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鎮
甘肅省天水市
天水鎮位於天水市秦州區西南部,西漢水上游。東接平南鎮,南連汪川鎮、大門鄉,北與華岐鄉接壤,西與禮縣鹽官鎮毗鄰,距秦州區50公里。區域面積92.02平方千米,人口6750人(2020年)。
境內地勢南北多山,東西平緩,平均海拔1470米,年最高氣溫35.3℃,最低氣溫-20.2℃,年無霜期為155天,年平均降雨量為544毫米。西漢水從東到西流經川區8公里。省道徐禮公路貫穿全境,交通便利。
2018年,天水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7個。天水鎮位於秦州區西南部,地處西漢水上游,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328元。轄區內有26個行政村,34個自然村。
古代,屬西犬丘、西垂宮、西縣。
三國時,為蜀魏爭戰之地,歸屬多變。
西晉時,屬始昌縣。
北魏時,屬楊廉縣。
南宋末,隸屬天水軍之天水縣。
元至元七年(1270年)后,直屬成州。
明至清初,為成縣天水裡。
清雍正七年(1729年)后,屬秦州天水鎮,是州城南部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鎮。
1949年後,屬天水縣第十五區華鼎、海池、漢源、廟坪、天水、華岐、雙閻7鄉。
1956年,撤區並鄉,漢源、廟坪、天水、雙閻等鄉合併為天水鄉。
1958年,設立天水公社。
1961年,又劃為漢源、華鼎、天水3公社。
1966年,漢源公社併入。
1968年,華鼎公社併入。
1983年,改為鄉。
1985年,劃歸秦城區。
2002年6月,撤鄉建鎮。
2005年1月,歸秦州區管轄。
截至2019年10月,天水鎮下轄26個行政村。
天水鎮位於秦州區西南部。東接平南鎮,南連汪川鎮、大門鄉,北鄰華岐鄉,西靠禮縣鹽關鎮。面積91.52平方千米,農村人口6166戶31286人(2008年末)。轄2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天水村,距市區50千米。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平緩,平均海拔1650(一說1470)米。西漢水流經鄉境7.5千米。省道徐(家店)禮(縣)公路過境。景點有姜維墳、鐵堂峽、曹操堡、杜甫草堂、青龍觀、廟坪石刻等。
天水鎮地處西秦嶺山脈北麓,地勢東高西低;地形分為山地、黃土丘陵、河谷川區三大類;主要山脈有虎家梁、現子梁、焦家山;境內最高峰焦家山,海拔1941米;最低點位於劉磨村,海拔1527米。
天水鎮屬溫帶半濕潤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0.7℃,1月平均氣溫-5.5℃,極端最低氣溫-18.8℃(1955年1月10日),7月平均氣溫19.9℃,極端最高氣溫34.5℃(1997年7月21日),最低月均氣溫-8.2℃(1983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22.8℃(2000年7月),平均氣溫年較差23℃,最大日較差25.6℃(1959年4月240),生長期年平均235天,無霜期年平均179天,最長達228天,最短為146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816.3小時,年總輻射124.8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245天(一般為2月25日~10月25日),年平均降水量642.4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95天,最多達137天(1964年),最少為83天(1997年),極端年最大雨量768毫米(2003年),極端年最少雨量310毫米(199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9月最多。
天水鎮境內河道主要屬西漢水流域,流域面積3.1平方千米;主要河道西漢水為二級河,總長16.6千米;三級河有2條,總長19.5千米;四級河5條,總長22.1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西漢水,從東至西流經境內石家峽、徐家峽、楊家灣、天水村、雙閆進入禮縣,主要支流有杏家水溝、廟坪河等。
天水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暴雨、滑坡等;暴雨災害3年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8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0年8月11日,陳家灣自然村山體滑坡,滑坡裂縫長達1000多米,最寬處達2.5米。
全鎮總面積總面積96平方公里,有31751人(2018年戶籍人口),耕地面積5.8萬畝,其中山地5.1萬畝,川地0.7萬畝。
天水鎮位於秦州區西南部,地處西漢水上游,總面積96平方公里,有31751人(2018年戶籍人口),耕地面積5.8萬畝,其中山地5.1萬畝,川地0.7萬畝,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328元。轄區內有26個行政村,34個自然村,34個支部,現有黨員861人,其中男黨員792人,女黨員69人,。
全鎮現有村幹部73人,其中女幹部1人,支部書記23人,主任24人,其中:一肩挑5人(楊集、杏溝、元樹、上游、李堯)。35歲以下村幹部3人,36至50歲村幹部37人,50歲以上村幹部33人,村幹部平均年齡49歲。現有一類村班子13個(天水、廟坪、咀頭、楊集、胡溝、上游、李堯、王莊、焦李、蘇寨、安家村、孫陳、雙閆)二類村班子10個,三類村班子2個(青年、古集),難點村一個(石灘村)。
天水鎮
按照人均2300元的貧困線標準,全鎮貧困戶6134戶,佔總戶的80%,貧困人口2759人,佔總人口的87.6%,聯戶幫扶戶344戶,占貧困總戶數的5.6%。
2011年末,天水鎮轄天水、大山、李堯、鐵堂峽、石灘、廟坪、安家、焦李、董家坪、王莊、元樹、杏溝、雙閆、楊集、嘴頭、蒲后、孫陳、胡溝、蘇寨、上游、東風、石徐、青年、古集、柴家山、楊灣26個行政村;下設13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19年10月,天水鎮下轄26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天水村。
天水村 | 焦李村 | 嘴頭村 | 石徐村 |
大山村 | 董家坪村 | 蒲后村 | 青年村 |
李堯村 | 王莊村 | 孫陳村 | 古集村 |
鐵堂峽村 | 元樹村 | 胡溝村 | 柴家山村 |
石灘村 | 杏溝村 | 蘇寨村 | 楊灣村 |
廟坪村 | 雙閆村 | 上游村 | / |
安家村 | 楊集村 | 東風村 | / |
全鎮有34個村委會,132個村民小組,農村總戶數6010戶,農業人口28746人,
男14117人,女14629人,農村勞動力10621人,男6296人,女4235人,勞動力按文化程度分組,高中以上1093人,初中2337人,小學4185人,文盲半文盲1461人。自2008年經國務院頒布的免除農村教育階段學雜費以後,全鎮小學,中學入學率都大度提升,文盲半文盲率大幅度下降,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全鎮34個村都通了路、電、郵。
2021年6月21日,秦州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截至2020年,天水鎮人口數為6750人。
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洋芋等,經濟作物有胡麻、油菜、蘋果、梨等。該鎮川區面積大,水資源較為豐富,有著發展農業的優勢和條件,秦州區在天水鎮川區建立了農業綜合開發區。全鎮以工商業、運輸業、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鄉鎮企業發展較快。天水每逢農曆三、六、九為農貿集市日,主要交易的品種有日雜、百貨、蔬菜副食、木柴山貨、農副產品等五大類。
天水鎮有農業耕地面積5.8萬畝,人均1.8畝;林地面積3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到1.5億元,比上年增長1.2%;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6萬噸,人均508千克,其中小麥8000噸,玉米750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葵花、甜玉米等;2011年,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萬畝,產量1004噸,其中油菜種植面積0.4萬畝,產量444噸;蔬菜種植面積0.6萬畝,產量1.1萬噸,主要品種有大蒜、菠菜、西紅柿、黃瓜等。
天水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3萬頭,年末存欄6320頭;羊飼養量3012隻,年末存欄1932隻,牛飼養量3971頭,年末存欄691頭;家禽飼養量5.5萬羽,上市家禽2.8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610噸,其中豬肉461.4噸,牛肉60噸,羊肉10.8噸;禽蛋81噸,鮮奶2.6噸;畜牧業總產值1112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7.1%。
天水鎮
截至2011年末,天水鎮累計造林2.7萬畝,其中防護林1.4萬畝,經濟林1.3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3萬株,林木覆蓋率15.7%,活立木蓄積量0.9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1萬畝,產量1.1萬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杏,其中蘋果1萬噸,梨716噸,杏168噸。
2011年,天水鎮有大型農業機械76台(輛);名優特農產品有蘋果,綠色環保農產品有蘋果、梨、杏,農民人均純收入3128元。
天水鎮
2011年末,天水鎮有商業網點863個,職工1230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4521萬元,比上年增長12.4%;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3080萬元,比上年增長16.5%。
2011年,天水鎮財政總收入419萬元,比上年增長1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19萬元,比上年增長10.2%;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2萬元,增值稅120萬元,企業所得稅42萬元,個人所得稅12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1%、12.6%、11.8%、6.2%;人均財政收入133元,比上年增長8.6%。2018年,天水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7個。
天水鎮已形成由公路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2011年,客運總量15.8萬人次,貨運總量26萬噸;306省道境內長15千米,通往禮縣;有縣級公路1條,長2千米;鄉級公路5條,總長42千米;天水鎮客運站日均發送11輛客車,日客運量440人次。
2011年末,天水鎮鎮區道路總長度22千米;道路鋪裝面積5.7萬平方米;橋樑6座,總長度0.2千米;有通往市區的客運汽車11輛,日均載客440餘人次。
全鎮有農村中學1所,專職教師200人左右,在校學生20000餘人,小學31所,專職教師137人,在校學生4200人。全鎮有鄉級衛生院1個,各類衛生人員9人,床位7張。還有供銷社、糧站、工商所、稅務所、營業所、信用社、派出所、法庭等單位。全鎮糧食總產量達到8465噸,農業總產值2188.48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293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16元。
2011年末,天水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80人,專任教師18人;小學18所,在校生2676人,專任教師15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72人,專任教師11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062人,專任教師115人,主要學校有天水鎮中學,2011年,教育經費達201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630萬元。
1960年1月,天水鎮開通有線廣播站,城區到鄉鎮46桿千米,鄉鎮到村48桿千米,村以下3300桿千米;1985年7月開通廣播電台,有廣播喇叭6022隻,入戶率91%,通響率92%;2003年11月,開通模擬有線電視,共有60套電視節目;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980戶,廣播電視村村通用戶5581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2011年末,天水鎮有文化藝術團體6個,會員170個,其中團體會員2個,個人會員168個;各類藝術表演團體4個,演職人員52人,劇場1座,座位300個,年演出18場次,觀眾達3810人次;電影放映單位1個,年放映206場次,觀眾達20450人次;俱樂部3所,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53平方米;村文化活動中心26個,各類圖書室25個,藏書5萬餘冊,公共圖書室3個,建築面積168平方米,藏書6000餘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黑社火、嗩吶等。
2011年末,天水鎮有體育場地26處,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8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中、小學生體育運動會7次;23%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
2011年末,天水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1個,衛生院1所;病床20張,固定資產總值3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2人,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3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560人次,住院手術61台次,出院病人108人次。
2011年,天水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93/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1.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2.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4萬人,參合率87.6%,孕產婦死亡率16/10萬。
2011年,天水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99戶,人數2114人,支出264.8萬元,比上年增長55.8%;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人,支出1萬元,比上年增長17%;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37人,支出33萬元,比上年增長19%;農村醫療救助12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85人次,共支出144.4萬元,比上年增長45%;農村臨時救濟41人次,支出19.6萬元,比上年增長53.1%。
天水鎮
2011年,天水鎮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87人,緊急轉移安置89人,農作物受災面積850畝,倒塌房屋42間,直接經濟損失169萬元,救災支出78萬元,比上年增長1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5.1萬元,比上年增長1.8%。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天水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66千米,投遞點33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4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60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8萬件,征訂報紙1.2萬份、期刊0.2萬冊,業務收入86萬元。
2011年末,天水鎮有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2個;固定電話用戶841戶,比上年增加83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13%,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行動電話用戶1.1萬戶,比上年增加80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34%,比上年提高7.8個百分點,全年電信業務收入712萬元。
古迹
天水鎮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鎮,境內有姜維墳、鐵堂峽、曹操堡、杜甫草堂等景點,還有龍頭寺、廟坪古代建築群,廟坪現存有宋、清時碑各1座,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