推入右心室。然後,經過肺動脈瓣,右心室將血液泵入肺動脈進入肺臟。在肺臟內,血液流經廣泛分佈於肺泡周圍的細小毛細血管床,並與肺泡內的氣體進行氣體交換,吸收氧氣和釋放二氧化碳,後者通過 呼氣排出。隨後,這些富氧血液通過肺靜脈流入左心房。醫學上,將右心-肺-左心房循環稱為肺循環。當左心房充盈后,將這些富氧血液推入左心室。然後,經過主動脈瓣將血液泵入全身最大的動脈——主動脈。這些富氧血液將供應全身除肺臟以外的所有器官組織。
. 心臟內面觀
顯示正常血流方向的心臟剖面圖。
血管循環
循環系統(心血管系統)的其餘部分由動脈、小動脈、毛細血管、小靜脈及靜脈組成。動脈強而柔韌,它運載從心臟來的血液,並經受最高的血液壓力(血壓)。動脈血管的回彈性有助於維持兩次心搏之間的血壓。較小的動脈和小動脈壁的肌層能調節其管徑以增加或減少流向某一區域的血液。毛細血管非常細小,其管壁極薄,它在動脈與靜脈之間起橋樑作用。毛細血管管壁可允許血液中的氧氣和營養物質進入組織,同時亦允許組織內的代謝產物進入血液。隨後,這些血液流經小靜脈、靜脈,最後回到心臟。由於靜脈的管壁薄且通常管徑比動脈大,因此,在運送相同體積的血液時,其流速較慢,壓力亦較低。
血液供應
心肌本身也要接受流經心房和心室血流的一小部分。一個動靜脈系統(冠脈循環)向心肌提供富氧血液並將乏氧血液返流回右心房。分向心臟的左、右冠狀動脈起源於主動脈起始部。由於收縮時心臟受到很大壓力,因此大部分血液都在舒張期流經冠脈循環。

癥狀


心臟疾病沒有單一的特異癥狀,只是某些癥狀能提示心臟病存在的可能性,但當幾種癥狀同時出現時,常能得出幾乎肯定的診斷。醫生首先通過病史和查體進行診斷。然後通過實 驗室檢查來確診、評估疾病的嚴重程度以及幫助擬定治療計劃(見第15節)。然而,有時嚴重的心臟病患者,甚至在疾病晚期也可能沒有癥狀。常規健康體檢或因其他疾病而就診時亦可能不會發現這些無癥狀的心臟病。
心臟疾病癥狀包括:某種類型的胸痛、氣促、乏力、心悸(常提示心跳減慢、增快或不規則)、頭暈目眩、暈厥等。然而,出現這些癥狀並非必然存在心臟病。例如:胸痛可能提 示心臟病,但也可發生在呼吸系統疾病和胃腸道疾病
疼痛
心肌不能獲得足夠的血液和氧(稱為心肌缺血)以及過多代謝產物堆積都能導致痙攣。常說的心絞痛就是由於心肌不能獲得足夠的血液供應而產生的一種胸部緊縮感或壓榨感。然而,在不同的個體之間,這種疼痛或不適感的類型和程度都有很大的差異。有些患者在心肌缺 血時,可能始終沒有胸痛發生(稱為隱匿性心肌缺血)(見第27節)。
如果其他肌肉組織(特別是腓腸肌)不能獲得足夠的血供,患者常在運動中感到肌肉緊縮感和乏力性疼痛(間歇性跛行)(見第28節)。
心包炎(心臟周圍囊腔的炎症或損傷)所導致的疼痛常在病人平卧時加重,而在坐位或前傾位時減輕,運動不會使疼痛加重。由於可能存在胸膜炎,故呼吸可能會加重或減輕病人的 疼痛。
當動脈撕裂或破裂時,病人出現劇烈銳痛,這種疼痛來去匆匆且可能與身體活動無關。有時這種病損可能發生在大動脈,特別是主動脈。主動脈的過度伸展或膨隆部分(動脈瘤)突然出現滲漏,或者內膜輕度撕裂,血液滲漏入主動脈夾層。這些損害可導致突然的嚴重疼痛。疼痛可發生在頸后、肩胛間區、下背部或腹部。
左心室收縮時,位於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間的一組瓣膜可能會脫向左心房(二尖瓣脫垂),這種病人有時可出現短暫發作的刺痛,通常這種疼痛位於左乳下,且與體位和活動無關。
氣促
氣促是心力衰竭的常見癥狀,是液體滲出到肺臟中肺泡間質的結果,稱為肺充血或肺水腫,類似於溺水。在心力衰竭的早期,氣促只出現在體力活動時。隨著心衰的加重,輕微活動時也發生氣促,直至靜息狀態下都出現氣促。卧位時液體滲到整個肺臟,而站立位時由於重力作用液體主要分佈在雙肺底部,故心衰病人卧位時發生氣促或加重而站立位時癥狀減輕。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是病人夜間平卧時發生的氣促,站立后可減輕。
氣促不只見於心臟疾病,罹患肺部疾病、呼吸道肌肉疾病以及影響呼吸過程的神經系統疾病亦可出現氣促。任何導致氧供與氧需失衡的疾病或狀態,如貧血時血液攜氧不足或甲亢時氧耗過度等,皆可致患者氣促。
乏力
當心臟泵血能力下降時,活動期間流向肌肉的血液不足以滿足需要,此時患者常感到疲乏與倦怠。但這些癥狀常難以捉摸,不易引起患者的重視。患者常通過逐漸減少活動量來適應或歸咎於衰老的表現。
心悸
通常情況下,人們對自己的心跳沒有感覺。但在某些情況下,如劇烈活動后,甚至正常人亦會察覺到自己的心跳非常有力、快速或不整齊。通過脈搏觸診或心臟聽診,醫生可以證實這些癥狀。心悸癥狀是否屬於異常,取決於對如下問題的回答:有無誘因、是突然發生或 是逐漸發生、心跳頻率、是否有心律不齊及其嚴重程度等。心悸與其他癥狀如氣促、胸痛、乏力和倦怠、眩暈等一道出現時常提示有心律失常或其他嚴重疾病存在。
頭暈和暈厥
由於心率異常、節律紊亂或泵功能衰竭導致的心輸出量減少可引起頭暈和暈厥(見第23節)。這些癥狀也可由大腦或脊髓疾病引起,甚或沒有嚴重的病因。如長久站立的士兵因腿部肌肉活動減少影響血液迴流心臟,可能會出現頭暈。強烈的情緒波動或疼痛刺激神經系統也可導致頭暈和暈厥。醫生必須鑒別心源性暈厥與癲癇,後者由大腦疾病引起。

與Fe的關係


鐵是使氧氣連結在血紅素上的重要元素。在肺部,吸入的氧氣同紅血球相結合,然後通過血管輸送到各個器官。所以,作為供氧媒介的重要組織部分,一旦供應量達不到需求,就會直接導致血液運氧能力的降低甚至消失,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很多心腦血管疾病都是由高血壓所引起的。而超過一半的高血壓患者又都是因為缺氧睡眠造成的。正常人睡眠時,血壓會逐步降低到最低水平,但缺氧睡眠者血壓不降反升。睡眠缺氧會引起神經持續興奮,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從而使患者突發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診斷技術


動態血壓監測(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BPM)是近10年應用於臨床診斷和監測高血壓的技術,有助於了解患者接近真實生活狀態下的血壓水平、血壓晝夜節律變化規律以及患者血壓對藥物治療的反應。
心電圖監測
因為可以連續24小時甚至72小時記錄日常生活狀態下的體表心電圖,是來臨床廣泛應用的診斷心律失常、篩查心律失常事件高危患者、評價藥物或起搏器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還可以記錄到常規心動圖不易記錄到的心肌缺血改變,對冠心病的診斷有參考價值。
是對已知或可疑冠心病進行臨床評價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的無創檢查手段。該試驗與一些具體的檢查方法結合,如運動負荷超聲心動圖、運動核素心肌顯像等檢查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提高了無創檢查手段診斷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心血管超聲
體表Doppler技術在檢測心臟各房室大小、室壁運動、血流速度和心臟功能方面可以提供很有價值的信息。二維超聲心動圖是診斷先天性心臟病和心瓣膜病的最方便、最安全和比較可靠的檢查手段。藥物負荷超聲心動圖和心肌造影超聲心動圖技術在冠心病的診斷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放射性核素心肌顯像技術
是核醫學檢查手段進展較快的一個方面。因為操作簡單、無創可重複和敏感性高等優點,成為診斷冠心病的重要檢查手段。臨床常用的有核素心肌灌注顯像、放射核素心血池顯像和核素心肌代謝顯像技術。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
(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
該技術是唯一用解剖形態學方式進行功能、代謝和受體顯像的技術,被稱為分子顯像或生化顯像技術。在明確心肌缺血部位和範圍、評價存活心肌和測定冠狀動脈血流儲備方面有重要價值。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
(CT)
CT冠狀動脈成像和心臟三維重建技術的應用,是1998年以來無創影像學檢查手段進展最大、最快的一個方面。對於冠狀動脈中、高度狹窄的陰性預測價值較高,在冠狀動脈中、高度狹窄的篩查方面可部分取代有創的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核磁共振成像
(MRI)
是心血管影像學研究的熱點之一。主要用來評價心肌梗死的部位和範圍、存活心肌和心功能改變情況。有創檢查手段
1、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和左心室造影
橈動脈途徑的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左心室造影和介入治療成為大多數患者優先選擇的檢查和治療手段。
2、冠狀動脈內超聲和冠狀動脈內多普勒血流測定
冠狀動脈內超聲能精確地分辨血管壁的結構和對冠脈內斑塊進行定量和定性診斷。該技術在指導介入治療策略的選擇、評價介入治療效果和研究介入治療后再狹窄機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冠狀動脈內多普勒血流測定用於評價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可直接反映冠狀動脈內血液動力學功能。
3、心腔內電生理檢查技術
是目前研究心臟生理性和病理性電活動規律、評價心臟自律性、興奮性和傳導性的最可靠的檢查手段,能夠為經導管射頻消融治療某些心律失常提供最有指導價值的信息。
血液中心肌標誌物水平的增高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診斷標準之一。敏感性和特異性較好的心肌標誌物是心肌肌鈣蛋白ardiac Troponin, cTn),其增高幅度與心肌缺血損傷的面積相關,主要用於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診斷、危險分層和預后判斷。九種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食品
玉米:玉米富含脂肪,其脂肪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亞油酸的含量高達60%以上。有助於人體脂肪及膽固醇的正常代謝,可以減少膽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積,從而軟化動脈血管。
西紅柿:不僅各種維生素含量比蘋果、梨高24倍,而且還含維生素蘆丁,它可提高機體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等體內垃圾,保護血管彈性,有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蘋果:蘋果富含多糖果酸及類黃酮、鉀及維生素E和C等營養成分,可使積蓄體內的脂肪分解,對推遲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發作有明顯作用。
海帶:海帶中含有豐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這類物質均有類似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又能降膽固醇、脂蛋白,抑制動脈粥樣硬化。
茶葉:含有茶多酚,能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緩解血液高凝狀態,增強紅細胞彈性,緩解或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經常飲茶可以軟化動脈血管。
大蒜:含揮發性辣素,可消除積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有明顯降脂作用,是主治高血脂症和動脈硬化的良藥。
洋蔥:含有一種能使血管擴張的前列腺素A,它能舒張血管,降低血液黏度,減少血管的壓力,同時洋蔥還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可增強纖維蛋白溶解的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動脈硬化的功能。
茄子:保護心血管、降血壓,茄子含豐富的維生素P,是一種黃酮類化合物,有軟化血管的作用,還可增強血管的彈性,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防止毛細血管破裂,對防止小血管出血有一定作用。
三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心血管疾病:經常食用,可以降低血中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脂,並可預防高血脂症高血壓、中風、心血管等疾病,是心血管類疾病最佳保健食品
保護心血管需要注意的飲食細節
每天喝一小杯紅酒
紅酒能預防心臟冠狀動脈血管栓塞,降低血小板的活性。每天淺嘗一小杯酒可使人年輕1.9歲,啤酒、果酒都可以。科學家認為,每天攝入一點點乙醇能保護心臟。每天吃點含鉀食物
鉀離子最多的蔬菜和水果,要數土豆和香蕉。美國醫學專家認為,如果每人每天吃上一兩個香蕉及土豆,將有助於降低血壓,保護心血管,心肌梗塞及腦溢血也就較少發生。每天吃點含維生素E的食物
國外有關機構做了一項調查,讓數萬名67歲以上的老人按照國際老人研究所制定的飲食標準用餐,每天吃3次富含維生素E的食品。結果顯示,這些人患心臟病的危險性,只有那些不按飲食標準用餐的人的二分之一。每天都吃一點魚
醫學研究表明,每周吃4次魚,死於心臟病的危險性會降低44%。醫學專家對2000名不同年齡的人進行了長達30年的健康觀察,發現生活在沿海的居民很少患心血管病。

預防


一、心血管系統擁有許多血管,這些血管將各種各樣的物質運送到你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里。在這些物質中有氧氣、燃料(葡萄糖)、建築材料(氨基酸)。維生素以及礦物質。被稱作毛細血管的微小血管在肺部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這樣我們的血液就得到了氧氣,與此同時,肺部的二氧化碳則被我們呼出。這些血管伸入心臟,而心臟則將血液擠壓至全身上下各個細胞。在各個細胞處,血管形成一個毛細血管網路,為細胞輸送氧氣和其他養料並帶走細胞中的代謝廢物。氧氣以及葡萄糖是身體的各個細胞製造能量所必需的物質;而細胞中的代謝廢物則是指二氧化碳和水。
為細胞提供營養物質和氧氣的血管叫做動脈,而從細胞裡帶走代謝廢物及二氧化碳的血管叫做靜脈。動脈血比靜脈血要紅,這是因為動脈血里攜帶氧氣的物質是血紅蛋白,它其中含有鐵元素。動脈里的壓力也要比靜脈大。正如所有的血液要從細胞迴流到心臟一樣,所有的血液也都要經過腎臟。在那裡,代謝廢物被清除出血管,轉變成尿液,並儲存在膀胱里。
實際上“心臟病”這個名稱是不正確的。主要危及生命的疾病是動脈疾病。年復一年,動脈血管壁上開始形成沉積物。它們被稱為動脈血斑或動脈粥樣化。“動脈粥樣化”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中“粥(porridge)”這個詞。之所以這樣叫是因為動脈中沉積物與濃稠的粥非常相似。這種動脈沉積的現象叫做動脈硬化症,而且它只在身體的某些部位發生。患了動脈硬化症,血液會比正常的血液粘稠,並含有凝塊,在它們的共同作用下,動脈會出現阻塞,從而使血液流動中斷。如果這發生在為心臟給養的動脈血管里,那麼,由它們負責給養的那半邊心臟就會因缺少氧氣而死。這叫做心肌梗塞或心臟病。在出現這種情況之前,許多人被診斷為心絞痛——由於為心肌提供氧氣和葡萄糖的冠狀動脈被部分阻塞,心臟獲得的氧氣受到限制,因而引起胸口疼。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我們用力或者承受壓力的時候。
假如血管阻塞發生在大腦里,那麼一部分大腦就會死亡,這就是中風。我們大腦里的動脈非常脆弱。有時候引起中風的並不是血管阻塞,而是動脈破裂,這就是腦溢血。如果阻塞發生在腿部,就會引起腿部疼痛,這就是血栓症的一種(一個血栓就是一個血塊兒)。當體表的動脈發生阻塞時,就會在手部或腿部等處造成體表循環不暢。
綜上所述,造成所謂“心臟病”的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動脈硬化(動脈里沉積物的形成);第二,血塊的出現(濃血)。然而,還有第三個問題能夠並且通常會伴隨著動脈粥樣硬化一道出現,那就是動脈硬化——動脈的變硬。動脈是有韌性的,不管是不是有動脈粥樣硬化的出現,它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失去彈性而變硬。原因之一是缺少維生素C,因為如果缺乏維生素C人體就無法產生膠原質,而膠原質能夠讓皮膚及動脈保持柔軟。動脈硬化、動脈粥樣硬化和濃血都會使我們的血壓升高,從而使我們更容易患血栓症,心絞痛,心臟病或者中風。
二、心血管疾病的一個重大原因就是血液的中的細胞老化,血液中的正常紅細胞、膠體質點等帶負電荷,它們之間相互排斥,保持一定的距離,而病變老化的紅細胞由於電子被爭奪,帶正電荷,由於正負相吸、則將紅細胞凝聚成團。引起一系列的心腦血管疾病。
而負離子能有效修復老化的細胞膜電位,促使其變成正常帶負電的細胞,負負相斥從而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沉減慢。同時負離子能加強血液中膠體質點本身負極性趨勢,使血漿蛋白的膠體穩定性增加,保持血液的正常健康狀態。所以補充大自然中空氣負離子可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現狀
每一秒鐘,在工業化國家都有男人和女人死於動脈粥樣硬化沉積於冠狀動脈(導致心臟病發作)或向大腦供血的動脈(導致中風)的結果。這些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擴散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直到現在,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真正原因仍未被足夠了解。
常規藥物大多限於治療這種疾病的癥狀。鈣離子拮抗劑、B受體阻滯劑、硝酸甘油、和其它藥物都用於減輕心絞痛。手術過程(血管移植,搭橋手術)用於機械改善血流。幾乎沒有常規藥物針對關鍵的原因:觸發動脈粥樣硬化發生髮展的血管壁的不穩固性
細胞健康學在我們理解這些原因和導致冠心病的有效預防和治療方面,提供了一個突破。冠心病和其它形式的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基本原因是數以百萬的血管壁細胞中,維生素和其它基本營養素的慢性缺乏。這導致血管壁的不穩定,受損和開裂,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沉積,以及最終出現心臟病發作或中風。因為心血管疾病的基本原因是血管壁基本營養素的缺乏,每日這些基本營養素的最優化攝取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幫助修復血管壁損傷的基本措施。
維生素和其它營養素可以中止和逆轉冠狀動脈疾病
因為尚沒有有效中止或逆轉冠狀動脈疾病的方法,每年有數百萬的人死於心臟病發作。因此,我們決定測試一種特定的維生素療法對頭號健康問題:心臟病發作的原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有效性。我們知道,如果這種營養補充性療法可以中止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進一步發展,對抗心臟病的戰爭就可能獲得勝利,以及,消滅心臟病的目標就成為現實。
為測試這個維生素療法的有效性,我們主要不是觀察循環於血流的危險因子,而主要專註於這個關鍵的問題,沉積於冠狀動脈壁內的粥樣硬化斑塊。新近一種令人欣喜的診斷技術令我們可以無創傷地檢測冠狀動脈沉積斑塊的大小,超聲X線斷層掃描。
超聲X線斷層掃描不需要針頭或放射性探頭,測量鈣化沉積的面積和密度;然後,計算機會通過分析冠狀動脈掃描(CAS)分,自動計算它們的大小。冠狀動脈掃描分越高,鈣沉積越高,提示冠心病越晚期。對比血管造影術和腳踏板測試,超聲X線斷層掃描是當今最準確的早期診斷冠心病的技術。這個診斷性檢測可以遠在心絞痛或其它癥狀出現前發現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沉積。
而且,由於它直接檢測動脈壁的沉積,它是比膽固醇或任何其它循環在血流的危險因子更好的心血管危險指標。
我們研究了55名程度不同的冠心病病人。病人先進行為期一年的不接受維生素療法的,冠狀動脈鈣化大小的監測,隨後是為期一年的維生素療法的同樣監測。以這種方式,同一個病人的心臟掃描進行前後對比。這個方案有一優點,病人作為他們自己的對照。這個療法所用的營養素都有協同作用。
這個歷史性研究的結果出版在1996年的應用營養學雜誌上(參看書後的目錄)。最重要的發現呈交在這裡。這個研究監測了冠狀動脈疾病怎樣不斷發展,直到最後心臟病發作出現。沒有接受營養性補充者,冠狀動脈鈣化以指數生長,每年的增長達44%。因而,沒有維生素保護,冠狀動脈沉積每年約增加一半。
使用維生素療法,冠狀動脈沉積的快速生長可在頭半年內減慢,而在第二個半年基本中止。因而,不會有心臟病發作發生。以上這些研究是來自早期冠狀動脈沉積的病人,他們,和數以百萬的成年人一樣,在生命的最旺盛的時候,不知不覺中,出現了冠狀動脈粥樣沉積。
當病人開始維生素療程的時候,這個趨勢被逆轉,並且實際上,冠脈鈣化的平均進展速度降低。最重要的是,在早期的冠心病病人,這個基本營養素療法在一年內中止了冠心病的發展。需要多久才顯示其對動脈壁的自然康復作用,這個研究給了我們寶貴的信息。雖然頭六個月內,病人體內的沉積仍繼續生長,儘管以減慢的速度,但生長在第二個六個月基本中止。當然,任何中止早期冠心病的療法都可預防此後的心臟病發作。
不足為奇,維生素和其它營養素的康復作用在變得明顯前,有幾個月的滯後期。動脈粥樣硬化沉積經過許多年甚至幾十年才能形成,需要幾個月才能控制病變的進展和開始康復過程。晚期的冠心病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出現能被檢測的康復過程。
在維生素療法之前,病人的冠狀動脈已形成粥樣硬化沉積(左圖的白色園圈部分),上圖是取自超聲X線斷層掃描圖的放大。
自然保健的突破
這個臨床研究標誌醫學上的突破並將會導致全球數以百萬人的健康的改善。第一次,下述的臨床結果被記載:
*沒有維生素療法,冠心病是一個進行性的疾病,動脈粥樣沉積以每年約44%的生長率增長。
*維生素和其它營養素可以中止早期的冠狀動脈粥樣沉積:心臟病的原因。
*因此,現存在一個自然有效的中止和逆轉冠心病的天然方法—不需要血管移植或搭橋手術。
*任何國家的每一個男人和女人可以立刻利用這個醫學突破。
*未來的幾十年,心血管疾病將不再被認識。
大規模的研究記載維生素預防心血管疾病
各種維生素和營養素在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巨大作用已被多個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所記載。洛杉磯的加州大學的JAMES 博士和他的同事,對11000名美國人作了為期超過十年的維生素攝入調查。這個政府資助的研究顯示,每天從膳食或補充性攝取至少300毫克維生素C的人,對比每天僅攝取美國人平均的50毫克的人,心臟病發生率在男性可減少50%,在女性可減少40%。同一個調查顯示,維生素C的攝入的增加和壽命延長達6年有關。
每日300毫克 平均膳食
減少心臟病達50% 增加心臟病危險
加拿大醫生G.C.WALLIS 顯示,膳食性維生素C可以逆轉動脈粥樣硬化。在他的研究的開始,他以血管造影(注射一种放射性物質,然後X線拍照)記錄動脈粥樣硬化沉積。然後,一半的病人接受每天1.5克的維生素C,另外一半的病人則沒有。對照分析,平均經10到12個月,結果顯示,哪些接受維生素C的病人,動脈粥樣硬化沉積減少30%。而對比的是,沒有接受維生素C的病人其動脈粥樣硬化沉積顯示沒有減少。這些病人的動脈粥樣硬化沉積或者保持不變,或者進一步增大。很奇特,這個40年前所做的重要研究沒有進一步調查。
沒有維生素C補充 每日1500毫克
冠心病發展 30%的病例中止或逆轉冠心病
維生素E和B-胡蘿蔔素亦減少你的心血管病危險
護士健康研究調查了87000個護士,年齡從34到59歲。1993年,第一個研究結果出版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研究顯示,對比平均每天僅食用3個單位維生素E的美國人,每天服用200單位的維生素E的受試者可減少心臟病發作達34%。
衛生職業研究調查了39000位醫務衛生人員,年齡從40到75歲。在調查的開始,沒有一位參加者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或增高的血膽固醇。調查顯示,對比每天僅食用6單位維生素E的普通人,每天400單位的維生素E可以減少心臟病發作風險達40%。
醫生職業研究調查了22000名醫生,年齡從40到84歲。根據KENNEKENS 博士1992年出版的這個研究顯示,現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每天50毫克的B-胡蘿蔔素可減少心臟病發作或中風達50%。
11000人為期11年的調查顯示,維生素C減少心血管危險達50%。
87000人為期6年的調查顯示,維生素E補充可減少心血管危險達33%。
在22000人的調查顯示,B-胡蘿蔔素可減少心血管危險達50%。
沒有任何處方葯被研究顯示,在預防心血管疾病當中,和維生素有同樣的效果。
最優化心血管健康的重要營養素
維生素C:血管壁的保護和自然康復,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逆轉。
維生素E:抗氧化保護。
維生素D:鈣代謝的優化,動脈壁鈣沉積的逆轉。
脯氨酸:膠原蛋白合成,血管壁的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逆轉。
賴氨酸:膠原蛋白合成,血管壁的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逆轉。
葉酸:配合維生素B6、B12和生物素,預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增高。
生物素:配合維生素B6、B12和葉酸,預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增高。
銅:通過改善膠原蛋白的聯結,有利動脈壁的穩固。
硫酸軟骨素:作為血管壁結締組織的基質,有利血管壁的穩固。
N-乙醯葡糖胺:作為血管壁結締組織的基質,有利血管壁的穩固。
Pycnogenol(碧蘿芷,一種從法國南部松樹提取的黃酮類提取物): 改善維生素C功能的生物催化劑,改善血管壁的穩定性。營養素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
什麼是動脈粥樣硬化
這頁的圖片是冠心病病人的冠狀動脈橫切面的圖片。通過顯微鏡,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動脈的內部。(黑色環狀部分是原來的血管壁,正如在新生兒看到的,位於黑色環內的粉紅色部分是經過許多年形成的粥樣硬化沉積)。
尤其應認識的是,圖A的粥樣硬化沉積是許多年的結果。對照的是,圖B的另外的血栓是在幾分分鐘甚至是數秒內形成的。心臟病發作的有效預防應儘可能早地預防粥樣硬化沉積的形成。動脈粥樣硬化不是老年性疾病。對朝鮮和越南戰爭陣亡戰士的研究顯示,高達75%的受害者在25歲或更早就已有不同形式的動脈粥樣硬化。下圖顯示一個死於交通事故的25歲受害者的冠狀動脈。這個偶然的發現顯示,動脈粥樣硬化可以出現在多麼年輕的年青人形成_沒有引起任何癥狀。
動脈粥樣硬化沉積的主要原因是維生素缺乏引起的動脈壁的生化虛弱。動脈粥樣硬化沉積是這種慢性虛弱的直接後果;它們的發展是作為大自然修補力量強化這些虛弱血管壁的展示。
為什麼動物不會得心臟病發作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每年全世界12,000,000死於心臟病發作和中風。令人驚奇地,在心血管疾病變成了令人憂慮的最大的流行病之一的時候,這些相同的心臟病發作在動物界基本上未被發現。下面這段摘自由H.A.SMITH 和G.B.DONES 編著的知名的教科書獸醫學,記錄這些事實:
“事實仍然是, 沒有任何飼養的動物, 雖然,除了極少數的例外,會發生具有臨床意義的動脈粥樣硬化。看來,存在於動物的大多數相關的病理機制和,動脈粥樣硬化在動物根本是不可能的;它就是沒有發生.如果真正的原因被發現,可能會對人類的疾病有一些啟示。”
這些重要的觀察在1958年出版。40年過後,人類心血管疾病的難題已被解決。人類心血管疾病的難題的解決是醫學界的偉大進步之一。
動物不會得心臟病發作的主要原因是:除了極少數,動物在它們的體內合成維生素C。若以人的體重計算,動物每天合成10,000毫克到20,000毫克的維生素C。維生素C是動脈壁的基質,優化數量的維生素C穩定血管壁。相反,我們人類不能在體內合成一個分子的維生素C。很久以前,當一種負責轉化葡萄糖為維生素C的酶喪失功能后,我們的祖先喪失了這種能力。我們祖先這個在基因分子的改變沒有立刻的不利後果。因為,數千年來,他們主要依靠提供最小需要量維生素的植物營養如小麥,蔬菜和水果。本世紀,營養習慣和維生素的攝入已改變很大。今天,大多數人不能從膳食中攝取足夠數量的維生素。使事情更惡劣的是,食物加工、長期保存和過度烹調破壞食物中的維生素。其結果歸納在上圖(略)中。
人類和其它大多數生物的單一最大區別是體內維生素C儲備的巨大差別。人體內維生素C的平均儲備比動物低10到100倍。
維生素C在肝臟的合成/天 維生素C體內的儲備
人: 0 克 低 低:因為不能合成;食物深加工
動物: 10 到20克 高 高:因為體內成;植物營養
維生素C怎樣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維生素C以許多方式幫助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它是一種重要的抗氧化劑,在體內細胞的許多生化反應中,它作為輔助因子。維生素C在預防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最重要作用是它增加膠原蛋白、彈性蛋白和體內許多連接支撐分子的合成。這些生物連接支撐結構構成結締組織,約佔體內蛋白質的50%。膠原蛋白對我們的身體具有和鋼支撐對大廈的結構性支撐一樣的作用。增加膠原蛋白的合成意味著改善6000英里長的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管壁。
壞血病由膠原蛋白缺乏引起
膠原蛋白的羥基化的重要性在壞血病中得到清晰表現。1536年,當這種疾病折磨正在探索聖奴侖斯河的船員的時候,JACQUES CARTIER 生動地描述這種疾病: “某些人失去了力量,不能用腳支撐…其他人在皮膚上出現
紫紅色的血斑點:斑點沿足踝、膝、大腿、肩、手臂、和頸部上升。他們的口腔發臭、牙齦腐爛、以致牙肉掉下、看到幾乎要脫落的牙齦。”
1751年,預防壞血病的簡單方法由蘇格蘭的JAMES LIND醫生提出: “經驗充分顯示,綠色和新鮮蔬菜、成熟果實,是它的最好治療。因此,它們被證明是對抗它的最有效的藥物。” LIND 呼籲在船員的膳食中加入檸檬汁。他的建議40年後被英國海軍採納。
壞血病是膳食中抗壞血酸(維生素C)缺乏而引起。靈長類和天竺鼠喪失了合成抗壞血酸的能力,因而,必須從膳食中攝取。抗壞血酸,一種有效的還原劑,維持脯氨醯羥化酶在活性形式,可能是維持其鐵原子在亞鐵的狀態。在缺乏抗壞血酸條件下合成的膠原蛋白是不完全羥基化的,因而,有降低的熔點。這種異常的膠原蛋白不能正確地合成纖維,因而導致壞血病中典型的皮膚損害,血管脆弱。
動脈粥樣硬化是早期的壞血病
雖然這些事實在250年前已經知道,但今天它們仍沒有被應用在醫學上。接下來的圖示歸納了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壁的壞血病樣的狀態的事實。
左欄A: 維生素C的最優化攝取導致膠原蛋白分子的最優化合成和最優化功能。一個穩固的血管壁不允許粥樣硬化的產生。動物體內維生素C的最優化存在是它們不會得心臟病發作的主要原因。
右欄C: 這個圖的右欄歸納壞血病的演變。體內儲備的維生素C的耗竭,正如發生於早期的船員身上的,導致結締組織的逐漸降解,包括血管壁。成千的船員在幾個月內死於滲透性血管的出血性失血。
中欄B: 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血管疾病正好處在這兩種病變之間。我們的普通膳食含有足夠的維生素C以預防顯性壞血病,但不足夠保障血管壁的穩固強化。因而,無數的微小裂縫和損害沿動脈壁形成。然後,膽固醇、脂蛋白和其它血液危險因子進入已受損的血管壁,以試圖修補這些損害。因為長期的低維生素攝入,這個修復過程持續幾十年。經過幾十年,這個修復過當,或修復過激, 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粥樣硬化在心臟的沉積最終導致心臟病發作,在腦動脈的沉積導致中風。
維生素C缺乏引起動脈粥樣硬化_證據
可以證明,僅僅過低的維生素C攝入,不需要任何其它因素涉及,可直接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為證明此論點,我們用天竺鼠進行一項動物實驗。天竺鼠,是動物當中的一個極少例子,因為它和人一樣,不能合成維生素C。兩組天竺鼠接受完全相同數量的膽固醇、脂肪、蛋白質、糖、鹽和其它飲食中的成分,只有一樣不同,維生素C。B組接受每天60毫克,相當於人的體重需要的量。選擇這個量,以符合美國官方建議的每天允許量。作為對照,A組接受相當於人體重計算的,每天5000毫克的維生素C。
顯微鏡下三個不同的動脈的真相
a: 高維生素C攝入的天竺鼠。
b: 低維生素C攝入的天竺鼠。
c: 死於心臟病發作的病人的冠狀動脈。
心臟病實質的真相的新理解
前面的實驗說明解釋了:現代的心血管疾病定義作為一個維生素缺乏的病變。這個新的理解歸納如下:
1. 損害.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壁由於慢性維生素缺乏而的不穩固和功能失常。這導致動脈壁出現無數的小損害和小裂縫,尤其是在冠狀動脈。冠狀動脈是體內受機械壓力最大的動脈,因為它們每需要承受心臟泵血動作的壓力達100000次,類似花園經常承受腳踏的膠水管。
2. 開始修復.然後,動脈壁的修復變得必然。膽固醇和其它修復因子增加在肝臟的合成,通過血流輸送到動脈壁,並進入壁內,試圖修補這個損傷。因為冠狀動脈承受最多的損傷,因而,它們需要最密集的修補。
3. 進行性修復.因為多年持續的維生素缺乏,動脈壁的修復過度。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主要在心血管系統需要密集修復的部位:冠狀動脈形成。這是為什麼梗死主要在這個部位出現,和最常見的心血管意外是心肌梗死。而不是鼻或耳的梗死。
心血管疾病的自然逆轉
動脈粥樣硬化的逆轉的基礎是因慢性維生素缺乏而致虛弱的動脈壁的自然康復過程的啟動。維生素C和其它基本營養素的最優化攝取是不必可少的,原因如下:
1. 通過膠原蛋白的最優化合成而致動脈壁的穩固。我們體內的膠原蛋白分子是起由氨基酸組成的。膠原蛋白分子和體內的所有蛋白不同,因為它們特別需要賴氨酸和脯氨酸。因此,賴氨酸、脯氨酸和維生素C的最優化供應,是動脈壁結締組織的最優化再生,進而心血管疾病的自然康復的一個決定性因素。
2. 動脈壁的“特福龍”保護和動脈壁脂肪沉積的逆轉。脂蛋白是輸送分子,膽固醇和其它脂肪分子因而循環在血流中,並沉積在動脈壁。治療的基本目標是防止脂肪分子在動脈壁的沉積,因而要中和脂蛋白的粘性和預防它們和動脈內壁的接觸。這可以通過為動脈壁尋求“特富龍”樣的物質而實現。天然的賴氨酸和脯氨酸在脂蛋白的周圍形成一個保護性的“特富龍”。這預防更多的脂肪分子的沉積,並釋放已沉積的脂蛋白分子。從動脈粥樣硬化沉積中釋放脂肪分子導致心血管疾病的自然逆轉。重要的是,這是一個自然逆轉,伴隨血管移植和機械過程的併發症不會發生。
3. 動脈壁內“肌肉細胞惡變”的減少。因為基本營養素的最優化供應,動脈壁的肌肉細胞合成足夠數量的健康的膠原蛋白,因而,保證了血管壁的最優化穩固。相反,維生素缺乏導致動脈壁肌肉細胞合成有缺陷和不健康的膠原蛋白分子。而且,這些肌肉細胞複製它們自己,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性“惡變”。我的同事,ALEKSANDRA NIEDXWIECKI 博士和她的同事深入地研究這個機理。她們發現,尤其是維生素C,可以抑制這種動脈粥樣硬化性“惡變”的生長。同時,其它研究亦顯示,維生素E也有這種作用.
4. 在血流和動脈壁的抗氧化劑保護。一個另外的機制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心臟病發作和中風,是生物性的氧化。自由基(在吸煙,汽車廢氣和煙霧中出現的一種攻擊性的分子)損害血流中的脂蛋白和動脈壁中的組織。通過此方式,它們進一步擴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維生素C、維生素E、B-胡蘿蔔素和其它營養素,是天然最強大的抗氧化劑,保護心血管系統避免氧化損害。

蜂蜜的功效


大家都知道蜂蜜是個好東西,好在哪呢,蜂蜜中的微量元素-鐵,可以促進人體內血液的正宗流通,減少心血管系統的脂肪堆積。蜂蜜有擴張冠狀動脈和營養心肌的作用,改善心肌功能,對血壓有調節作用。心臟病患者,每天服用50~140克洋槐花蜂蜜,1~2個月內病情可以改善。高血壓患者,每天早晚各飲一杯蜂蜜水,也有益健康。動脈硬化症患者常吃蜂蜜,有保護血管和降血壓的作用。
蜂蜜首烏丹參湯
配方:蜂蜜、首烏丹參各25g
製作與用法:先將首烏、丹參用水煎,去渣取汁,加入洋槐花蜂蜜並攪拌均勻。分3次服用,每日一劑。
蜂蜜銀杏粉
配方:蜂蜜100g,銀杏粉或銀杏葉粉50g。
蜂蜜薑汁
配方:蜂蜜30g,生薑汁1湯匙。
製作與用法:將蜂蜜、生薑汁用溫開水調勻,頓服。此方適用於冠心病心絞痛。
蜂蜜鮮李子
配方:蜂蜜30g,鮮李子50g。
製作與用法:將鮮李子洗凈,水煎20分鐘,去渣取汁,對人蜂蜜后煮沸,離火。此為一日量,分2次服下。
蜜青柿子
配方:蜂蜜2ks,七成熟青柿子1kg。
製作與用法:將去了蒂、柄的青柿子切碎、搗爛,榨汁,倒人砂鍋,先以武火煎一陣子后,改用文火收稠液體,加入棗花蜂蜜后熬至濃稠,冷卻后裝瓶備用。每次1湯匙,日服3次,用開水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