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軍岷
鑄銅藝術師
朱軍岷,男,1969年生於杭州,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中華老字號“朱府銅藝”第五代傳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金屬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全國工商聯五金機電商會銅藝銅飾產業委員會會長、浙江省知識界人士聯誼會副會長、杭州市工商業聯合會(總商會)副會長、杭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杭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杭州朱炳仁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杭州金星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銅文創產業的領軍人物、中國匠二代聯盟發起人。朱軍岷傳承祖業,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先生。2007年,朱氏父子傾其所能用了150餘噸銅,在杭州河坊街建造全銅的“江南銅屋”。他致力“讓銅回到生活中”,在開創的品牌“朱炳仁‧銅”中有香器、茶器、傢具等,重點研發故宮文創,以文化之名成就“日用之美”,創作全新的銅藝生活美學。
朱軍岷(左)朱炳仁(右)
由於銅文化的斷層,直到朱軍岷上大學后才恢復做銅。直到有一天,朱軍岷決定遵從宿命,繼承祖業,成為朱府第五代繼承人。1990年,他放棄大學畢業后的幹部身份,決定幫著父親做銅。
朱炳仁自然成為他人生的第一位老師。所有的學業都必須從頭來過,朱軍岷開始了艱苦的基本功學習。朱炳仁給人做銅招牌,朱軍岷就幫著打銅字。這一打就是三年。
2000年,朱炳仁親自打造轟動一時的靈隱銅殿,這也是當時全國唯一一座銅建築。從靈隱銅殿到雷鋒塔銅頂,從杭州香積寺里的銅雕建築到河坊街的江南銅屋,朱軍岷或親眼見證、或親自參與了這一件件大師級作品的創作。
3張
杭州靈隱銅殿
其實,朱軍岷早已意識到,銅文化的斷層所導致的生活方式的斷層有多麼嚴重,“在過去2000年的時間裡,銅一直屬於民間,但它突然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快50年,像銅盆、銅筷這種在韓國日本仍然常見的物件,在當今中國人的生活中已鮮少能見。生活狀態不一樣了,我們不再把銅當成生活的一部分。”
“讓銅重新回歸生活”,成為朱軍岷繼承祖業、擔任金星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后的最大心愿。與其父注重銅在藝術創造領域的回歸不同,朱軍岷更在意銅在生活美學與應用上的回歸。“銅是很有親和力的材料,它不能高高在上,要讓老百姓用得起,”朱軍岷反覆倡導這一理念。
他更願意看到“銅,以生活用品或文創產品的形式出現”,倡導一種精緻的生活方式。為能創作出更能詮釋自己理念的作品,製作出更接近大眾審美情趣的產品。朱軍岷不僅在北京大學完成了宗教學的碩士課程,還尋遍了世界各地的名家、博物館。
對他影響最大的要數日本民間不知名的老銅匠和美國華裔雕塑家吳信坤,“從他們那裡我學到了銅的熱處理方法。”回國后,朱軍岷研發出了嶄新的“熱著色”技法。“現在,我們已經成為能給銅表面著上最多顏色的企業了。”
在朱軍岷的培育下,古老而沉重的銅工藝正在變得“時尚而輕靈”。他不僅把公司建設成了銅建築藝術領域的頂尖企業,還開拓了人們生活領域中的當代銅藝。如今,在杭州大廈、北京故宮、上海豫園等商場和景區都可以看到“朱炳仁‧銅”的專櫃,朱軍岷不但為“朱炳仁‧銅”賦予了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品位之上的含義,還讓銅又有了生活的氣息。
文化是建築的靈魂。在新的時空和環境下,研討建築文化已經超過了學術的範疇,朱軍岷說:如果說木結構建築唱出了中國古典建築的主旋律,那麼從木結構營造技藝基礎上發展的銅建築無疑就是這黃鐘大呂中最燦爛的音節。
2009年,朱軍岷擔任杭州香積寺復建工程的銅總工藝師。作為大型重點建設項目,工期要求十分緊迫。當時共有200多名銅匠同時開工,為保證施工安全,他日日現場“會診”,僅用五個月就完成所有工程。可誰也沒想到,由於經年累月的操勞過度,復建工期內他竟一夜白了頭。而在此之前,他剛剛當選“杭州市十大新銳企業青年領軍人物”。
復建后的香積寺,做工精美,銅牆銅瓦,獨具氣勢,瑰麗並存。他用自己的無悔青春創造出“香積速度、香積精度、香積美度”三項記錄,影響深遠。
在銅裝飾領域,最讓朱軍岷自豪的是G20杭州峰會主會場——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其中的銅裝飾便是由他率300多名銅匠,歷時半年時間打造的。外界的評價是“登峰造極”,而朱軍岷認為,“這是我們行業的一次完美亮相。”
2002年起,朱軍岷和父親朱炳仁一起,開始構思、籌備建館事宜,施工前後,銅價意外飛漲,每噸從3萬元漲至8萬元。經過深思熟慮,果斷地把家中積蓄都用來買了銅。他和父親一咬牙,把家裡的房產都拿到銀行做了抵押,才使“銅屋”順利開工。
3張
江南銅屋
博物館總建築面積近3000平方米,除立面牆和地面外,門、窗、屋面、立柱、傢具等全部採用銅質結構和裝飾,共耗費銅150餘噸。博物館整體風格,是明清時期典型的江南民居風格,被譽為“江南銅屋”。
難能可貴的是,“江南銅屋”對外免費開放,供人自由出入,每年都有數百萬遊客慕名而來,自覺不自覺地接受一場銅文化的美妙洗禮。他們中既有富翁、領導,也有乞丐、平民,在藝術面前一律平等。
“朱炳仁‧銅”是朱軍岷創辦的銅家居品牌。一直以來,朱軍岷把“讓銅回到百姓生活中去”當作創新“朱府銅藝”的使命,都在考慮如何傳承銅的文化和藝術,畢竟那是一個五千年的傳奇,很難超越,但也不能“始終在歷史文化的圈圈中打轉”。朱軍岷認為,“我們現代人的發展要有現代的思維,重點是思考怎麼能更好地發展。‘朱炳仁‧銅’品牌的建立,就是跳脫出傳統窠臼的一次嘗試。”
“窮則窮,還有三擔銅”,過去的人家裡總少不了銅製品,如湯婆子、火鍋、臉盆、鍋鏟等。眼下,不鏽鋼、塑料等用品佔據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作為銅文化推動者的“朱府銅藝”,希望讓銅能再一次走入尋常百姓家。帶著探索者“突圍”的心態,從2005年開始,朱軍岷以拓展銅為原料的藝術視野,關注人們的家居領域,在把握時代生活藝術消費潮流上尋找突破點。而本著“銅亦生活”的理念,他帶領精英設計團隊,以傳統文化為核心,推出了一系列兼具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的銅家居創意產品,堅持以朱府世代沿襲的精細手工來挖掘銅文化的內涵,以貼近生活的設計來把握現代家居潮流,使傳統銅藝在時尚生活中重生。
自創立以來,“朱炳仁‧銅”始終致力於兼具創意與藝術感的銅家居產品,專註於挖掘傳統文化的美感和內涵,用現代時尚的手法加以演繹,體現品牌的獨特魅力,以傳統文化和現代時尚催生設計靈感,無論是香器、茶器、食器、擺件、文化禮品等家居生活用品……在日漸式微的中國傳統手工藝中,以“家”為核心,讓傳統銅文化通過現代美學的詮釋,回歸千家萬戶。這與故宮“將故宮帶回家”的理念不謀而合,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專程赴杭州,並在神武門的故宮文創館內設“朱炳仁‧銅”文創藝術館。
如今,“朱炳仁•銅”作品多次被作為國禮禮贈外賓;在G20杭州峰會期間,作品陳設於國家元首區,會場禮賓區,已成為中國文化特色的名片之一。同時,朱軍岷在全國一、二線城市布局了50餘家門店和專櫃,將“朱炳仁•銅”成長為國內首屈一指的銅文創品牌。
2006年5月25日,朱府銅藝第四代傳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用獨特的藝術靈性和敏銳觸覺創造出了舉世震撼的熔銅藝術,從此使得銅工藝邁向形而上表達的這扇大門。作為朱府銅藝的第五代傳人,朱軍岷在熔銅技藝的基礎上刻苦鑽研,開拓創新,又首創出了熔銅禪畫、熔銅清供、琅彩銅畫的藝術表現形式。
身為北大宗教學系研究生,朱軍岷多年以來對佛學禪理的鑽研和積累,加上對熔銅藝術深刻的見解,獨創性地將“禪畫”的藝術境地引入熔銅工藝的創作過程,他經過無數次實踐,在高溫熔銅的現場一次次地熔鑄、冶鍊,去創造最能體現禪意的熔銅形態和意境,終於創新性發明了“熔銅禪畫”這一藝術表現形式。浙江省工藝美術學術委員會主任、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組組長都一兵讚揚朱軍岷的熔銅禪畫藝術:“是在繼承了父親朱炳仁大師的熔銅藝術的基礎上,將中國民族傳統美術工藝和禪學理念相結合,進行大膽地突破的創新藝術,從平面工藝畫走上了立體藝術的道路,創造出自我風格之大氣磅礴的作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芭蕉葉上獨題詩
隨後,由清宮造辦寓意吉祥的盆景衍生成熔銅清供,是朱軍岷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首創的“熔銅藝術”基礎上的一次突破和發展。繼“熔銅禪畫”之後,融匯已有的盆景藝類,也逐漸成為一種全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一盞花、一盆松,就成了“曲水流觴”,蘊含豐富,寓意深邃,在工作生活中平添財瑞亨通、順意祥和的氣氛。
2018年3月,他曾以故宮博物院珍藏國寶《千里江山圖》作為創作靈感,通過不同的形塑組合,或立體或平面展現“千里江山”的波瀾壯闊,顛覆大家對傳統銅文化的想象。作品在北京SKP“山水訓”熔銅創作展上亮相,引發強烈關注,並在浙江工美精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在青綠山水畫中,綠松石、孔雀石等礦石顏料極其珍貴,為呈現五彩繽紛的色彩,朱軍岷用多層腐蝕和獨特的高溫琺琅彩銅工藝展現銅的驚人魅力。他以火代筆,在銅板上實現高溫畫琺琅和銅板畫的結合。對於創作手法來說,傳統的琺琅都是畫好再燒制的。但這在銅板上不能實現,銅板是一個平面,高溫燒制容易變形,破壞整體效果。
朱炳仁、朱軍岷父子通過研究,交替使用冷卻、加熱的方法,邊畫邊燒,邊燒邊畫,終於創造出“琅彩銅畫”這一全新的工藝技法。在這過程中,對時間和火候的把握,在燒制過程中都拿捏得恰如其分。作品的手工感、藝術家創作的真實感,都體現在銅板上。此外,由於藝術家對顏色勾勒和火候控制的細微差別,每件藝術作品都是不同的,這也為琅彩畫提供了與眾不同的魅力。
截止到2014年8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已超2000項。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上下都在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這樣的政策。然而,儘管被記錄在名錄中,也有許多技藝因為傳承發展後繼無人而消逝了。與此同時,也有很多非遺技藝因自身良好運作而得以在新的社會環境中贏得一席地位,“朱府銅藝”就是運營良好的非遺典型。
朱軍岷說,他小時候並沒有接觸過銅,甚至沒有怎麼見過銅。因為那個年代,銅作為一種戰略物資被回收,家家戶戶無銅可用,直到上世紀70年代情況才開始好轉,“朱府銅藝”這塊招牌也得以在改革開放之際重新面世。
商務部首批中華老字號“朱府銅藝”於清同治年間創立,經朱氏家族五代相傳。朱軍岷的父親、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繼承了祖輩的手藝和書法,將繪畫、雕塑和書法三種藝術形態綜合運用於銅藝,並從燒毀的銅建築中獲取靈感,開創了匠心獨運的熔銅藝術。朱軍岷師從其父,倡導“讓銅回到百姓家”,他將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結合,創造出具有突出民族特色、濃郁生活氣息和顯著民間風格的銅藝術品。從江南銅屋到798藝術區,從故宮乾隆花園到燕莎商場,如今,朱軍岷致力於建設銅建築藝術領域的頂尖企業,並潛心於創新人們生活領域中的當代銅藝,力爭讓銅製品走進千家萬戶,藏銅於民。
銅建築與銅裝飾
時間 | 作品 | 說明 |
2007年 | 江南銅屋 | 中國第一座銅藝術博物館 |
2009年 | 杭州香積寺銅裝飾 | 創造“香積速度、香積精度、香積美度”的全銅大殿 |
2016年 | 遼寧汪清普門寺觀音銅殿銅裝飾 | 中國寺廟建築史首屈一指的傳世之作 |
2016年 | 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西子賓館、蕭山國際機場銅門、銅裝飾 | G20杭州峰會會場 |
2017年 | 廈門國際會議中心銅門、銅裝飾 | 金磚廈門峰會會場 |
2018年 | 青島國際會議中心銅門、銅裝飾 | 上合青島峰會會場 |
2019年 | 洛陽應天門銅裝飾 | 隋唐洛陽城宮城紫微宮的正南門 |
2020年 | 普陀山觀音法界銅門、銅裝飾 | 世界一流佛教文化聖地 |
2021年 | 江蘇園博園鈦鋅瓦、銅裝飾 | 第十一屆江蘇園藝博覽會主園 |
銅藝術
時間 | 作品 | 說明 |
2010年 | 國之清和 | “天工藝苑·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
2012年 | 沃若 | 獲得第十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工藝美術作品獎 |
2013年 | 唐卡系列 | 中國(杭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
2014年 | 芭蕉葉上獨題詩 | 全國美展入選作品 |
2016年 | 重生 | 大型銅雕裝置藝術 |
2016年 | 熔銅清供系列 | 中國(杭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作品 |
2016年 | 復返自然之一 | 被浙江省博物館永久收藏 |
2017年 | 木幻生金系列 | 2017中國(杭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
2019年 | 琅彩銅畫系列 | 2019非遺薪傳獎傳統工藝(金屬工藝)大展“優秀獎” |
銅文創
時間 | 作品 | 說明 |
2012年 | 山水花器 | 獲2012年度家居風尚大獎—最佳外觀設計獎 |
2014年 | 五牛積福、乾隆八駿、乾隆十駿犬 | 國禮系列 |
2017年 | 鴻運當頭 | 雞年生肖吉祥物,登上央視春節特別節目《一年又一年》 |
2019年 | 決勝千里 | 國禮系列 |
2020年 | 瑞鶴系列 | 獲得首屆“金物獎”新國貨創新大賽最佳設計獎、金獎 |
2020年 | 五牛積福大型銅雕 | 登上牛年央視春晚舞台 |
2009年10月,在第三屆中國民間藝人節上獲得中國“十佳民間藝人”稱號。
2011年,被杭州市人民政府評為“科技先進工作者”、“成績突出科技工作者”、“民營科技新星”。
2011年,被評為“杭州市工藝美術大師”。
2012年10月,榮獲“建行杯”最美浙江人·文化新浙商評選活動“文化產業創新獎”。
2015年6月,被浙江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評為“浙江省工藝美術優秀人才”。
2015年11月,榮獲“2015亞洲影響力東方盛典”非遺先鋒人物獎項。
2018年3月,被浙江省老字號企業協會評為2017年度優秀掌門人。
2018年4月,獲得第二屆“杭州工匠”的榮譽稱號。
2018年11月,被評為“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2018年12月,獲得2018年度全省住房城鄉建設系統“最美建設人”稱號。
2019年10月 獲得浙江省建設建材工會,浙江省建築裝飾行業協會頒發首屆浙江省建築裝飾行業“最美裝飾人”榮譽稱號。
2019年11月 獲得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傳統建築分會頒發2019年度“先進個人”稱號。
2008年,作品《銅當熔處乃生金》在第九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博覽會上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2009年,作品《熔銅水墨畫》在第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獲得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2010年,研發的“青銅幕牆板的開發和應用”被中國建築裝飾協會評為2009年“全國建築裝飾材料科技創新獎”。
2010年,作品《國之清和》在第十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上獲得2010“天工藝苑•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2011年,作品《大地和聲》在第七屆深圳文博會上獲銀獎。
2012年10月,作品《山水花器》獲2012年度家居風尚大獎—最佳外觀設計獎。
2012年11月,《沃若》獲得第十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工藝美術作品獎。
2013年10月,作品《唐卡》獲中國(杭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作品《熔銅盆景》獲中國(杭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2014年4月,作品《月色暖青松》獲第四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2015年11月,作品《懸空的山水》獲2015年中國(杭州)工藝美術博覽會金獎。
2015年12月,朱軍岷和金星銅工程團隊承建的《兜率天宮》榮獲第五屆(2015)中國環境藝術特別獎(銅藝術、銅建築)。
2016年1月,朱炳仁、朱軍岷領銜的朱府銅藝獲首屆“平安·中國家族企業傳承獎”品牌傳承獎。
2016年1月,《復返自然之一》被浙江省博物館永久收藏。
2016年4 月,朱軍岷作品《隨·心》獲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2016年8月,金星銅工程有限公司被故宮博物院評為2015至2016年度“優秀文創產品研發單位”,故宮文創館·銅器館則評為2015至2016年度“優秀故宮商店”。
2016年2月,金星銅工程有限公司、朱炳仁品牌,裝飾材料獲G20杭州峰會建築裝飾風采獎。
2016年7月,《燃燒的梵高》入選2016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
2016年10月,《熔銅清供》——2016中國(杭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2016年12 月,朱炳仁、朱軍岷領銜的金星銅工程榮獲服務保障G20峰會先進施工企業。
2017年10月,朱軍岷作品《木幻生金系列》榮獲2017中國(杭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2018年4月,“千里江山系列”在“第八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2019年1月,“朱炳仁•銅”獲得吳曉波頻道“2018年度新匠人•傳承獎”。
2019 年,琅彩銅壁畫系列-郎世寧《仙萼長春圖冊》,獲得2019非遺薪傳獎傳統工藝(金屬工藝)大展“優秀獎”。
2020年12月,《瑞鶴系列》獲得首屆“金物獎”新國貨創新大賽最佳設計獎、金獎。
2017年,朱軍岷發起籌備中國匠二代聯盟,旨在共同探尋網際網路時代傳統手工技藝產業的發展新模式。他表示作為大國工匠後代,我們“匠二代”們有責任、有義務把傳統技藝傳承下去。
朱軍岷積極踐行中國精神傳承,弘揚中國文化,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2015年,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受邀參加浙江省經貿代表團,赴阿聯酋參加“2015年中國浙江—沙迦投資貿易洽談會”。2016年,帶領參加國家藝術基金銅雕人才培訓班的學員赴台灣進行銅文化交流。2017年受澳門中華文化交流協會邀請訪澳交流。除此,朱軍岷致力和歡迎國外的專家和學員來杭州來參觀交流,2016年,來自法國的娜娜成為銅雕工藝中外交流的第二批學員,2018年,比利時皇家藝術學院巴特院長來江南銅屋及銅藝基地參觀交流,實地感受中華銅文化的魅力。
2010年2月27日凌晨,智利發生里氏8.8級大地震,損失慘重。與此同時,由朱炳仁、朱軍岷領銜的團隊正在承建上海世博會智利館的裝飾工程。朱炳仁獲悉智利特大震災的消息后,迅速與朱軍岷做出重要決定:將參與建造世博智利館價值32萬元的全部銅裝飾藝術品工程款,以及將為智利賑災創作的價值30萬元的熔銅藝術作品“情滿天地”全部無償捐贈給智利政府。還致信智利總統免費為地震孤兒傳授銅藝術。
朱軍岷多次參加公益拍賣會,所得收益全部捐贈,用於幫扶工藝美術大展,救助困難群眾。2020初春新冠病毒疫情肆掠,2月5日至7日,每天12:00至20:00,一場名為“一‘銅’抗疫”的義賣活動在網上溫暖開拍。面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朱炳仁和朱軍岷,攜團隊在網上舉辦了三場慈善拍賣。公益拍賣採取價格競拍的方式,價高者得,拍賣所得222100元的善款在確認到賬后48小時內,全部捐至杭州市紅十字會,用於疫情防控一線。
朱軍岷作為“朱府銅藝”第五代傳人,不僅僅是將銅技藝的脈絡延續,另一方面,在銅建築事業以及文化創意產品的拓展、企業管理等方面,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呂春生(杭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浙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顧問)
(朱軍岷)是在繼承了父親朱炳仁大師的熔銅藝術的基礎上,將中國民族傳統美術工藝和禪學理念相結合,進行大膽的、突破的藝術創新,從平面工藝畫走上了立體藝術的道路,創造出大氣磅礴的作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都一兵(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
朱軍岷的作品有頂天立地之意,頭頂的是文化與哲學,作品立足在日常生活。
——王其全(中國美院教授、行業資深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