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馬成俊的結果 展開

馬成俊

中國民族學會理事

馬成俊,撒拉族,現任青海民族大學副校長,兼任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更名前為民族研究所所長)院長。

人物簡介


馬成俊[中國民族學會理事]
馬成俊[中國民族學會理事]
馬成俊,撒拉族,1964年7月出生於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清水鄉大寺古村,1985年畢業於青海民族學院中文系,1997年1月任中文系副主任,1998年6月調任民族研究所副所長,2000年任民族研究所直屬支部書記,主持全盤工作,2002年任民族研究所所長,2009年在中山大學獲得法學(人類學)博士學位。青海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更名前為民族研究所所長)院長、教授;現任青海民族大學副校長,兼任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更名前為民族研究所所長)院長。自2000年起,一直擔任青海唯一的國家級雙核心期刊《青海民族研究》主編,同時兼任青海省撒拉族研究會主辦內部刊物中國撒拉族》主編;青海民族大學民族學碩士研究生首席導師,人類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民族學、中國民族史省級重點學科負責人,青海省人才辦社會科學領域“民族學人才小高地”領軍人才;青海省教育廳、財政廳“135人才工程”第一層次領軍人才;國家民委“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主任。在任期間,先後申請獲得了民族學省級重點學科、民族學人才小高地、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以及民族學、中國史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和人類學碩士學位點,在學科建設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同時,兼任中國民族學會理事,青海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常務委員,青海省民俗學會副會長,青海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青海省撒拉族研究會第二屆理事會會長。
馬成俊教授曾獲得“全國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2002年4月),先後被評為“青海省十大師德標兵”(1998年2月)、“青海省勞動模範”(2004年4月)、“青海省第六屆十大傑出青年”(2003年8月)、“青海省優秀專家”(2006年3月)“青海省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2005年6月);2006年10月,被國家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七部委聯合評選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11年3月獲得2010年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稱號。其論著獲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一項,青海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三項,二等獎三項,主要研究方向為民族學、人類學。2017年12月入選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馬成俊教授曾多次被邀請到美國、日本、土庫曼土耳其、澳大利亞等國家參加學術會議,並在美國華盛頓大學、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東京大學悉尼科技大學台灣政治大學銘傳大學、“中央研究院”等大學和學術研究機構講學或訪問。

主要論文


1、《撒拉族諺語》載《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86年第2期。
2、《淺談瓜女婿故事》載《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87年第1期。
3、《對撒拉族民間文學的美學思考》載《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88年第2期。
4、 《黃河筏子客——撒拉族民俗之一》載《青海日報》1988年7月14日。
5、《花樣繁多的飲食——撒拉族民俗之二》載《青海日報》1988年9月8日。
6、《花園式的宅院——撒拉族民俗之三》載《青海日報》1988年10月20日。
馬成俊[中國民族學會理事]
馬成俊[中國民族學會理事]
7、《愚公移山悖論》載《青海日報》1988年11月17日。
8、《再論愚公移山精神——答張海龍同志》載《青海日報》1988年12月15日。
9、《別具一格的樂器——撒拉族民俗之四》載《青海日報》1988年12月15日。
10、《青海撒拉族地名考》載《青海師大學報》1989年第2期。
11、《應大力開發河湟民俗學的研究》載《河湟民間文學集》1989年第12期。
12、《蛇文化雜談》載《青海日報》1989年1月26日。
13、 《青海文化圈小識》載《青海青年報》1989年1月29日。
14、《圖騰崇拜與現代迷信》載《青海日報》1989年3月23日。
15、 《循環的“遺留問題”》載《青海青年報》1989年6月7日。
16、《撒拉爾歌謠初探》載《青海民族研究》1990年第1期。
17、 《沉重的翅膀——關於循化撒拉族女童教育的調查報告》(上)載《青海民族研究》1996年第1期。
18、《沉重的翅膀——關於循化撒拉族女童教育的調查報告》(下)載《青海民族研究》1996年第2期。
19、 《試談撒拉族舞蹈》載《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0年第3期。
20、《試談撒拉語諧音詞》載《語言與翻譯》1990年第2期。
21、《撒拉族藝術概觀》載《創作與研究》1990年第2集,寧夏《民族藝林》1991年第4期全文轉發。
22、《試談撒拉族舞蹈》載《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0年第3期。
23、《撒拉族宗教與神話》載《中國各民族宗教與神話大辭典》撒拉族部分,1990年北京學苑出版社出版。
24、《媒人瑣談》載《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1年第2期。
25、《青海撒拉族婚姻習俗初探》載《西部學壇》1992年第1期。
26、《撒拉族文學芻議》載《民族文學研究》1992年第2期。
27、 《關於菊豆的對話》載《青海日報》1992年9月26日。
28、《數字迷信與原始巫術》載《青海日報》1992年11月6日。
29、《對尋根文學的文化思考》載《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3年第4期。
馬成俊[中國民族學會理事]
馬成俊[中國民族學會理事]
30、《聞采散文印象》載《瀚海潮》1993年第4期。
31、《撒拉族文學淺談》載《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2年第4期。
32、《試論青海伊斯蘭教文化圈》載《青海社會科學》1992年第5期。
33、《數字迷信與原始巫術》載《青海日報》1992年11月。
34、《撒拉族文學簡介》載《民族文學》1993年第2期。
35、《對尋根文學的文化思考》載《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3年第4期。
36、《撒拉族民俗概述》載《青海風俗簡志》1994年3月,青海人民出版社
37、《撒拉族傳統文化概述》載《中國各民族傳統文化百科全書·撒拉族卷》1994年6月。
38、《撒拉族文化對突厥及薩滿文化的傳承》載《青海社會科學》1995年第2期。
39、 《撒拉族作家文學二題》載《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6年第2期。
40、《民間文學中民俗學和心理學價值抉微》載《青海民族研究》1998年第2期。
41、《大力開發青海民俗文化旅遊資源》載《江河源文化研究》1998年第1期。
42、《論撒拉族服飾文化》載《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
43、《論民俗文化圈及其本位偏見》在《青海民族研究》2000年第3期。
44、《樹立大西部意識》在《學習與探索》(上海)2000年6月。
45、《撒拉族社會歷史與文化》2000年9月,在土庫曼國際文化遺產會議上宣讀。
46、《<格薩爾王傳>摭談》載《文藝理論與批評》(北京)2001年第1期。
47、《土庫曼訪問紀實》載《青海民族研究》2001年第1期。
48、《循化撒拉族村落名稱考釋》載《青海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
49、《撒拉族青少年社會化問題芻議》載《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
50、《視野與方法:關於青海民族史重點學科的幾點理論思考》載《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
51、《與時俱進,再創輝煌—“十六大”報告專家談》載《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52、《西寧市流動人口調查報告》載《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第二期。
53、《關於撒拉族研究的幾個問題》載《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54、《熱貢唐卡藝術》載《中國文化報》2005年8月25日
55、《撒拉族與駱駝泉》載《文史知識》2006年第二期。
56、《文化遺產與歷史記憶——論撒拉族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載《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6年第三期。
57、《文化多樣 美美與共》載《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7年第二期。
58、《守望遠逝的精神家園——對黃河上游小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研報告》載《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第三期。
59、《撒拉族文化遺產》載《中國少數民族文化遺產集碎》,2005年雲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60、《基於歷史記憶的文化生產與族群建構》載《青海民族研究》2008年第一期。
61、《循化漢族社會的文化建構:從河源神廟到積石宮》載《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
62、《嘎地林耶、文泉堂與撒拉族——一個西北伊斯蘭神秘主義教團的田野調查》,2009年5月在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演講。
63、《百年訴訟:村落水利資源的競爭與權力》載《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底2期;
64、《1781年教爭:地方社會與國家權力》載《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
65、《甘青邊界的互惠共同體:循化縣各民族的生機模式與交流》載《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66、《瓜香果甜黃河邊:撒拉族》,載《光明日報》2009年9月7日。
67、《撒拉爾:一個青藏高原信仰伊斯蘭教的突厥族裔》,2010年5月在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演講。
68、《甘青邊界的文明互動:一個多民族共生共榮的文化個案》,載台灣《中國邊政》2010年6月第182期。
69、《費孝通對甘青民族社會發展的思考與構想》,載《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第1期。
70、《宗教衝突、貿易衝突抑或族群衝突?——十九世紀末黃河上游一個藏族村落驅逐洋教士的過程分析》,載《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1年第6期。
71、《撒拉族研究百年曆程》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11月2日第五版。還有兩版為該報記者曾江對本人的採訪文章。
72、《許乎與達尼希:撒拉族與藏族關係研究》載《西北民族研究》2012年第二期。

主要著作


1、《撒拉族風俗志》,北京:中央民院出版社,1989年11月版,第二作者。
2、《中國婚俗文化》,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二作者,此書獲西南民族學院建院40周年優秀著作獎。
3、《中國各民族宗教與神話大辭典撒拉族部分》,北京:學苑出版社,1990年版,合著。
4、《青海風俗簡志》,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3月版,合著,本人撰寫其中撒拉族部分。
5、《撒拉族文化大觀》,北京:團結出版社,1994年5月版,合著。
6、《循化縣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主編。2003年獲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7、《青海民族學院院史》,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副主編。
8、《甘青特有民族文化形態研究(撒拉族部分)》,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9、《循化撒拉族文化資源開發研究》,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參編。
10、《少數民族飲食文化薈萃撒拉族部分》,北京: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北京),2001年3月版,參編。
11、《神秘的熱貢文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年4月版。主編。
12、《中華民俗大系·青海卷》,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主編之一。
13、《熱貢藝術》,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4、《百年撒拉族研究文集》,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主編之一。
15、《青海人口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主編之一。
16、《青海民間文化新探》,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主編。
17、《民族小島:新世紀撒拉族研究2001——2009》,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主編之一。
18、《熱貢奇葩》,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9、《撒維漢詞典》,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二作者。
20、《韓應選紀念文集》,西寧,青海省撒拉族研究會印行,2011年12月。主持編撰工作。
21、《熱貢藝術(修訂本)》,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2年6月版。
22、《守望遠逝的家園——黃河上游小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8月版。第一作者。
23、《多重邊界中的撒拉人》(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博士論文),正在修改中,擬於2012年底前出版。

獲獎項目


1、2002年獲得“全國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2002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在人民大會堂頒獎,當晚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播報,次日中國教育報頭版有圖文新聞報道。
2、2003年《論民俗文化圈及其本位偏見》一文獲得青海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3、2003年《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文化開發研究》一書獲得第六屆青海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4、2003年被評為“青海省十大傑出青年”。
5、2003年主編的《循化縣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獲得教育部第三屆人文社科獎三等獎。
6、2004年被評為青海省勞動模範。
7、2005年被評為青海省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
8、2005年主編的《百年撒拉族研究文集》獲得北方十五省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圖書獎。
9、2006年被評為青海省優秀專家。
10、2006年主編的《神秘的熱貢文化》獲青海省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此書系統研究了熱貢藝術的起源、種類等問題,為熱貢藝術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及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打下了良好基礎。
11、2006年11月被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七部委評選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12、2011年被評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研究領域


1、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有關課題(2002年—2007年);
2、與澳大利亞悉尼理工大學合作項目《改革中的青海省》(2002年—2004年);
3、文化部重點課題《青海海東地區無形文化遺產研究》(2003年—2005年);
4、國家重點課題《西北人文資源基礎資料庫研究》青海民俗、文物、人口子課題(2003年—2004年);
5、青海省社科基金項目《撒拉族文學史》(2001年—2005年);
6、參與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承擔的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西部開發中的流動人口與族際交往研究》,青海子項目負責人(2005—2006)。
7、主持國家語委、教育部課題《撒拉語的搶救與保護》,2005年下達。
8、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黃河上游小民族非物質文化的搶救與保護研究》,2006年下達。
9、主持青海省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撒拉族精神研究》,2009年下達。
9、主持國家民委項目《青海雙語教育研究》,2011年下達。
10、主持福特基金項目《青海少數民族兒童計算機輔助教學》,2011年下達。
11、主持省交通廳下達《道路建設與民族地區社會發展》,2012年下達。

研究報告


1、《熱貢藝術的保護與開發》,2004年,提交文化部,後來在熱貢藝術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區等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中英文文本的撰寫等,等到了文化部、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高度評價;
2、《撒拉族精神研究》,主要撰稿人,提交省委省政府,並被納入宋秀岩省長在全國人口較少民族現場會議的報告;
3、《撒拉語的搶救與保護》,2011年,提交國家語委、國家民委;
4、《青海少數民族教育雙語教育問題研究》,國家民委課題,正在撰寫,擬報教育部、國家民委、青海省委省政府。