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鶴鳴鄉的結果 展開
- 四川大邑縣轄鄉
- 四川劍閣縣曾設鄉
鶴鳴鄉
四川大邑縣轄鄉
鶴鳴鄉,位於四川省大邑縣城西12公里處,是通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嶺雪山和花水灣溫泉的咽喉要道,因境內聞名遐邇的中國道教發源地鶴鳴山而得名。
2019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成都市調整龍泉驛區等15個縣(市、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19〕24號):撤銷霧山鄉、鶴鳴鄉,設立鶴鳴鎮,以原霧山鄉和原鶴鳴鄉所屬行政區域為鶴鳴鎮的行政區域,鶴鳴鎮人民政府駐川王街2號。截至2020年11月1日,鶴鳴鄉常住人口為10122人。
1950年置鶴鳴鄉,1992年併入悅來鎮,1995年復置鶴鳴鄉。
轄區幅員面積49平方公里, 6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106個社,總戶數3618戶,其中農業戶3544戶,流動人口約700人,按照規劃到2020年城鎮人口將達到7000人。境內擁有2個水庫,耕地面積1.16萬畝,鶴鳴鄉幅員遼闊,山、丘、壩皆有,物產豐饒,地下資源豐富。
全鄉農副產品豐富,有省屬重點科研單位(1141)保留的中國計量測試科技博物館等。有文明遐邇的鶴鳴山貢茶,有名優水果“大邑金蜜李”,有萬畝無公害榨菜、佛手瓜等綠色蔬菜的種植基地。全鄉基礎設施完善,實現了“社社通”水泥路;建有35千伏變電站一座;ADSL寬頻業務已開通;通訊基站八座;以鶴鳴山旅遊開發、拆遷安置為契機,建成的牟家營新型農民集中居住區---思源小區,堅持統一規劃、政策扶持,完善基礎設施,大力引導農民到集鎮集中居住。同時加強仙鶴社區、永和小區建設,使之成為鄉鎮基層生產生活服務樞紐中心,成為農民向居民、市民轉變的載體。著力把仙鶴社區打造成為集旅遊、休閑、商貿為一體多功能小城鎮,把鶴鳴建成宜游、宜居、宜業的現代山水田園鄉鎮。
鶴鳴山,位於鶴鳴鄉三豐村,屬岷山山脈,海拔1000餘米,山勢雄偉、林木繁茂,雙澗環抱,形如展翅欲飛的立鶴,它北依青城山(約30公里),南鄰峨眉山(約120公里),西接霧中山(約10公里),足抵川西平原,距成都約70公里。因山形似鶴、山藏石鶴、山棲仙鶴及明代著名地理學家羅洪先《廣輿圖》詞句“鶴鳴山岩穴中有古鶴,鳴則仙人去。”和《詩經》詩句“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而得此名,為古代劍南四大名山之一。
東漢順帝漢安元年(142年)、沛國豐(今江蘇豐縣)人張陵(張道陵)於大邑縣境鶴鳴山倡導正一盟威之道(俗稱五斗米道,亦稱天師道),奉老子李耳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為主要經典,這標誌著道教正式創立。所以鶴鳴山成為了舉世公認的中國道教發源地,世界道教朝聖地,是道教勝地中的魁首,被稱為“道教祖庭”。
在張道陵創教之前,鶴鳴山就一直是異人的修鍊之地,據說先秦的廣成子(馬成子)和西漢的周義山都在這裡跨鶴飛升(東晉華僑撰《紫陽真人周君內傳》謂周義山“乃登鶴鳴山,遇陽安君受《金丹經》、《九鼎神丹圖》”)。相傳曾有隱士老聃後人李傕隱居於此山,養鶴為伴,弈棋悟道,山下時聞鶴鳴。歷代的許多著名道士曾在此修鍊過。如唐末五代的杜光庭、北宋的陳摶、明代著名道士張三丰等都在此修道。一些皇帝也曾到鶴鳴山祭祖,如明代嘉靖皇帝御定鶴鳴山為舉行全國性祈天永命大醮的五大醮壇之一,明成祖朱棣曾親手書寫御旨交給龍虎山道士吳伯理讓他到鶴鳴山迎請仙道張三丰,後來吳伯理在鶴鳴山的山麓處修建了迎仙閣。鶴鳴山道觀1985年被成都市政府批准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又被批准為道教開放點。“中國道教文化節”也在鶴鳴山設立了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