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代性建構

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代性建構

淺析中國兒童電視節目的發展 中國電視劇的鏡語特色反思 中國電視文化研究的發展歷程

圖書信息


出版社: 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1月1日)
平裝: 40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62143246
條形碼: 9787562143246
尺寸: 23.6 x 16.8 x 2 cm
重量: 621 g

內容簡介


《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代性建構》第一編為“影視回顧與展望”:2008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暨中國電視誕生50周年,學者們濃縮歷史,在此編中回顧和勾勒了中國影視在電視劇、電視節目等領域的發展歷程,並進行反思和前瞻。
第二編為“影視理論新視野”:中國影視如何進行主體性追求和現代性建構,學者們在此編中以全新視野探討了中國影視理論體系的建立和健全。
第三編為“影視創作與批評”:對影視文本和創作主體進行學理闡釋、文化分析和美學批評是學者們關注和思考的又一場域。
第四編為“影視文化與教育”:影視文化豐富斑駁,對新近湧現的影視現象,學者們投以關注的目光;影視教育意義深遠,對後繼力量的培養,也凝結了學者們深入的思索。

目錄


前言
第一編 影視回顧與展望
走自己的路揚自家特色——為中國電視劇誕生50周年而作
從“宣傳品”、“作品”到“產品”——中國電視50年節目創新的三個發展階段
中外電影交流世紀回望與反思
改革開放30年中國電視劇發展成績勾勒
改革開放30年:中國電影音樂發展歷程回顧
中國當代電影的工業和美學:1978~2008年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電視劇類型的發展與變化
論電影聲音的技術處理
改革開放使中國電影煥發異彩
中國電影在不同歷史時段的現代性呈現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影視發展的回顧、反思與前瞻
中國電視紀錄片50年發展
主旋律電影研究20年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紀錄片研究的回顧、反思與前瞻
中國電視科教節目50年回顧
人文主義精神前進的50年——關於電視節目文化內涵的一點認識
改革開放30年:區域合作策略下的內地與香港合拍片
由電影音樂發展史看電影音樂功能的演進
中國電視編輯理念發展研究
淺析中國兒童電視節目的發展
第二編 影視理論新視野
反思“后大片現象”:努力弘揚我們民族文化的主倒
科學認知·理性建構·現實觀照——論電視文化理論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紀錄片“真實”性的再解讀
國族電影與影像的跨地域消費
50年之癢:中國電視劇的美學身份
重擬的知識體系:從“像”到“像化敘述”
華語電視劇的國際化傳播
論後現代視閾下中國影視藝術的審美取向
數字虛擬影像的本體論思考
試論新媒體時代的受眾特點和解讀屏障
中國電視理論30年之檢討
后新時期電影與政治的藝術可能
媒介介入與當代中國電影的空間想象
文化創意產業的歷史背景及中國影視的發展趨向
中國電視節目低俗化現象的社會成因及對策探析
20世紀90年代前後家庭倫理劇文本的差異分析
淺析媒介環境下影視文化的生存與發展
中國電影鏡像語言演進中對蒙太奇的再探究
從影像到擬像——由影像本體論的悖論和演變看影視敘事的現代性建構
傳統電影美學現實延伸之悖謬——數字化電影再思考
影視文化的商業與藝術之博弈——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
中國傳媒的三種現代性話語及建構
淺議當代影視文化的主體性
論電視文藝生態批評方法建立的必要性
中國現代城市電影現代性進程與構建
試論紀錄片的關係真實
論電視劇日常敘事的本體與審美意義
“華語電影”視野中的中國電影史書寫
娛樂至上勝者為王
電視時代的審美機制:以“驚奇”重獲“距離”
中國電視劇的鏡語特色反思
改革開放以來電視劇理論研究範式的演變與困境
藝術地融入:簡論數字技術對電影敘事方式的影響
視覺語境下電視娛樂節目的身體呈現
中國電視文化研究的發展歷程
無心插的那枝柳——試論萌芽時期的中國電視批評
底層紀錄與時代見證——中國獨立紀錄片掠影
兒童本位:少兒電視劇“寓教於樂”的關鍵
面對全球化:中國電視劇生產、傳播與消費體系的主體性追求
對影視鏡像語言的意向性分析
藝術本體論新解
有本主於中,本立而道行——試論中國電影理論的本土化建構
左翼電影的市場化取向
數字技術的價值考量與電影審美的新特性
破立之間:反思后理論
巴贊電影理論批判的批判
第三編 影視創作與批評
電影《活著》從死亡到復活的過程:一種超越歷史的影像震撼
論海岩影視劇的藝術特點
用智慧的眼睛透視生活的深邃——王全安電影的創作視角與藝術風格
少女的愛欲與成長——20世紀90年代以來少女成長電影研究
城市影像中的電視:個體身份和群體身份——內地、香港、台灣青年電影導演影片中的“城市”表徵
從“精英代表”到“首席工人”——論“第五代導演”的集體轉型
第六代導演的嬗變——從“文學”電影到“新聞”電影
三個人,一部電影——《我叫劉躍進》鏡語探析
淺析電視劇《家有兒女》的成功原因
大片轉機與思想探索——評析《投名狀》、《集結號》的同一性
我國文化講壇類電視欄目的主體性追求和現代性呈現——以《百家講壇》為例談此類欄目興盛的深層原因
無主的身體——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電影農民形象的身體敘事
中國西部電影中身體創傷意象的文化意義
軍事題材電視劇英雄形象的傳承與變革
20世紀90年代以來家庭倫理劇中的現代性與男權話語淺析——以性別建構為分析視角
時間:都市影像塑造的一個因素——以電影中的上海形象為例
三個縈繞不去的夢——從《最好的時光》管窺侯孝賢創作旨趣
民族想象與家族神話——論中國家族電視劇中的商業演義
黑色電影與“黑色遊戲”——人物、空間與視點
解讀故事性電視節目
第四編 影視文化與教育
守望中國經濟明星——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的理論評述
欠發達地區建立跨媒體集團的啟示——紅河新聞傳媒集團觀察記
中國戲曲傳播的傳承與轉型
電視新聞聲畫敘述雙系統構建的觀念革命
電視新聞傳播與受眾的主體性構建機制
電影審查與內容管制: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博斯汀訴威爾遜案(1952)研究
共同性versus獨異性:對當前中美電影營銷模式的思考
論當代影視藝術教育的特性
影視創作的價值取向對青少年的道德影響
“中國電影史”課程的本、碩教學實踐及其理論思考
藝術形式的轉化與審美精神的契合——試論古典名著的戲曲改編與電視劇改編
高校影視教學中如何培養複合型人才
評論類電視新聞與談話類電視新聞的敘事模式辨析
影視教育的探索——淺談節目策劃的項目式教學
動畫專業實驗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綜合性院校電視專業實踐性教學研究
受眾意識在電視欄目策劃中的運用
全球化新格局中我國電視傳媒的應對戰略
電視競選宣傳淺析——以2008年中國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廣告為例
紀錄片編導人才素質與培養方式的創新——以紀錄片的製作過程為視角
碰撞與融合
影視文化創意產業的四大要素及其關係初探
中國動漫公司的經營策略
手機電視發展分析
簡析中國情景喜劇創作樣態與文化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